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江苏) 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图1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 )
A.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
2.(2017·江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小题。
(1)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 )
A.16日6时30分 B.16日18时30分
C.17日4时30分 D.17日20时30分
(2)下列光照图中,最符合该日全球昼夜状况的是( )
A. B.
C. D.
3.(2017·江苏)2016年9月25 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图2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4.(2017·江苏)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2017年2月19日~24日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影响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天气系统是( )
A.低压中心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冷锋
(2)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A.台风 B.干旱 C.寒潮 D.雾霾
5.(2017·江苏)下图为“世界局部大洋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有关图示海域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B.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
C.②位于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 D.③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2)由图示信息可知( )
A.此时太阳直射于南半球 B.甲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
C.乙海区位于中纬西风带 D.该区域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
6.(2017·江苏)图5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表1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回答小题。
表1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米)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万焦耳/米2 年)
拉萨 29°36'N,91°06'E 3650 3007.7 7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906.0 4711
(1)与广州相比,拉萨( )
A.①较大 B.②较大 C.③较大 D.④较大
(2)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7.(2017·江苏)某研究机构针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人口状况进行了预测。图6为该研究机构提供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未来15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小题。
(1)到2030年,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 )
A.0~14岁人口比例下降 B.15~59岁人口比例上升
C.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D.人口增长速度变快
(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有( )
A.教育投入降低 B.劳动力素质提高
C.老龄化进程减缓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8.(2017·江苏)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小题。
(1)位于甲地的炼铝企业,其布局的有利条件有( )
①交通便利
②科技发达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M地的房价较高,其区位优势是( )
A.环境优美 B.商业发达 C.交通便捷 D.地势较高
9.(2017·江苏)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回答小题。
(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10.(2017·江苏)下图为“我国某省2001~2013年工业产值比重及污染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变动趋势图”。读图回答小题。
(1)由图示信息可知( )
A.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
B.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变化幅度小于污染密集型行业
C.工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先增后减
D.2008年后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高于高新技术产业
(2)据图推测,该省2013年后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
A.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B.提高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重
C.降低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 D.减缓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
11.(2017·江苏)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造成我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甲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有( )
①小农经营 ②生产规棋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商品率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2017·江苏)纳马夸兰地区全年少雨,年平均降水量约150毫米,是世界著名的多肉植物分布区。多肉植物观赏性强,近年来深受市场青睐。图1为“多肉植物景现图”,图2为“世界区域图”。据此回答小题。
(1)纳马夸兰地区可能位于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近年来,纳马夸兰多肉植物为人们所熟知,市场范围迅速扩大,这主要得益于( )
A.种植技术进步 B.互联网普及
C.种植规模扩大 D.机械化水平提高
13.(2017·江苏)图12为“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某地197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造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加 B.气候变化 C.产业升级 D.道路建设
(2)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A.旱涝减少 B.水源枯竭 C.草场退化 D.人口外迁
14.(2017·江苏)下图为“某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小题。
(1)在“畜牧养殖”和“农业生产”系统中能体现物质循环利用过程的是( )
A.②③④⑥⑤① B.①②③④⑤①
C.④⑤⑥⑦⑧④ D.③④⑥⑦⑧③
(2)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好处是( )
A.促进了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 B.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规模
C.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 D.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15.(2017·江苏)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于2016年3月23日举行。此次会议以“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题。图14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下列河段最适合水能开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最需加强国际合作的是( )
A.土地利用 B.水质保护 C.矿产开发 D.科技创新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
16.(2017·江苏)剧烈的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 )
17.(2017·江苏)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地球的岩石圈。( )
18.(2017·江苏)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
19.(2017·江苏)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
20.(2017·江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
21.(2017·江苏)—个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
22.(2017·江苏)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数目越多。( )
23.(2017·江苏)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十分重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
24.(2017·江苏)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
25.(2017·江苏)遥感可用于对资源和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 )
三、综合题。
26.(2017·江苏)图15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人类通过 (措施)来调节③环节水量的时间分配。
(2)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3)位于河口附近的乙处往往形成 地貌,其成因是 作用,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的地理环境的 。
27.(2017·江苏)近年来,江苏劳动密集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趋势明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分类及生产协作程度表”。
类别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协作程度
Ⅰ类 制鞋业、木竹藤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 弱
Ⅱ类 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 中
Ⅲ类 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专用设备制造业 强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路径图”。
(1)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业集聚度最高的是 类,产业集聚的优点是 。
(2)据图中信息,徐州和南通在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的差异是_ 、 。
(3)图中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 (苏北、苏中、苏南),产业转移对该区域的影响有 。
28.(2017·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4年11月19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乌镇现已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
材料二 图17为“乌镇镇聚落形态变迁示意图”,图18为“乌镇‘城在田中’城镇规划图”。
(1)图17中,乌镇聚落形态沿 呈 状分布,其聚落形态变迁体现的城镇化表现是
(2)乌镇“城在田中”城镇规划的优点有 、 。
(3)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对其城镇发展的影响有 。
29.(2017·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汉市积极触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建设亚欧经济廊道,2012年开通了“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通道。
材料二 下图为“‘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示意图”。
材料三 杜伊斯堡位于鲁尔河与莱茵河交汇处,是鲁尔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部门主要有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新化工、机械工程及IT 业等。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 的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其工业部门主要有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钢铁、化工及纺织等。
(1)甲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从甲地到乙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以 为基础。
(2)由欧洲经“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运往武汉的产品主要有汽车整车和 等(填序号,仅选一项)。
①煤炭资源 ②医疗设备 ③电子组装产品
(3)该铁路货运通道开通的地理意义主要有 。
(4)杜伊斯堡经过产並转型升级,已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物流运输 中心和重要的现代工业城市。杜伊斯堡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武汉经济发展的启示有:
产业方面 ;交通方面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A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分析】(1)TRAPPIST-1为一颗恒星,所以其天体系统的级别与太阳系相同。(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有:日地距离适中和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结合选项可知,只有A符合,B、C、D不符合。
【点评】掌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
2.【答案】(1)B
(2)D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1)时间的计算原则是“东加西减”,计算出北京(东八区)与纽约(西五区)的时区差,通过计算即可得出。(2)10月1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B、C错误;A图中,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应为12月22日前后。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熟练掌握时间的计算和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答案】(1)C
(2)B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喀斯特地貌发育在石灰岩上,因此“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2)喀斯特洼坑是由地下溶洞逐渐扩大,最后顶部塌陷而成,结合图2可得出其形成的地质过程。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岩石类型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4.【答案】(1)D
(2)C
【知识点】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该时段有明显的降温与降水,应为冷锋过境。(2)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降温幅度比较大,带来的灾害天气可能为寒潮。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不同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现象,以及可能形成的灾害天气。
5.【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和两侧风向,可以判断甲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①为南赤道暖流,是东南信风影响下形成的,B对;②为西风漂流,C错;③为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D错。(2)图中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北半球,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B错;乙海域位于中纬度,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C对;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左偏,D错。
【点评】本题组考查大气环流和洋流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风带、气压带的形成、位置与移动和洋流的形成与影响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
6.【答案】(1)D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拉萨比广州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热量散失得多。(2)拉萨成为“日光城”是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与当地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有关。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
7.【答案】(1)D
(2)C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在2030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0~14岁人口比例上升,A错;15~59岁人口比例下降,B错;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下降,C错;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上升,D对。(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使少年儿童数量增加,教育投入增加,A错;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与劳动力接受的教育有关,而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无关;少年儿童数量增加,会减缓老龄化的进程,C对;老年人口没有增加,社会养老负担不会加重,D错。
【点评】本题组考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
8.【答案】(1)A
(2)C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甲地位于铁路线旁边,交通便捷;华北地区盛行西北——东南风,在城市的西南角,对城区污染少。甲地附近没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看不出科技发达;同时该地没有矿产符号。(2)M地房价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地临近高铁站,交通方便。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9.【答案】(1)C
(2)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生活方式型移民”的概念可知,其移民的目的是寻找比自己现有的居住条件更好的生活环境,C正确。(2)更好、更舒适的生活方式需要更好的服务,所以“生活方式型移民”会带动服务业的的发展。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10.【答案】(1)C
(2)C
【知识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呈直线上升,A错;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变化>20%,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变化<10%,B错;工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先增加后减少,C对;2008年后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低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错。(2)该省2013年后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继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降低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比重。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图形的判读和工业结构的调整趋势。
11.【答案】(1)B
(2)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延迟,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2)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其主要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机械化程度高。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12.【答案】(1)D
(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纳马夸兰地区全年少雨,年平均降水量约150毫米,应该位于沙漠气候区,丁地符合。(2)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南端,该地多肉植物为人们所熟知,市场范围迅速扩大,应该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农业生产市场变化的影响因素。
13.【答案】(1)A
(2)C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是居住用地和道路用地增加,草地面积减少,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造成的。(2)该地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区,该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导致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后果。
14.【答案】(1)B
(2)D
【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解析】【分析】(1)由图中可以看出,⑥⑦⑧不参与“畜牧养殖”和“农业生产”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过程。(2)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了当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D对,A错;没有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改变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循环经济的过程和意义。
15.【答案】(1)B
(2)B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水能资源的开发应该在河流径流量较大和地势落差较大的地区,所以②处最合适。(2)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水是不同的国家共同利用的,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保护。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水能资源的开发和流域开发中的问题。
1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点评】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
17.【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
【点评】考查岩石圈的范围。
18.【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点评】考查大气运动的种类和形成的原因。
19.【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固态水融化,再加上海水的膨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会淹没。
【点评】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20.【答案】(1)正确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故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点评】考查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环境承载力相当于当地可容纳人口的最大值,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可能高于最大值的,也就是说人口合理容量永远小于环境承载力。
【点评】考查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22.【答案】(1)错误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
【解析】【分析】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服务种类越多,但城市数目越少。
【点评】主要考查城市的等级特点。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环境管理
【解析】【分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点评】主要考查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通过资源跨区域调配实现资源的生产与消费的平衡,而不是要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点评】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25.【答案】(1)正确
【知识点】遥感(RS)
【解析】【分析】遥感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实现对资源和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
【点评】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
26.【答案】(1)水汽输送;降水;修建水库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
(3)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整体性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河流地貌;褶皱
【解析】【分析】(1)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分别为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调节地表径流水量时间分配的办法有修建水库。(2)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为谷地,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形成谷地。(3)乙处位于河口处,由于河流在此处河床变宽,流速变慢,河流的沉积作用加强,往往形成河口三角洲。
【点评】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
27.【答案】(1)Ⅲ;加强交流与协作;共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
(2)徐州是Ⅰ、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区;南通是Ⅰ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区,是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区
(3)苏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拓产品市场;减轻环境污染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产业生产协作程度越高,产业的聚集度越高,所以Ⅲ类产业聚集度最高,产业聚集的优势有:加强交流与协作;共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2)主要考查对图的判读,三类产业的转移中,徐州是Ⅰ、Ⅲ类产业的承接区;南通是Ⅰ类产业的转出区,却是Ⅱ、Ⅲ类产业的承接区。(3)图中显示三类产业主要在苏南转出,这种产业转移会促进苏南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扩大产品的市场等。
【点评】主要考查产业集聚的优点和产业转移的影响。
28.【答案】(1)河;带;城镇规模扩大
(2)河网密布;地势平坦
(3)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科技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知识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城乡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在图17中可以看出,乌镇聚落主要沿河呈带状分布,图中显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2)乌镇沿河设城,在‘城在田中’城镇规划中,各种风貌片区由于地形平坦,河流蜿蜒纵横。(3)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世界性互联网盛会,乌镇作为永久会址会提高乌镇的知名度;促进乌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会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发展等。
【点评】主要考查聚落形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城镇规划的优点,世界性高科技大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9.【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从沿海到内陆;水分
(2)②
(3)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提高货运速度;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4)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分析】(1)甲地位于渤海沿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乙同处温带,但甲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内陆,降水差异明显,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2)由欧洲经“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运往武汉的产品应该为相对于我国而言欧洲的优势产品。(3)“汉新欧”铁路连接我国和欧洲,可以促进区域间的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走水路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货运速度。(4)要成为现代工业城市就应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要成为物流运输 中心就要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点评】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 / 1小高考: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江苏) 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图1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 )
A.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
【答案】(1)B
(2)A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分析】(1)TRAPPIST-1为一颗恒星,所以其天体系统的级别与太阳系相同。(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有:日地距离适中和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结合选项可知,只有A符合,B、C、D不符合。
【点评】掌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
2.(2017·江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小题。
(1)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 )
A.16日6时30分 B.16日18时30分
C.17日4时30分 D.17日20时30分
(2)下列光照图中,最符合该日全球昼夜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1)B
(2)D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1)时间的计算原则是“东加西减”,计算出北京(东八区)与纽约(西五区)的时区差,通过计算即可得出。(2)10月1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B、C错误;A图中,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应为12月22日前后。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熟练掌握时间的计算和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2017·江苏)2016年9月25 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图2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答案】(1)C
(2)B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喀斯特地貌发育在石灰岩上,因此“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2)喀斯特洼坑是由地下溶洞逐渐扩大,最后顶部塌陷而成,结合图2可得出其形成的地质过程。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岩石类型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4.(2017·江苏)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2017年2月19日~24日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影响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天气系统是( )
A.低压中心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冷锋
(2)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A.台风 B.干旱 C.寒潮 D.雾霾
【答案】(1)D
(2)C
【知识点】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该时段有明显的降温与降水,应为冷锋过境。(2)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降温幅度比较大,带来的灾害天气可能为寒潮。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不同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现象,以及可能形成的灾害天气。
5.(2017·江苏)下图为“世界局部大洋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有关图示海域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B.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
C.②位于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 D.③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2)由图示信息可知( )
A.此时太阳直射于南半球 B.甲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
C.乙海区位于中纬西风带 D.该区域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
【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和两侧风向,可以判断甲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①为南赤道暖流,是东南信风影响下形成的,B对;②为西风漂流,C错;③为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D错。(2)图中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北半球,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B错;乙海域位于中纬度,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C对;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左偏,D错。
【点评】本题组考查大气环流和洋流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风带、气压带的形成、位置与移动和洋流的形成与影响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
6.(2017·江苏)图5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表1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回答小题。
表1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米)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万焦耳/米2 年)
拉萨 29°36'N,91°06'E 3650 3007.7 7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906.0 4711
(1)与广州相比,拉萨( )
A.①较大 B.②较大 C.③较大 D.④较大
(2)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答案】(1)D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拉萨比广州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热量散失得多。(2)拉萨成为“日光城”是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与当地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有关。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
7.(2017·江苏)某研究机构针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人口状况进行了预测。图6为该研究机构提供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未来15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小题。
(1)到2030年,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 )
A.0~14岁人口比例下降 B.15~59岁人口比例上升
C.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D.人口增长速度变快
(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有( )
A.教育投入降低 B.劳动力素质提高
C.老龄化进程减缓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答案】(1)D
(2)C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在2030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0~14岁人口比例上升,A错;15~59岁人口比例下降,B错;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下降,C错;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上升,D对。(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使少年儿童数量增加,教育投入增加,A错;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与劳动力接受的教育有关,而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无关;少年儿童数量增加,会减缓老龄化的进程,C对;老年人口没有增加,社会养老负担不会加重,D错。
【点评】本题组考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
8.(2017·江苏)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小题。
(1)位于甲地的炼铝企业,其布局的有利条件有( )
①交通便利
②科技发达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M地的房价较高,其区位优势是( )
A.环境优美 B.商业发达 C.交通便捷 D.地势较高
【答案】(1)A
(2)C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甲地位于铁路线旁边,交通便捷;华北地区盛行西北——东南风,在城市的西南角,对城区污染少。甲地附近没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看不出科技发达;同时该地没有矿产符号。(2)M地房价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地临近高铁站,交通方便。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9.(2017·江苏)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回答小题。
(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答案】(1)C
(2)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生活方式型移民”的概念可知,其移民的目的是寻找比自己现有的居住条件更好的生活环境,C正确。(2)更好、更舒适的生活方式需要更好的服务,所以“生活方式型移民”会带动服务业的的发展。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10.(2017·江苏)下图为“我国某省2001~2013年工业产值比重及污染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变动趋势图”。读图回答小题。
(1)由图示信息可知( )
A.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
B.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变化幅度小于污染密集型行业
C.工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先增后减
D.2008年后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高于高新技术产业
(2)据图推测,该省2013年后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
A.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B.提高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重
C.降低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 D.减缓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
【答案】(1)C
(2)C
【知识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呈直线上升,A错;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变化>20%,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变化<10%,B错;工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先增加后减少,C对;2008年后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低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错。(2)该省2013年后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继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降低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比重。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图形的判读和工业结构的调整趋势。
11.(2017·江苏)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造成我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甲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有( )
①小农经营 ②生产规棋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商品率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B
(2)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延迟,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2)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其主要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机械化程度高。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12.(2017·江苏)纳马夸兰地区全年少雨,年平均降水量约150毫米,是世界著名的多肉植物分布区。多肉植物观赏性强,近年来深受市场青睐。图1为“多肉植物景现图”,图2为“世界区域图”。据此回答小题。
(1)纳马夸兰地区可能位于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近年来,纳马夸兰多肉植物为人们所熟知,市场范围迅速扩大,这主要得益于( )
A.种植技术进步 B.互联网普及
C.种植规模扩大 D.机械化水平提高
【答案】(1)D
(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纳马夸兰地区全年少雨,年平均降水量约150毫米,应该位于沙漠气候区,丁地符合。(2)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南端,该地多肉植物为人们所熟知,市场范围迅速扩大,应该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农业生产市场变化的影响因素。
13.(2017·江苏)图12为“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某地197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造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加 B.气候变化 C.产业升级 D.道路建设
(2)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A.旱涝减少 B.水源枯竭 C.草场退化 D.人口外迁
【答案】(1)A
(2)C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是居住用地和道路用地增加,草地面积减少,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造成的。(2)该地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区,该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导致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后果。
14.(2017·江苏)下图为“某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小题。
(1)在“畜牧养殖”和“农业生产”系统中能体现物质循环利用过程的是( )
A.②③④⑥⑤① B.①②③④⑤①
C.④⑤⑥⑦⑧④ D.③④⑥⑦⑧③
(2)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好处是( )
A.促进了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 B.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规模
C.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 D.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答案】(1)B
(2)D
【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解析】【分析】(1)由图中可以看出,⑥⑦⑧不参与“畜牧养殖”和“农业生产”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过程。(2)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了当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D对,A错;没有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改变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循环经济的过程和意义。
15.(2017·江苏)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于2016年3月23日举行。此次会议以“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题。图14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下列河段最适合水能开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最需加强国际合作的是( )
A.土地利用 B.水质保护 C.矿产开发 D.科技创新
【答案】(1)B
(2)B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水能资源的开发应该在河流径流量较大和地势落差较大的地区,所以②处最合适。(2)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水是不同的国家共同利用的,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保护。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水能资源的开发和流域开发中的问题。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
16.(2017·江苏)剧烈的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点评】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
17.(2017·江苏)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地球的岩石圈。(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
【点评】考查岩石圈的范围。
18.(2017·江苏)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点评】考查大气运动的种类和形成的原因。
19.(2017·江苏)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固态水融化,再加上海水的膨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会淹没。
【点评】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20.(2017·江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故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点评】考查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
21.(2017·江苏)—个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环境承载力相当于当地可容纳人口的最大值,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可能高于最大值的,也就是说人口合理容量永远小于环境承载力。
【点评】考查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22.(2017·江苏)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数目越多。(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
【解析】【分析】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服务种类越多,但城市数目越少。
【点评】主要考查城市的等级特点。
23.(2017·江苏)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十分重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环境管理
【解析】【分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点评】主要考查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4.(2017·江苏)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通过资源跨区域调配实现资源的生产与消费的平衡,而不是要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点评】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25.(2017·江苏)遥感可用于对资源和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遥感(RS)
【解析】【分析】遥感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实现对资源和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
【点评】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
三、综合题。
26.(2017·江苏)图15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人类通过 (措施)来调节③环节水量的时间分配。
(2)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3)位于河口附近的乙处往往形成 地貌,其成因是 作用,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的地理环境的 。
【答案】(1)水汽输送;降水;修建水库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
(3)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整体性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河流地貌;褶皱
【解析】【分析】(1)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分别为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调节地表径流水量时间分配的办法有修建水库。(2)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为谷地,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形成谷地。(3)乙处位于河口处,由于河流在此处河床变宽,流速变慢,河流的沉积作用加强,往往形成河口三角洲。
【点评】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
27.(2017·江苏)近年来,江苏劳动密集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趋势明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分类及生产协作程度表”。
类别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协作程度
Ⅰ类 制鞋业、木竹藤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 弱
Ⅱ类 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 中
Ⅲ类 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专用设备制造业 强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路径图”。
(1)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业集聚度最高的是 类,产业集聚的优点是 。
(2)据图中信息,徐州和南通在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的差异是_ 、 。
(3)图中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 (苏北、苏中、苏南),产业转移对该区域的影响有 。
【答案】(1)Ⅲ;加强交流与协作;共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
(2)徐州是Ⅰ、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区;南通是Ⅰ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区,是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区
(3)苏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拓产品市场;减轻环境污染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产业生产协作程度越高,产业的聚集度越高,所以Ⅲ类产业聚集度最高,产业聚集的优势有:加强交流与协作;共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2)主要考查对图的判读,三类产业的转移中,徐州是Ⅰ、Ⅲ类产业的承接区;南通是Ⅰ类产业的转出区,却是Ⅱ、Ⅲ类产业的承接区。(3)图中显示三类产业主要在苏南转出,这种产业转移会促进苏南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扩大产品的市场等。
【点评】主要考查产业集聚的优点和产业转移的影响。
28.(2017·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4年11月19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乌镇现已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
材料二 图17为“乌镇镇聚落形态变迁示意图”,图18为“乌镇‘城在田中’城镇规划图”。
(1)图17中,乌镇聚落形态沿 呈 状分布,其聚落形态变迁体现的城镇化表现是
(2)乌镇“城在田中”城镇规划的优点有 、 。
(3)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对其城镇发展的影响有 。
【答案】(1)河;带;城镇规模扩大
(2)河网密布;地势平坦
(3)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科技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知识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城乡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在图17中可以看出,乌镇聚落主要沿河呈带状分布,图中显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2)乌镇沿河设城,在‘城在田中’城镇规划中,各种风貌片区由于地形平坦,河流蜿蜒纵横。(3)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世界性互联网盛会,乌镇作为永久会址会提高乌镇的知名度;促进乌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会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发展等。
【点评】主要考查聚落形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城镇规划的优点,世界性高科技大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9.(2017·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汉市积极触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建设亚欧经济廊道,2012年开通了“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通道。
材料二 下图为“‘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示意图”。
材料三 杜伊斯堡位于鲁尔河与莱茵河交汇处,是鲁尔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部门主要有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新化工、机械工程及IT 业等。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 的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其工业部门主要有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钢铁、化工及纺织等。
(1)甲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从甲地到乙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以 为基础。
(2)由欧洲经“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运往武汉的产品主要有汽车整车和 等(填序号,仅选一项)。
①煤炭资源 ②医疗设备 ③电子组装产品
(3)该铁路货运通道开通的地理意义主要有 。
(4)杜伊斯堡经过产並转型升级,已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物流运输 中心和重要的现代工业城市。杜伊斯堡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武汉经济发展的启示有:
产业方面 ;交通方面 。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从沿海到内陆;水分
(2)②
(3)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提高货运速度;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4)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分析】(1)甲地位于渤海沿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乙同处温带,但甲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内陆,降水差异明显,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2)由欧洲经“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运往武汉的产品应该为相对于我国而言欧洲的优势产品。(3)“汉新欧”铁路连接我国和欧洲,可以促进区域间的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走水路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货运速度。(4)要成为现代工业城市就应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要成为物流运输 中心就要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点评】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