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生专用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城市与城市化课件(5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艺体生专用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城市与城市化课件(5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02 18: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专题十一
城市与城市化
考情解读
命题规律
考点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化
考查频次

卷,
5

1


卷,
5

0


卷,
4

1


卷,
5

0


卷,
5

1


卷,
4

1

山东高考,
1

1


卷,
5

1


卷,
5

0


卷,
4

0

考查难度
中等
中等
中等
常考题型及分值
选择题,
12~24

选择题,
12~18

非选择题,
6

选择题,
12

命题趋势
高考通常以城市发展案例为背景,综合考查新地理事物对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城市服务功能
的变化、城市化等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科核
心素养中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基础导学
1.
城市与城市区位
(1)城市
①含义:城市是1
???
???
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2
???
???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3
???
???
、文化中心。
②特点:人口和4
???
???
密集、生产效率和5
???
???
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人口
非农业
经济
产业活动
经济效益
(2)城市区位因素
含义
特点
实例
自然地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6
???
???
、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对城市的影响相对7
???
???
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
经济地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如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的空间关系
随生产力的发展、8
???
???
的改善和9
???
???
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邻近矿产地形成工矿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邻近铁路及交会处形成10
???
???
城市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某一城市与其他行政单元的空间关系
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深圳、珠海发展得益于其毗邻香港、澳门的优越地理区位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河流
稳定
交通运输条件
经济
铁路枢纽
1.
城市与城市区位
(3)城市空间布局特点
①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11
???
???
、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②12
???
???
、沿湖、13
???
???
地区城镇较多,在河流交汇处或入海口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③14
???
???
枢纽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④15
???
???
、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16
???
???
和边境口岸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人流
沿河
沿海
交通运输
历史文化胜地
商品集散地
2.
城市土地利用
(1)概念、特点
(2)分类:城市用地划分为19
???
???
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20
???
???
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商业
住宅
3.
城市功能分区
(1)功能区:商业区、21
???
???
、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居住区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22
???
???
、交通运输状况等。
经济发展水平
(3)中心商务区
①主要功能:具有23
???
???
枢纽职能、24
???
???
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
商务
交通
重难突破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成因
1.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区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归纳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租金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而地租高低
主要是受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方面的影响。
(1)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高低影响
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具体如图所示:
4.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最主要是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1)在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①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有组织地布置在居民区内;②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③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3)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应布置适当的卫生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典例剖析
【例1】[2020年全国Ⅰ卷]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3)题。
A.

B.

C.

D.

(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
???
)
B
(2)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
???
)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
)
A.
春季盛行风
B.
夏季盛行风
C.
秋季盛行风
D.
冬季盛行风
D
[解析]第(1)题,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考虑到该地盛行风向是夏季西南风和冬季东北风,居住片区Ⅱ受夏季西南风影响大,考虑到有效通风,选择②横向错列排布模式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其他排布模式不利于夏季风的有效通风。故选B。
第(2)题,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所以建筑布局以高层建筑为主,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故选A。
第(3)题,根据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该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虽然也避开了夏季西南风,但不是居住区出入口设计的目的。故选D。
对点训练
[2020年天津卷]如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
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
???
)
商业和住宅
B.
工业和行政
C.
旅游和休闲
D.
仓储和物流
A
2.
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
)
交通
B.
地形
C.
气候
D.
科技
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虚线圈内交通设施和金融设施的密度较大,交通便利,金融服务设施完善,最可能为商业区和住宅区,休闲旅游区的可能性小,A正确,C错误;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密度(即是表明该图整个区域均为该城市中心城区),工业区和仓储物流区占地面积较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可能性较小,B、D错误。
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形态大致呈条带状,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制约,B正确;根据交通设施的分布密度图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西北侧交通密度较低,说明其形态受交通的影响不是很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范围不大,其气候差异不大,C错误;科技因素对中心城区形态的影响较小,D错误。
考点二
城市化
基础导学
1.
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和28
???
???
在空间上集聚、29
???
???
地区转变为30
???
???
地区的过程。
产业活动
乡村
城市
2.
城市化的表现
(1)31
???
???
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32
???
???
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
城市用地
3.城市化的意义
4.
城市化动力机制
(1)37
???
???
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2)城市发展与38
???
???
的关系尤为密切。
工业化进程
(3)城市的兴起与39
???
???
的发展密切关联。
第三产业
5.
城市化特点的地区差异
地区
特点
发达国家
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40
???
???
;②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41
???
???
的迹象;③城市外围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卫星城和42
???
???
;④出现高水平的43
???
???
连绵带;⑤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发展中国家
①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44
???
???
,但推进速度快;②城市化水平不平衡,水平较低的分布在45
???
???
和非洲,水平较高的分布在46
???
???
中国的城市化
①城市化进程快;②城市47
???
???
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衰落
工业区
大都市

亚洲
南美洲
数量
6.
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
(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城乡差距48
???
???

缩小
7.
城市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人类产业活动49
???
???
,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50
???
???
遭到破坏。
密集
生态环境
(2)表现:人口
51
???
???
,交通52
???
???
,环境趋于53
???
???
,地价房租昂贵,就业比较54
???
???
,社会不太安定等。
密集
拥挤
恶化
困难
(3)逆城市化: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55
???
???
或56
???
???
迁移。
郊区
卫星城
重点突破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分析
1.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表所示:
城市化进程示意
发展阶段
特点
问题
发展新趋势
国家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
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加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
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起步
早(自产业革命开始)
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问题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典例剖析
【例2】[2020年山东卷]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
???
)
安庆—池州
B.
合肥—巢湖
C.
亳州—阜阳
D.
芜湖—铜陵
B
(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
)
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
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
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
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C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选项中城市组合相比而言,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两城相互之间均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推进同城化,B正确。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但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D错误。亳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阜阳,但阜阳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淮南,C错误。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但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D错误。
第(2)题,滁州与合肥同属安徽省,两者的行政联系更为密切,而南京属江苏省,所以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C正确;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更有利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不能解释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小这一现象,A、B错误;同理,合肥和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也不能解释为何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很小,D错误。
对点训练
[2020年福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图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雨水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
墨尔本市采用这种雨水处理系统后,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表现在(
???
???
)
A.
地表径流增加
B.
大气降水减少
C.
地表水下渗增加
D.
水分蒸发减少
C
4.
这种雨水处理系统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
???
)
A.
气温日较差增大
B.
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C.
地表径流汇聚速度加快
D.
城市内涝现象消失
B
[解析]第3题,该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透水性人行道、绿地等方式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对大气降水无影响,使水分蒸发增加,故C正确,A、B、D错误。

4
题,这种雨水处理系统使城市生态环境好转,气温日较差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减弱;由于截流下渗,使地表径流汇聚速度减慢;只能是缓解城市内涝现象,不能使城市内涝现象消失。故
B
正确,A、C、D
错误。
课时作业
[2020年湖北黄冈中学第三次模拟]读“我国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1~
3题。
1.
甲、乙、丙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
)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
行政区、宗教区、住宅区
D.
行政区、工业区、宗教区
B
3.
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
①地适宜布局自来水厂
B.
②地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
C.
③地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夜晚人口密度较大
D.
④地适宜兴建幼儿园
A
2.
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
???
???
)
A.
城市功能区布局分散,城市地域结构呈多核心模式
B.
M、N两地属同一功能区,距市中心距离相差不大,土地租金相同
C.
从工业区的布局来看,该城市盛行东南风
D.
地形和河流是影响该城市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因素
D
[解析]
第1题,甲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呈带状分布,应为商业区;乙功能区分布在市区外围,靠近河流,且面积比丙功能区小,应为工业区;丙功能区占地面积广大,且分布在商业区外围,应为住宅区。故选B。
第2题,该城市功能区分布紧凑,城市地域结构没有构成多核心模式,A错误;M、N两地都位于住宅区,M地位于主城区河流对岸一侧,N地靠近商业区且交通更为便利,两地的租金一般有较大的差距,B错误;该城市的工业区位于城区东南方向,盛行风向应该不是东南风,C错误;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区,两岸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和河流是影响该城市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因素。故选D。
第3题,①地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适宜布局自来水厂;②地靠近工业区,不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③地位于市中心商业区,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夜晚人口密度较小;④地目前作为城市预留用地,基础设施薄弱,离住宅区有一定的距离,不适宜修建幼儿园。故选A。
[2020年湖南衡阳县三中高三高考模拟]短视频是指时长在一分钟内,用户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的视频形式。近年来,短视频成为全民热捧的传播方式。不少城市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实现城市形象的优化,一跃成为“网红城市”。下图是某短视频APP统计2016—2018年国内某市市中心短视频上传量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2016-2018年国内某市市中心短视频上传量分布图
4.
该城市的地域形态是(
???
???
)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放射状模式
C
5.
图中视频上传量最高的区域可能是(
???
???
)
A.
工业区
B.
商业区
C.
住宅区
D.
行政区
B
6.
下列短视频的内容,该市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
)
A.
汽车在屋顶和隧道“上天入地”
B.
共享单车在街道上往来穿梭
C.
道路高低起伏,建筑物错落有致
D.
地铁、轻轨在高架桥上跨江而过
B
[解析]
第4题,根据图示的上传量分布的区域可知,该城市空间分布形态呈多个团块状;由图可知,由于地形和河流的阻隔影响城市地域形态为多核心模式。故选C。
第5题,由材料可知,不少城市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实现城市形象的优化,一跃成为“网红城市”,因此图中短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有可能为商业中心,以展示商业繁荣。工业区、住宅区和行政区对城市形象优化作用不明显。故选B。
第6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位于丘陵地区,因地势起伏大,单车骑行困难,因此该城市共享单车不会太多。由于市内地势起伏大,城市交通错综复杂,汽车在屋顶和隧道“上天入地”;地铁线与河流相交,地铁在高架桥上跨江而过,高楼俯拍的建筑物错落有致,可能出现在短视频中。故选B。
[2020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
)
A.
产业结构
B.
人口素质
C.
环境质量
D.
交通方式
D
8.
“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
???
???
)
A.
减轻自然灾害
B.
提高环境容量
C.
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D.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明清两代该小镇主要沿河拓展,现代该小镇主要沿高速公路拓展,因此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方式,故D正确。
第8题,从图文信息不能判断该小镇的自然环境特征,因此不能判断“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是否能减轻自然灾害,A错误;一个区域的环境容量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因为“现代拓展区”的建立而提高,B错误;“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错误;“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相对减少了对明清传统文化的破坏,使当地的地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C正确。
[2020年山东济南期末]图1和图2为我国沿海某城市拆迁片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图。此次规划,充分发掘规划区自身优势,综合考虑规划区与周边关系,对规划区进行空间整合与合理布局,优化规划区的城市功能。据此完成9~10题。
图1土地利用现状图
图2土地利用规划图
9.
该片区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想突出(
???
???
)
商业功能
B.
居住功能
C.
生产功能
D.
休闲功能
B
C
[解析]
第9题,对比该区域规划前后用地类型的变化,可知规划前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占地最多,而规划后的土地利用中居住用地明显增多,说明该规划主要突出了该片区的居住功能,故B正确。
第10题,根据规划图中各个功能区的布局,该年轻夫妇要想方便孩子上学又要生活便利,那么他们购房应选择在既靠近学校又靠近商业区的地段,从图中地点看c点最合适,故C正确。
[2020年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胡同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开放型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下图示意北京某胡同空间布局,道路转折距离一般不超过30米。据此完成11~
12题。
11.
与现代城市多数新型居住社区相比,胡同社区(
???
???
)
土地利用率较低
B.
基础设施更完善
C.
绿地面积比重大
D.
公共活动空间小
A
12.
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其主要原因是(
???
???
)
邻里隔离
B.
道路分级
C.
人口较少
D.
居住分散
B
[解析]
第11题,由图可知,胡同社区内各等级道路较多,且贯穿其中,活动空间分散在各片区,土地利用率较低。与现代新型居住社区比,胡同社区基础设施较差;图中没有专门的绿地布局,绿地比重比新型居住区小,且公共活动空间较大。故A正确。
第12题,由材料可知,胡同社区内既有机动车道,也有步行道及次一级步行道,道路多种多样;由于多为步行道,通行能力有限,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少,对居民的影响小,因此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故B正确。
[2020年浙江诸暨海亮实验中学质检]下图示意某国城乡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15题。
13.
该国最可能是(
???
???
)
A.
法国
B.
美国
C.
墨西哥
D.
泰国
A
14.
该国城市化速度最快时期(
???
???
)
A.
工业化开始起步及发展
B.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
农业特点是精耕细作
D.
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
D
15.
1990年以后,邻近大城市的乡村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
)
A.
人口老龄化减缓
B.
居民就业更加困难
C.
生态环境恶化
D.
耕地面积不断增多
A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知,该国在二战前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说明城市化起步早,据此推测该国应该是发达国家;由图可知,2000年该国城乡总人口接近6千万,而美国总人口超过3亿,所以可能是法国。故选A。
第14题,由图可知,该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二战之后的30年,此时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产业应以第二产业为主。该时期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经济发展远超过乡村,因此城乡差距加大。快速城市化往往是快速工业化带动,该时期不是工业化开始起步,而是该国工业发展迅速;精耕细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此时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故选D。
第15题,由图可知,1990年以后,该国乡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因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99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回归乡村,使乡村人口老龄化减缓;邻近大城市的乡村成为城乡居民的共同居住地,乡村建设用地会增加,引起耕地面积减少。1990年以后,资金和技术转向乡村,促进中小企业兴起,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居民就业机会增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乡村的生态环境均趋于好转。故选A。
16.
[山东新高考仿真模拟]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49—2018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变化
年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2018
城镇人口比例(%

10.6
18.4
17.5
19.9
26.2
30.9
46.6
59.6
2018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城镇化水平分布状况
城镇化水平
80%
以上
60%
~80%
50%
~60%
40%
~50%
40%
以下
省区
上海、北京、天津
浙江、江苏等10省区
安徽、江西等14省区
云南、贵州、甘肃
西藏自治区
(1)以坐标图的形式表示中国1949—2018年城镇化进程,概括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答案]画坐标图(包括横坐标、纵坐标、曲线)
特点: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1979年前发展速度较慢,1979年后发展速度较快(分段描述正确即可);各省区发展不平衡。
(2)从中国各省级行政区中任选3个,列举体现其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景观。
城市绿道发源于美国和欧洲,从最初注重景观功能的林荫大道发展到注重绿地生态网络功能的综合绿地系统。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共完成绿道建设约821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已建设约210公里。下图为北京市中心城区市级绿道系统规划图。
[答案]针对相应问题任举三例。如;北京四合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以旺;西藏碉房;陕西窑洞;云南竹楼;内蒙古蒙古包等。
(3)说明北京建设城市绿道的作用。
[答案]吸烟滞尘,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涵养水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绿色隔离带,间隔开城市各功能区;美化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解析]第(1)题,以坐标图的形式表示中国1949-2018年城镇化进程,可以用横坐标表示时间(从1949年到2018年),纵坐标是城镇化水平,描出各年城镇化水平,连线即可以展示中国1949-2018年城镇化进程,据图表可以归纳出中国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1949—1979年前发展速度较慢,1979年后发展速度较快;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上海、北京、天津水平较高,西藏自治区最低,一般经济发达地区较高。
第(2)题,北京四合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以旺;西藏碉房;陕西窑洞;云南竹楼;内蒙古蒙古包等。
第(3)题,城市绿道的作用:绿道的建设使居民出行更愿意选择步行或骑行,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绿色、环保出行有利于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绿道两侧植被茂密,植被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涵养水源等功能,从而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17.
[2020年山东新高考仿真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宋代临安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的适应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巧妙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智慧。下图为宋代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
(2)古代都城的建设一般都采用传统方正规矩、左右对称的空间形态,而宋代临安城的布局则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简析形成这种城市形态的原因。
[答案]临安城的发展适应周边环境,城市西侧受到西湖限制;东侧受到钱塘江限制;南部又有山地分布(凤凰山);北部、东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所以城市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
(3)临安城在充分适应城内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南宫北市”的空间布局,分析地形、气候要素对宫城选址的影响。
[答案]南部山地地势较高,山麓之上远离密集的水网和潮湿的空气,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优越的宜居条件。山麓之上夏季通风顺畅、凉爽,冬季温暖湿润,生态环境(植物长势)良好。
(1)宋代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简述该城市布局顺应山水自然格局的主要功效。
[答案]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水资源丰富)供水和排水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运输便利(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节省建设成本)。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城市区位。“功效”是指功能、效果(好处)等,注意这是古代城市。宋代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古代的战争较多,三面环山可以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河流穿城而过,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排水的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河流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从而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而且依山和靠河修建,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节省建设成本。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注意图中地形、河流、湖泊位置分布与城市形态的关系。读图分析可知,临安城的发展应该适应周边环境,城市的西侧为西湖,东侧为钱塘江;南部又分布有凤凰山;而北部、东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所以城市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宫城选址的区位。“南宫北市”是指南部为宫城(居住区)、北部为商品交易市场。图示河流众多且由南向北流,说明地势南高北低。该地为亚热带气候,夏季湿热、冬季暖湿,水网密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