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7.2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7.2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03 15:5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带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观察收集信息,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创设问题。
2.过程和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与交流,体验运算顺序先与后的道理,发现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自学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并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法指导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 转化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展示情境,创设问题。
这些天我们一直跟随着小红的青岛之旅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今天她要带我们到一家纪念品DIY手工坊参观体验一下,在那里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加工纪念品,小红兴奋极了,她要亲自给每个好朋友做一条手链。(课件出示:一条项链要用48颗珠子,做一条手链比项链少23颗珠子。以及下面图片)
师问:看到这儿,你收集了哪些信息?有想解决的问题吗?(学生进行提问,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板书:做4条手链一共要用多少颗珠子?)
1、.独立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收集信息,思考,列式计算。
2、组内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组内交流、讨论,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小组代表汇报
4、回答预设
方法一:(1).一条手链用多少颗珠子? 48-23=25(颗)
.4条手链一共要用多少颗珠子? 25×4=100(颗)
方法二: (48-23)×4
=25×4
=100(颗)
方法三:
(1).四条项链一共用多少颗珠子? 48×4=192(颗) (2).四条手链一共少用多少颗珠子? 23×4=92(颗)
. 4条手链一共要用多少颗珠子?
192-92=100(颗)
综合算式:
48×4-23×4
=192-92
=100(颗)
(学生汇报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怎么办呢?现在我们就学习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新课讲授】
一、教学例2
计算 300-(120+25×4)
师:我们先探究小括号的作用,观察、比较不同算式,说一说算式中的运算顺序,总结小括号在算式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算式中有减法,有乘法,要想先算减法,我们要用什么运算符号?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00-(120+25×4)
=300-(120+100)
=300-240
=60
【巩固提高】
完成“练一练”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7+29×3)÷4
58×(20-78÷3)
(56-8)×5 +36
(24+56﹚×7 -19
1296-(196-152)×12
405÷81×(105-62)
指名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计算,同桌订正。
1.填空。
(1)156×(84-39)÷60,第一步算( ),第二步算( ),第三步算( )。
(2)把6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式变为( )。
2.把下面的每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25+15=40,2×40=80,
1600÷80=20列成综合算式是( )。
(2)30-10=20,3×20=60,
1200+60=1260列成综合算式是( )。
2.判断。
(1)320与280的差除它们的和,列出综合算式是(320+280)÷(320-280)。………( )
(2)(18×5)+(36÷12)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
(3) 所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 )
(4)780+20÷5加上括号变成(780+20)÷5,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 )
3.列式计算。
(1)25和40的积是163与87的和的多少倍?
(2)一个数的8倍比54多10,这个数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149,甲数比乙数的8倍多5,乙数是多少?
【课堂小结】
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算式中有减法和乘法,要想先算减法,我们要用一个小括号把减法括起来,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300-(120+25×4)
=300-(120+100)
=300-240
=6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
了含有“小括号”运算的运算规律,
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也得到了培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
有了明显的提高。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参
与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
好问的心理特点,尝试独立完成计算
过程,一开始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心
理,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的还给了学
生。
不足之处:
1、课上的节奏我觉得太慢,混合运算要求在课堂的时间内完成相对多的习题。
2、在练习设计类型丰富、层次合理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是以后上练习课时要注意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