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
泉州六中 王燕鸿
知识目标:
1.识别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育的趋势。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种子各部分的结构。
难点: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育的趋势。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 计 意 图
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学过这样的诗句“谁知盘中餐……” 这说的是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它,诗人李绅还写了一首诗,其中的一句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现象呢?
播放该诗句的flash动画。
点击出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概念。随后出现第6章的标题——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出示“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图解,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需要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指出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出第1节的标题“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种子,设问: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幼苗,并进而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呢?引导学生推测可能与种子的内部结构有关。从而揭示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探究种子的结构。
观看、思考、讨论后回答出:这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现象。
观看并在书上标记出二概念。
观看、记录图解,倾听讲解。
观看、辨认不同形态的种子。思考、回答问题。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引出课题。
目标引导
出示学习目标: 1.识别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育的趋势。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活动,观看视频“观察种子的结构”,完成导学案中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
2.出示:大豆、玉米种子的外形图和解剖图。依次闪烁显示各部分,让学生逐一识别,说出名称。
3.用概念图的形式总结、梳理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阅读、观看视频
完成导学案
学生逐一识别出大豆、玉米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板演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观察,识别种子各部分结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闪烁显示种子的结构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具指向性和集中性。
让学生板演,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探究
1.观察图示,要求学生比较大豆、玉米种子,找出异同。
2.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观看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生的变化。
讨论,学生代表讲解大豆与玉米种子的异同。
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争论,纷纷举手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认真观看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生的变化后,进行讨论、汇报。 把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显示在一张屏上,便于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让学生讲解,可满足学生“好为人师”的愿望。
用视频动态展示出种子萌发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也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
(五) 课堂小结
出示本节概念图。 眼光随鼠标移动,理清本节知识脉络和体系。 通过“概念图”进行变式回授教学。
(六) 达标检测
出示目标检测题。
读题、做题。 在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