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情检测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情检测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28 15:01:52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情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古印度的“计数法”、中国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欧洲。“他”是(  )
A.古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希腊人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古印度的“计数法”、中国的指南针都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贡献,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
2.(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签约:划一条线,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则把美洲抱在怀里。与西班牙“把美洲抱在怀里”有关的人物主要是(  )
A.但丁 B.麦哲伦 C.哥伦布 D.迪亚士
【答案】C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的曙光中的新航路的开辟。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排除;B麦哲伦环球航行,D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故排除B、D选项;C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班牙开始在美洲开拓殖民地。故选C。
3.“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这个国家应是(  )
A.希腊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分析题目中的“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信息,判断这是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形成事实,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了限制国王的行为,约束国王的权利,颁布了《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条文去约束和限制国王,从而变成了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建立起来。因此本题选B
4.“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此处的这场“革命”应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美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是指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体,即总统共和政体,严格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来运作本国政治,故C正确.
5.(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下列关于拿破仑战争的结论不能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是(  )
A.对欧洲旧秩序产生了强烈冲击
B.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威胁了欧洲大陆众多国家的利益
D.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坚决支持
【答案】D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的是拿破仑战争的危害,给欧洲别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因此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坚决支持,不符合题目叙述,但符合答题要求,故选D项;A、B、C都是拿破仑战争的积极影响,故排除。
6.(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场“历史性变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日趋激烈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提高了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面貌以及世界历史进程。因此选B。
7.(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人们发现水力机器必须建在河流旁,风车必须有风才能工作,而且它们也会因水流、风速等因素变化不定。针对上述问题,当时最迫切的需要是(  )
A.更广的销售市场 B.更多的工业原料
C.更好的机器动力 D.更大的生产场地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爆发,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促使棉纺织业进行技术上的革命,但这时采用都是水力或者风力动力,使得工厂的布局受到很大的限制,水力和风力也不能够提供稳定持久的动力,由此技术革命亟需解决机器的动力问题。为了摆脱人类对自然条件的限制,瓦特改良前人发明的蒸汽机,为机器提供了稳定的持续的动力,使的机器得到广泛的使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C项。
8.美洲原本是一块不为人知的大陆,印第安人在此创造了独特的美洲文明。之后,这块大陆开始植入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其中“非洲文明”的植入主要是通过(  )
A.新航路开辟 B.奴隶贸易
C.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D.工业革命传播
【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根据题干中的美洲、欧洲和非洲三个区域和美洲大陆开 始植入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是在三角贸易。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故选B。
9.“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材料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  )
A.解放奴隶 B.维护统一 C.扩张领土 D.建立霸权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中的“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可以看出林肯政府发动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所以答案选B。
10.列宁说:“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一场无耻掠夺。”而当时的某官员则说: “人民腰杆挺起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变革是俄国历史的一次倒退
B.列宁的观点正确,某官员观点错误
C.变革对农奴既是解放也是一场掠夺
D.变革使俄国摆脱了殖民压迫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但给农民到来巨大的债务负担。所以答案选C
11.“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该方案中,政治方面的措施是(  )
A.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B.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C.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考查知识点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 识及关键信息“政治方面”可知B正确。
12.1879年,纽约报纸赞叹某一发明时说:“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该发明是(  )
A. 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汽车 D.耐用碳丝灯泡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因此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
13.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其原因在于(  )
A. 他的刺杀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B.维护民族利益应求得大国谅解
C.点燃了世界战火,属恐怖主义行为
D.与国家外交政策未能保持一致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C
14.(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日记表明他访问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新政”
【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小工厂租给私人”是解题的突破口。这说明政府解除了一部分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所以应该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B项。
15.(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以下是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其中反映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的折线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联在斯大林上台之后,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是直线上升的。所以答案选D
16.“生铁、煤炭、钢等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重视发展农业
C.使人民安居乐业 D.忽视民生幸福
【答案】D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 力。解答本题关键应理解“斯大林模式”的 消极影响。因为材料中有“总是优先于”和 “对人的漠不关心”,从而分析苏联致力于工 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由此判断D 正确。
17.罗斯福在一次著名演讲中称:“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在此之后,他采取的最重要手段是(  )
A.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B.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D.尽力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针对大危机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其最大特点是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故选B
18.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  )
A.苏俄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故选D
19.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可以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此材料说明(  )
A.英国反对与德缔结和约
B.英国反对不公正处置德国
C.英国要求归还德国的殖民地
D.对德和约将导致德国与战胜国矛盾激化
【答案】D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和约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也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使它们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利益的妥协,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但和约背后潜藏的新的危机:即德国上下对和约的强烈不满引起了复仇情绪,这使德国一旦恢复过来,必然设法挣脱和约的束缚。而这种复仇情绪,后来还成为法西斯主义兴起的社会原因之一。故选D
20.(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此处“三头怪兽”指的是(  )
A.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B.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C.德奥意三国集团 D.英美苏三国首脑
【答案】B
【知识点】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德意日三国组成轴心国集团的有关知识的认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应对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建立法西斯政权。1937年德意日三国组成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受到威胁。故选B。
21.(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某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欣喜地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丘吉尔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的“某事件”应是(  )
A.突袭波兰 B.偷袭珍珠港
C.突袭苏联 D.中途岛海战资*源%库
【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二战”的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偷袭美军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所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使希特勒感到欣喜,但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所以,丘吉尔说:“胜利终究属于我们”。故选B。
22.“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战后成立联合国……”。以上决定应出自(  )
A.华盛顿会议 B.大陆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巴黎会议
【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亚尔谈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规定: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等,故选C
23.“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德国分裂 B.奥地利被占领
C.苏联解体 D.波兰遭突袭
【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本题的题眼是“曾在战后 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之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而苏联的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故选C项。
24.(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下图是宋学海2005年发表的漫画《这雨怎么越下越大》(图中文字为“亚洲人民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理事国”),下列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亚洲各国对日本缺乏政治信任
C.日本对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刻反省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答案】B
【知识点】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20世纪80年代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J就已经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紧密追随美国,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顾及亚洲各国的感受可知亚洲各国与日本缺乏政治互信,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关于教科书问题、慰安妇问题和南京大屠杀等问题可知日本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反省,故C错误;随着苏联解体,欧盟、日本、中国的发展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而飞行乘,故D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25.(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解读下列两图,它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两大趋势是(  )
A.全球化、多极化 B.多极化、工业化
C.信息化、全球化 D.工业化、信息化
【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WTO是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世贸组织实际上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的市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根据“不平衡的跷跷板”可知,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超级大国,但随着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的崛起,世界已经朝着正在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故选A项。
二、材料问答题
26.(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大国崛起的背后往往能看到思想文化的影子。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某思想解放运动时这样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材料三: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恩格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大国崛起所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伏尔泰怎样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将该 “理论”变成现实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答案】(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自由、平等。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革命。
(4)作用: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
【知识点】文艺复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它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本小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伏尔泰的这句话代表了他对于言论自由的主张,体现出伏尔泰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3)材料三中提到了“马克思和他的理论“判断是《共产党宣言》,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运动包括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上述材料共同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
27.(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习近平指出,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百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变革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和平变革”事件指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该“和平变革”在英国首先发生的社会条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获得“革命性进展”主要得益于哪次科技革命?它把美国带入了什么时代?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号称“发明大王”的美国人是谁?
(4)你认为上述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借鉴?
【答案】(1)工业革命。
(2)拥有一批专门技艺的工人;伦敦成为欧洲的科学研究中心;英国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并倡导科学研究与经济活动相结合。
(3)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爱迪生。
(4)要重视科技创新;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要抓住机遇谋求发展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200多年前……英国……不同的革命”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这场变革的名称是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工业革命开始。第(2)问,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据所学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由材料二“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
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可知,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有,拥有一批专门技艺的工人,伦敦成为欧洲的科学研究中心,英国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并倡导科学研究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第(3)问结合材料二中的提示词:“十九世纪后期”、“电灯、打字机、电话”、“汽车和飞机”,可知与此内容有关的事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这一时期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使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这次革命中美国的爱迪生的发明最为突出。(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深化改革,消除影响人才创新的思想障碍,重视人才,建立促进人才成长的制度、体制,要努力发展经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
28.(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全球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三:二战临近结束,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材料四:17-20世纪,欧洲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联盟体系”主要指哪两个集团组织?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分别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试据该材料归纳苏美英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走向分裂”的“冷战”史实2例。
(4)据材料四归纳欧洲理想主义者提出统一欧洲方案的原因。哪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人类应当怎样才能赢得自己的美好未来?
【答案】(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或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相互支援相互配合)
(3)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4)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明成果遭到毁坏;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受到威胁;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等。欧洲共同体(或欧共体)。
(5)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坚持正义,反对侵略势力;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美国的冷战政策;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的成员国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核心是德国。三国协约的成员国是英国、法国和俄国,核心是英国。(2)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以及苏、美、英取得胜利的原因。材料一中“二战的转折点”说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美英两国”“登陆战役”指的是诺曼底登陆战,苏、美、英三国会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3)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战时同盟破裂。两国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逐渐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本小问列举美苏冷战的措施即可。(4)本题考查了欧洲走向统一的原因及开始走向联合的标志.由材料四“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和发展”可知,欧洲走向统一的原因有,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明成果遭到毁坏;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受到威胁;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1967年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争;要努力学习,将来把国家建设强大等.
1 / 1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情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古印度的“计数法”、中国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欧洲。“他”是(  )
A.古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希腊人
2.(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签约:划一条线,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则把美洲抱在怀里。与西班牙“把美洲抱在怀里”有关的人物主要是(  )
A.但丁 B.麦哲伦 C.哥伦布 D.迪亚士
3.“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这个国家应是(  )
A.希腊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4.“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此处的这场“革命”应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
5.(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下列关于拿破仑战争的结论不能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是(  )
A.对欧洲旧秩序产生了强烈冲击
B.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威胁了欧洲大陆众多国家的利益
D.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坚决支持
6.(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场“历史性变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日趋激烈
7.(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人们发现水力机器必须建在河流旁,风车必须有风才能工作,而且它们也会因水流、风速等因素变化不定。针对上述问题,当时最迫切的需要是(  )
A.更广的销售市场 B.更多的工业原料
C.更好的机器动力 D.更大的生产场地
8.美洲原本是一块不为人知的大陆,印第安人在此创造了独特的美洲文明。之后,这块大陆开始植入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其中“非洲文明”的植入主要是通过(  )
A.新航路开辟 B.奴隶贸易
C.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D.工业革命传播
9.“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材料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  )
A.解放奴隶 B.维护统一 C.扩张领土 D.建立霸权
10.列宁说:“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一场无耻掠夺。”而当时的某官员则说: “人民腰杆挺起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变革是俄国历史的一次倒退
B.列宁的观点正确,某官员观点错误
C.变革对农奴既是解放也是一场掠夺
D.变革使俄国摆脱了殖民压迫
11.“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该方案中,政治方面的措施是(  )
A.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B.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C.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12.1879年,纽约报纸赞叹某一发明时说:“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该发明是(  )
A. 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汽车 D.耐用碳丝灯泡
13.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其原因在于(  )
A. 他的刺杀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B.维护民族利益应求得大国谅解
C.点燃了世界战火,属恐怖主义行为
D.与国家外交政策未能保持一致
14.(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日记表明他访问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新政”
15.(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以下是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其中反映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的折线是(  )
A. B. C. D.
16.“生铁、煤炭、钢等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重视发展农业
C.使人民安居乐业 D.忽视民生幸福
17.罗斯福在一次著名演讲中称:“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在此之后,他采取的最重要手段是(  )
A.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B.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D.尽力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18.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  )
A.苏俄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19.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可以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此材料说明(  )
A.英国反对与德缔结和约
B.英国反对不公正处置德国
C.英国要求归还德国的殖民地
D.对德和约将导致德国与战胜国矛盾激化
20.(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此处“三头怪兽”指的是(  )
A.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B.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C.德奥意三国集团 D.英美苏三国首脑
21.(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某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欣喜地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丘吉尔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的“某事件”应是(  )
A.突袭波兰 B.偷袭珍珠港
C.突袭苏联 D.中途岛海战资*源%库
22.“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战后成立联合国……”。以上决定应出自(  )
A.华盛顿会议 B.大陆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巴黎会议
23.“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德国分裂 B.奥地利被占领
C.苏联解体 D.波兰遭突袭
24.(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下图是宋学海2005年发表的漫画《这雨怎么越下越大》(图中文字为“亚洲人民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理事国”),下列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亚洲各国对日本缺乏政治信任
C.日本对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刻反省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25.(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解读下列两图,它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两大趋势是(  )
A.全球化、多极化 B.多极化、工业化
C.信息化、全球化 D.工业化、信息化
二、材料问答题
26.(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大国崛起的背后往往能看到思想文化的影子。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某思想解放运动时这样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材料三: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恩格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大国崛起所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伏尔泰怎样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将该 “理论”变成现实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27.(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习近平指出,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百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变革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和平变革”事件指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该“和平变革”在英国首先发生的社会条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获得“革命性进展”主要得益于哪次科技革命?它把美国带入了什么时代?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号称“发明大王”的美国人是谁?
(4)你认为上述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借鉴?
28.(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全球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三:二战临近结束,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材料四:17-20世纪,欧洲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联盟体系”主要指哪两个集团组织?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分别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试据该材料归纳苏美英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走向分裂”的“冷战”史实2例。
(4)据材料四归纳欧洲理想主义者提出统一欧洲方案的原因。哪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人类应当怎样才能赢得自己的美好未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古印度的“计数法”、中国的指南针都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贡献,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
2.【答案】C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的曙光中的新航路的开辟。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排除;B麦哲伦环球航行,D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故排除B、D选项;C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班牙开始在美洲开拓殖民地。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分析题目中的“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信息,判断这是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形成事实,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了限制国王的行为,约束国王的权利,颁布了《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条文去约束和限制国王,从而变成了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建立起来。因此本题选B
4.【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美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是指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体,即总统共和政体,严格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来运作本国政治,故C正确.
5.【答案】D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的是拿破仑战争的危害,给欧洲别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因此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坚决支持,不符合题目叙述,但符合答题要求,故选D项;A、B、C都是拿破仑战争的积极影响,故排除。
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提高了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面貌以及世界历史进程。因此选B。
7.【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爆发,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促使棉纺织业进行技术上的革命,但这时采用都是水力或者风力动力,使得工厂的布局受到很大的限制,水力和风力也不能够提供稳定持久的动力,由此技术革命亟需解决机器的动力问题。为了摆脱人类对自然条件的限制,瓦特改良前人发明的蒸汽机,为机器提供了稳定的持续的动力,使的机器得到广泛的使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C项。
8.【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根据题干中的美洲、欧洲和非洲三个区域和美洲大陆开 始植入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是在三角贸易。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中的“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可以看出林肯政府发动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所以答案选B。
10.【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但给农民到来巨大的债务负担。所以答案选C
11.【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考查知识点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 识及关键信息“政治方面”可知B正确。
12.【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因此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
1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小工厂租给私人”是解题的突破口。这说明政府解除了一部分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所以应该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B项。
15.【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联在斯大林上台之后,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是直线上升的。所以答案选D
16.【答案】D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 力。解答本题关键应理解“斯大林模式”的 消极影响。因为材料中有“总是优先于”和 “对人的漠不关心”,从而分析苏联致力于工 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由此判断D 正确。
17.【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针对大危机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其最大特点是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故选B
18.【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和约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也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使它们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利益的妥协,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但和约背后潜藏的新的危机:即德国上下对和约的强烈不满引起了复仇情绪,这使德国一旦恢复过来,必然设法挣脱和约的束缚。而这种复仇情绪,后来还成为法西斯主义兴起的社会原因之一。故选D
20.【答案】B
【知识点】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德意日三国组成轴心国集团的有关知识的认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应对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建立法西斯政权。1937年德意日三国组成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受到威胁。故选B。
21.【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二战”的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偷袭美军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所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使希特勒感到欣喜,但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所以,丘吉尔说:“胜利终究属于我们”。故选B。
22.【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亚尔谈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规定: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等,故选C
23.【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本题的题眼是“曾在战后 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之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而苏联的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故选C项。
24.【答案】B
【知识点】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20世纪80年代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J就已经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紧密追随美国,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顾及亚洲各国的感受可知亚洲各国与日本缺乏政治互信,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关于教科书问题、慰安妇问题和南京大屠杀等问题可知日本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反省,故C错误;随着苏联解体,欧盟、日本、中国的发展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而飞行乘,故D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25.【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WTO是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世贸组织实际上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的市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根据“不平衡的跷跷板”可知,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超级大国,但随着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的崛起,世界已经朝着正在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故选A项。
26.【答案】(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自由、平等。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革命。
(4)作用: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
【知识点】文艺复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它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本小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伏尔泰的这句话代表了他对于言论自由的主张,体现出伏尔泰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3)材料三中提到了“马克思和他的理论“判断是《共产党宣言》,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运动包括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上述材料共同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
27.【答案】(1)工业革命。
(2)拥有一批专门技艺的工人;伦敦成为欧洲的科学研究中心;英国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并倡导科学研究与经济活动相结合。
(3)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爱迪生。
(4)要重视科技创新;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要抓住机遇谋求发展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200多年前……英国……不同的革命”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这场变革的名称是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工业革命开始。第(2)问,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据所学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由材料二“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
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可知,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有,拥有一批专门技艺的工人,伦敦成为欧洲的科学研究中心,英国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并倡导科学研究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第(3)问结合材料二中的提示词:“十九世纪后期”、“电灯、打字机、电话”、“汽车和飞机”,可知与此内容有关的事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这一时期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使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这次革命中美国的爱迪生的发明最为突出。(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深化改革,消除影响人才创新的思想障碍,重视人才,建立促进人才成长的制度、体制,要努力发展经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
28.【答案】(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或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相互支援相互配合)
(3)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4)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明成果遭到毁坏;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受到威胁;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等。欧洲共同体(或欧共体)。
(5)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坚持正义,反对侵略势力;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美国的冷战政策;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的成员国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核心是德国。三国协约的成员国是英国、法国和俄国,核心是英国。(2)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以及苏、美、英取得胜利的原因。材料一中“二战的转折点”说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美英两国”“登陆战役”指的是诺曼底登陆战,苏、美、英三国会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3)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战时同盟破裂。两国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逐渐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本小问列举美苏冷战的措施即可。(4)本题考查了欧洲走向统一的原因及开始走向联合的标志.由材料四“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和发展”可知,欧洲走向统一的原因有,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明成果遭到毁坏;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受到威胁;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1967年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争;要努力学习,将来把国家建设强大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