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新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是(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黄海海战
3.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4.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的口号是( )
A.扶清灭洋
B.均田免粮
C.自强
D.求富
5.当历史即将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6.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开平煤矿
7.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级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8.纪录片《复兴之路》中说到:“20世纪的大幕已经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里的“国耻”是指(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侵华战争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抓住关键词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划定、拆毁、严禁、允许”这十个词来帮助记忆某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D.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1.下列戊戌变法的各项内容中,对当时读书人这一群体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B.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辽东战役
13.如表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叙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14.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袁世凯的万余天津小站新编精锐陆军在整场战争中并未参战,甚至隔岸观火。南方各省亦联合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条约,致使整场战争变成了北京的皇族势力与列强之间的较量。这说明( )
A.清政府开始丧失中央权威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
C.列强已经完全控制清政府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如图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为近代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时间,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过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辨析题
16.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错误:
、改正:
。
17.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维新运动的失败。
错误:
改正:
。
18.1894年,日本人在福州开办纺织、印刷等数十家工厂,大量产品倾销市场,导致当地手工业作坊纷纷倒闭。以上场景是否符合史实,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9.1899年由英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错误:
改正:
。
20.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错误:
理由:
。
三.材料题
21.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1)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及其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什么运动中?这场运动在中国有何地位?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3)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一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5)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至少写出两点)
22.材料阅读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材料二的图片是近代史上中国和日本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场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出现的现象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请说出其相关内容。
(2)材料二中中国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请列举出这个条约有关割地的内容。以及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四.解答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国别
参战舰数
装甲情况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总数
鱼雷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24.举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故选:A。
2.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发生的重要战役,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战役。
故选:D。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军事和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后来的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故选:B。
4.19世纪末,义和团兴起于山东、直隶一带,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故选项A符合题意;均田免粮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口号,排除选项B;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选项C和选项D。
故选:A。
5.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义和团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华北)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为期不过三个月,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故选:D。
6.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等,因此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是江南制造总局,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7.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协定关税都是《南京条约》已经有了的内容,而允许设立工厂是《马关条约》出现的新内容。这体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列强对外进行资本输出的新要求,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
故选:D。
8.由“20世纪的第一年”依据所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知,题干中的“国耻”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故选:B。
9.由关键信息“赔款、划定、拆毁、严禁、允许”可知,这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故选:D。
10.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题干图示体现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故选:A。
11.据所学知,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这一项对当时读书人这一群体影响最大。
故选:A。
12.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充分弘扬了民族精神,他牺牲于黄海大战中,黄海大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重要的海战。
故选:C。
13.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者又发动侵华战争,这句话中1894年是时间,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是目的。C符合题意。
故选:C。
14.依据题干“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袁世凯的万余天津小站新编精锐陆军在整场战争中并未参战,甚至隔岸观火。南方各省亦联合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条约,致使整场战争变成了北京的皇族势力与列强之间的较量。”可知反映了清政府开始丧失中央权威。因此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C、D项题干史料未体现。因此B、C、D与题干史实不符。
故选:A。
15.年代尺上的三个时间点都是中国近代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时间。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甲午战争中惨败的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三者反映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故选:B。
二.辨析题
16.1901年,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南京条约》赔款银元2100万元;《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
故答案为:错误:《马关条约》、改正:《辛丑条约》。
17.在甲午中日战争中,1895年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而不是标志着维新运动的失败。
故答案为:
错误:维新运动;改正:洋务运动。
18.据所学知,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内容;当时是1894年,还没有任何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所以材料中的场景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
表态:不符合;分析: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内容;当时是1894年,还没有任何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
1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故答案为:
错误:英国;改正:美国。
20.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而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故答案为:
错误:义和团运动;应把“义和团运动”改为“太平天国运动”。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三.材料题
21.(1)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2)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洋务运动中,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3)据材料二“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可知,日本“五年以后”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得到了回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促使中国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的运动兴起。
(4)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海军将领是邓世昌,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要增强海权意识,大力发展海军力量巩固海防,积极维护海洋权益,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3)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标志着中国洋务运动的破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促使中国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的运动兴起。
(4)邓世昌。
(5)增强海权意识,大力发展海军力量巩固海防,积极维护海洋权益,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
22.(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标志着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甲午战争中,清镇府战败后,日本叫嚣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求和.《马关条约》内容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答案为:
(1)《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解答题
23.(1)通过材料一中“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日本的经济社会情况.为了缓解国内的内部矛盾,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或矛盾,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对外侵略,中国和朝鲜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
(2)通过材料二中的数据可知,中国舰队在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等方面与日本存在很大差距.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并组建了近代第一支海军,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大战中,面对强敌,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顽强抵抗,最终壮烈牺牲.
(4)通过材料二可知,中国的舰队实力不如日本,在海军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通过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可知李鸿章避战保船,不积极反抗,妥协退让是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内部原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
故答案为:
(1)社会状况: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概括含义: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或矛盾;或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侵略朝鲜中国.
(2)差距: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
(3)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管带名字:邓世昌.
(4)内部原因:(据材料二)中国舰队整体实力不如日本;(据材料三)李鸿章避战保船,妥协退让;(据所学)清政府腐败无能.
24.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答案为: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增辟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开设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