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 我的太阳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 我的太阳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7-03 13:5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我的太阳
课时:1课时
单元:第七单元 变化的天空
课型:绘画
------------------------------------------------------------------------
教材分析:
《我的太阳》第七单元“变化的天空”中的一课,这一课是要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充分融入主观情感,从而表现出具有个性的太阳形象。教材内容难度不大,但可供学生表现的空间却很大。
学情分析:
经过本学期第二单元(大自然中的点线)和第三单元(好看的颜色)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点线形状的变化并初步学会涂色方法。本课的重点在于结合这两个单元的学习成果,加深学生的理解并练习。 太阳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他们画的太阳来看,往往显得简单、模式化。如何使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不成为概念化的图示。引导学生从光芒的变化,拟人的表情,展开丰富的想象,甚至寻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借物联想,突破原有思维,给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太阳的造型特点,学会把圆形与点线形组合进行大胆想象并添加表情,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与示范,用添加变化的光芒和表情的方法表现有创意的太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太阳的作用,培养大胆地创造表现的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圆形与点线形状组合的表现
教学难点:画出个性化的太阳。
教学准备:
学具: 勾线笔、油画棒、铅画纸等
教具: 同上,同龄人作品、相关资料、课件等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引导学生去感受、认识太阳,然后让学生自由地画太阳,使他们了解体会太阳基本形—是由圆形和四周的光芒组成。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联想太阳的变化,并交流各自与众不同的想法。分别从光芒的变化、拟人的角度等看太阳,感性地推动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体验:
1.猜谜语:
“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太阳的作用。
师生交流: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每天陪伴着我们,给我们温暖和光明,不要以为阴天和雨天没有太阳,那是太阳被云层挡住了。世界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二、交流与想象
1.太阳的外部形状:由圆形的太阳和太阳光芒组成。你们会画太阳吗?
2.学生尝试画太阳
请2个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太阳。其他学生用一张较小的纸来画。
欣赏交流,小结太阳的基本表现方法。我们画的太阳往往过于简单,样子都差不多,其实,太阳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
3.指导想象
今天我们就发挥一下想象力,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太阳。怎样使太阳变得与众不同呢?
方法(1):添加变化的光芒。
用线画光芒
用点画光芒
用点和线组合画光芒 用线和线组合画光芒
还可以用形状画光芒 点线和形状组合画光芒
甚至可以借物联想,比如春天的太阳很温暖,可以把它的光芒画成树叶,花朵等,太阳的光芒还有更多好的创意吗?同桌讨论一下,师小结:形式新颖,想象丰富的太阳最有趣。
方法(2):添加多样的表情。
请学生做一做各种表情。
出示多样的表情,师小结表情要夸张。
4、欣赏优秀作品。(点出可以进一步拟人化,比如设定为慈祥的太阳公公、可爱的太阳妹妹等。)
5、教师示范:画一个有创意的太阳(视频)
画出圆形
想象光芒
添上表情
涂色鲜艳
三、表现与创作
1.作业要求:
大胆想象,画出一个有创意的太阳。看谁画的太阳最有趣、最美。
光芒有变化
表情须生动
色彩要鲜艳
2.创作时播放同龄人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学生创意并表扬。
四、展示与评论
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自评:说说自己的太阳。
学生互评:交流对同学作品的欣赏感受。
评价内容:
① 光芒是否有变化
② 表情是否生动
③ 色彩是否鲜艳
教师总评:鼓励学生的大胆表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经过我们小朋友的想象和创造,变成一件件五彩缤纷的美术作品,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只要你注意观察,肯动脑筋,人人都是小画家。
拓展:太阳的故事画。
板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