新疆乌市第20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乌市第20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2 14: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乌市第20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适用范围:高二年级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闻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1. 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 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 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 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2. 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赴。
B. 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C. 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D. 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3. 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 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 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 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根据2017年4月腾讯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否认。《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天津蓟州区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游《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新的职位与身份。比如,游戏中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的定义是: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新的定位,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弦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 《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摘自搜狐网)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 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 材料三中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全然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 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新的职位与身份。
C. 《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有: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沉溺其中让孩子过度消耗精神与身体。
D. 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6.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面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B.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C.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高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B. “谒”是进见时用的名帖,又称“名刺”“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
C. “季”是刘邦的字,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如屈原名平字原。
D. “坐上坐”就是坐在职位最高的位置上,“上坐”的“坐”是座位的意思。
9. 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 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C. 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D. 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唐代】张祜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对落晖。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由题目知此诗属登高诗,作者和杜牧一同登齐山,张祜依韵和诗所作。
B. 首联通过视觉描写菊花的繁茂,通过听觉描写了音乐节奏急促的乐曲。
C. 颔联写景运用色彩,俯仰结合视角,描绘出晚秋齐山的阔大壮美景色。
D. 颈联用典,表达不能忍受像孙盛那样的小人的嘲讽,愿结交王弘这样的朋友。
12.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三)情景默写(8分)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赤壁赋》结尾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照应了开头,又生动地描绘了主客和衣而卧、乐而忘归的场景。
(3)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4)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这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所表达的看法是一致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通过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用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 )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看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祼祼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 );不是要用虚假的慰籍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 ),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14.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领略 休戚相关 心志 熟视无睹
B. 领略 息息相通 心智 视而不见
C. 领受 休戚相关 心智 熟视无睹
D.领受 息息相通 心志 视而不见
15. 下列诗句,与画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C.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D.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然而,通过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你都会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B. 然而,通过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C.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D.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你都会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分)
花粉直径一般30~50微米,在空气中飘散时,①_________,极易引发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花按传粉媒介不同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两种。虫媒花靠吸引蜜蜂、蝴蝶来传粉,产粉少;而风媒花由于不能点对点地传播,于是 ②________。这些花粉表面光滑、干燥而轻,便于被风吹散。所以,百花盛开,干燥风大的春季,③_________。
四、写作(3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关注过校园中的励志标语吗?有的是这样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也有的是这样的:
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
还有这样的:
多考一分,干掉千人。
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就学校励志标语的选用向校长写一封建议书。
(2)校团委拟举办以“我喜欢的励志标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以参赛者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3)根据你对学校励志标语现象的感受和思考,写一则评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乌市第20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1184910012446000语文学科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答案】1. C 2. D 3. C
【1题详解】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中,“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故选C。
【2题详解】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中,“五字标准”是有局限的,“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再加上“钢弦琵琶”,局限性更大。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前后比较,突出时易世移后,“五字标准”有更大的局限。故选D。
【3题详解】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C项中,强加因果,“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文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以使人认可”。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答案】4. C 5. C
6. ①游戏研发者和企业方面,不能只重利益而忽略应担负的社会责任。②政府方面,既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又不能放松监管那根弦。③家庭方面,家长们要学会分辨游戏级别,强化对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
【4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
C项,“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全然否定的”说法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一款游戏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可见人民网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并不能说是“全然否定”。故选C。
【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
A项,“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说法错误。材料一中只是说“《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否认”,因此,并不能据此认为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选项的说法于文无据。
B项,“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并非“都是”。
D项,“只要……就能……”说法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7. D 8. D 9. C
10. (1)单父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
(2)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
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属于县,里属于邑)人,姓刘。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高祖虽然只是个亭长,但向来瞧不起那班官吏,于是递上个名帖,假称“贺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了进去,吕公非常吃惊,立即起身到门口迎接。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敬重他,并引他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季(高祖)向来爱说大话,很少成事。”高祖趁机会要戏弄耍笑一下客人们,就坐了上位,一点不谦让。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等人们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吕公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相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没有人像你这样的好面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
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高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等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便停下来休息饮酒,到夜晚就把押送的役夫全部放走。他说:“各位都逃走吧!我从此也逃命去了!”民夫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与高祖一起走。高祖乘着酒兴,当晚就抄小路从泽中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高祖趁着醉意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落在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位老妈妈夜间在那儿哭泣。人们询问原因,老妈妈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妈妈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位老妈妈说假话,想给她点儿苦头吃,老太婆却忽然不见了。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些跟随的人从此也越来越敬畏高祖。
(二)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11. D
12. ①首联和颔联,通过菊黄叶红,蓝天白云,江水澄碧,扁舟几叶等描写齐山的优美风光,借景抒情,表达对晚秋景色的喜爱。
②颈联用典,称誉杜牧,认为杜牧就像王弘一样知人善用,待自己为知己;同时表明对世事已经看开,不想讥讽嘲笑谁,只愿意和好友一醉解百愁。
③尾联流露出落寞情绪,有漂泊他乡的孤独,也有对晚秋景色怜爱,但秋景再美,也挡不住冬天的到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表达不能忍受像孙盛那样的小人的嘲讽,愿结交王弘这样的朋友”,错误。“不堪”是“不愿意”,而不是不能忍受。不愿意学孙盛讥笑清谈,愿意陪同王弘饮酒长醉,半夜而归。
故选D。
(三)情景默写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东船西舫悄无言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相与枕藉乎舟中(4). 不知东方之既白(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8).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答案】14. B 15. D 16. 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领受:接受 (多指接受好意);领略:领会、理解。语境中,读杰作是要理解和领会人类的所思、所求,不能只是“接受”。
息息相通: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用来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境中,重在强调自己与人类的联系密切,不是强调“福祸相关”,故用“息息相通”。
心志:意志、志气;心智:心思智慧。读书的目的不是消遣,而是要集中心思,增长智慧。所以用“心智”更符合语境。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有强调“多次”之意。也指经常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语境中,要强调“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不重视,不是强调“看了多次而不重视的意思”。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所用修辞是比喻,将“获得真正的教养”比作“走路”。
A.借代。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用指老人。垂髫: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后常用指儿童。部分代整体。
B.对偶。“荡胸”对“决眦”,“生”对“入”,“层云”对“归鸟”。
C.拟人。写出潭中鱼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取乐的可爱。
D.夸张、拟人和比喻。“乱石穿空”是夸张,“拍”将惊涛拟人化,“千堆雪”,比喻,把激起的浪花比作雪。故选D。
【16题详解】
“不仅……而且……”表递进,“不是……而是……”表并列;“感到满足和幸福”的不是“获得了僵死的知识”,前后语意不是递进关系,而应该是并列关系,故排除A、B。
“对每一部……深入理解,你都会感到满足和幸福”结构混乱,“对……作品的理解”还没有说完,中途易辙为“你……”。排除D。故选C。
17. (1). 被吸入体内 (2). 大量产粉 (3). 花粉过敏症高发
写作
“神标语”不可取
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是母校的一名学生,近日,我关注了校园的励志语,这些励志语有的大气开阔,简单明了,而且充满正能量;与此同时,不少“神标语”也带有粗俗的一面,如“干掉”等字眼,实在无法与学校这样的巍巍学府相匹配。我认为,一些“神标语”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它与学校所担负的教育使命背道而驰。因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校园励志语不应是拼命型、暴力型和低俗型。像“累死你一个,幸福你全家”“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样的标语不仅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备考压力,还有十分明显的赌博意味。它对学生情绪的负面影响已远大于它的警醒作用。暴力型,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硬生生地把学校这样一个培育英才之地变成了临战前的军营,使莘莘学子处于一片刀光剑影之中。再说低俗型,像“不学?将来别人壁咚的墙就是你砌的”“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则赤裸裸地给学生灌输着不良思想。学校是个教书育人之地,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文明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其中得以耳濡目染。但是,如今却把这等粗俗的文字挂在墙上来对学生进行“激励”,实在是荒诞不经。
其次,一些“神标语”是对文化的不尊重,应该坚决制止。不知道您发现没有,校园里的励志语为了有良好的表达效果,还会借用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帅否?否,滚去学习!”姑且先不论其折射出来的畸形价值观,单单是这种刻意篡改行为本身就使人戟指嚼舌。这样的标语体现出来的难道是一种幽默风趣吗?不,它更是一种对文化的不尊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孔子经千年流传下来的名句居然被改成了这样一句庸俗无趣的话来博人一笑,实在是可悲可叹。再退一步来说,类似“人丑还不多读书?”这类标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对学生的人身攻击,或多或少地会使个别学生产生自卑感。这样一来,高考标语就失去了它的鼓励和警醒意义,倒成为了俗不可耐的笑点。
最重要的是,此等“神标语”还会带来很不利的负面影响——扭曲人的价值观!高考标语贴在墙上,如此醒目,定能使人印象深刻,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多考一分,干掉千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诸如此类。不仅仅有着明显的逻辑问题,还给人传递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难道“高富帅”就是我们寒窗苦读所追求的目标?“高富帅”和“官二代”就不需要学习?亦或是人的长相决定了一个人身份的高低贵贱?更有像“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这类标语则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把升官发财作为奋斗目标,不仅过于功利,还折射出了畸形的价值观。因此我认为,这种表面上打着“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的旗号,实质上在潜移默化地扭曲学生价值观的“神标语”,实在不应该被到处传播,更何况是出现在学校宣传栏中。
尊敬的校长,您知道,标语的存在,起着一种警醒、鼓励的作用,它已经成为许多“学生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标语,无论是标语的语言风格,还是文字内涵,都是璧坐玑驰、充满正能量的。正如这样的励志语:“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心不变,脚在动。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像这种富有哲理性、说服力的标语,不但能提醒学生遇到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对高考充满信心,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习圆规那样脚踏实地地去追寻自己梦想的精神。这种标语才是值得提倡的“好标语”。所以,我建议,校园应该重视身边标语的使用,让“神标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神标语”。
以上是我的看法和建议,希望校长能够采纳我的建议。
深埋艰难,自信前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深埋艰难,自信前行”。
“把艰难埋进心里,将自信写在脸上。”走廊上的这则标语是我的最爱。它始终警示我要学会深埋艰难,带着自信前行。
升入高三之前,总能听到高三的学姐学长说,不苦不累,高三无味。高三的学习生活又苦又累,不经历高三就不算真正读过高中。听了他们的话语,看着台阶处“希望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从此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标语,我知道,我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心中有梦,学习才会更有动力。我试着尽快适应高三学习生活,努力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只能深埋艰难,自信前行。
前行的过程中,总有艰难接踵而至,它们牵绊着我、束缚着我。高三第一次月考,我的数学成绩不够理想,于是我拼命补数学。第二次月考时,地理又挂了,于是只能多花时间在地理科目上。第三次月考前半个月,我的身体开始罢工,努力看书的我,突然感觉到头晕,实在坚持不了只好趴在桌上。没有办法只好请假去看病,竟然发烧到38.5度。挂完点滴,我坚持回班学习。上晚自习时,又感觉头晕浑身乏力,再挂点滴,如此反复,拖了半个月才完全好。我想这下完了,梦想只会越来越远……
难道能随意放弃吗?这则标语又一次映入眼帘:“把艰难埋进心里,将自信写在脸上。”不,我绝不能这么软弱,这么轻易放弃,我要深埋艰难,自信前行。从此,“把艰难埋进心里,将自信写在脸上”的标语完全超越了“希望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从此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带给我的启示,它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鼓励我继续奋斗。时刻警醒我,遇到艰难,绝不能丧失信心,正如《老人与海》 中所写的那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站在走廊,在一路标语中看过去,我还是更喜欢我的标语。
“半山腰总是最挤的,你最好去山顶看看!”是走廊上的另一则标语,我曾经以此为志。但是到山顶的路很漫长,我将深埋艰难,自信前行。累了看看同伴,倦了想想未来。是啊,大家都深埋艰难,自信前行。我岂能拉下脚步?“与其听别人再多的励志故事,不如让自己的奋斗成为别人口中的故事。”但如果不能深埋艰难,自信前行,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奋斗历程成为别人口中的故事?“把艰难埋进心里,将自信写在脸上。”我更喜欢这则标语,在我的高三乃至整个人生中,我都将以此励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