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叽叽喳 沪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叽叽喳 沪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7-03 13:5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教材
版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
所属
单元
第五单元
我喜欢的动物
课题
名称
第十三课
叽叽喳
学习
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叽叽喳》一课属于“绘画”主题的造型表现,它位于本册教材的中间位置,前面已设置了“点线”、“色彩”和“形体”的“绘画”主题创作。
本单元的两课主要是运用几何图形(椭圆形)进行简单的造型表现,《美丽的鱼》一课主要运用线和色彩表现椭圆形的鱼的造型以及花纹,《叽叽喳》一课主要在前一课的基础上,通过椭圆形的大小以及位置的调整来表现不同动态的鸟的造型。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该阶段已度过了“学习适应期”。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尝试并探究了常用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在后面二、三、四单元的学习中,已初步学会了运用点、线、色彩以及形体来进行简单的造型表现的创作,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课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鸟的基本结构及外形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椭圆形为主的几何图形来表现不同动态的鸟。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通过运用“小游戏——连连看”环节以及鸟儿的叫声来导入新课;通过“小游戏——连连看和摆摆看”以及图形“比较法”来新授椭圆形的概念以及鸟的结构和表现;最后,通过学生创作和评价完成整堂课的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鸟的动态变化之美,激发愉悦的心境,提高对自然的观察意识。
育美
课堂目标
智慧美:在一系列的互动小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理解能力。
文化美:在对鸟的解构和重构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作表现力。
人格美:在聆听鸟儿的叫声和欣赏各类鸟儿的图片中,培养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椭圆形为主的几何图形来表现鸟。
教学难点
运用椭圆形为主的几何图形来表现不同动态的鸟。
教学策略
本课针对教学目标,分别设计了图形“概括法”、结构“解构法”和“重构法”以及师生“合作示范法”等教学策略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利用图形“概括法”解决把生活中的物品概括成基本的几何图形;
利用图形“比较法”理解椭圆形的外形特征;
利用结构“解构法”和“重构法”解决鸟的结构以及如何用椭圆形为主的几何图形来表现鸟的结构;
利用师生“合作示范法”探索解决运用椭圆形为主的几何图形来表现不同动态的鸟。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作品、椭圆形等示范图片
学具
铅画纸、记号笔、涂色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评价
设计意图
导入
环节
小游戏——连连看
(几何图形)
在小游戏过程中,学生观察、比较并理解物品外形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并进行两两匹配。
采用过程性评价,通过老师的观察,及时给出口头的肯定及表扬,可辅以小贴纸等形式作为奖励。
通过“连连看”,直接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椭圆形等几何图形。
通过聆听鸟儿的叫声,让学生静心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同时,引出本课表现的主题——叽叽喳喳的鸟。
播放鸟儿的叫声
揭示课题——叽叽喳
(出示板书:叽叽喳)
学生仔细聆听鸟叫声,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互动环节
小游戏——连连看
(鸟的基本结构)
小结:鸟的基本结构:头部、身体(翅膀)、尾羽、腿部等
学生观察鸟的图片,对应鸟的基本结构名称,进行连接。
采用过程性评价,通过老师的观察,及时给出口头的肯定及表扬,可辅以小贴纸等形式作为奖励;
采用同伴互评,通过同伴间的相互观察,及时给予同伴评价及鼓励。
在一连串的互动探究活动中,学生由浅入深的认识和感受椭圆形以及它的表现力。
认识椭圆形——概念
通过将椭圆形和长方形以及圆形进行对比,来新授椭圆形的概念。
小结:椭圆形,外形接近圆形,略扁。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椭圆形和长方形以及圆形的不同外形特征来理解椭圆形的外形特征,并尝试归纳其概念。
不同的椭圆形——特征
通过图片演示,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方向变化的椭圆形。
小结:椭圆形的外形变化多样;还有不同方向变化的椭圆形。
学生观察演示图片,理解不同外形变化的椭圆形,以及不同方向变化的椭圆形。
小任务——画一画
根据火烈鸟的参考图片,让学生试着用椭圆形来画一画它头部和身体。
学生观察图片,并尝试用椭圆形来表现火烈鸟的头部和身体。
示范
环节
小游戏——摆摆看
(动态表现)
形的组合——通过不同椭圆形的组合,来新授鸟的动态表现。
在学生“摆摆看”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做调整,并在摆放的椭圆形基础上,进行添画,完成示范。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利用不同的椭圆形以及位置的变化来组合摆放出不同动态的鸟。
采用形成性评价,在师生合作示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示范的创作图例
在“形的组合”中,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示范;进一步理解鸟的动态变化并运用椭圆形来表现画面。
创作
环节
演示各类鸟的图片,以及同龄人的创作。
欣赏并观察各类鸟的外形特征以及动态;欣赏并感受不同的创作表现手法。
采用过程性评价,主要以教师口头肯定及提供修改意见为主。
通过欣赏各种美丽的鸟儿和同龄人的作品,既感受到鸟儿独特的美,又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表现力。
创作要求:
以椭圆形为主的几何图形来表现鸟类。
注意:构图饱满、颜色鲜艳、涂色均匀。
1.能用椭圆形表现喜欢的鸟
2.能表现不同动态的鸟
3.能想象添加有趣的故事背景
根据“创作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创作想法,进行创作。
展评
环节
将学生习作布展黑板,组织学生自评打星,教师总体评价。
评价要求:
1.能用椭圆形表现喜欢的鸟☆
2.能表现不同动态的鸟☆
3.能想象添加有趣的故事背景☆
注意:构图饱满☆
颜色鲜艳☆
涂色均匀☆
完成创作,给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打星。欣赏同伴们的创作。
采用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根据评价要求给自己打星。
采用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以及课堂表现给予的等第制评价。
通过“学生自评”,让学生进行自我判断,逐步形成审美判断力。
拓展
环节
播放鸟类濒临灭绝的视频
学生观赏视频
通过与前面悦耳的鸟叫声和美丽鸟儿的形象作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练习
设计
练习活动要求:
基础层面:运用椭圆形为主的几何图形来表现有不同动态的鸟。
拓展层面:在基础层面上,能想象添加有趣的故事,以丰富画面。
板书
设计
叽叽喳
创作(评价)要求:
1.能用椭圆形表现喜欢的鸟☆
2.能表现不同动态的鸟☆
3.能想象添加有趣的故事背景☆
注意:构图饱满☆
颜色鲜艳☆
涂色均匀☆
课后
反思
教学环节设置略多,精简一两个环节,留下对解决教学重难点更有针对性的环节。
从学生习作上来看,“构图饱满”的创作要求需要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