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教学设计
田洪妮
日照市北京路中学
《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 能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和河流,并记住亚洲的世界之最。
2.利用亚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特征。
3.利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4. 简述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5.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难点】
学会归纳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分布特征的方法,运用有关地图资料归纳其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地形、气候和河流三个方面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在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以本节课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自然环境研究方法的学习。
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因此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特征,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从而开拓思路。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师:我们生活的大洲地域辽阔,山河壮丽,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对自己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豪之情,一起来探究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希望这节课,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听歌曲,让学生在优美、雄壮的歌声中感受到亚洲大自然之美。 利用歌曲引入,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探究一亚洲的地形 让地图说话 (课件展示亚洲地形景观图片)师:注意观察,图片反映了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师:亚洲的地形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可是这些图片只是亚洲局部地形的展示,要从整体上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我们还需要运用地理学习的工具——地形图。(课件展示: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师:观察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你能读懂地图的语言吗?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亚洲的地形特点。推荐代表上台指图说出地形特点,并说说是怎样判断出亚洲的这种地形特征的?特点之一: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学生指出亚洲地势最高的区域。(动画演示颜色的变化)特点之二:地形复杂多样(课件展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学生指出:主要的高原、山脉、平原,引导找出丘陵,盆地的分布。总结:亚洲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地形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观察地图,面积较大的地形类型是?(展示:亚洲地形类型构成图)验证结论特点之三:高原山地为主。转承: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我们知道了亚洲的地形特点。还有一种地形图能更直观的展现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是什么地形图? 欣赏图片,注意观察图片反映亚洲的地形特点。说出图片中地形区的名称,直观判断亚洲的地形特点。从宏观上了解亚洲地形地势。识别分层设色地形地形图。根据读图指导小组合作探究亚洲的地形特征,完成学案。完成后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和大家分享。其他学生在学案空白图上勾勒海拔特在3000米以上在空白图上勾勒出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脉总结亚洲的地形特点 通过局部地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多种多样的地形从宏观上了解亚洲地形地势。让学生对地形产生感性认识。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图,加深对地势特点的认识指图、绘图过程中加深对地形复杂多样的认识。
再问地图 (课件展示:亚洲沿着30°N度纬线和80°E度经线剖面图)师问:这两幅地图能验证亚洲地形的哪些特点呢?总结:地面起伏大,高原山地多,地形复杂。 阅读两幅剖面图从地面起伏,地形种类,占面积大的地形方面回答。 对地形剖面图的判断可以进一步验证已得出的结论
承转 无论是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还是地形剖面图都能告诉我们亚洲的地形特点,下面小组合作讨论,你是通过哪些信息总结地形特点的?
归纳方法 引导学生梳理内容,总结方法(运用什么工具,分析什么内容,得出什么结论)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描述一个大洲或地区的地形特征要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类型,地势) 小组合作,归纳方法,完成学案 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大洲地形的方法
学以致用 (课件展示:北美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读图讨论北美洲的地形特点。总结:地势东西部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平原山地为主,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 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知识迁移,能力提升。
过渡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了解了亚洲的地形特点。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要素是气候,那么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探究二亚洲的气候 让地图说话 (课件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亚洲气候类型图)师生合作探究:比一比1.数一数亚洲有几种气候类型?对比世界气候类型的种类,亚洲少哪两种?观察比较: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而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总结: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大洲内比较:亚洲九种气候中,面积最广的是?找出欧洲和非洲最广的气候类型。3.与其它大洲相比,亚洲哪种气候最突出?观察季风气候的分布,为什么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比较三种季风气候的特点(进一步验证气候类型复杂)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广,季风气候显著。4.讨论: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5. 你能概括非洲的气候特点吗? 读图,找一生说出亚洲的气候类型。说出欧洲、非洲的气候种类得出结论在学案中填写温带大陆性气候,观察分布位置。季风气候。探究季风成因: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方面探究原因 通过与世界气候对比,与欧洲,非洲的气候类型相比,得出亚洲气候多样的特点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的方法。
过渡 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还有河流。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对亚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探究三亚洲的河流 让地图说话 (课件展示:亚洲的水系图)观察亚洲的水系图,亚洲的河流从数量和长度上有什么特点?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般大河都发源于什么地区,流向哪儿?请对照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主要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师: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师:那河流为什么会这样分布?总结: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读图发现河流特点一:河流众多,且多长河发源于高原山地,流向周围低处,最后一般流入海洋。根据学案在空白图中画出主要大河,注意观察河流的位置和流讨论)多发源于中部地势高处,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流入周围海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形的分布对河流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可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探究四:亚洲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探究,小组内交流说说亚洲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关系。根据关于地形、气候和河流关系的讨论,判断下列说法是真是假。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亚洲的自然环境复杂,而且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那么亚洲复杂的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没有影响呢?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复杂自然环境影响下的亚洲的人文环境。 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们居住大洲——亚洲的探索兴趣与热爱之情,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学习成果展示 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推荐一人展示学案。 展示成果,感受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快乐
总结 对学生的进行肯定,评价送给学生的话:“让快乐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首尾呼应结束新课
【板书设计】
亚洲复杂的自然环境
影响
影响
影响
气候
河流
地形《亚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 能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和河流,并记住亚洲的世界之最。
2.利用亚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特征。
3.利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4、简述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学会归纳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分布特征的方法,运用有关地图资料归纳其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从自然环境角度认识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特征,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从而开拓思路。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播放《亚洲雄风》视频。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景观,看完后大家心情怎么样?(骄傲,自豪)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自己生活大洲的热爱之情来一起探究——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板书)
希望我们这节课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探究一:亚洲的地形
师:通过刚才的景观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亚洲的地形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可是要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仅仅靠这些景观图片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运用地理学习的工具—地图,
研究地形特征,就要用到地形图,哪位同学还记得地形图的种类有哪些?
生: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一)让地图说话——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请大家观察“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这幅地图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请同学们分组探究亚洲的地形特征有哪些,完成后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和大家分享。
生:结合地图讨论,分享
结论: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高低差异大。
(学生回答时,教师听,让学生相互补充,完善,并相应形成板书)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判断出亚洲这种地形特征的?
生:回答
学生回答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供相应图片
生:根据颜色变化说出地势起伏的趋势。师:动画演示颜色的变化
生:通过高原山地的分布得出山地高原为主 师:课件展示主要地形区——,学生说出地形区的名称,亚洲地形类型构成图验证高原山地比例大。
生:亚洲5种地形类型齐全
师:如果我们要想知道更直观的判断亚洲地面的高低起伏,需要什么地形图呢?
生:地形剖面图
(二)再问地图——读亚洲地形剖面图
师:现在我们沿着30°N度纬线和80°E度经线,把亚洲剖开,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展示两幅剖面图)
读亚洲地形剖面图(图1和图2)可以获取哪些信息?你获取的信息与亚洲的哪些特点符合?(可以从地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占比例大的地形来分析)
生:小组交流
结论:地势起伏大,高原山地多,地形复杂
(三)师生合作——归纳方法
总结分析大洲地形的方法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描述一个大洲或者一各地区的地形特征要从几个方面分析?
生:类型、地势。教师在板书上对应加上:类型(复杂多样),地势(中部高,四周。。。。。。)
(四)学以致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师:那接下来咱们就用这种分析方法来进行一次实战演练,请看学案——北美洲地形特点探究,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出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并分享,看哪个小组最好
生:分组探究,分享成果
结论: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地势东部,西部高,中间低。
师:肯定、点评
师:你能不能简单绘出北美大陆沿40°N的 地形剖面图呢?
生:在学案上绘图。找两生板图。
生:点评。
过渡:亚洲的地形特征对气候有没有影响呢?
师:请在图中找出地形对气候影响的证据。(投影: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生: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中部形成面种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师:那么,亚洲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探究二:亚洲的气候
让地图说话——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师:对比两图,你能归纳亚洲的气候特点吗?
生:读图,讨论,总结:复杂多样,大陆性广,季风显著(板书)
师:世界上共有几种气候类型?亚洲共几种气候类型?(指图学生说出名称)缺少哪几种?
生:读图回答
师: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生:小组讨论,亚洲跨纬度广,地跨寒、温、热三带;中部地势高,形成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由于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分布着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过渡: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和气候都复杂多样,这对亚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探究三:亚洲的河流
让地图说话——读亚洲水系图
师:观察亚洲水系图,亚洲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数量,长度)
生:回答河流众多,多长河
师;观察河流的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河流多,而中部和西部河流稀少,为什么?
生:受气候的影响。
师:“山高水长”,亚洲成为世界上长河最多的大洲。你知道亚洲的哪些河流,你能在地图上指出来吗?
生:指图回答。
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出河流的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总结: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顺地势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板书:呈放射状分布)
抢答:关于亚洲河流的描述,判断是真是假,并说明原因。
探究: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三者的关系
我的收获
原因:初中学生重感知,轻理性,重局部轻总体。总结出亚洲地形特点,是对所学的知识从整体上做综合,学习上升了难度。从什么角度来说亚洲地形特点,而其特点又是区别于其它大洲的,学生很难把握,讲授这个知识时,教师对知识的处理过程中,要采用暗示教学法,指导学生所找到的地形、河流中,海拔对比明显,要有注入不同海域的河流,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亚洲地形起伏极端,既有庞大高耸的高原和高山,也有广阔而平坦的低地,之后再综合在地图上所读取的信息。总结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辐射状分布的特点。亚洲、北美洲剖面图的对比,是对亚洲地形特点知识的从不同侧面的深入,是把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学法向其它大洲迁移。属于发散思维,对学生的学法提出难度。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新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是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工具
地势变化的趋势
地形类型种类
各种地形所占比例
分析内容
结论:地形特点
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为主《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思路
课前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导入: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曲的名字吗?
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的心情就会特别的激动。我们亚洲地域辽阔,山河壮丽,在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大家知道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对亚洲的热爱之情,一起来探究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
希望这一节课,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探究一;亚洲的地形
过渡:做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亚洲在地形方面有什么特点呢?首先让欣赏看一组图片,注意观察图片反映了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地形类型?你发现了亚洲地形有什么特点?
师:亚洲的地形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可是这些图片只是亚洲局部地形的展示,要从整体上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我们还需要运用地理学习的工具——地形图。
(课件展示: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你能读懂这幅地形图的语言吗?如何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地形的特点呢?
我们要先看图例,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海拔高度范围,再根据颜色的变化分析地面高低起伏的趋势,也就是哪里高哪里低。然后找出主要的地形区,看看哪种地形类型占的比例最大。最后总结地形特点。
请同学们根据读图指导,分组探究亚洲的地形特征,完成后,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和大家分享。
推荐代表上台指图说出地形特点,并说说是怎样判断出亚洲的这种地形特征的?
特点之一: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学生指出亚洲地势最高的区域,并说出所在位置。请其他学生在学案上大致勾勒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区域,海拔200米以下是用什么颜色表示的?分布在哪些地区?(动画演示颜色的变化)
总结:根据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亚洲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特点之二:地形复杂多样(课件展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指出:主要的高原、山脉、平原,(请其他学生在学案空白图用蓝笔勾勒出主要的高原,用红笔勾勒平原,画出喜马拉雅山脉)
引导找出丘陵,盆地的分布。
总结:亚洲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地形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观察地图,占比例较大的地形类型是?(展示:亚洲地形类型构成图)
验证结论
特点之三:高原山地为主。
转承: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我们知道了亚洲的地形特点。还有一种地形图能更直观的展现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是什么地形图
现在我们沿着北纬30度从东西方向和东经80度南北方向,把亚洲切开,(课件展示:亚洲沿着30°N度纬线和80°E度经线剖面图)这两幅地图能验证亚洲地形的哪些特点呢?
总结:地面起伏大,高原山地多,地形复杂
过渡:无论是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还是地形剖面图都能告诉我们亚洲的地形特点,下面小组合作讨论,你是通过哪些信息总结地形特点的?
引导学生梳理内容,总结方法
(运用什么工具,分析什么内容,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分析一个大洲或地区的地形特征要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板书类型,地势)
你学会了分析大洲地形的方法了吗?
现在让我们实战演练——分析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总结:地势东西部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平原山地为主,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
过渡: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了解了亚洲的地形特点。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要素是气候,那么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亚洲气候类型图)
师生合作探究:比一比
数一数亚洲有几种气候类型?(找一生说出九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对比世界气候类型的种类,亚洲少哪两种?与我们相邻的欧洲有几种?非洲有几种?
总结:亚洲气候特点一类型复杂多样。
观察比较: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而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复杂原因一纬度位置)
大洲内比较:亚洲九种气候中,面积最广的是?(在学案中填写温带大陆性气候观察分布位置)。
气候特点二:温带大陆性气候广
找出欧洲和非洲最广的气候类型。
与其它大洲相比,亚洲哪种气候最突出?说出三种季风气候的名称(进一步验证气候类型复杂)
气候特点三:季风气候显著。
观察季风气候的分布,为什么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由于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我们淄博就是温带季风气候,谁能说说我们这里的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投影三幅季风气候图(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夏季风的时强时弱也会酿成气候灾害。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形成的降水,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量骤减,容易造成旱灾。)
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广,季风气候显著。
讨论: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观察比较: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而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复杂原因一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的影响,内部是大陆性气候,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
地形的影响,高原山地气候(在板书上画箭头)
5. 你能概括非洲的气候特点吗?
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还有河流。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对亚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课件展示:亚洲的水系图)
观察亚洲的水系图,亚洲的河流从数量和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般大河都发源于什么地区,流向哪儿?
请对照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主要大河:(根据学案在空白图中画出主要大河)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
师: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师:那河流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总结: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通过刚才的探究,小组内交流说说亚洲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关系。
根据关于地形、气候和河流关系的讨论,判断下列说法是真是假。
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亚洲的自然环境复杂,而且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那么亚洲复杂的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没有影响呢?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复杂自然环境影响下的亚洲的人文环境。《亚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和河流,并记住亚洲的世界之最。
2.利用亚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特征。
3.利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4、简述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学会归纳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分布特征的方法,运用有关地图资料归纳其地形、气候、河流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
探究一:亚洲的地形
(一)让地图说话——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
阅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判读步骤,小组合作探究亚洲的地形特点
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出亚洲这种地形特征的?
(二)再问地图——读亚洲地形剖面图
读亚洲地形剖面图(图1和图2),从图中你可以这两幅亚洲地形剖面图能告诉我们亚洲的地形的哪些特点呢??(可以从地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占比例大的地形来分析)
小组合作——归纳方法
对应亚洲地形特点,逐一找出归纳依据,将以下选项的序号和内容填在相应横线上。说说你是从哪几方面总结亚洲地形特点的?
A.地势特点 B. 地形种类 C.占比例大的地形
(四)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方法,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探究二:亚洲的气候
让地图说话——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亚洲气候分布图
1.我比较:
(1)亚洲共有 种气候类型。对比世界气候分布图,亚洲缺少 和 气候。
(2)读欧洲气候分布图和非洲气候分布图,数一数气候类型的种类。
我发现:亚洲气候特点之一
2.再比较:
亚洲气候类型中面积最广的是 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中西部。
亚洲气候特点之二 。
3.测眼力:与其它大洲相比较,亚洲最特殊的气候类型是 。
亚洲气候特点之二 。
探究三:亚洲的河流
(一)让地图说话——读亚洲水系图
1.观察亚洲的河流数量及长度,总结亚洲河流特点之一:
2.在亚洲空白图中画出下列河流,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A、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B、黄河、长江,湄公河 C、恒河、印度河
3.根据亚洲地形、地势分布的特点,分析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总结:受亚洲地势的影响,亚洲发源于中部的 ,呈 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探究四: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关系
1.小组讨论: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相互影响。
2、根据刚才的讨论,判断下列说法是真是假,并说明理由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气候温热
(2)湄公河上游流速缓慢,泥沙冲积形成平原地形。
(3)叶尼塞河无结冰期,一年四季可以通航,航运价值高。
(4)恒河、印度河水量季节变化小。
(5 )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6)长江上游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步骤:
看图例,知道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范围。②看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变化分析地势变化的趋势。
③找出主要的地形区,总结地形类型 。 ④最后归纳总结表述地形特点。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工具
分析内容
结论:地形特点
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为主
影响
影响
河流
气候
地形
影响(共31张PPT)
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
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
——探究亚洲的地形特点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步骤:
①先看图例,知道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范围。
②根据颜色的变化分析地面高低起伏的趋势
③找出主要的地形区,看看哪种地形类型占的比例大。 ④最后归纳总结,表述地形特点。
5
亚洲地形构成
平原、丘陵
盆地25%
高原和山地
75%
阿拉伯高原
30°N
80°E
读地形剖面图可以验证亚洲地形的哪些特点?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中间高四周低
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为主
工具
亚洲地形特点
地形种类
占比例大的地形
分析的内容
地势特点
我们是如何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的?
落
基
山
脉
40°N
地势特点
地形种类
占比例大的地形
东西部高,中部低
地形复杂多样
山地和平原为主,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
——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一:复杂多样
——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三: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广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北
冰
洋
洋
平
太
洋
度
印
地形
河流
气候
影响
影响
影响
4.恒河、印度河水量季节变化小。
3.叶尼塞河无结冰期,一年四季
可以通航,航运价值高。
5.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2.湄公河下游水流缓慢,泥沙冲积形成平原地形。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气候温热。
6. 长江上游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非洲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关系
地形
河流
气候
亚洲复杂的自然环境
1、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地形复杂多样
3、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分布广
3、季风气候显著
河流众多
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影响
影响
影响
让快乐学习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