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03 11:3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先燃烧后熔化
B.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D.熄灭后产生白烟
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B.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C.蜡烛燃烧可能会产生黑烟,这一现象也证明了蜡烛含有碳元素
D.蜡烛的燃烧,既发生化学变化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3、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此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炭粒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4、在如图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原因是隔绝O2
B.实验2中白瓷板表面有黑色物质,这黑色物质是炭黑
C.实验3中内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所以内焰温度最高
D.实验4将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CO2
5、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B.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C.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D.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6、在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时,甲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气体中”。你认为这瓶“呼出气体”体积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氮气
7、冬天,时常可以看到人们的鼻子里呼出的白雾,这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8、小军同学在做碘遇淀粉变色的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没像课本中描述的一样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有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9、小明发现将食盐溶于水后,杯子中仍然是澄清透明的。为了探究杯中水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他蘸了一点放在嘴里尝了尝,发现水变咸了。“发现水变咸了”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获得结论
10、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下表为某同学测量的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相同状况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吸入空气(体积分数/%) 呼出气体(体积分数/%)
氮气 78 75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蒸气 a b
A.本实验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a<b
B.人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C.呼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吸入空气的总体积相等
D.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呼吸前后体积几乎无变化
11、如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差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滴入的澄清石灰水的滴数要相同
B.该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CO2体积含量比空气大
C.该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CO2
D.滴入石灰水振荡集气瓶有利气液充分接触短时产生更明显现象
12、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如图1所示,并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2所示的密闭容器中,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B.图2实验开始时密闭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C.由图3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一定值时将无法支持蜡烛燃烧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其他气体
二、填空题:
13、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⑥“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填上述序号).
1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 ,密度比水 , 溶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或“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和 .
(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白烟,点燃该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 .
15、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先用 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仪器A的用途是 。
(2)请你将主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以文字的形式填入下列表格中的横线部分:
探究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区别 将两根 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 空气样品中的小木条
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的小木条 空气样品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区别 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滴入 的澄清石灰水 空气样品中的澄清石灰水
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的澄清石灰水 空气样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区别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将另一块玻璃片放置在空气中 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另一块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空气样品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低
16、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1)实验一: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 。
(2)实验二:同学们仿照法拉第的实验,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1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蜡烛的蒸气未燃烧
(3)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如图表所示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硫酸铜粉末变蓝色,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
全上表中的实验结论。
验三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该实验与如图2所示的实验对比,其优点是 。
(4)【结论与反思】①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 。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着物理变化,请你以上述蜡烛燃烧的现象举例说明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D 7、D 8、C 9、C 10、C
11、C 12、B
二、填空题:
13、答案为:
①提出问题;②得出结论;③猜想与假设;④收集证据;⑤设计实验;⑥反思与评价;①③⑤④②⑥
14、答案为:
(1)小;小;难;
(2)a;外焰;
(3)水;二氧化碳;
(4)蜡烛重新被点燃;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
15、答案为:
(1)①排水??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2)①燃着,②正常燃烧,③很快熄灭,④高,⑤相同滴数,⑥无明显变化,⑦变白色浑浊,⑧低
16、答案:(1)实验一:硬度小;密度小于水;
(2)CD;
(3)①二氧化碳和水;
②检验生成的水;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①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②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前首先熔化成液态石蜡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