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成长故事(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成长故事(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3 08:5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成长故事
建议时间:30分钟
我不能忘记祖国
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她是一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学习非常勤奋。有一天,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
讨论的时候,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坐在第一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着双眉,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班长微笑着对宋庆龄说:“宋庆龄同学,请你讲讲吧!”热闹的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一次,有一位同学问她:“亲爱的宋庆龄,我们女孩子年纪轻轻的,应该无忧无虑地尽情享乐,你为什么总是想着祖国啊,大众啊?你不觉得这是自寻烦恼吗?”
宋庆龄听了,抿着嘴笑了笑,说:“我自己觉得非常愉快。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
1.【概括内容】填写下表,然后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坐在第一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一句中,“不以为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摇了摇头”表示宋庆龄对那个美国学生的发言持______态度。
3.【分析内容】联系文章内容,宋庆龄说“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感情】“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①白云间,一片孤城②万仞③山。
羌笛④何须⑤怨杨柳,春风不度⑥玉门关⑦。
【注释】①黄河远上: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指远望黄河的源头。②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城堡。③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④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⑤何须:何必。⑥不度:吹不到。
⑦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译文】远远看去,黄河远上天际,一座孤城耸立在万仞高山脚下。何必用羌笛吹奏着哀怨的《折杨柳》?春风从来就吹不到玉门关一带。
1.【提取信息】读译文,完成练习。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多选)
A.自下而上
B.由近及远
C.先中间再两边
(2)从诗的前两句中可知道作者所观察到的有(
)(多选)
A.黄河
B.白云
C.水流声
D.孤城
E.万仞山
2.【展开想象】这首诗如同一幅画卷,画面的主体和背景分别是(

A.黄河、白云
B.孤城、万仞山
C.羌笛、杨柳
D.杨柳、春风
3.【品读诗句】读诗句,做练习。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诗中赋予画面动感的字是“______”。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边塞苦寒,诗人对春天的到来非常期待。
B.边塞苦寒,诗人饱含着无限的思乡之情。
C.边塞风景雄壮,诗人对边塞风景充满了无限的赞美之情。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宋庆龄十五岁那年
课堂上
宋庆龄班上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
宋庆龄用一段发言反驳了美国同学的发言,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宋庆龄在课堂上关于历史方面的问题的发言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2.不认为是对的
否定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先联系上下文和借助词典,理解“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
再具体分析宋庆龄摇头的原因是什么。既然她不认同那个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么“摇了摇头”就表明了她的否定态度。
3.中国有着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优良的传统……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她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4.表达了她对祖国满怀信心和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联系全文和这句饱含深情的话,可以看出宋庆龄不仅热爱祖国,还对祖国充满了信心。
古诗阅读
1.(1)AB
(2)ABDE
2.B
3.(1)上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古诗中的字词的能力。“上”字写出了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像一条丝带飞上云端,具有动感。
(2)B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时,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由此可知诗句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