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
2021年春季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中国传统农学是建立在对天、地、稼(或物)人诸因素认识和利用的基础上的,强调因时
因地、因物制宜的”三宜原则,同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保守落后的特点
B.不断发展的根源
C.精耕细作的特点
D.影响哲学的发展
2.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木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3.下面两如图分别是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布局图。从风格上看,唐朝长安城有“规范之美”,
北宋东京城有“自由之风”。从“规范”向“白由”的转变体现了
1唐朝长安城
2北宋东京城
A.城市功能的不断丰富
B.封建皇帝的个人喜好
C.社会矛盾的相对缓和
D.对外政策的友好开放
4.为限制和管理外国商人,清政府特设公行制度,规定外商来华贸易和办理其他事务必须通过
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行。清朝官员不能直接会见外商,外商原则上也不许会见清朝的官员,一切
事务均需由公行居间传达,否则就是"有失国体”。由此可见
A.清政府外交政策向近代转变B.公行兼具商业和政治功能
C.闭关锁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D.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发展
1873年,外国向中国运销棉纱为41万多公担,1893年为599万多公担。列强将中国出口货
物中的茶、丝控制起来,19世纪80年代开始又将适应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需要的棉花、大豆
和其他原料大量运出。这表明,中国当时
A.自然经济全面解体B.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沦为列强原料产地D.农产品逐渐商品化
6.《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
足了马力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
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第1页共6页
A.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B.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
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作家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子夜》。故事梗概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热心于发展
家乡双桥镇的实业,并打算以双桥镇为基地建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
王国”。期间,他与美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们屠进行斗争。最终,由于合伙人
杜竹斋的倒戈相向,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破灭。下列对这段材料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
是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巧取豪夺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长
C.帝国主义侵略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D.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
S.新文化运动时期陕北某青年得知妻予怀孕时,告诉妻子:“有儿无儿我到没有什么喜悲的观念
伊肚子里的胎儿平安出世,伊能与我相依相终”。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新风尚B.使陕北成为全国文化中心
C.提高了普通女性社会地位D.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共识
9.1953年6月,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我
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斗争还要深刻,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时间让资本主义绝种。”
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
A.开展“文化大革命”刻不容缓
B.应集中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D.须将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武装斗争上来
10.中共八大会议上,代表们就农业问题提出许多建议:如加大对农村副产品的投资,在完成每
日计划劳动的前提下,社员可以用业余时间从事农村副产品生产;给予社员一定“自留地”,并鼓
励社员利用未划入合作社的剩余土地或不适合于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的荒废土地培育农村副产
品,降低农副产品税收或给予额外补贴等。这些建议
A.体现了三大改造过程中农业发展的多样性
B.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C.为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提供重要借鉴
D.说明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开始出现
11.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
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
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当吋“大放卫星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D.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12.“1980年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
电缆厂归机被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佥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从云南等地调
进铜,造成了运输上和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
是不行。”据材料可知当时
A.企业间激烈竞争隔绝两厂之间联系
B.计划经济必然导致资源浪费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