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回顾整理 统计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回顾整理 统计 青岛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03 12: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计》总复习
【教学内容】
青岛六年级下册第111页“统计与概率”之“统计”知识板块复习整理。
【教材解读】
“统计总复习”是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总复习的第一课时。关于统计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中明确指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由此可见,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
六年级总复习中,复习“统计”和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不同的是,统计的复习关注的不能仅仅是静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意识,关注的是对统计的全面、正确认识。关注的是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应当比正确解答教科书中那些有关统计的习题更为重要。仔细阅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提供的是以静态文本的方式呈现表格,创设了近视原因调查的数学情境。并提出了3个问题:分别指向“统计问题的提出”,“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与分析”。这样的内容安排,编者旨在引导学生动态收集数据,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积累用统计解决问题的经验,分析统计结果, 预测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近视率的发展趋势, 提出预防和扼制近视率上升的措施与建议, 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学情分析】
为了解学生真实学情,笔者设计问卷,调查我校91位六年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91份。
序号
调 查 题 目
调 查 分 析
选择题
1
在小学的所有知识学习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知识?( )
A、数与代数 B、几何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应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低段学生普遍喜欢的调查统计领域知识,到高段并没有得到学生的普遍喜欢。通过面谈了解学生不喜欢统计的原因主要有:①做图很麻烦。②题目都差不多,没有挑战性。③教师教学认为统计简单,不重视。
选择题
2
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有关的统计知识?( )(可多选)
A、数据的收集、整理
B、统计图和统计表
C、数据的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片面认识统计领域知识,16.4%的学生将统计知识等同于统计图表。
选择题
3
在描述数据时,我们常用统计图或统计表。以下情况你会选择用什么统计图。
(1)描述六2班同学身高分组的分布情况, 用( )统计图。
(2)描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
(3)描述身高组别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用( )统计图。
正确
错误
(1)
100%
0%
(2)
100%
0%
(3)
100%
0%
本题的准确率100%,说明学生已经了解三种基本的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应用在具体问题节过程中。
简答题
有人说:中国小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超过了45%。
为了验证这说法是否正确,你会怎么做?把你想法写下来。
调查发现,学生自主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强,但欠缺完整统计的过程。
【关键问题】
问题1:下面的问题,你会选用哪种统计图做数据分析?为什么?
问题2:结合这些信息,你认为造成中国孩子近视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进一步了解统计活动的一般过程,掌握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常用方法。
2.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积累用统计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 了解统计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感受统计的学习与应用价值,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遇到问题“想数据”;分析问题 “用数据”。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围绕“数据”做文章。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青少年的近视情况一直是国家关心的问题。浙江省11个单位联合发了一份文件。文件要求浙江在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要控制在38%以下。初中生60%以下,高中生70%以下。
问题:小学生要控制在38%以下,你觉得可能吗?
小结:要知道现阶段的近视情况才可以更好的比较。
二、知识梳理,构建网络
1.统计知识整理。
(1)展示作品,寻找闪光点。
素材:学生课前自主整理的统计知识。
3512185377190完善知识,构知识网络。
素材:如右图,学生整理的学习单。
问题:对这位同学的整理,你有什么要补充的?
预设:统计表
预设:单式和复式
预设:还需要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在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完善板书。形成知识网络
统 计
统计图
统计表
描述数据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收集、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形成板书:
小结:
我们要统计2019年浙江省小学生近视情况,我们就得开始: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经历统计完整过程。
(1)制定合理方案
问题:浙江小学生总数将近360万,要想知道他们的近视情况,是不是要全部一一去问吗?以下两个同学的方案,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加合理些?
方案1:调查10个同学的近视情况。
方案2:调查我校一个班级的学生近视情况。
3669030248285收集、整理数据
素材1:学生个人信息单
素材2:各小组近视情况统计表
3651250234315问题:请xx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收集数据?怎么整理的?
预设:调查小组情况,再调查其他小组的。最后进行校对,合计人数是不是符合班级总人数。
(3)描述数据
素材:单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①汇总数据,用EXCEL软件制成如下统计表。
3513455347980 师:如果把表格中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画什么统计图呢?
②用EXCEL软件绘制成柱形图、折线图、扇形图。
如图:
问题:我将这些数据制成了3张统计图。你同意吗?
预设: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一个量的连续变化趋势,而这里的4个量是没 有联系的。所以不能用折线统计图。
③对比找共性
问题1:统计图和统计表都是描述数据的工具。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分别如何描述数据的?
问题2:对比这些图表,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问题3:这里的扇形统计图,老师故意把图例都隐藏了,你能找到哪一部分表示的是视力正常的?
④复式统计表的复习
问题:刚才我们统计了我们班的近视情况。如果想对班级学生近视情况了解的更详细点,还可以统计?
预设:分别统计男女生的近视情况。
学生汇报并统计,形成复式统计表。最终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能读懂哪些信息。
(4)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素材: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题:这是我们六6班近视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那么下面这些情况,你会根据哪张图表进行分析说明。
※是否可以在温州开一家眼镜店?
※眼镜企业制定2020年的生产计划
※某眼镜商店进货策略。
3435985560070小结:搜集了数据,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所呈现出来的数据来分析。数据会说话,数据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秘密。
三、会统计,更会用数据
活动一:简单的数据分析
素材:现场统计近视的时间段,制成折现统计图。
问题:根据收集的数据,除了统计近视程度人数,还能统计什么?
预设:近视的时间段。
问题:看着这幅统计表,想像,如果把这幅图制成这线统计图,变化的趋势会怎样?用手比划比划。
问题:看到这副统计图,你此时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1:随着年龄的增高,近视人数越来越多。
预设2:四年级到五年级急剧上升,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了。
师:刚才我们的调查结论,是不是就可以代表浙江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呢?
结论:样本太小,有时还不能确定的做出决策。如果要得到更精确的数据。我们还需要从更大的范围抽样调查,整理出更多的数据。
活动二:大数据背景下的调查统计
3752215272415素材: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近视情况统计图。
问题:造成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猜测。
呈现:
34099574866534480552070282638544450
问题:综合以上信息,如果要防止近视,你会给身边的同学提什么样的建议?
活动三:应用数据预测
问题:结合以上的信息,请你预测这几年,中国眼镜生产企业的数量会怎么变化呢?那么眼镜的销售情况呢?
呈现:
28130590170
小结:同学们,有些时候,你的感觉是会欺骗你的。你以为的不一定就是你以为的。要用事实来说话,用统计告诉你真相。
活动四:应用统计,用数据说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利用你已有的统计知识,如何预防近视,请你给省长支支招吧。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整理了小学统计的知识,静静的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复习整理统计知识的?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用了调查的方式,得到了数据。然后用统计图表进行描述数据,最后分析了数据。当然,数据的收集除了调查,还可以实验、测量、文献搜集。数据的描述除了这三种,以后还会学到其他的统计图表。数据会说话,需要我们长有一双慧眼和聪明的大脑挖出数据背后的秘密。
板书设计:
统计的复习整理
统计图
统计表
描述数据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收集、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