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
〖设计思路〗
爱国始于爱校、爱家。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适合的机会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实现,一定要充分发掘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有机地结合并积极实施。我校现实的情况是,原来的草坪需要进一步绿化,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校园绿化方案,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爱校、建校的积极情感,再结合国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加以引导,课堂教学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学生在设计活动中增强家国情怀、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的目标就能更有效地落实。
〖课程预设〗
按照新的课程理念,从我校的校情和课程资源出发,在系统分析和整体把握教学中的各种主要因素后,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合作者的位置上,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当地的绿色生态工程资料及校园设计基本要素或通过中国绿化网、中国植树网等上网查询收集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及其他生态工程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绿色生态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学、思维、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资料收集与调查中学会合作,在思考或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中的实践中学会创新。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三北防护林目的、范围、意义及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简单概述了我国绿色生态工程情况,可以使学生明确防护林工程的生态价值;另外组织学生进行了校园绿化活动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到生物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基本熟悉了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操作方法和信息收集的过程,而本节课的三北防护林内容又是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学生有兴趣去了解它的提出过程,具体内容和进展情况以及意义。校园绿化又是学生校园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问题,在本课时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体验学习生物学之后应用于实际生活所产生的作用,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收集和交流我国绿色生态工程的信息。
(2)初步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2.能力目标:
(1)小组合作制作校园绿化方案示意图(简易模型)。
(2)通过汇报和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国家和地方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
(2)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绿化校园的情感。
(3)唤起学生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交流“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相关信息及生态意义;
(2)小组合作初步设计校园绿化方案;难点:制作校园绿化方案示意图(简易模型),并简要汇报。
〖课前准备〗
1.材料器具:绘图用的纸和彩笔;
2. 小组设计评比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⑴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前命名各组,并指定组长负责;
⑵每组仔细勘察校园实地情况,如绿化面积大小,原来植物种类,布局等;
⑶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有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资料,调查周围环境优美的公园,社区,学校等,吸取其中设计的优点作为参考;
⑷小组同学经过调查研究,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初步制定校园绿化方案的草案。
〖教学活动〗
对上面完成汇报的水杉、银杏、珙桐、桫椤四个小组完成的展示内容进行客观评价;
学生代表进行评价发言,发扬民主举手通过,评选出优秀设计上报学校。
进行当堂学习反馈;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倡议,参加植树造林,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义务,让我们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反思〗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生物课堂发掘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立足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人参与植树,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每一名公民的义务。人人参与植树造林,也是人自我教育成长的过程。
校园绿化方案的设计,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有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有助于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学校需要大家参与绿化,原来设计的倡议是——参加植树造林,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义务,让我们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有高度,但离学生有点远。而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的是:“如果学校通过了已推荐的设计方案,把树苗运到学校,同学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参加校园绿化,学生齐声回答——愿意!”我说:“那我们一言为定!”个人感觉更自然,更接地气,更振奋。学校需要人人爱护,学校需要我们自己美化,有助于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生成,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