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铜铸币
(1)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_______。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________。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__________,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2.纸币
(1)北宋,出现“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2)_______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3)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3.白银
(1)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2)自明朝中期起,___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3)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4)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______。
4.民国时期货币
(1)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2)_______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流通银元,将白银收为国有。
(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由于急速贬值,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_______,仍以失败告终。
5.人民币
(1)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成为法定货币。
(2)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五套,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3)长期以来,人民币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
(1)形成:1816年,______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2)特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3)作用: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4)瓦解及影响
①_______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②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③英国、法国和美国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①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_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
(2)形成: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_____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4)影响
①积极: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消极: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5)瓦解:20世纪_____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重点聚焦】
历史概念:金本位制
2、典型史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据《白银资本》等
【链接高考】
1、(2020·浙江高考·25)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右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2、(2007?全国文综Ⅱ?22)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3、(2007?广东单科?23)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能力拓展】
1.明初禁用白银,使用纸币宝钞,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驰用银之禁”,后来“朝野率皆用银”。这个变化主要说明( )
A.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被打破
B.明朝经济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C.政府的法令朝令夕改而失信于民
D.新航路开辟使中国成为贸易中心
2、《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这些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
A.取得对国际金融的支配权
B.掌握了国际贸易的主动权
C.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D.操纵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
3、二战后,美国取得了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其直接原因是( )
A.《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自我归纳】
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
【自主核对】
一、1、(1)海贝
(2)铜铸币
(4)圆形方孔钱
2、(1)交子
(2)元朝
3、(2)白银
(4)银元
4、(2)1935
(3)银圆券
5、(1)人民币
二、1、(1)英国
(4)1929
2、(1)美国
(2)美元
(5)70
【重点聚焦】
1、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就是汇率。20世纪初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黄金的产量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
2、解读:新航路开辟及以前,东方尤其是中国长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流入中国,成为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的重要愿意。
【链接高考】
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对唐代货币的读法,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这说明在历史研究中,必须正本清源,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资料的相互印证,通过对材料的考证和辨伪得出较为客观真实的结论,故C项正确;应该根据史料而非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排除A项;唐朝货币的读法差异不是由于文献记载语焉不详,排除B项;唐朝货币读法的差异并不是由于史料存在“记忆之殇”,而是由于正确读法和社会通俗读法存在差异,排除D项。
【答案】C
2、【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调节各国在金融业方面的纠纷,这些都属于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也是二战之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从未有过的现象。因此选择B。
【答案】B
3、【解析】自二战结束,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依据题意可知美元的地位已不再高于其他国家的货币,B项与题意相符,为正确选项。A项西欧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但两者关系并未“严重”恶化;C项欧元正式启动的时间是在2002年;D项表述不符事实。
【答案】B
【能力拓展】
1.【解析】“朝野率皆用银”说明白银在市场上的流通量很大,原因之一就是当时货币发行权已不再是政府的专利,故选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标志着明朝经济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与材料主旨货币发行无关,排除B项;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被打破,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便于取信于民,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欧洲成为贸易中心,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上述规定,使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答案】A
3、【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美国取得了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B项正确;《联合国宪章》的签署与美国取得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无直接关系,A项排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是美苏“冷战”的表现,C项排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与国际贸易有关,但与美国取得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无关,D项排除。
【答案】B
【自我归纳】
1、必要性: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2、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洲衰落,美国独霸。
3、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4、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1)田赋
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②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_______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2)人头税
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
②汉朝时,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_______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③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3)徭役
①秦汉徭役有更卒、_______、戍卒三种。
②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等繁重劳动。正卒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役期一般是一年。
2.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2)唐朝实行________,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3)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3.宋朝
(1)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2)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
(3)王安石推行_______。
4.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
5.明清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_”。
(2)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_。
①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②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3)清朝
①内容: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_________”。
②意义: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_________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时期
内容
古代
①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_______时期
②存在国内关税和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
近代
①_________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列强手中
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③1928年起,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的措施,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现代
①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②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③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④1987年,颁布《__________》,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起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_______时期。
(2)演变
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②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③在__________体制下,新中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点聚焦】
历史概念:摊丁入亩
2、典型史料: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规定:“历年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链接高考】
1、(2013·海南单科·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2.(2009·广东文基·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3、(2012?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能力拓展】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税收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B.唐朝后期开始的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多少进行纳税,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
C.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一,征收物品可以是绢帛或者布
D.编户制度西汉开始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2.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运动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B.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C.南京国民政府的策略失误
D.中外民族矛盾过于深刻
3.关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起步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B.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征收此税
C.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D.20世纪80年代,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自我归纳】
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自主核对】
一、1、(1)十五税一
(2)商人
(3)正卒
2、(2)租用调制
(3)两税法
3、(3)募役法
5、(1)金花银
(2)一条鞭法
(3)摊丁入亩
人头税
二、1、西周
鸦片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2、(1)民国
(2)计划经济
【重点聚焦】
1、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摊丁入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摊丁入亩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此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2、解读:“改定新约运动”一定程度上争取了关税自主权,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但中国海关税率依然受到外国的制约,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链接高考】
1、【解析】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从唐朝到宋代赋税形式的变化,从实物赋税到货币赋税,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B。中国古代一直没有放弃重农抑商,赋税的形式的变化无法体现政策的改变,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控制内容,排除D。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南宋商业发展的原因背景。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的朝代。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宋代农业生产发展;古代封建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出现在明朝;因此可以排除A、B、D项。
【答案】C
3、【解析】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
【答案】A
【能力拓展】
1.【解析】明朝后期实行的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一,都是折合成为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说法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近代西方列强侵略及影响的理解。根据所学“五口通商”应该是在中英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后,故B项错误。故答案ACD符合题意。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
【答案】A
【自我归纳】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
(2)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
(3)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5)人身控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