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4-20 09:49:39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郝歌前.flv
非洲大陆西南端有著名的好望角。
尼罗河风光
刚果河风光
东非大裂谷景观
非洲鼓起源于西非部落,属于土著民族的传统乐器。通常是挂在脖子上边走边打,而并非放在地上敲打。鼓是黑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粗犷奔放的非洲绘画艺术
独特的非洲雕刻艺术
反抗殖民统治
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撒哈拉以南地区,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
丰饶的资源——
“富饶大陆”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莱芜市南冶中学 蔺继顺
学习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文化、国家及其首都, 了解本区的自然环境(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资源),并会利用图表分析热带草原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了解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弊端和解决措施。
3. 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分析本区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的关系,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
自然环境
——位置
——地形
——资源
——气候
——河流
主题一:走进黑非洲,认识自然
热带大陆
埃塞俄比亚高原
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刚果盆地
非洲气候分布图
尼罗河
刚果河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特征
明显的干湿季
(南北半球干湿季相反)
这种气候对非洲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有何影响?
思 考
热带草原湿季 热带草原干季

收成很好生活不错
沙 漠
湿 风
干 风
( 湿季 )



收成不好我活不下去了
湿 风
干 风
沙 漠
( 干季 )




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湿季比较图
热带草原干湿季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非洲热带草原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之分,为适应这种季节变化,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有定时迁徙的特点,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常受到旱灾的威胁,牧民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思考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水量却不如刚果河大,原因是什么?
高原大陆
埃塞俄比亚高原
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刚果盆地
如果有机会你们全家到郝歌的家乡去旅游,请你当导游:
你让他们准备哪些用品?
你最想带领他们去看非洲的哪些景观?
我是小导游
本区尽管自然环境优越,但饱受殖民统治的创伤,设想一下本区的经济会有怎样的特点?
主题二:深入黑非洲,探寻经济
尼日利亚
索马里
科特迪瓦
乌干达
赞比亚
博茨瓦纳
不平等的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
工业发达国
矿 产
农产品
半成品
各种工业制成品
粮 食
廉价
高价
贸易交往
思 考
这种贸易交往会出现什么弊端?
出谋划策、热议出路
六国成员大讨论,为本国经济找出路,以解决单一商品经济带来的弊端.
科特迪瓦
乌干达
尼日利亚
博茨瓦纳
赞比亚
索马里
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拉丁美洲
非洲
0.0
0.9
1.3
1.4
1.6
2.4
本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
单位/%
大洲
非洲问题论坛
请你就三大问题—
“人口问题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
发表你的看法!
主题三:关注黑非洲,解决问题
我的国家我做主
假如你是一名非洲国家的官员,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以实现良性循环?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解决人口问题)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解决粮食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解决环境问题)
近年来,中国从非洲大量进口石油、铁矿石、可可等农矿产品。
大批中国企业进军非洲,在苏丹石油工业陷于困境时,中国企业的到来,促进了苏丹石油工业发展,培养了石油人才。
由中国政府援建的非洲联盟(非盟)会议中心是中国援助非洲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政府继坦赞铁路后对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
你认为中国可以怎样更好的与非洲国家交流合作、互惠互利?
郝歌后.flv《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莱芜市南冶中学 蔺继顺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莱芜市南冶中学 蔺继顺
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重“过程”,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着眼于区域,以全球问题为对象,进行宏观层面的探究,解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整堂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内容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4、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文化、国家及其首都,了解本区的自然环境(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资源),并会利用图表分析热带草原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了解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弊端和解决措施。
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分析本区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的关系,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
四、教学内容分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材内容以三个主题(黑种人的故乡、单一商品经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形式突出了该区的人文地理内容,自然地理知识似乎被淡化了,但实际上,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要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糅合”在各主题内容中,特别是安排在“活动”中。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实现了认知需要,利于学生对本区特征的整体把握。
五、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指导分组2、教师板书学习重点:①了解黑非洲的自然环境②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③学会分析本区的三大问题3、课前3分钟播放视频:郝歌的非洲歌舞 1、划分为六个小组,分别代表本区六个国家2、观看视频等,直观感受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知识和信息 为有效组织教学做好铺垫
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自然、人文图片2、教师引导: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自然风光、艺术文化、历史、资源等) 1、带着问题观看图片2、简要描述本区自然环境,并说出本区有“黑非洲”之称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主题一:走进黑非洲,认识自然 1、出示目标,明确重点2、板书:自然环境3、提供图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本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具体引导学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热带大陆)——气候——河流——地势——地形(高原大陆)5、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刚果河和尼罗河水量差异大的原因6、运用所学知识,组织学生模拟旅游 1、熟知目标2、读图,运用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本区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并作简要评价3、分析本区主要的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4、利用对比图片认识热带草原干湿两季景观差异,并分析此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根据气候分析两条河流的水量差别(尼罗河和刚果河)6、读图,由河流的流向推断本区地势特点,并找出主要的地形区7、小组活动(我是小导游) 1、明确本节的主要任务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3、通过读图分析、讨论归纳,加强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通过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承转 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本区尽管自然环境优越,但饱受殖民统治的创伤,设想一下本区的经济会有怎样的特点? 简单讨论本区的经济特点 为下一主题做准备
主题二:深入黑非洲,探寻经济 1、板书:人文环境2、提供图片(部分国家资源图),引导学生说出各个国家出口产品情况3、设计问题,分析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本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1、小组活动:六国成员分别介绍本国出口商品情况——单一商品经济2、小组讨论:这种贸易交往会出现什么弊端?(不平等的贸易交往)3、出谋划策、热议出路—— 六国成员大讨论,为本国经济找出路,以解决单一商品经济带来的弊端。 1、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自主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承转 教师导语:本区不仅经济单一,而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主题三:关注黑非洲,解决问题 1、板书:人地关系2、精心设计,巧妙引导,让学生交流关于三大问题的认识3、针对问题,提出措施(非洲应该怎样发展?)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解决人口问题)②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解决粮食问题)③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解决环境问题) 1、小组活动(非洲问题论坛):请你就三大问题——“人口、 粮食、 环境问题”发表你的看法!2、小组活动(我的国家我做主):假如你是一名非洲国家的官员,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三大问题,以实现良性循环? 1、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2、学会综合分析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收获知多少 设问:谈谈你的收获 谈收获,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回扣目标,落实内容
拓展延伸 出示问题:你认为中国可以怎样更好的与非洲国家交流合作、互惠互利? 各抒己见 学以致用
六、课外作业
1、幻灯片制作:收集、查找更多有关黑非洲的图片,给图片配上解说词,举办一场非洲风情展览会。
2、给非洲领导人的一封信:各组同学帮助本国领导人分析经济利弊,寻求经济腾飞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