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学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狼》学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9 19: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课题: 30、 狼
教师寄语:对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最后取得胜利。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先熟读课文然后做导学案
学习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顾、苫蔽、洞”等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2.熟读背诵课文。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
1、了解作者:作者 ,字 ,号 , 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 》。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郭沫若也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2、朗读课文,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预习后每组两名同学拿学案黑板上展示,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隧入( ) 狼亦黠矣( )
二、问题探究
3、疏通文意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课文下面注释理解)
止有剩骨( ) 顾野有麦场 ( ) 一狼得骨止 ( )
狼不敢前 ( ) 其一犬坐于前 ( ) 意暇甚 ( )
意将隧入 ( ) 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 )
4、注意下列特别词类:(细心比较,一定会有收获)
(1)一词多义:
其: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 
之:复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  又数刀毙之
以: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意: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前: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2)词性活用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
(3)通假字  止同“只”
三、课内练习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冥,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漏尻尾。屠自断其后,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一狼径去( ) (2)其一犬坐于前( )
(3)一狼洞其中( )(4)盖以诱敌( )
(5)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久之,目似冥,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
C问之,鬼曰:“我是鬼” D恐其变化,唾之
3、“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 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4、本段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提高 (2008眉山市中考题)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明确课文内容。
3.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一、知识回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 窘( )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 )( ) 隧( )入 尻( )尾 chí( )担持刀 dān dān( )( )相向 目似míng( ) 意xiá( )甚 狼亦xiá( )矣 假mèi( )
2、填空《狼》的作者________,是____朝著名文学家,初一上学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 )名,“志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文言词语:
(1)止( )有剩骨(2) 缀( )行甚远 (3)并驱( )如故( )(4)屠大窘( )(5)恐前后受其敌( )(6)顾( )野有麦场
(7)弛( )担持( )刀 (8)眈眈( )相向 (9)一狼径( )去( )(10)其一犬( )坐于前(11)意( )暇( )甚
(12)屠暴( )起
(13)以( )刀劈狼首 (14)一狼洞( )其中(15)意( )将隧( )入以( )攻其后(16)假寐( )(17)盖( )以( )诱敌( )(18)狼亦黠( )矣 (19)几何( )
5、翻译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问题探究
理解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试翻译课文,明确课文内容。
读课文,按照表达方式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分别用带有“狼”字的二字短语概括)是: __ 狼, ___狼, ___狼, ___狼。
4、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
5、上题中狼的特性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去相关词语或句子写在下面)
三、课内练习:
1、找出课文中描写屠户的语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些语句注重于人物的哪方面描写?可看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2、课文中写了屠户的哪些动作,从中你能看出他在想些什么吗?(想象一下,选一处动作进行分析)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
4、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5、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6、在这个故事中,发生矛盾、进行斗争的两方,一方是屠户,另一方是狼,这两方在矛盾斗争的过程中,谁处在主动地位,谁处在被动地位呢?故事的结局给你怎么样的启示?
四、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2006连云港)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 (2)将舐其喉 (3)信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答案:
30课
第一课时
三、课内精读
1、(1)离开(2)像狗一样(3)打洞(4)表原因,“原来是”
(5)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2、A 提示B、C、D三项中的“之”的用法都是代词,而A项中的之的用法是助词
3、B 提示:古文中句子的停顿,一般按照意义停顿。
4、(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动作描写。(2)目似冥,意暇甚。神态描写。(3)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动作描写。
五、拓展提高
答案:12.B 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14.D 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第二课时
三、课内练习
1、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2、 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并趋如故”“狼不敢前,耽耽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五、拓展提高 答案 :
9.(2分)(1)鼻烟(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
10(3分)B
11.(3分)D
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
13.(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