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会灵活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初步了解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了解它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经常照镜子,知道镜子能成像,那么大家知道表面平平的镜子是如何成像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出示目标 
 过渡语:目标明确的请举手,怎样达到目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看课本P56—59的内容,5分钟后开始做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学生自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步骤和老师的指导一步一步的来完成实验。 
 同学们做完实验以后,哪位同学能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如果学生总结不完整,老师补充。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五、检测: 
 (1)出示检测题 
 过渡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总结出来了,下面老师要检测大家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决定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自身的大小 
 C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D与以上三种因素都有关 
 2.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m,当他向镜面前 进0.5m时,人与像问的距离是 m;当人沿平行于镜面的直线以2m/s的速度移动时,镜里的像到人的距离将 (填“不变”或“变”)。 
 3.树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不同,前者是由——引起的,后者是由 引起的。 
 (2)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六、后教: 
 (一)先交换练习本,然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同学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 
 (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易错题:第1题:为什么选择B?引导学生说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评第2题:为什么这样填空?引导学生说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评第3题:为什么前者是由平面镜成像引起的,后者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引导学生区分:平面镜成像与光沿直线传播。 
 (三)总结 
 1.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3分钟时间背会平面镜成像特点,3分钟后抽查。 
 (四)同学互改,调查学情。 
 七、当堂训练: 
 (一)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注意平面镜成虚像,作图时用虚线。 
 (二)出示作业题P59--60 2、4 。5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八、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