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2课 水迹像什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2课 水迹像什么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7-03 17:0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册 第一单元 (奇思妙想)
课题名称: 《水迹像什么》教学类别: 绘画(想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奇思妙想”, 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和想象能力。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水迹的形状,发现自然形成的水迹形状及线条的美感,了解丰富水迹造型的制造方法;学习随形联想的多种方法,能依据水迹想象出多样的事物;并能创意添加,使水迹变成有趣、有创意的形象。
学情分析:
小学生喜欢画想象画,他们画面构图荒诞、造型随意夸张,这一课的内容正好符合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普遍现象与事物形象中所蕴含的想象及造型乐趣。通过学习,能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事物、大胆想象与表现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_???è????????è??_:发现水迹产生的过程,学会根据水迹的随意形状展开联想,添画为有趣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玩水迹过程中,观察探索水迹的变化,学习多种随形想象及添加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想象的乐趣;感受生活中各种痕迹通过绘画表现,能变化出多样、有趣的事物形象的快乐。
教学重点:根据水迹的形状特征,进行想象并创意表现为有趣的形象。
教学难点:水迹的随形想象
教学准备:
学具: 铅画纸、勾线笔、水溶画棒、水等
教具: 相关资料、范画、水、课件等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在纸面上,根据水迹流动变化的效果,随形联想有趣的形状,并进行添画。
拓展层面: 先设想出倒水后会出现的效果,然后再根据水迹大胆联想,创意添加出有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发现与引导
1、启发交流,引发兴趣。
师:“弄脏的白纸丢掉太可惜了,因为这可是发挥小朋友聪明才智的好机会呢!小水滴想让小朋友们为它留下美丽的瞬间,在春天里带给大海妈妈当礼物”
2、欣赏水迹变成画的作品,揭示课题《水迹像什么》。
二. 感受与尝试 (形成水迹)
1、了解水迹的形成过程。
2、 比较两幅水迹的优劣,了解怎样创造有变化的水迹
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总结:晃、抹、吹……
3、师生合作示范,学生观察、交流。
① 在白纸上倒上适量水迹。
② 轻轻摇晃、抖动。
③ 补充水迹 。
④ 餐巾纸吸干水份。
⑤ 勾线笔勾轮廓。
4、引导学生对水迹进行观察与联想(可以转动纸片、变化角度来观察联想)。
5、友情提示,复习要求。
6、学生操作,在卡纸上随意留下水迹。
三、添加与联想 (添加成画)
1、同样一幅水迹能想象出不同的画面。
2、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一起帮他想象。
3、添加方法:
① 在图形里面添加。
② 在图形外面添加。
③ 在图形里外添加。
④ 添加要求:强调物体特征、简洁巧妙。
4、涂色小提示:
在水迹还没有干的情况下,可以用先涂彩色背景的方法;
或者,湿的纸面用水溶画棒和水溶彩色铅笔涂色。
5、出示绘画步骤
四、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大胆想象,在水迹上添加出有创意的画面。
2、作业要求:1、大胆联想、创意有趣
2、抓住特征、添画清楚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与欣赏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给画面命名,讲述创作的过程、作品的闪光点。
2、推荐其他优秀的学生作品,并阐述理由。
3、教师总评,肯定学生的大胆想象与创意思维。
师:今天小水滴很高兴感谢小朋友们帮忙使它有了不同的身影,水迹变成了千姿百态的画面,给大海母亲送出了有意义的礼物。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废旧的材料,我们也可以开动脑筋使它们成为生活中美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