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致云雀》 课件(35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致云雀》 课件(35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3 07:3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致云雀》
To a Skylark
雪莱
课件制作:马达晟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致云雀》
目录
背景介绍
正文解读
片段赏析
作业布置
01
02
03
04
PART 01
背景介绍
关于雪莱
雪莱,全名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是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雪莱是英国卓越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拜伦被公认为是十九世纪英国诗坛的两颗巨星。
关于雪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关于雪莱
关于写作
个人层面:这首诗作于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诗歌内容即是雪莱的所见、所闻、所感。
关于写作
时代层面: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大规模“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们集体罢工、摧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都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黑暗暴政使得人们几乎透不过气来,故而人们对于光明和幸福生活万分渴望与期盼,雪莱的《致云雀》即是对这种民意的反映。
PART 02
正文解读
层次划分与大意归纳
第一节到第七节划分为一个层次,这部分是诗人对于云雀的赞美
第一节:赞美云雀的酣畅歌声
第二节:赞美云雀的轻盈姿态
第三~四节:赞美云雀的雀跃飞翔
第五~七节:赞美云雀的沐光飞行、歌声婉转
层次划分与大意归纳
第八节到第十二节划分为一个层次,这部分借助云雀表达出诗人的态度——“唤醒同情”&“真性真情”&“流光芬芳”

第八节:将云雀比作诗人,表明其吟诵诗韵的目的在于以“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普天下的同情”
第九节:将云雀比作少女,借助少女的“爱之情愫”说明诗歌与雀鸣均应出自于真性真情
第十~十二节:将云雀比作萤火虫和玫瑰,借助萤火虫的流光传播、玫瑰的馥郁芬芳赞美云雀
层次划分与大意归纳
第十三节到第十四节划分为一个层次,通过两轮对比来赞美云雀的美妙之声
第十三节:以草坪、春霖、花蕾作比,突出云雀鸣叫的明朗欢愉
第十四节:以颂歌、合唱、欢歌作比,突出云雀鸣叫的甜美充实
层次划分与大意归纳
第十五节到第十七节划分为一个层次,主要探讨云雀欢歌的源泉
第十五节:以山峦、形态、爱恨作比,探讨云雀欢歌的源泉,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
第十六节:云雀之音始终明澈欢快的原因,是爱却不知过分爱的悲
第十七节:云雀之音始终真切深刻的原因,是对生死看得淡然清醒
层次划分与大意归纳
第十八节到第二十一节划分为一个层次,回顾现实世界、再次赞美云雀之音
第十八节:结合现实,以“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为“最美的音乐”,讽刺人类瞻前顾后、庸人自扰的现状
第十九节:通过“不知怎样才能接近你的欢愉”的感叹反映作者的痛苦和无奈
第二十节:将云雀的艺术技巧形容为“鄙弃尘土”,即倡导纯粹、超越尘世
第二十一节: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对于光明和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对于社会安稳的万分渴望、对于广大人民的无限热爱
思考:
我们刚刚将课文划分成五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内容大意也是不同的,作者这样写作安排的依据是什么呢?他是如何避免诗歌显得杂乱无章的?
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发现:
作者的写作安排依据,其实是与写作视角密切相关的,即从视觉、听觉、个人思绪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写作的,整体而言十分流畅。
诗歌中穿插大量的意象与却能避免杂乱无章的关键,则在于诗歌紧密的结构安排。
写作视角
A1
例如第一和第二小节从听觉角度写云雀乐音之酣畅,第三和第四小节则从视觉角度写云雀的沐光飞行,其中也穿插了不少作者的所思所想,整体而言十分流畅。
视觉、听觉、思考的兼顾运用
结构紧密
A2
A4
A3
类比手法的巧妙使用
对比手法的结合运用
诗歌中虽然存在大量的、不重合的意象,但这些意象实际上都与“云雀”是存在关联的,故而保证了整篇诗歌的高度紧密。不论是“欢乐的精灵”,还是“烈火的青云”,抑或是“高贵的少女”,都是以这些意象本身的特点来更好地诠释云雀之特色,共同表达诗歌主旨。
恰如其分的比喻手法
使诗歌生动形象、错落有致。例如在第一至第四小节中,将云雀分别比作青云、利剑、星星;在第八至第十二小节中,分别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以其它形象的典型特点描绘云雀形象。
在不同形象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内容十分紧密。例如在第十三至第十五小节中,以颂歌、合唱、欢歌对比云雀之音;在第十八至第二十小节中,以尘世对比云雀之“鄙弃尘土”。
结构紧密
A5
例如第一小节中的“你好呵,欢乐的精灵”实际上与第十三小节中的“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便是典型的前后呼应,作者先答后问、将诗歌前后联系得十分紧密。
前后呼应的安排
回顾:
我们一起分析了诗歌中的艺术手法,那么联系前面我们提到的雪莱的生平,我们可以将《致云雀》归纳为什么类型的诗歌呢?具有哪些典型特征?
通过总结归纳,我们得出结论:
浪漫主义诗歌。
《致云雀》的浪漫主义的手法明显,无论是类比手法、还是对比手法,其目的都是将云雀作为一种作者心中光明、欢乐、纯粹的象征进行热情歌颂。诗歌始于赞美、终于感叹,诗中的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所表达出的也是作者追求理想、蔑视黑暗、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拓展:
浪漫主义属于文艺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代表文学作品:《西风颂》《唐璜》《白鲸记》《将进酒》;代表作家:雪莱,卢梭,拜伦,雨果,歌德。
PART 03
片段赏析
小组讨论-诗歌意象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
例:“草坪”“春霖”“花蕾”象征“清新”“生机”“愉悦”,这些是对云雀鸣叫之音的形容,以含蓄的意象代替直接的形容,使得诗歌生动形象、盎然有味。
01
···
02
02
03
···
···
各个击破-语句理解
诗歌首句便是“你好呵,欢乐的精灵”,如何理解?
内容层面:“快乐的精灵”有轻快、灵活、仙气之感,这就象征了作者的一份期待、一份追求、一份希冀,而后文的“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边”也佐证了这一点,甚至还给云雀歌声增添了不少神圣的色彩,又一句“不事雕琢的艺术”更是将云雀的纯粹与难得体现得淋漓尽致。
结构层面:这一句话与后文存在前后呼应的效果,使得诗歌脉络十分清晰。
背景层面:这里与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是有关的,即作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还是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所以他很崇尚的是“一尘不染的纯粹”,这就与诗歌中的“不事雕琢的艺术”相吻合。
各个击破-语句理解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一句如何理解?
结合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不难发现:“向上”一词表面是云雀向上飞翔的动态描写,实际上也同时蕴含着作者本人冲破世俗、渴望光明的理想追求;“再向高处飞翔”一句则是对云雀毫不留恋地面的描写,表现出诗人蔑视黑暗现实社会、一心追求光明、向往平等生活的思想。
各个击破-语句理解
“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间”,不少读者认为,
本诗的云雀即是作者自比,你如何理解?
示例:
我认同,在诗歌中有很多可以佐证的地方:
在诗歌第八小节,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表明其吟诵诗韵的目的在于以“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普天下的同情”,意指自己作为诗人的责任便在于“唤醒同情”;
在诗歌第九节,作者又将云雀比作少女,借助少女的“爱之情愫”说明诗歌与雀鸣均应出自于真性真情,这也是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个人态度,即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法与情感;
在诗歌第十节,作者将云雀比作萤火虫,其使命在于传播“流光”,这也就代表着,诗人同样将传播光明、探寻出路作为自己的使命来看待;
在诗歌第十二节,作者将云雀比作玫瑰,玫瑰的馥郁芬芳赞美云雀,实际上这里也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期待,即保持好的品性德行、如玫瑰一般不染纤尘。

我不认同,···(言之有理即可)
各个击破-语句理解
“不过是空洞的浮景”一句如何理解?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由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社会上呈现出一幅弱肉强食的画卷。在这里,无论是文中“赞婚的合唱”、还是“凯旋的欢歌”,实际上都是部分阶级的欢愉,大部分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仍是苦不堪言。所以这样的音乐人性意识淡薄、缺少神圣色彩,掺杂了太多的利益与鲜血,故而“其中总有着空虚”,远不及云雀的鸣叫。
各个击破-语句理解
“不过是空洞的浮景”一句如何理解?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由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社会上呈现出一幅弱肉强食的画卷。在这里,无论是文中“赞婚的合唱”、还是“凯旋的欢歌”,实际上都是部分阶级的欢愉,大部分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仍是苦不堪言。所以这样的音乐人性意识淡薄、缺少神圣色彩,掺杂了太多的利益与鲜血,故而“其中总有着空虚”,远不及云雀的鸣叫。
诗歌最后一小节,便是作者本人思想意志的直接抒发。
“教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是熟知的欢喜,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这一小节这是感叹的语气,可见作者奉献自我、追求理想、心怀民众的情感思绪尤为强烈。
回顾前文,是作者将尘世之人与云雀的强烈对比,故而这里所呼吁的“教给我一半你的心”便是作者的一种渴望和追求——追求内心的理想、蔑视社会的昏暗、纯粹干净地创作、平等和谐地生活、社会充满仁爱与同情、生活秩序公正有序、民众安居乐业,而这些,也正是时代民众们的共同期待。
主旨归纳
课堂回顾
PART 04
课后作业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以下三道题,任选其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即可,下一堂课完成小组展示。
(一)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试对雪莱《西风颂》中“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所在的小节进行赏析。
(二)本单元主题为“青春”,试说明本诗与《俄日多雪峰之侧》一诗的联系与区别。
(三)结合个人对于浪漫主义的理解,创作一份浪漫主义作品,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