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拔山中学11-12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范围:1-12课 时间:政史合堂,共10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所有题目都只能做在答卷上!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进答题卷的表格中。(每题1.5分,共24分)
1、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新疆和平解放
C.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 D.西藏和平解放
2、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全国解放 B.镇压反革命 C.土地改革运动 D.抗美援朝
3、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文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侵略越南的战争
C、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农业 B.商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D.国民经济的恢复
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诞生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82年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标志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8、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C.私营企业改革 D. 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10、我国地理位置最南边的经济特区是
A、汕头 B、珠海 C、深圳 D、海南岛
11、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12、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的长江沿岸的五个城市中,除岳阳、武汉、九江、芜湖外,另一个是
A.重庆 B.南京 C.宜昌 D.昆明
13、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宪法 B.刑法 C 民法 D 经济法
14、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是在哪个会议?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C.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5、这是在1984年举行国庆游行时的一张照片,
从中可以看出全国人民对邓小平的敬仰之情。
你认为人民敬仰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是党和国家的领袖
B.具有坚强的意志
C.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D.平易近人
16、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判断题:(10分)
17、阅读以下材料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得出的,请在括号内画“√”;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ⅹ”;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〇”。
会议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 1935年 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两次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召开的重要会议。
(2)两次会议都确定了正确的原则和路线。
(3)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4)两次会议实际上都形成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5)两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都起到了重要的转折作用。
三、填图题:(16分)
18、填出图中ABCD代表的城市: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
历史答卷
一、选择题:(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判断题:(10分)
16、(1) (2) (3) (4) (5)
三、填图题:(16分)
17、填出图中ABCD代表的城市:A____________ B___ ________C_________ _____D__________
18、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① 图② 图③
(1)依次说出图①、图②、图③中人物的名字及主要事迹?(6分)
(2)这几位人物分别被誉为什么?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精神?(6分)
四、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共25分)
19、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8年上半年,报纸上一天一颗“高产卫星”,开始是小麦,亩产2015斤 。
—— 《中华文摘1958年纪事》
材料三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实行分田到户。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1958年农村开始的什么运动?(2分)
(2)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小岗村的示范下,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首先开展农村改革的是哪两个省?(4分)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较,哪两个历史事件从结果上看都实现了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目标,起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4分)
(4)从建国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看,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何教训?(2分)
20、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哪次会议上实际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2分)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典型的是哪个城市?“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又是哪一事件?(3分)
(3)材料三中的“旗帜”是指什么?(4分)
(4)有人说:“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对吗?请简述理由。(4分)
五、问答题:(25分)
21、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造”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了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请回答:
(1)“一化三改造”的内容是什么?(3分)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这些错误的共同原因有哪些?(4分)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分)
(4)你认为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至少写出两条。)(2分)
22、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
请回答: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领导集体?(4分)
(2)是谁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4分)
(3)党的哪次会议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5分)
C
D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