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复习再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知道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 
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进一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进实验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通过创新实验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经历自制潜望镜,体会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并验证中考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从实验中去复习巩固旧知识,让学生感受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作为光学部分复习的第一课时,把光的世界巡行和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整合在一起,重点在光的反射规律,本节课基于原新课,进行了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并紧扣历年中考题,有练习有实验,让原本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高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课引入(PPT图片:魔镜) 
师:老师手中也有一块“魔镜”,我想对“魔镜”说:“魔镜,魔镜,告诉我!”(停顿:学生接谁是最漂亮的人?)NO!我想问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当然是班上的同学们!可是魔镜也有一个困惑,它若是在黑暗的夜晚是不能告诉我答案的。它要成像得需要光,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光学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新授 
1.初中的光学分了三个部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而这节课主要复习前两个。根据最新2018年课程标准可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是要求学生认识并且学会的,平面镜成像是紧接着光的反射原理的体现,也有同样的要求,认识它的成像特点并且学会应用。探究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学生必做的实验,因此,于中考,这一部分的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2.虽然光的直线传播在新课标中没有列入,但学习也不单纯为了中考,这是认识光的起步,我们在这做一个简单的回顾。(ppt展示)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米每秒; 
(3)实例应用: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影子的形成、排队等。(学生回答) 
3.接下来重点复习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演示:把小平面镜固定在黑板上,用激光笔发出一束光,通过拍打粉笔灰来显示光的反射现象)回顾几个概念:一点、一面、三线、两角。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老师用演示仪重温探究过程并结合习题深化实验) 
在“三线共面”探究上,当光屏向前或向后旋转,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就此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略显牵强,提问,此时的反射光线在哪里?按照利用喷雾、粉笔灰等可以显示出来,但都是不太稳定的,在复习过程中,老师给出一种更有效地验证方法,通过PPT图片展示出实验过程,从而做出了疑难性的突破。 
探究两角的大小关系,利用演示仪上的量角器可多次准确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课前预测复习书P16上练习第1题(2016年江西中考),通过学生做题反馈,出错率到90%,把错误答案拍照做进课件里。加深印象,知道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最后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创新实验)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在新课时开展了学生实验,所以复习以视频形式回顾,归纳总结出特点:等大、等距、正立、虚像。追问:若在平面镜的后方挡一木板,还成像吗?(演示) 
(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潜望镜 
让学生和我一起配合演示课件中士兵在隐蔽处窥视高处远处的情景。 
同桌共同DIY潜望镜,并利用自制潜望镜检验江西中考(2017年)的选择题,学生上台演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希望能唤起对旧知识的记忆,最后,希望同学们在中考的总复习的路上做那个低调潜伏的出击者,以追光少年的身影出现在中考的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