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专题二十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考情解读
命题规律
考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
产业转移
考查频次
Ⅰ
卷,
5
年
0
考
Ⅱ
卷,
5
年
0
考
Ⅲ
卷,
4
年
0
考
Ⅰ
卷,
5
年
1
考
Ⅱ
卷,
5
年
2
考
Ⅲ
卷,
4
年
0
考
考查难度
中等
常考题型及分值
选择题,
12
分
命题趋势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近几年高考
侧重对产业转移的考查,多以某产业的发展过程为背景,要求考生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产业转
移的原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图、文、表信息的提取及归
纳、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侧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题型以选择题
为主。
考点梳理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
基础导学
一、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
自然原因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1
???
???
,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均匀
(2)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2
???
???
。
流动性
2.
经济原因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3
???
???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不平衡
二、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6
???
???
为主,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煤炭
(2)具有清洁优势的7
???
???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
天然气
(3)8
???
???
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北煤南运
3.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9
???
???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就业机会
(2)将资源优势转变为10
???
???
,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优势
4.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能源11
???
???
。
消费结构
(2)发挥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12
???
???
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
5.
提高资源的?
???
???
,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利用效率
6.对环境的影响
(1)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二)南水北调
京杭大运河
丹江口水库
黄河上游
重难突破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以煤炭、天然气对比为例)
地区
项目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状况,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东输的天然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①管网改造、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管网等天然气配套系统;②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不利影响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
2.西气东输对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现列表总结如下:
典例剖析
【例1】[2019年天津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下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典例剖析
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
)
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
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
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
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A
对点训练
[2020年浙江选考试题]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工程Ⅰ、Ⅱ分别是(
???
???
)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D
2.
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
)
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A
考点二?
产业转移
基础导学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
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17
;18
因素;市场因素。
2.
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19
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国家政策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劳动力
内部交易成本
重难突破
产业转移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是影响企业跨国转移的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影响
发展水平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2.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
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典例剖析
注:图中字母代表汽车价值链中的总部、研发、制造、销售环节。
(1)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
???
)
A.
提高研发水平
B.
满足生产需要
C.
带动当地就业
D.
提高生产效率
B
A
对点训练
[2020年全国Ⅲ卷]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第3~5题。
3.
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
)
A.
创新技术
B.
拓展市场
C.
扩大规模
D.
降低成本
D
4.
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
)
A.
消费习惯相近
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
运输费用较低
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C
5.
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
)
A.
进口量增多
B.
出口量增多
C.
销售量增多
D.
生产量增多
A
课时作业
[2020年浙江宁波市选考模拟]下图为我国2020年各电网区域划分及超高压跨区域调配流向预测图。读图,完成1~2题。
1.
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到2020年(
???
???
)
西北地区以太阳能发电为主,调出最多
B.
南方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电能调入少
C.
华东和华北是我国最大的电力消费区
D.
华中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电能调出多
C
2.
电力的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
)
A.
增加了硫氧化物等的排放,环境污染加剧
B.
促进能源开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
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
开发利用再生能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A
[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期末]截止到2019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为北京供水已达五年,成为北京的主要水源。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
)
①直接影响水循环的地下径流环节②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③改变北京地区地面不断沉降趋势④汉江径流量减少,长江进行补充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4.
图示区域(
???
???
)
地形复杂多样,处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B.
温度带有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
C.
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水田比重大
D.
中线调水线路经京、冀、豫、赣等省市
B
6.
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
???
???
)
A.
云、贵、川、渝等省市没有优质煤炭
B.
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需求
C.
经济发展对高热值煤的需求增大
D.
“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
C
7.
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下列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的措施合理的是(
???
???
)
A.
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
B.
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
C.
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
D.
积极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
B
5.
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推测其原因有(
???
???
)
①公路、铁路、水运便利②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③区域供给不平衡④季节性需求波动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C
[2020年山东省水平等级考试地理原创模拟]白沟地处京、津、保(定)三角腹地,位于津保高速、津保公路等交通线路的交会处。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白沟箱包业快速发展,2007年被授予“中国箱包之都”称号。但2010年后,其国内市场萎缩,出口也受到抑制。为促进区域发展,白沟采取了承接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商户等措施。据此完成8~10题。
8.
白沟发展成为“中国箱包之都”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
)
A.
能源充足,原料丰富
B.
劳动力充足,靠近人才高地
C.
区域城市化水平高,协作条件好
D.
地理位置优越,政策支持
D
9.
导致白沟2010年后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A.
成本优势逐渐缩小
B.
劳动力数量减少
C.
交通出现拥堵
D.
关税收缴比例提高
A
10.
白沟承接大红门服装商户对北京的影响是(
???
???
)
A.
常住外来人口中保定占比上升
B.
缓解市内交通和人口压力
C.
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
D.
明显减轻雾霾等恶劣天气
B
B
C
[2020年山东潍坊高三年级期末]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过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下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据此完成13~15题。
14.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
???
)
A.
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延缓
B.
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C.
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
D.
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A
15.
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
???
???
)
A.
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
B.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
C.
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
D.
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
B
13.
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
???
)
A.
新兴产业比重下降
B.
资源环境问题加重
C.
传统工业部分复兴
D.
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D
16.
[2020年河南省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读我国煤炭及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答案]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长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能源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
(3)西气东输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长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你从开源方面提出两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
[答案]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等。
(4)山西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运输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以何种形式向外输出能源?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答案]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减轻对交通运输的压力;减轻对电能输入区的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效益高。
[解析]第(1)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资源赋存和资源需求的空间分布不一致;二是大多数资源不可自行流动。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既与我国资源东少西多、资源需求东多西少的现状有关,也是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很大比例,导致我国环境质量下降),且今后我国油气开发的重点在西部地区。
第(2)题,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的需求量大,然而,从资源地区分布来看,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
第(3)题,开源指寻找新的能源,包括多元化油气的来源,如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还包括开发附近地(海)区的油气资源;还可以从开发其他类型资源入手进行分析。
第(4)题,除煤炭外运外,山西煤炭的输出还采用了变输煤为输电的方式,既在山西建设火力发电站,然后将电力资源向我国东部电力需求较大的地区输送。这种方式减少了煤炭的运输量,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同时还减轻了电力输入区的环境污染,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两国人多地少,土地价格高;劳动力成本高;资源、能源相对短缺;国内市场狭小。
(2)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答案]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社会治安混乱;市场萎缩;经济收入短期内出现下降等。(任答3点)
[解析]第(1)题,日韩两国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面积少,土地租金高;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劳动力价格高;国土狭小,资源、能源相对短缺;为岛国和半岛国家,国内市场狭小。
第(2)题,产业转移到国外,使日本国内生产困难,产量小;国内生产萎缩,就业机会较少,失业率上升,从而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出现治安混乱现象;就业机会较少,失业率上升,经济收入短期内出现下降,导致市场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