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龙居中学 万书凡
教学目标:
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学习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结合社会环境,探究孔乙己形象的内涵。
理解作者对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难点:
1. 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抱负。在他一生所创作得三十多篇的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集在《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诵读,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疏通字词,理清情节。
(引导学生重温小说三要素的相关知识)
2、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1)研读1----3自然段
思考:A 文中对鲁镇咸亨酒店的大概情况的介绍包括哪些方面?
B 这些介绍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研读主体部分(4自然段到完)
A 自由诵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所描绘的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
B 品读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
学生自行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细细品味。
例:
动作描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是用这手走来。
语言描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肖像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
孔乙己是一个地位低下、穷困潦倒、好吃懒做,追求功名至死不悟,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死要面子,同时又有着质朴善良的一面的社会边缘人。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