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月份)
一、积累与运用
1.(2017·营山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到了21世纪,人们不仅要求吃好、用好、穿好,还要求玩好。一些有远见的农艺家,地将很多农场改建成农业公园。
②照片上的塑像,实为废铜烂铁之作,系艺术家,用废旧的下水管道、螺钉螺帽、钳子扳手、铁锁铁锅等拼凑而成。
③“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丰年。”鼓楼是侗族村寨中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侗族人民休息和娱乐的地方。
A.别出心裁 别具一格 别具匠心
B.别具匠心 别出心裁 别具一格
C.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
【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①句形容“一些有远见的农艺家,将很多农场改建成农业公园”的做法是与众不同的。应该用“别出心裁”;
“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②句形容“艺术家用废旧的下水管道、螺钉螺帽、钳子扳手、铁锁铁锅等拼凑而成一件作品”,可见其构思巧妙,用“别具匠心”;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③句形容“鼓楼是侗族村寨中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应该用“别具一格”;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近义成语辨析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辨析时,要抓住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辨析。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语境角度:逻辑关系解题2、语境角度:对应词解题3、词义角度:提取语素解题4、词义角度:适用范围解题5、词义角度:词义轻重解题6、词义角度:感彩解题
2.(2017·营山模拟)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B.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他带着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学习,俾昼作夜地工作,最终取得成功
C.平时这欢腾的爱笑爱闹的小伙子,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一时之间竟变得期期艾艾地沉默起来
D.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A.正确,白云苍狗:本意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符合语境;
B.感彩不当,俾昼作夜: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贬义词,这里误用作褒义词;
C.不合语境,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句子强调的是“沉默”而不是“口吃”;
D.对象错误,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不能用来形容“做生意的伙伴不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3.(2017·营山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3岁叙利亚男童艾兰在偷渡途中溺亡、伏尸海滩的照片震惊世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B.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C.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D.在各地各级学校中,用跑步处罚学生的老师比比皆是,但大多数人根本想不到学生会因为被罚跑而横遭意外。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A.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照片”,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变为“世界各国”,应把“世界各国”调到“引起了”之后;
B.语序不当,并列词语“膜拜、崇敬、羡慕”语序不合理,应改为“羡慕、崇敬、膜拜”;
C.不合逻辑,“平均”之后应跟确数,而“300公里左右”是个约数,应删去“左右”;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中常见的六种类型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学生平时要注意归纳这几种病句类型,同时还要多做题,熟悉各种病句的特点。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2、藕断丝连: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4、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4.(2017·营山模拟)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
D.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根据文段的内容可知,游乐公园有“现场表演”和“公园餐馆”两个经营项目,并且前一个项目是为后一个项目服务的,即通过现场表演来引导人群的流动,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和上文句意不符,上文中没有叙述排队的问题;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增加利润”是大型游乐园的目的但不是游乐园在各个点表演的目的;
C.“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语段没有提到“让游客再次来公园”这个目的;
D.“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是语段的主旨所在,符合语句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填写恰当的语句,其次认真阅读语句,理解语句的含义,人后认真分析空白处前后句的关系,根据语句间的关系推断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空白处和前后句的关系,根据语句之间的关系去顶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本题失分点在于,对短文内容理解不够正确,内容概括片面,造成失分现象。
二、快速阅读
5.(2017·营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字内悟与字外悟
书法上的悟大致可分字内悟,字外悟。这是从学习和创作两个阶段来区分的,两者缺一不可。字内悟,主要是以古人为师,通过长期的临摹,逐渐领悟并掌握书法的书写法则,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字外悟,是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从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中领悟书法的真谛,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在书法学习中,要观其形、得其意,要写写想想,手摹心追。清代书法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这样说:“观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无他,专心即久,悟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供我运用耳。”他主张临摹应学得精到,关键在于用心揣摩,认真领悟古人用笔、结体的方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出神妙之处。近代书画家沈尹默先生曾谈到米芾的《十七帖》,对米芾的“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一语不理解而感到疑惑:为什么米芾不说观其用笔处,而要说下笔处?后来恍然大悟,原来历代名家下笔皆用中锋。沈尹默用这个方法去发奋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渐能上手,心驰笔重。这是字内悟的很好例子,由此可见,向古人求法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循序渐进,边学边想,屡疑屡悟,有了悟才能有长进。
字外悟与字内悟不同。清代书法家宋曹认为,书无完法,“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这就是从字内悟“入门得法”而转化为字外悟。“入”是为了“出”,能“出”方能创造书法艺术,创立“我法”而独树一帜。字外悟,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马马虎虎,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必须深入事物的本质,探索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理通神会,才能进入“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的高妙境界。古人从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群丁拔棹、人舞蛇斗、雨漏屋痕、夏云变幻、江涛翻腾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领悟书法的真谛,都是字外悟的生动事例。
字内悟与字外悟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沟通的。历代书法家都是不断从字内悟又从字外悟中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的。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就是善于妙悟的一个,他早年从周越学书20年但未能悟古人用笔之妙,所写的字死板呆滞,未能脱俗,后来得到张旭、怀素、高闲墨迹,才窥得笔法之妙,并进一步上求秦汉篆隶,乃悟古人用笔与笔意。他自己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缠绕,遂号为草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他从科斗、篆、隶中悟到草书用笔亦应向背分明,并非随意弄笔屈曲,这是字中悟。晚年他又云“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这也是字中悟。“余寓居开元寺之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这是字外悟。黄庭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好学善悟,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到了晚年,其笔力已是炉火纯青,臻三昧超妙之域了。
(节选自《文艺评论》,有删改)
(1)关于“字内悟”与“字外悟”,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字内悟与字外悟分别体现在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两个阶段中,两者先后有序,不能颠倒。
B.字内悟是书法学习的第一阶段,它要求学习者从对古人书法的长期临摹中领悟并逐渐掌握书写法则。
C.字外悟属于书法艺术的创作阶段,强调的是以造化为师,要求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进行临摹。
D.字内悟与字外悟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升华与提高。
(2)在书法学习中,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手摹心追”的一项是( )
A.以前人字帖为楷模,在长期的临摹中体会领悟进而掌握书写法则。
B.古人从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等生活中的现象中领悟书法的真谛。
C.用心临摹,认真体味古人书法作品,找出神妙之处,善于总结规律。
D.临摹字帖也要善于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获得领悟,取得进步。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书法艺术创作就是要完全摆脱前人的影响,独树一帜,从而达到“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的最高境界。
B.沈尹默先生在研究米芾《十七帖》时,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后来又在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体悟中找到了答案。
C.历代书法家既主张字内悟与字外悟的不同,又强调两者的相通之处,从而在研究与创作中提高他们的书艺水平。
D.黄庭坚善于妙悟,他从前人字帖与自然中体悟到了用笔的精妙之处,从而摆脱了周越书法“死板呆滞”的缺点。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C项,“进行临摹”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第一段“字外悟,是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从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中领悟书法的真谛”便可判断。故选C.(2)B项,“手摹心追”说的是“字内悟”,根据第三段内容,便知B项内容属于“字外悟”的范畴。故选B项。(3)A项,“要完全摆脱前人的影响”说法错误,根据第一段“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便可判断;B项,“在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体悟中找到了答案”理解错误,原文是“用这个方法去发奋临摹”;D项,“死板呆滞”并不是周越书法的缺点,而是黄庭坚早年书法的缺点。故选C.
答案:(1)C(2)B(3)C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三、古诗文阅读
6.(2017·营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置正军都谏司,擢谏官,迁行省都事,累进中书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事,参常遇春军务。下赣州,遂居守,拜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山东平,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是年召入为中书省参政。明年出参政陕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其冬,封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而帝心终善广洋,复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复拜右丞相。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注】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
(选自《明史》)
【注】剖符:封建帝王对有功之臣分封、授官。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知骁骑卫事知:掌管 B.明年出参政陕西出:外出
C.淹通经史淹:深入 D.率以勋臣领其事领:处理
(2)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B.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C.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D.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广洋仕途多舛。受杨宪的诬陷,被流放海南。直到杨宪被处死后,他才得到了平反,回到朝廷任职。
B.汪广洋辅佐太祖有功,太祖称赞其擅长处理复杂难办的事情,并多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良、孔明。
C.刘基为胡惟庸毒死后,太祖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太祖大怒,斥责他朋党欺君,将他贬谪广南。
D.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
②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答案】(1)B
(2)A
(3)C
(4)①因为汪广洋廉洁聪明谨慎稳重,(太祖)命令他处理行省事务,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老百姓感到十分安定。②汪广洋沉溺于喝酒,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罢了。太祖曾多次告诫他。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解析】【分析】(1)第二年,出任陕西参政。出:表示出京受任。(2)本句主要叙述杨宪陷害汪广洋的事件始末,根据这个大意,再比较选项,陷害原因是“广洋依违之”,“广洋”作为主语,应放句首,因此排除BD; “广洋奉母无状”是御史弹劾的内容,应作为“劾”的宾语,因此排除C,最后确定正确答案为A.句子翻译为: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严词斥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杨宪被诛后,太祖召还汪广洋。(3)“广洋回说不知”错误,原文是“(广洋)对曰:‘无有’”,是说“没有这回事”,因此太祖大怒。(4)①以:因为;理:处理;新附:动词做名词,新来归附的人。句子翻译为:因为汪广洋廉洁聪明谨慎稳重,(太祖)命令他处理行省事务,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老百姓感到十分安定。②耽:沉溺;浮沉:此处指随波逐流;诫谕:告诫晓谕。句子翻译为:汪广洋沉溺于喝酒,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罢了。太祖曾多次告诫他。
答案:(1)B(2)A(3)C(4)①因为汪广洋廉洁聪明谨慎稳重,(太祖)命令他处理行省事务,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老百姓感到十分安定。②汪广洋沉溺于喝酒,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罢了。太祖曾多次告诫他。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应结合三个方面:①理解句意,②抓关键词,③比较选择。(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附参考译文】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后定居太平。太祖渡江,将他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设置正军都谏司后,汪广洋被提拔为谏官,升迁行省都事,屡次晋升,成为中书右司郎中。不久又主持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管理军务。攻下赣州后,汪广洋留守,被授为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山东平定,太祖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这一年,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第二年,出任陕西参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严词斥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杨宪被诛后,太祖召还汪广洋。这年冬天,太祖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并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当李善长因病辞官后,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而太祖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又授为右丞相。汪广洋沉溺酒中,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曾多次告诫晓喻他。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说刘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汪广洋应当知道内情。太祖便问他,汪广洋回答:“没有此事。”太祖大怒,指责汪广洋结党欺君,将他贬往广南。船至太平,太祖追怒其在江西包庇文正,在中书省不揭发杨宪的奸罪,赐诏将其处死。
汪广洋年少时从师余阙,博通经史,善写篆体隶书,工于诗歌。为人宽和自保,与奸人同职而不能离去,所以最终招致杀身之祸。评论:明朝管理中央要害部门,大多是让有功勋的大臣处理这方面的事。然而徐达、李文忠等人多次受命征讨,不曾专门处理中书省的事务。从容承担这个职位的人,只有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罢了。胡惟庸事情败露以后,丞相一职就废弃不设置了。所以整个明朝,只有李善长、汪广洋能够称得上是丞相。唯独可惜的是李善长一介布衣,能够在刚开始的时候选择了明主,投身于其中,合力做事,成就了大业,得以剖符开国,在勋位上位列上公,以至于富贵到了极致,却暗自在衰暮之年自取灭亡。汪广洋谨慎厚道,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也不能够揭发奸人,远离祸端。
7.(2017·营山模拟)阅读下面的元诗,回答问题。
济州西湖①
元 李綗
渺渺澄湖望不穷,画船曾驻夕阳中。
千峰倒映嶙峋碧,一水平铺潋滟红。
鸦背浮金归古戍,雁行如字写晴空。
玉箫吹彻游人醉,十里荷香送晚风。
【注】①李綗,元代济南人,曾任济宁知州。济州西湖,即马场湖,在济宁城西二十里老运河北,今己埋为平地。
(1)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简要概括西湖的景色特点。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晚霞比作“浮金”,形象生动,表现了对西湖傍晚景色的喜爱;“背”“写”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画面富有动感,增添了情趣。
(2)夕阳下的西湖辽阔清澈,画船往来,群山倒映,水波潋滟,晴空飞雁,风吹荷香。表现了诗人游湖观景后的惬意和对西湖美好景色的由衷赞美之情。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背”和“写”是人的动作,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乌鸦飞向古老的城堡,雁儿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美景,赋予西湖以动态美。“浮金”的原意是水面闪耀的光芒,在句中暗指晚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2)首联“渺渺”写出西湖的一望无际辽阔,“澄”字写出西湖澄清见底,清澈无比的特点。“画船曾驻夕阳中”写出画船往来,热闹繁盛的景象。颔联中写了千峰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之中,湖水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颈联中写了雁儿飞向晴空,如字排开。尾联写了西湖中荷花飘香的美景。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写眼前赏心悦目的美景,来直接表达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答案:(1)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晚霞比作“浮金”,形象生动,表现了对西湖傍晚景色的喜爱;“背”“写”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画面富有动感,增添了情趣。(2)夕阳下的西湖辽阔清澈,画船往来,群山倒映,水波潋滟,晴空飞雁,风吹荷香。表现了诗人游湖观景后的惬意和对西湖美好景色的由衷赞美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模式:明确表达技巧;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运用这种表达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类题目,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语,如数量词、形容词、颜色词等,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有些诗人选用了相同的意象,但是由于运用了不同的修饰词语,景物描写的特点也就不同了。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亲朋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附参考译文】
浩渺的西湖的一望无际,夕阳下精美的画船来来往往。千峰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之中,湖水荡漾波光闪动。乌鸦带着斜阳的光辉飞回古戍,雁儿飞向晴空,如字排开。动听的箫声让游人如痴如醉,十里西湖中荷花的清香在晚风中四处飘荡。
四、名篇名句默写
8.(2017·营山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
③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鹃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 , 。”
【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理解型的默写,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诗句作答,并且要注意书写正确。易错字:“繁”“霜鬓”“幽愁”。①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霜)②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重点字:幽)③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重点字:蝴、蝶)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学生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五、现代文阅读
9.(2017·营山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对一个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来说,除了用“光芒四射”形容,你还能说什么?
《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1945年6月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著名学者温源宁写过一篇印象记,起首便是:“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顾维钧博士,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那是1934年,温源宁写道:“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的成就称得上辉煌,要加以逐一列举,人们将不得不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他以1912年5月出任内阁秘书开始其政治生涯直到如今,凡是外交官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他都已经得到了:驻美国公使(1915﹣1920)、巴黎和会代表(1918﹣1919)、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国公使(1920),并自1922年以后多次出任外交总长,而现在是驻法国公使。有一次,顾博士还做过几个月代理国务总理。”
50年后,温源宁在台湾去世之前,如果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这篇充满“溢美之辞”的小文的话,他也许会微笑。因为顾维钧比温源宁文中所写的更加“光芒四射”,他经历了更多的大事件,也得到过更多的高职位。
1986年,顾维钧在纽约逝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载文表示哀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纽约总领事前往吊唁。
温源宁笔下让人“从惊讶开始以赞美告终”的顾氏履历还需要加上: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担任驻法、英、美等国大使;1945年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1957年后担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完成13大卷、5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
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会时,顾博士已经由于是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
年方而立的顾维钧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拒绝出席、或者拒绝发言,是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这场精彩发言成为和会当天的头条新闻。发言刚一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外务大臣贝尔福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随后,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希望能争取到对于中国最有利的结果。最终,在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而根据外交史学者的研究,“此时独力支撑代表团的顾维钧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踏入外交界那天起,顾维钧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一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顾维钧说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②巴黎和会是顾维钧外交生涯的高峰,塑造了他以后的外交风格。这种风格与其说体现了他个人的性格,不如说体现了他所代表的国家。他越过国际惯例和外交官俱乐部的默契,诉诸舆论和群众情绪。事实上,他将总体战的原则引入了外交领域,将绅士的交涉变成了群众的斗争。
(选自刘仲敬《中国外交的顾维钧时代》,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成就辉煌,在外交界声名远播,正是因为他的年轻有为而有幸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署名字的人。
B.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极尽溢美之词称赞顾维钧,认为他是代表中国利益的外交家的典型,即使与西方世界的外交家相比,他也熠熠生辉。
C.学者温源宁在一篇印象记中赞美了顾维钧的履历:驻美、英、法国大使,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位之高让人“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
D.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虽然位居后进,但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E.顾维钧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以来,一生在外交界纵横捭阖,屡建奇功,“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这样的评价他当之无愧。
(2)顾维钧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材料中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顾维钧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称之为“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杰出表现,简述原因。
(4)顾维钧生前备受人们称赞,死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亲临吊唁,他的一生之所以能够“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其人格魅力是一个重要原因。请给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E
(2)①外交事业成就辉煌。而立之年在巴黎和会上表现突出,成就事业巅峰;《联合国宪章》签字第一人;担任过最高的外交职务等。②外交影响广泛。生前外交行事屡受各国政要称赞、学者盛赞,死后受到较高礼遇:美国报界载文哀悼,中国外交高官亲临吊唁。③外交经历丰富,风格独特。晚年著有《顾维钧回忆录》,外交上讲究总体战的原则,打破外交惯例,有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
(3)①顾维钧勇于任事,独当一面。在前辈们不出面的情况下,他侃侃而谈;在苦争无望的情况下,他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②痛陈山东问题时,顾维钧有理有据,态度鲜明。他引用国际法,巧妙地以山东与耶路撒冷类比,雄辩地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③顾维钧外交手段灵活。他展开穿梭外交,调动舆论力量和群众情绪,讲究总体作战原则,追求中国最大化权益,树立中国的尊严。
(4)①他有较高的修养。他沉着和蔼,平易近人,无比耐心,温文尔雅。②他对祖国有一颗赤子(爱国)之心。他学成归国,为国效力;外交斡旋,维护弱国权益。③他意志坚定,为人勇毅。他既能坚守原则,又灵活机变,斗争有理有据又讲究策略,赢得朋友甚至对手的肯定。
【知识点】传记类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正是因为他的年轻有为…”理解有误,他“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署名字”是他成就辉煌的一个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B、“溢美之词”说法不准确,在文中没有依据;“代表中国利益的外交家的典型”错误,原文是“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C项,“赞美了顾维钧的履历”理解有误,温源宁赞美的是他的辉煌成就。(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这道题也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侧面描写的手法的作用,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引用他人的评价的作用,侧面烘托了顾维钧的人格魅力以及外交才干;引用当时人物对于顾维钧的评论,使文章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可读性。(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审准要求,抓住题干。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即文章最后四段;然后,分别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即可。可以从尊严和才干等角度分析。题目可理解为“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表现出哪些才华”,那么首先确定答题区域,“巴黎和会”在文中最后四段和相关链接部分,然后从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加以整合归纳,最后确定为勇于任事、有理有据、手段灵活三个方面。(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准确把握顾维钧的精神对我们当代青年人的启示作用;其次要结合生活实际有理有据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题目已有明显提示“其人格魅力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应从人格魅力方面探究。纵观全文,其人格魅力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对自己,有较高修养;对国家,有爱国之心;对专业,有坚定的意志和绝对的实力。
答案:(1)DE(2)①外交事业成就辉煌。而立之年在巴黎和会上表现突出,成就事业巅峰;《联合国宪章》签字第一人;担任过最高的外交职务等。②外交影响广泛。生前外交行事屡受各国政要称赞、学者盛赞,死后受到较高礼遇:美国报界载文哀悼,中国外交高官亲临吊唁。③外交经历丰富,风格独特。晚年著有《顾维钧回忆录》,外交上讲究总体战的原则,打破外交惯例,有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3)①顾维钧勇于任事,独当一面。在前辈们不出面的情况下,他侃侃而谈;在苦争无望的情况下,他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②痛陈山东问题时,顾维钧有理有据,态度鲜明。他引用国际法,巧妙地以山东与耶路撒冷类比,雄辩地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③顾维钧外交手段灵活。他展开穿梭外交,调动舆论力量和群众情绪,讲究总体作战原则,追求中国最大化权益,树立中国的尊严。(4)①他有较高的修养。他沉着和蔼,平易近人,无比耐心,温文尔雅。②他对祖国有一颗赤子(爱国)之心。他学成归国,为国效力;外交斡旋,维护弱国权益。③他意志坚定,为人勇毅。他既能坚守原则,又灵活机变,斗争有理有据又讲究策略,赢得朋友甚至对手的肯定。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六、作文
10.(2016·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仅仅是简单的制造者,相反创客善于挖掘新技术,努力把空想变为现实,在实践中学习新东西,并加以创造性地使用。在创客的时代,创造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但在越来越多加入创客的青年人眼里,也许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有人引用安徒生的话:“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这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以上关于创客的各种描述,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创客?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达你对这些问题的见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参考例文)敢于创新
如果你是一名顾客,你一定想见识最新产品;如果你是一位观众,你一定想欣赏最新剧目;如果你是一位歌手,你一定想唱新歌;如果你是一位运动员,你一定想尝试一套新动作。对于,爱写作的你,你一定想用新的写作思路去堆砌作文大道。
听我举了这么多例子,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
没错,就是——求新。
求新,是人类的本能。创新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创新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历史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中走过,从中华的四大发明中走过。从牛顿的三大定律中走过,从克隆绵羊“多利”中走过。一串串创新的成果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试想远古的蛮荒原野中,我们的老祖先没有敢第一次捡起石块和树枝,今天的苍穹下还会有满目的繁荣文明吗?
为什么要创新?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求新求变,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于是我们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和明天。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意味着失败。只有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有新发明、新创造,不断地产生新成果,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然而创新也是不易的。每一个新事物要得到人们的理解、肯定与支持,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90年代初期,内地开始出现了咨询顾问业,个人办的“点子公司”、“调查公司”应运而生,但许多人笑他们是不务正业,靠动歪脑筋要嘴皮子骗钱的小混混,时至今日,咨询顾问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再没有人把他们看做“三流九教”了。但是,最初的创业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语吓倒。倘若他们没有敢于坚持的勇气,能有今天的业绩吗?当然不。
因此我们要说,在创新过程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最重要的。固然,我们也需要卓越的 想像力,兢兢业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静的头脑,但王二麻子敢举第一面大旗,我们首先要为他喝彩,于是面对从未有人穿越,而今终于被抛在身后的大西洋,哥伦布能感慨地说:我敢做了,去做了,终于做到了。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感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运动员,去做新的腾越吧!我们大家将为你喝彩!
勇于创新天地
不满现状,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有一则寓言:乌鸦效仿老鹰抓绵羊,觉得抓不起想飞离,却被羊毛缠住而被捉。乌鸦此举固然有些鲁莽,但精神可嘉。虽然失败了,可以为后辈提供经验教训,为创出一片新天地定下了基础。
如果乌鸦因盾守旧,墨守成规,在鸟类世界的残酷竞争中,将会走向衰败。凭什么你老鹰就能吃新鲜的羔羊?难道我天生只能吃你剩下的残羹剩饭?乌鸦的这种精神和理念,不正和我国开放政策的思路相吻合吗?
若不改革,芊芊学子能参加高考吗?忆往昔,有多少风华正茂的学子,停课闹革命,荒废了血液,对自己国家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忽如一夜春风来”1977年。新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不但恢复了高考制度,还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高层领导具备了“乌鸦学老鹰”的创新精神,才使中国由昔日的“乌鸦”变成了今天的“老鹰”。当然对我也有帮助,若不是高考回复,明年我如何高考!如何实现理想!而且国家榜样对于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要和国家一样放飞理想!高瞻远瞩!学习乌鸦的敢于创出新天地的精神!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能做道知己知彼,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做出理智的判断,在付诸实施,就会事半功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来势汹汹,我抗日勇士,审时度势,利用中国幅员辽阔的特点,巧用游击战与敌人周旋。坚持了八年,壮大了自己,消灭了敌人。西安音院的党宁同学,在遭受去年超女海选的淘汰情况下,之后一年她不畏强手,借鉴教训,卷土重来,一举杀出重围,在长沙赛区脱颖而出,终被天娱公司签约成为歌手。这些不正是敢于挑战自我成功的例证吗?不正是“乌鸦”变“老鹰”吗?(看电视也有好处哦!)
在人的一生中,要做成一件事,肯定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难。竞争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没有勇气接受挑战。可见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只有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韩国足球队利用东道主优势,在神奇教练希丁克的带领下,发扬高丽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破天荒地杀进四强,创下了亚洲球队梦寐以求的奇迹。这块肥肉是从欧美列强的口中叼来的,这个“叼”字,就是我们应具备的精神。我在学习中也学习了这种伟大的精神!
所以,请再不要嘲笑乌鸦“不自量力,痴心妄想,想充老鹰”了。请记住:爱拼才会赢,爱创天地宽。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创客是什么意思?在中文里,“创”的含义是:开始做,创造,首创,开创,创立。它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有一种通过行动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和需求,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的含义在里面;“客”则有客观、客人、做客的意思。客观,体现的是一种理性思维。客人、做客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有一种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在里面,而开放与包容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乐于分享。
1 / 12016年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月份)
一、积累与运用
1.(2017·营山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到了21世纪,人们不仅要求吃好、用好、穿好,还要求玩好。一些有远见的农艺家,地将很多农场改建成农业公园。
②照片上的塑像,实为废铜烂铁之作,系艺术家,用废旧的下水管道、螺钉螺帽、钳子扳手、铁锁铁锅等拼凑而成。
③“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丰年。”鼓楼是侗族村寨中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侗族人民休息和娱乐的地方。
A.别出心裁 别具一格 别具匠心
B.别具匠心 别出心裁 别具一格
C.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
2.(2017·营山模拟)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B.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他带着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学习,俾昼作夜地工作,最终取得成功
C.平时这欢腾的爱笑爱闹的小伙子,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一时之间竟变得期期艾艾地沉默起来
D.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3.(2017·营山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3岁叙利亚男童艾兰在偷渡途中溺亡、伏尸海滩的照片震惊世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B.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C.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D.在各地各级学校中,用跑步处罚学生的老师比比皆是,但大多数人根本想不到学生会因为被罚跑而横遭意外。
4.(2017·营山模拟)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
D.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二、快速阅读
5.(2017·营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字内悟与字外悟
书法上的悟大致可分字内悟,字外悟。这是从学习和创作两个阶段来区分的,两者缺一不可。字内悟,主要是以古人为师,通过长期的临摹,逐渐领悟并掌握书法的书写法则,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字外悟,是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从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中领悟书法的真谛,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在书法学习中,要观其形、得其意,要写写想想,手摹心追。清代书法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这样说:“观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无他,专心即久,悟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供我运用耳。”他主张临摹应学得精到,关键在于用心揣摩,认真领悟古人用笔、结体的方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出神妙之处。近代书画家沈尹默先生曾谈到米芾的《十七帖》,对米芾的“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一语不理解而感到疑惑:为什么米芾不说观其用笔处,而要说下笔处?后来恍然大悟,原来历代名家下笔皆用中锋。沈尹默用这个方法去发奋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渐能上手,心驰笔重。这是字内悟的很好例子,由此可见,向古人求法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循序渐进,边学边想,屡疑屡悟,有了悟才能有长进。
字外悟与字内悟不同。清代书法家宋曹认为,书无完法,“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这就是从字内悟“入门得法”而转化为字外悟。“入”是为了“出”,能“出”方能创造书法艺术,创立“我法”而独树一帜。字外悟,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马马虎虎,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必须深入事物的本质,探索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理通神会,才能进入“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的高妙境界。古人从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群丁拔棹、人舞蛇斗、雨漏屋痕、夏云变幻、江涛翻腾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领悟书法的真谛,都是字外悟的生动事例。
字内悟与字外悟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沟通的。历代书法家都是不断从字内悟又从字外悟中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的。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就是善于妙悟的一个,他早年从周越学书20年但未能悟古人用笔之妙,所写的字死板呆滞,未能脱俗,后来得到张旭、怀素、高闲墨迹,才窥得笔法之妙,并进一步上求秦汉篆隶,乃悟古人用笔与笔意。他自己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缠绕,遂号为草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他从科斗、篆、隶中悟到草书用笔亦应向背分明,并非随意弄笔屈曲,这是字中悟。晚年他又云“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这也是字中悟。“余寓居开元寺之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这是字外悟。黄庭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好学善悟,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到了晚年,其笔力已是炉火纯青,臻三昧超妙之域了。
(节选自《文艺评论》,有删改)
(1)关于“字内悟”与“字外悟”,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字内悟与字外悟分别体现在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两个阶段中,两者先后有序,不能颠倒。
B.字内悟是书法学习的第一阶段,它要求学习者从对古人书法的长期临摹中领悟并逐渐掌握书写法则。
C.字外悟属于书法艺术的创作阶段,强调的是以造化为师,要求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进行临摹。
D.字内悟与字外悟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升华与提高。
(2)在书法学习中,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手摹心追”的一项是( )
A.以前人字帖为楷模,在长期的临摹中体会领悟进而掌握书写法则。
B.古人从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等生活中的现象中领悟书法的真谛。
C.用心临摹,认真体味古人书法作品,找出神妙之处,善于总结规律。
D.临摹字帖也要善于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获得领悟,取得进步。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书法艺术创作就是要完全摆脱前人的影响,独树一帜,从而达到“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的最高境界。
B.沈尹默先生在研究米芾《十七帖》时,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后来又在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体悟中找到了答案。
C.历代书法家既主张字内悟与字外悟的不同,又强调两者的相通之处,从而在研究与创作中提高他们的书艺水平。
D.黄庭坚善于妙悟,他从前人字帖与自然中体悟到了用笔的精妙之处,从而摆脱了周越书法“死板呆滞”的缺点。
三、古诗文阅读
6.(2017·营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置正军都谏司,擢谏官,迁行省都事,累进中书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事,参常遇春军务。下赣州,遂居守,拜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山东平,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是年召入为中书省参政。明年出参政陕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其冬,封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而帝心终善广洋,复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复拜右丞相。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注】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
(选自《明史》)
【注】剖符:封建帝王对有功之臣分封、授官。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知骁骑卫事知:掌管 B.明年出参政陕西出:外出
C.淹通经史淹:深入 D.率以勋臣领其事领:处理
(2)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B.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C.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D.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广洋仕途多舛。受杨宪的诬陷,被流放海南。直到杨宪被处死后,他才得到了平反,回到朝廷任职。
B.汪广洋辅佐太祖有功,太祖称赞其擅长处理复杂难办的事情,并多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良、孔明。
C.刘基为胡惟庸毒死后,太祖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太祖大怒,斥责他朋党欺君,将他贬谪广南。
D.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
②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7.(2017·营山模拟)阅读下面的元诗,回答问题。
济州西湖①
元 李綗
渺渺澄湖望不穷,画船曾驻夕阳中。
千峰倒映嶙峋碧,一水平铺潋滟红。
鸦背浮金归古戍,雁行如字写晴空。
玉箫吹彻游人醉,十里荷香送晚风。
【注】①李綗,元代济南人,曾任济宁知州。济州西湖,即马场湖,在济宁城西二十里老运河北,今己埋为平地。
(1)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简要概括西湖的景色特点。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8.(2017·营山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
③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鹃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 , 。”
五、现代文阅读
9.(2017·营山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对一个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来说,除了用“光芒四射”形容,你还能说什么?
《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1945年6月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著名学者温源宁写过一篇印象记,起首便是:“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顾维钧博士,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那是1934年,温源宁写道:“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的成就称得上辉煌,要加以逐一列举,人们将不得不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他以1912年5月出任内阁秘书开始其政治生涯直到如今,凡是外交官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他都已经得到了:驻美国公使(1915﹣1920)、巴黎和会代表(1918﹣1919)、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国公使(1920),并自1922年以后多次出任外交总长,而现在是驻法国公使。有一次,顾博士还做过几个月代理国务总理。”
50年后,温源宁在台湾去世之前,如果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这篇充满“溢美之辞”的小文的话,他也许会微笑。因为顾维钧比温源宁文中所写的更加“光芒四射”,他经历了更多的大事件,也得到过更多的高职位。
1986年,顾维钧在纽约逝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载文表示哀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纽约总领事前往吊唁。
温源宁笔下让人“从惊讶开始以赞美告终”的顾氏履历还需要加上: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担任驻法、英、美等国大使;1945年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1957年后担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完成13大卷、5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
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会时,顾博士已经由于是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
年方而立的顾维钧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拒绝出席、或者拒绝发言,是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这场精彩发言成为和会当天的头条新闻。发言刚一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外务大臣贝尔福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随后,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希望能争取到对于中国最有利的结果。最终,在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而根据外交史学者的研究,“此时独力支撑代表团的顾维钧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踏入外交界那天起,顾维钧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一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顾维钧说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②巴黎和会是顾维钧外交生涯的高峰,塑造了他以后的外交风格。这种风格与其说体现了他个人的性格,不如说体现了他所代表的国家。他越过国际惯例和外交官俱乐部的默契,诉诸舆论和群众情绪。事实上,他将总体战的原则引入了外交领域,将绅士的交涉变成了群众的斗争。
(选自刘仲敬《中国外交的顾维钧时代》,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成就辉煌,在外交界声名远播,正是因为他的年轻有为而有幸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署名字的人。
B.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极尽溢美之词称赞顾维钧,认为他是代表中国利益的外交家的典型,即使与西方世界的外交家相比,他也熠熠生辉。
C.学者温源宁在一篇印象记中赞美了顾维钧的履历:驻美、英、法国大使,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位之高让人“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
D.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虽然位居后进,但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E.顾维钧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以来,一生在外交界纵横捭阖,屡建奇功,“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这样的评价他当之无愧。
(2)顾维钧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材料中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顾维钧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称之为“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杰出表现,简述原因。
(4)顾维钧生前备受人们称赞,死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亲临吊唁,他的一生之所以能够“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其人格魅力是一个重要原因。请给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
10.(2016·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仅仅是简单的制造者,相反创客善于挖掘新技术,努力把空想变为现实,在实践中学习新东西,并加以创造性地使用。在创客的时代,创造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但在越来越多加入创客的青年人眼里,也许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有人引用安徒生的话:“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这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以上关于创客的各种描述,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创客?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达你对这些问题的见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①句形容“一些有远见的农艺家,将很多农场改建成农业公园”的做法是与众不同的。应该用“别出心裁”;
“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②句形容“艺术家用废旧的下水管道、螺钉螺帽、钳子扳手、铁锁铁锅等拼凑而成一件作品”,可见其构思巧妙,用“别具匠心”;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③句形容“鼓楼是侗族村寨中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应该用“别具一格”;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近义成语辨析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辨析时,要抓住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辨析。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语境角度:逻辑关系解题2、语境角度:对应词解题3、词义角度:提取语素解题4、词义角度:适用范围解题5、词义角度:词义轻重解题6、词义角度:感彩解题
2.【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A.正确,白云苍狗:本意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符合语境;
B.感彩不当,俾昼作夜: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贬义词,这里误用作褒义词;
C.不合语境,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句子强调的是“沉默”而不是“口吃”;
D.对象错误,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不能用来形容“做生意的伙伴不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3.【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A.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照片”,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变为“世界各国”,应把“世界各国”调到“引起了”之后;
B.语序不当,并列词语“膜拜、崇敬、羡慕”语序不合理,应改为“羡慕、崇敬、膜拜”;
C.不合逻辑,“平均”之后应跟确数,而“300公里左右”是个约数,应删去“左右”;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中常见的六种类型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学生平时要注意归纳这几种病句类型,同时还要多做题,熟悉各种病句的特点。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2、藕断丝连: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4、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4.【答案】D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根据文段的内容可知,游乐公园有“现场表演”和“公园餐馆”两个经营项目,并且前一个项目是为后一个项目服务的,即通过现场表演来引导人群的流动,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和上文句意不符,上文中没有叙述排队的问题;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增加利润”是大型游乐园的目的但不是游乐园在各个点表演的目的;
C.“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语段没有提到“让游客再次来公园”这个目的;
D.“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是语段的主旨所在,符合语句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填写恰当的语句,其次认真阅读语句,理解语句的含义,人后认真分析空白处前后句的关系,根据语句间的关系推断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空白处和前后句的关系,根据语句之间的关系去顶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本题失分点在于,对短文内容理解不够正确,内容概括片面,造成失分现象。
5.【答案】(1)C
(2)B
(3)A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C项,“进行临摹”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第一段“字外悟,是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从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中领悟书法的真谛”便可判断。故选C.(2)B项,“手摹心追”说的是“字内悟”,根据第三段内容,便知B项内容属于“字外悟”的范畴。故选B项。(3)A项,“要完全摆脱前人的影响”说法错误,根据第一段“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便可判断;B项,“在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体悟中找到了答案”理解错误,原文是“用这个方法去发奋临摹”;D项,“死板呆滞”并不是周越书法的缺点,而是黄庭坚早年书法的缺点。故选C.
答案:(1)C(2)B(3)C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6.【答案】(1)B
(2)A
(3)C
(4)①因为汪广洋廉洁聪明谨慎稳重,(太祖)命令他处理行省事务,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老百姓感到十分安定。②汪广洋沉溺于喝酒,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罢了。太祖曾多次告诫他。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解析】【分析】(1)第二年,出任陕西参政。出:表示出京受任。(2)本句主要叙述杨宪陷害汪广洋的事件始末,根据这个大意,再比较选项,陷害原因是“广洋依违之”,“广洋”作为主语,应放句首,因此排除BD; “广洋奉母无状”是御史弹劾的内容,应作为“劾”的宾语,因此排除C,最后确定正确答案为A.句子翻译为: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严词斥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杨宪被诛后,太祖召还汪广洋。(3)“广洋回说不知”错误,原文是“(广洋)对曰:‘无有’”,是说“没有这回事”,因此太祖大怒。(4)①以:因为;理:处理;新附:动词做名词,新来归附的人。句子翻译为:因为汪广洋廉洁聪明谨慎稳重,(太祖)命令他处理行省事务,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老百姓感到十分安定。②耽:沉溺;浮沉:此处指随波逐流;诫谕:告诫晓谕。句子翻译为:汪广洋沉溺于喝酒,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罢了。太祖曾多次告诫他。
答案:(1)B(2)A(3)C(4)①因为汪广洋廉洁聪明谨慎稳重,(太祖)命令他处理行省事务,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老百姓感到十分安定。②汪广洋沉溺于喝酒,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罢了。太祖曾多次告诫他。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应结合三个方面:①理解句意,②抓关键词,③比较选择。(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附参考译文】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后定居太平。太祖渡江,将他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设置正军都谏司后,汪广洋被提拔为谏官,升迁行省都事,屡次晋升,成为中书右司郎中。不久又主持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管理军务。攻下赣州后,汪广洋留守,被授为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山东平定,太祖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这一年,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第二年,出任陕西参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严词斥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杨宪被诛后,太祖召还汪广洋。这年冬天,太祖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并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当李善长因病辞官后,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而太祖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又授为右丞相。汪广洋沉溺酒中,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曾多次告诫晓喻他。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说刘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汪广洋应当知道内情。太祖便问他,汪广洋回答:“没有此事。”太祖大怒,指责汪广洋结党欺君,将他贬往广南。船至太平,太祖追怒其在江西包庇文正,在中书省不揭发杨宪的奸罪,赐诏将其处死。
汪广洋年少时从师余阙,博通经史,善写篆体隶书,工于诗歌。为人宽和自保,与奸人同职而不能离去,所以最终招致杀身之祸。评论:明朝管理中央要害部门,大多是让有功勋的大臣处理这方面的事。然而徐达、李文忠等人多次受命征讨,不曾专门处理中书省的事务。从容承担这个职位的人,只有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罢了。胡惟庸事情败露以后,丞相一职就废弃不设置了。所以整个明朝,只有李善长、汪广洋能够称得上是丞相。唯独可惜的是李善长一介布衣,能够在刚开始的时候选择了明主,投身于其中,合力做事,成就了大业,得以剖符开国,在勋位上位列上公,以至于富贵到了极致,却暗自在衰暮之年自取灭亡。汪广洋谨慎厚道,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也不能够揭发奸人,远离祸端。
7.【答案】(1)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晚霞比作“浮金”,形象生动,表现了对西湖傍晚景色的喜爱;“背”“写”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画面富有动感,增添了情趣。
(2)夕阳下的西湖辽阔清澈,画船往来,群山倒映,水波潋滟,晴空飞雁,风吹荷香。表现了诗人游湖观景后的惬意和对西湖美好景色的由衷赞美之情。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背”和“写”是人的动作,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乌鸦飞向古老的城堡,雁儿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美景,赋予西湖以动态美。“浮金”的原意是水面闪耀的光芒,在句中暗指晚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2)首联“渺渺”写出西湖的一望无际辽阔,“澄”字写出西湖澄清见底,清澈无比的特点。“画船曾驻夕阳中”写出画船往来,热闹繁盛的景象。颔联中写了千峰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之中,湖水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颈联中写了雁儿飞向晴空,如字排开。尾联写了西湖中荷花飘香的美景。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写眼前赏心悦目的美景,来直接表达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答案:(1)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晚霞比作“浮金”,形象生动,表现了对西湖傍晚景色的喜爱;“背”“写”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画面富有动感,增添了情趣。(2)夕阳下的西湖辽阔清澈,画船往来,群山倒映,水波潋滟,晴空飞雁,风吹荷香。表现了诗人游湖观景后的惬意和对西湖美好景色的由衷赞美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模式:明确表达技巧;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运用这种表达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类题目,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语,如数量词、形容词、颜色词等,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有些诗人选用了相同的意象,但是由于运用了不同的修饰词语,景物描写的特点也就不同了。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亲朋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附参考译文】
浩渺的西湖的一望无际,夕阳下精美的画船来来往往。千峰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之中,湖水荡漾波光闪动。乌鸦带着斜阳的光辉飞回古戍,雁儿飞向晴空,如字排开。动听的箫声让游人如痴如醉,十里西湖中荷花的清香在晚风中四处飘荡。
8.【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理解型的默写,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诗句作答,并且要注意书写正确。易错字:“繁”“霜鬓”“幽愁”。①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霜)②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重点字:幽)③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重点字:蝴、蝶)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学生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9.【答案】(1)D;E
(2)①外交事业成就辉煌。而立之年在巴黎和会上表现突出,成就事业巅峰;《联合国宪章》签字第一人;担任过最高的外交职务等。②外交影响广泛。生前外交行事屡受各国政要称赞、学者盛赞,死后受到较高礼遇:美国报界载文哀悼,中国外交高官亲临吊唁。③外交经历丰富,风格独特。晚年著有《顾维钧回忆录》,外交上讲究总体战的原则,打破外交惯例,有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
(3)①顾维钧勇于任事,独当一面。在前辈们不出面的情况下,他侃侃而谈;在苦争无望的情况下,他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②痛陈山东问题时,顾维钧有理有据,态度鲜明。他引用国际法,巧妙地以山东与耶路撒冷类比,雄辩地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③顾维钧外交手段灵活。他展开穿梭外交,调动舆论力量和群众情绪,讲究总体作战原则,追求中国最大化权益,树立中国的尊严。
(4)①他有较高的修养。他沉着和蔼,平易近人,无比耐心,温文尔雅。②他对祖国有一颗赤子(爱国)之心。他学成归国,为国效力;外交斡旋,维护弱国权益。③他意志坚定,为人勇毅。他既能坚守原则,又灵活机变,斗争有理有据又讲究策略,赢得朋友甚至对手的肯定。
【知识点】传记类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正是因为他的年轻有为…”理解有误,他“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署名字”是他成就辉煌的一个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B、“溢美之词”说法不准确,在文中没有依据;“代表中国利益的外交家的典型”错误,原文是“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C项,“赞美了顾维钧的履历”理解有误,温源宁赞美的是他的辉煌成就。(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这道题也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侧面描写的手法的作用,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引用他人的评价的作用,侧面烘托了顾维钧的人格魅力以及外交才干;引用当时人物对于顾维钧的评论,使文章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可读性。(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审准要求,抓住题干。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即文章最后四段;然后,分别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即可。可以从尊严和才干等角度分析。题目可理解为“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表现出哪些才华”,那么首先确定答题区域,“巴黎和会”在文中最后四段和相关链接部分,然后从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加以整合归纳,最后确定为勇于任事、有理有据、手段灵活三个方面。(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准确把握顾维钧的精神对我们当代青年人的启示作用;其次要结合生活实际有理有据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题目已有明显提示“其人格魅力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应从人格魅力方面探究。纵观全文,其人格魅力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对自己,有较高修养;对国家,有爱国之心;对专业,有坚定的意志和绝对的实力。
答案:(1)DE(2)①外交事业成就辉煌。而立之年在巴黎和会上表现突出,成就事业巅峰;《联合国宪章》签字第一人;担任过最高的外交职务等。②外交影响广泛。生前外交行事屡受各国政要称赞、学者盛赞,死后受到较高礼遇:美国报界载文哀悼,中国外交高官亲临吊唁。③外交经历丰富,风格独特。晚年著有《顾维钧回忆录》,外交上讲究总体战的原则,打破外交惯例,有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3)①顾维钧勇于任事,独当一面。在前辈们不出面的情况下,他侃侃而谈;在苦争无望的情况下,他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②痛陈山东问题时,顾维钧有理有据,态度鲜明。他引用国际法,巧妙地以山东与耶路撒冷类比,雄辩地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③顾维钧外交手段灵活。他展开穿梭外交,调动舆论力量和群众情绪,讲究总体作战原则,追求中国最大化权益,树立中国的尊严。(4)①他有较高的修养。他沉着和蔼,平易近人,无比耐心,温文尔雅。②他对祖国有一颗赤子(爱国)之心。他学成归国,为国效力;外交斡旋,维护弱国权益。③他意志坚定,为人勇毅。他既能坚守原则,又灵活机变,斗争有理有据又讲究策略,赢得朋友甚至对手的肯定。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10.【答案】(参考例文)敢于创新
如果你是一名顾客,你一定想见识最新产品;如果你是一位观众,你一定想欣赏最新剧目;如果你是一位歌手,你一定想唱新歌;如果你是一位运动员,你一定想尝试一套新动作。对于,爱写作的你,你一定想用新的写作思路去堆砌作文大道。
听我举了这么多例子,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
没错,就是——求新。
求新,是人类的本能。创新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创新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历史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中走过,从中华的四大发明中走过。从牛顿的三大定律中走过,从克隆绵羊“多利”中走过。一串串创新的成果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试想远古的蛮荒原野中,我们的老祖先没有敢第一次捡起石块和树枝,今天的苍穹下还会有满目的繁荣文明吗?
为什么要创新?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求新求变,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于是我们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和明天。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意味着失败。只有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有新发明、新创造,不断地产生新成果,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然而创新也是不易的。每一个新事物要得到人们的理解、肯定与支持,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90年代初期,内地开始出现了咨询顾问业,个人办的“点子公司”、“调查公司”应运而生,但许多人笑他们是不务正业,靠动歪脑筋要嘴皮子骗钱的小混混,时至今日,咨询顾问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再没有人把他们看做“三流九教”了。但是,最初的创业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语吓倒。倘若他们没有敢于坚持的勇气,能有今天的业绩吗?当然不。
因此我们要说,在创新过程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最重要的。固然,我们也需要卓越的 想像力,兢兢业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静的头脑,但王二麻子敢举第一面大旗,我们首先要为他喝彩,于是面对从未有人穿越,而今终于被抛在身后的大西洋,哥伦布能感慨地说:我敢做了,去做了,终于做到了。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感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运动员,去做新的腾越吧!我们大家将为你喝彩!
勇于创新天地
不满现状,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有一则寓言:乌鸦效仿老鹰抓绵羊,觉得抓不起想飞离,却被羊毛缠住而被捉。乌鸦此举固然有些鲁莽,但精神可嘉。虽然失败了,可以为后辈提供经验教训,为创出一片新天地定下了基础。
如果乌鸦因盾守旧,墨守成规,在鸟类世界的残酷竞争中,将会走向衰败。凭什么你老鹰就能吃新鲜的羔羊?难道我天生只能吃你剩下的残羹剩饭?乌鸦的这种精神和理念,不正和我国开放政策的思路相吻合吗?
若不改革,芊芊学子能参加高考吗?忆往昔,有多少风华正茂的学子,停课闹革命,荒废了血液,对自己国家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忽如一夜春风来”1977年。新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不但恢复了高考制度,还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高层领导具备了“乌鸦学老鹰”的创新精神,才使中国由昔日的“乌鸦”变成了今天的“老鹰”。当然对我也有帮助,若不是高考回复,明年我如何高考!如何实现理想!而且国家榜样对于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要和国家一样放飞理想!高瞻远瞩!学习乌鸦的敢于创出新天地的精神!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能做道知己知彼,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做出理智的判断,在付诸实施,就会事半功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来势汹汹,我抗日勇士,审时度势,利用中国幅员辽阔的特点,巧用游击战与敌人周旋。坚持了八年,壮大了自己,消灭了敌人。西安音院的党宁同学,在遭受去年超女海选的淘汰情况下,之后一年她不畏强手,借鉴教训,卷土重来,一举杀出重围,在长沙赛区脱颖而出,终被天娱公司签约成为歌手。这些不正是敢于挑战自我成功的例证吗?不正是“乌鸦”变“老鹰”吗?(看电视也有好处哦!)
在人的一生中,要做成一件事,肯定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难。竞争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没有勇气接受挑战。可见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只有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韩国足球队利用东道主优势,在神奇教练希丁克的带领下,发扬高丽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破天荒地杀进四强,创下了亚洲球队梦寐以求的奇迹。这块肥肉是从欧美列强的口中叼来的,这个“叼”字,就是我们应具备的精神。我在学习中也学习了这种伟大的精神!
所以,请再不要嘲笑乌鸦“不自量力,痴心妄想,想充老鹰”了。请记住:爱拼才会赢,爱创天地宽。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创客是什么意思?在中文里,“创”的含义是:开始做,创造,首创,开创,创立。它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有一种通过行动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和需求,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的含义在里面;“客”则有客观、客人、做客的意思。客观,体现的是一种理性思维。客人、做客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有一种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在里面,而开放与包容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乐于分享。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