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 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 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2 19:5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激趣导入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这首词写的是谁?
“弃疾” 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那就是“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为国弃疾祛病。
辛弃疾(1140—1207),字 ,号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 ,倾诉 的悲愤,乃“ ”。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豪放
苏辛
爱国热情
壮志难酬
幼安
稼轩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怒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黄梨庄)
赏心亭上失意人
断鸿声里英雄泪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整体感知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语“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辛弃疾的真性情,他的悲伤除直抒胸臆外还表现在哪里?他又是如何传情达意的呢?请找一句自己认为最能传情达意的句子赏析诗歌。
抒情手法
鉴赏方式:内容+手法+感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江景
山景
落日、断鸿、游子
江景
山景
落日
断鸿
游子
意 境?
修辞手法?
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落日
断鸿
游子
修辞手法?
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断鸿
游子
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断鸿
游子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断鸿
喻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游子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断鸿
喻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游子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江景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山景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断鸿、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人的动作
找出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情感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 闷
空有力气却无处使用的急切悲愤
空有理想抱负,无人起用的忧愤孤寂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典中人

典中事

解读关键词

用典意图




张翰
鲈鱼西风,
乐于归隐
“休说”
不愿弃官的决心
故土难归的乡思
不图恢复的激愤
反用
许汜
求田问舍,
贪求私利
“羞见”
鄙弃谋求私利的宵小
反用
桓温
树犹如此,
感叹流年
“可惜”
请缨无路的悲愤年华虚掷的悲哀
正用
1.增加容量,丰厚内蕴;
2.以古比今、借古写怀;
3.言近旨远,辞约意丰。
下阙用典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拓展延伸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领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后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
义端叛变投金,辛弃疾单人独骑追捕并斩杀叛徒;
英雄青年
张安国叛变,辛亲率50 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张安国。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洪迈《稼轩记》
《水龙吟》 “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
——《谭评词辨》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稼轩 , 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 意境极沉郁 ,( )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风格极豪放
辛词中的“泪”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28岁)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36岁)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41岁)
——《木兰花慢 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45岁)
——《鹧鸪天 送人》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 《贺新郎》 (58岁)
拓展延伸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
——《鹧鸪天 代人赋》 (41岁)
少日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后会丁宁何日是? (44岁)
——《定风波 送卢提刑,约上元重来》
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48岁)
——《临江仙》
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52岁)
——《临江仙 金谷无烟宫树绿》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栊慢捻,泪珠盈睫。 (56岁)
——《贺新郎 赋琵琶》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59岁)
——《满江红 敲碎离愁》
拓展延伸
辛词中的“泪”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南宋 张孝祥《浣溪沙》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南宋 陆游《诉衷情》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南宋 刘克庄《贺新郎》
滴不尽的时代“泪”
拓展延伸
千古文人英雄“泪”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