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辅导班六升七语文】(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4.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70张PPT)+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辅导班六升七语文】(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4.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70张PPT)+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5 12:02:56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辅导班六升七语文】
(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
4.古代诗歌四首
(一)新课预习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hāo)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曹操的诗歌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势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乌桓是当时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tà)顿,屡次骚扰,于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大战之后,曹操在班师途中,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当时正是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歌。
学习字词
碣(jié)石
澹(dàn)澹
竦(sǒng)峙(zhì)
萧(xiāo)瑟(sè)
沧(cāng)海
哉(zāi)
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至:达到极点。
志:心意,志向。
诗歌体裁
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朝廷的音乐官署,起于汉代,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各地的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最初指乐府这一机构所采制的诗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可以人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诗文探究



石,以


海。
译文: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点评:开篇点题,交代了观看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所想。



澹,山


峙。
译文:海水多么汹涌,波浪起伏,山岛高高地挺立
点评: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茫茫大海,波涛汹涌,壮阔无比。而高耸挺拔的海中山岛,更给人以不可动摇的、强劲的向上之感。诗人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生,百


茂。
译文:(岛上)树木丛生,百草长得茂密。
点评:写岛上的风光。有了山岛草木的渲染烘托,大海也显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



瑟,洪


起。
译文:秋风吹得树木瑟瑟作响,大浪汹涌而起。
点评:写出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这两句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行,若


中;



烂,若


里。
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
译文:银河辉煌灿烂,好像发源于大海之中
点评:这四句诗是全诗的高潮。作者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胸怀和境界以及远大的政治抱负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



哉,歌


志。
译文:幸运的很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我的豪情壮志。
点评:最后两句按乐府诗惯用形式收尾,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这首诗既描写了实实在在的景色,也描绘了诗人心中想象的奇丽之景。哪些是实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哪些是虚景?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胸怀。两个“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慨,最能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抱负,表达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诗文探究






啼,
译文:杨絮落尽了,子规鸟在不住地啼叫。
点评: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诗人于景物中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鸟,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又切合当时的情和事,融情入景。






溪。
译文: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路过五溪。
点评: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说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西。
译文: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的西边。
点评: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见,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随君一直到夜郎的西边。这两句表现了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说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
写作技巧
这篇古诗有哪些写作特点?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首句借助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等自然之景,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官的同情和悲伤之情。次句转而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对友人此行的深切挂念。
(2)运用拟人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赋于具体的客观事物之中。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具有了人的气息,渲染出浓烈的意境美。
诗文主旨
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新知导入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这幅画展现的是怎样的一种画面。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的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诗文探究




外,行

绿

前。
译文: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前
点评: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人在江南而神驰故里,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相照应。




阔,风



悬。
译文: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点评:“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颔联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夜,江



年。
译文:残夜未退,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未过,江面已呈露春意。
点评:颈联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孕育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引发人们产生对未来美的遐想。




达?归



边。
译文:家书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到洛阳。
点评: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怀和思念家乡的深情。
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让诗人感慨无限。作者将日、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从而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典故,作者见北归的大雁掠过睛空,想借“雁足传书”来慰藉家人,使整首诗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写作技巧
这篇古诗有哪些写作特点?
1.脉络分明,结构严谨
本诗按船所处的位置来写诗人的所见、所思,脉络分明,结构严谨。首联写行程;颔联写船上所见之景;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尾联写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心中涌起无尽的思乡之情。
2.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它不仅写景绝妙,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新事物蕴含着蓬勃的生机,必将取代旧事物。此联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诗文主旨
《次北固山下》中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新知导入
天净沙·秋思
散曲,是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主要有套数和小令(与词中小令不同)两种。套数也称散套、套曲、大令。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相连而成的套曲,同一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要一韵到底。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
小令,又叫叶儿,一般是独立的一支小曲子,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小令简短精练,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创作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其散曲扩大了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雅俗兼
备,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天净沙·秋思》。其杂剧代表作为《汉宫秋》。
创作背景
这首元曲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马致远在年轻时热衷功名,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其政治抱负一直未能实现。?他半生都在漂泊无依中度过,也因此郁郁寡欢,困窘潦倒。在一次旅途中,时逢黄昏,灵感突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诗文探究





鸦,小




家,古

西


马。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伴着)萧瑟的西风,走着一匹瘦马。
点评:“枯藤”“老树”已有秋末衰败、凄凉之气氛,再加“昏鸦”的点缀,气氛更浓,牵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看到一种安居乐业的闲适生活,想到自己的境况,游子不禁流露出旅居他乡的漂泊感。本已凄凉的“古道”“西风”,再加上一匹“瘦马”,更显凄凉之意。而游子长期漂泊在外,此时的心境可想而知。


西
下,断




涯。
译文:傍晚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点评:“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断肠”一句,为全篇主旨所在,卒章显志,表达了天涯沦落人想起故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
写作技巧
这篇散曲有哪些写作特点?
1.白描手法,言简意丰
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暮色图。
2.动静结合,寓情于景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这首小令还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来寄托无形、抽象的羁旅之思、思乡之愁。
诗文主旨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
(二)学霸笔记
文本概览
?主题解说
?
《观沧海》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月抒怀,表达了对友人被降职的关切与慰勉。
《次北固山下》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了天涯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
考点聚焦
品味古诗句中的炼字
品味古诗句中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解答步骤:第一步
,从词性、色彩、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把握其内涵,明确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
,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怎样的主旨等。
例: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入”赋予了“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生物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怀。
(三)导读练习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水何澹(
)澹,山岛sǒnɡ
zhì(
)。
(2)枯ténɡ(
)老树昏yā(
)。
(3)杨花落(
)尽子规啼(
)。
(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xuán(
)。
(1)
Dàn
竦峙
(2)


(3)
luò

(4)
kuò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D
【解析】D.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
(2)水何澹澹(
)
(3)山岛竦峙(
)
(4)幸甚至哉(
)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6)次北固山下(
)
(7)客路青山外(
)
(1)
到达,登上
(2)
水波荡漾的样子
(3)
耸立
(4)
达到极点
(5)
降职
(6)
停宿
(7)
旅人前行的路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共有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其中颈联和颔联对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和诗句中的“龙标”都是指唐朝的县名。
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D
【解析】A.曹操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B.律诗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C.题目中的“龙标”指唐朝的县名,诗句中的指王昌龄。
5.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

。对景物总写的句子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诗人对朋友
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
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
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表达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3)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4)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去甚远?(
)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
上。“蹊”指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压
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
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
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与
魅力。
C
【解析】C.“留连戏蝶时时舞”是为了衬托花之多,花之美。
课内精读
(一)读《观沧海》做题。
7.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二)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做题。
9.首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写了杨花和子规。作用:①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时节;②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③情景交融,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10.首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拟人。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让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读《次北固山下》做题。
1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阔”字传神地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1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
简要赏析。
示例: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四)读《天净沙·秋思》做题。
14.第一句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有何作用?
深秋。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
15.这首散曲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映衬(或借景抒情)
16.“天净沙”是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此曲被元人周德清誉为“___________”。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思乡之情的意象是“________”。
曲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17.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
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请说明理由
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这里采用了反衬(或以乐衬哀)的手法。
(四)主题阅读练习
春游湖
[宋]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8.“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19.“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五)写作驿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辅导班六升七语文】
(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
4.古代诗歌四首
(一)新课预习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hāo)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曹操的诗歌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势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乌桓是当时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tà)顿,屡次骚扰,于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大战之后,曹操在班师途中,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当时正是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歌。
学习字词
碣(jié)石
澹(dàn)澹
竦(sǒng)峙(zhì)
萧(xiāo)瑟(sè)
沧(cāng)海
哉(zāi)
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至:达到极点。
志:心意,志向。
诗歌体裁
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朝廷的音乐官署,起于汉代,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各地的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最初指乐府这一机构所采制的诗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可以人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诗文探究



石,以


海。
译文: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点评:开篇点题,交代了观看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所想。



澹,山


峙。
译文:海水多么汹涌,波浪起伏,山岛高高地挺立
点评: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茫茫大海,波涛汹涌,壮阔无比。而高耸挺拔的海中山岛,更给人以不可动摇的、强劲的向上之感。诗人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生,百


茂。
译文:(岛上)树木丛生,百草长得茂密。
点评:写岛上的风光。有了山岛草木的渲染烘托,大海也显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



瑟,洪


起。
译文:秋风吹得树木瑟瑟作响,大浪汹涌而起。
点评:写出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这两句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行,若


中;



烂,若


里。
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
译文:银河辉煌灿烂,好像发源于大海之中
点评:这四句诗是全诗的高潮。作者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胸怀和境界以及远大的政治抱负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



哉,歌


志。
译文:幸运的很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我的豪情壮志。
点评:最后两句按乐府诗惯用形式收尾,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这首诗既描写了实实在在的景色,也描绘了诗人心中想象的奇丽之景。哪些是实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哪些是虚景?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胸怀。两个“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慨,最能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抱负,表达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诗文探究






啼,
译文:杨絮落尽了,子规鸟在不住地啼叫。
点评: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诗人于景物中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鸟,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又切合当时的情和事,融情入景。






溪。
译文: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路过五溪。
点评: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说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西。
译文: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的西边。
点评: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见,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随君一直到夜郎的西边。这两句表现了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说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
写作技巧
这篇古诗有哪些写作特点?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首句借助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等自然之景,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官的同情和悲伤之情。次句转而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对友人此行的深切挂念。
(2)运用拟人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赋于具体的客观事物之中。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具有了人的气息,渲染出浓烈的意境美。
诗文主旨
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新知导入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这幅画展现的是怎样的一种画面。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的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诗文探究




外,行

绿

前。
译文: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前
点评: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人在江南而神驰故里,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相照应。




阔,风



悬。
译文: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点评:“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颔联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夜,江



年。
译文:残夜未退,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未过,江面已呈露春意。
点评:颈联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孕育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引发人们产生对未来美的遐想。




达?归



边。
译文:家书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到洛阳。
点评: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怀和思念家乡的深情。
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让诗人感慨无限。作者将日、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从而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典故,作者见北归的大雁掠过睛空,想借“雁足传书”来慰藉家人,使整首诗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写作技巧
这篇古诗有哪些写作特点?
1.脉络分明,结构严谨
本诗按船所处的位置来写诗人的所见、所思,脉络分明,结构严谨。首联写行程;颔联写船上所见之景;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尾联写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心中涌起无尽的思乡之情。
2.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它不仅写景绝妙,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新事物蕴含着蓬勃的生机,必将取代旧事物。此联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诗文主旨
《次北固山下》中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新知导入
天净沙·秋思
散曲,是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主要有套数和小令(与词中小令不同)两种。套数也称散套、套曲、大令。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相连而成的套曲,同一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要一韵到底。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
小令,又叫叶儿,一般是独立的一支小曲子,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小令简短精练,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创作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其散曲扩大了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雅俗兼
备,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天净沙·秋思》。其杂剧代表作为《汉宫秋》。
创作背景
这首元曲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马致远在年轻时热衷功名,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其政治抱负一直未能实现。?他半生都在漂泊无依中度过,也因此郁郁寡欢,困窘潦倒。在一次旅途中,时逢黄昏,灵感突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诗文探究





鸦,小




家,古

西


马。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伴着)萧瑟的西风,走着一匹瘦马。
点评:“枯藤”“老树”已有秋末衰败、凄凉之气氛,再加“昏鸦”的点缀,气氛更浓,牵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看到一种安居乐业的闲适生活,想到自己的境况,游子不禁流露出旅居他乡的漂泊感。本已凄凉的“古道”“西风”,再加上一匹“瘦马”,更显凄凉之意。而游子长期漂泊在外,此时的心境可想而知。


西
下,断




涯。
译文:傍晚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点评:“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断肠”一句,为全篇主旨所在,卒章显志,表达了天涯沦落人想起故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
写作技巧
这篇散曲有哪些写作特点?
1.白描手法,言简意丰
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暮色图。
2.动静结合,寓情于景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这首小令还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来寄托无形、抽象的羁旅之思、思乡之愁。
诗文主旨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
(二)学霸笔记
文本概览
?主题解说
?
《观沧海》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月抒怀,表达了对友人被降职的关切与慰勉。
《次北固山下》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了天涯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
考点聚焦
品味古诗句中的炼字
品味古诗句中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解答步骤:第一步
,从词性、色彩、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把握其内涵,明确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
,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怎样的主旨等。
例: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入”赋予了“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生物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怀。
(三)导读练习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水何澹(
)澹,山岛sǒnɡ
zhì(
)。
(2)枯ténɡ(
)老树昏yā(
)。
(3)杨花落(
)尽子规啼(
)。
(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xuán(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
(2)水何澹澹(
)
(3)山岛竦峙(
)
(4)幸甚至哉(
)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6)次北固山下(
)
(7)客路青山外(
)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共有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其中颈联和颔联对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和诗句中的“龙标”都是指唐朝的县名。
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5.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

。对景物总写的句子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诗人对朋友
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
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
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表达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去甚远?(
)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
上。“蹊”指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压
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
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
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与
魅力。
课内精读
(一)读《观沧海》做题。
7.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二)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做题。
9.首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写了杨花和子规。作用:①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时节;②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③情景交融,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10.首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拟人。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让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读《次北固山下》做题。
1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阔”字传神地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1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
简要赏析。
示例: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四)读《天净沙·秋思》做题。
14.第一句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有何作用?
深秋。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
15.这首散曲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映衬(或借景抒情)
16.“天净沙”是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此曲被元人周德清誉为“___________”。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思乡之情的意象是“________”。
曲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17.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
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请说明理由
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这里采用了反衬(或以乐衬哀)的手法。
(四)主题阅读练习
春游湖
[宋]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8.“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19.“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五)写作驿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暑假辅导班机构专用教学课件
(一)新课预习
(二)学霸笔记
(三)导读练习
(四)主题阅读练习
(五)写作驿站
(一)新课预习
乐府,原是古代朝廷的音乐官署,起于汉代,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各地的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最初指乐府这一机构所采制的诗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观沧海
新知导入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hāo)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曹操的诗歌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势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本诗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乌桓是当时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tà)顿,屡次骚扰,于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大战之后,曹操在班师途中,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当时正是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歌。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碣(jié)石
澹(dàn)澹
竦(sǒng)峙(zhì)
萧(xiāo)瑟(sè)
沧(cāng)海
哉(zāi)
碣(jié)石
澹(dàn)澹
竦(sǒng)峙(zhì)
萧(xiāo)瑟(sè)
沧(cāng)海
哉(zāi)
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至:达到极点。
志:心意,志向。
理解词义
预习思考
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朝廷的音乐官署,起于汉代,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各地的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最初指乐府这一机构所采制的诗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可以人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诗歌体裁
预习思考



石,以


海。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看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所想。
连词,来。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澹,山


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茫茫大海,波涛汹涌,壮阔无比。而高耸挺拔的海中山岛,更给人以不可动摇的、强劲的向上之感。诗人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多么。
海水多么汹涌,波浪起伏,山岛高高地挺立。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生,百


茂。
写岛上的风光。有了山岛草木的渲染烘托,大海也显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
(岛上)树木丛生,百草长得茂密。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瑟,洪


起。
写出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这两句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秋风吹得树木瑟瑟作响,大浪汹涌而起。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行,若


中;
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



烂,若


里。
银河辉煌灿烂,好像发源于大海之中。
这四句诗是全诗的高潮。作者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胸怀和境界以及远大的政治抱负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哉,歌


志。
最后两句按乐府诗惯用形式收尾,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达到极点。
幸运的很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我的豪情壮志。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这首诗既描写了实实在在的景色,也描绘了诗人心中想象的奇丽之景。哪些是实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哪些是虚景?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胸怀。两个“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慨,最能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抱负,表达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知导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肘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被誉为“诗仙”。
李白是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啼,
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诗人于景物中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鸟,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又切合当时的情和事,融情入景。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杨絮落尽了,子规鸟在不住地啼叫。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溪。
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说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路过五溪。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月,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






西。
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的西边。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见,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随君一直到夜郎的西边。这两句表现了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说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
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这篇古诗有哪些写作特点?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首句借助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等自然之景,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官的同情和悲伤之情。次句转而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对友人此行的深切挂念。
(2)运用拟人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赋于具体的客观事物之中。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具有了人的气息,渲染出浓烈的意境美。
写作技巧
精读课文
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诗文主旨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这幅画展现的是怎样的一种画面。
新知导入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的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外,行

绿

前。
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人在江南而神驰故里,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相照应。
旅人前行的路。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前。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阔,风



悬。
“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颔联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潮水涨满时。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顺风。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夜,江



年。
颈联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孕育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引发人们产生对未来美的遐想。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残夜未退,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未过,江面已呈露春意。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达?归



边。
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怀和思念家乡的深情。
家信。
家书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到洛阳。
北归的大雁。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让诗人感慨无限。作者将日、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从而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典故,作者见北归的大雁掠过睛空,想借“雁足传书”来慰藉家人,使整首诗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这篇古诗有哪些写作特点?
1.脉络分明,结构严谨
本诗按船所处的位置来写诗人的所见、所思,脉络分明,结构严谨。首联写行程;颔联写船上所见之景;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尾联写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心中涌起无尽的思乡之情。
2.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它不仅写景绝妙,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新事物蕴含着蓬勃的生机,必将取代旧事物。此联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写作技巧
精读课文
《次北固山下》中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文主旨
课堂小结
散曲,是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主要有套数和小令(与词中小令不同)两种。套数也称散套、套曲、大令。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相连而成的套曲,同一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要一韵到底。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
小令,又叫叶儿,一般是独立的一支小曲子,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小令简短精练,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新知导入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创作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其散曲扩大了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雅俗兼
备,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天净沙·秋思》。其杂剧代表作为《汉宫秋》。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这首元曲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马致远在年轻时热衷功名,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其政治抱负一直未能实现。?他半生都在漂泊无依中度过,也因此郁郁寡欢,困窘潦倒。在一次旅途中,时逢黄昏,灵感突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鸦,小




家,古

西


马。
“枯藤”“老树”已有秋末衰败、凄凉之气氛,再加“昏鸦”的点缀,气氛更浓,牵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看到一种安居乐业的闲适生活,想到自己的境况,游子不禁流露出旅居他乡的漂泊感。本已凄凉的“古道”“西风”,再加上一匹“瘦马”,更显凄凉之意。而游子长期漂泊在外,此时的心境可想而知。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伴着)萧瑟的西风,走着一匹瘦马。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西
下,断




涯。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断肠”一句,为全篇主旨所在,卒章显志,表达了天涯沦落人想起故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
指在外漂泊未归的游子。
傍晚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这篇散曲有哪些写作特点?
1.白描手法,言简意丰
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暮色图。
2.动静结合,寓情于景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这首小令还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来寄托无形、抽象的羁旅之思、思乡之愁。
写作技巧
精读课文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
诗文主旨
课堂小结
(二)学霸笔记
?结构图解
?
文本概览
观沧海
状貌
水:澹澹
山:竦峙
声势: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想象
树:丛生
草:丰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飘雪之感
次句:迁谪之远
后两句:关切牵挂
次北固山下
青山、绿水
岸阔、帆悬
海日
、江春

行一一乡书、归雁
天净沙·
秋思
深秋晚景
凄凉冷清
写景
直抒胸臆
游子之悲
抒情
?主题解说
?
《观沧海》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月抒怀,表达了对友人被降职的关切与慰勉。
《次北固山下》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了天涯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
文本概览
考点聚焦
品味古诗句中的炼字
品味古诗句中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解答步骤:第一步
,从词性、色彩、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把握其内涵,明确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
,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怎样的主旨等。
例: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入”赋予了“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生物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怀。
明手法
描景象
点作用
(三)导读练习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水何澹(
)澹,山岛sǒnɡ
zhì(
)。
(2)枯ténɡ(
)老树昏yā(
)。
(3)杨花落(
)尽子规啼(
)。
(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xuán(
)。
dàn
竦峙


luò

kuò

积累运用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D
【解析】D.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
(2)水何澹澹(
)
(3)山岛竦峙(
)
(4)幸甚至哉(
)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6)次北固山下(
)
(7)客路青山外(
)
积累运用
到达,登上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
达到极点
降职
停宿
旅人前行的路
积累运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共有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其中颈联和颔联对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和诗句中的“龙标”都是指唐朝的县名。
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解析】A.曹操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B.律诗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C.题目中的“龙标”指唐朝的县名,诗句中的指王昌龄。
D
5.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

。对景物总写的句子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诗人对朋友
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
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
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表达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运用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杨花
旧年
积累运用
6.某校语文组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竞赛活动,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完成下面三道竞赛题。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_______和________。
(2)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律诗
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去甚远?(
)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
上。“蹊”指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压
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
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
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与
魅力。
积累运用
C
【解析】C.“留连戏蝶时时舞”是为了衬托花之多,花之美。
(一)读《观沧海》做题。
7.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课内精读
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课内精读
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做题。
9.首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课内精读
写了杨花和子规。作用:①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时节;②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③情景交融,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课内精读
10.首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拟人。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让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读《次北固山下》做题。
1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课内精读
“阔”字传神地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课内精读
1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课内精读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
简要赏析。
示例: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四)读《天净沙·秋思》做题。
14.第一句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有何作用?
课内精读
深秋。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
15.这首散曲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映衬(或借景抒情)
16.“天净沙”是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此曲被元人周德清誉为“___________”。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思乡之情的意象是“________”。
曲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课内精读
课内精读
17.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
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请说明理由。
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这里采用了反衬(或以乐衬哀)的手法。
(四)主题阅读练习
春游湖
[宋]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课外品读
18.“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课外品读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19.“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