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上地理 1.2地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上地理 1.2地图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03 16:1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图》
【课程标准分析】
地图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断经纬度,会根据比例尺量算距离,会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重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对本节课的课标要求的把握:1、了解地图三要素;2、理解比例尺含义,学会区分和转化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量算距离,关键是要注意比例尺单位的使用;3、结合学生原有的分数比较知识,判断比例尺的大小,在活动中对比并总结图幅大小差不多的情况下地图内容的详细差异,并养成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材分析】
《地图》是选自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和信息的传递工具,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经常使用的重要工具。掌握地图知识,学会用图,对学生现实和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学习对学生学习地理具有基础作用,对学生长远发展具有实际价值。
地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用途,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地图的使用和地图家族新成员。本节为新课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地图,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地图的重视。“地图上的比例尺”部分,对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学生要学会区分和相互转化。其核心是比例尺的公式,关键是要注意比例尺单位的使用,既要在计算时注意图距与实距单位的统一,又要为计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单位。结合学生原有的分数比较知识,判断比例尺的大小,在活动中对比并总结出在图幅大小差不多的情况下地图内容的详略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识记比例的三种表达形式,学会比
较比例尺的大小,量算距离。
2、能力目标:①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方法,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②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识记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量算距离。?
【教学难点】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量算距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热爱新鲜事物,接触网络比较频繁,电视科教有一定基础,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容易分神。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比较、讲练结合
【教学工具】
多媒体、尺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2分钟 (导入新课) 欣赏一组地图,并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无使用过地图。 学生欣赏图片 让学生和老师有交流,并让他们对地图的用途有初步认识,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环节二3分钟 (自主学习) 展示和朗读“地图”的本节学习目标 学生根据目标阅读书本15-16页。 明确学习目标和需要突破的疑惑点

环节三12分钟
(基本概念)
活动一:地图三要素
你能看出来吗?设计情节:
观察台湾地形图,找一找地图有哪些要素? 学生通过书本的阅读,自己能归纳出地图的三要素。 任务驱动法设疑,引出本堂课的教学知识点
活动二:
比例尺的概念、表示形式
教师提问比例尺概念,计算公式。
课堂举例: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上海至贵阳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为15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活动三:
表现形式:文字式、数学式、线段式
教师对此进行解释,适当举例让学生转化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注意单位转换) 学生根据书本回答比例尺概念。并计算。(注意单位转换)
学生会对三种不同的形式进行相互转化。(注意单位转换)
概念通过讲练结合,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也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增强对概念的理解。
承转:我们基本上明白比例尺的一些基本概念,但是对于比例尺我们还要学会用它来量算距离,和判断它的大小关系,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吧!

环节四
小组讨论
(18分钟)
活动一:问题导入
观察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看看那个比例尺比较大?
教师简单点拨。
活动二:小组讨论(附图1)
1.请你利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图G中天坛公园到国家图书馆的实地距离。
在图H上,你能找到动物园吗?比较图F、图G,那幅地图比例尺大?哪幅地图比例尺小?哪幅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更加详细?并把结论写到下表中。(附图)
用对比方法进行讲解,在黑板画图帮助理解,如将课室的大小和学校的大小按照比例尺来计算后进行对比来帮助理解。
学生总结: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
小组:学生以6人为一组完成讨论活动。要求:1、组长负责组织和落实讨论,同学们分工合作,做好笔记,共同解决疑难。竞赛发言,需有条理,能大致说清楚原因结果。
结束后,小组上台展示第一题计算过程,说原因。
2、对比图幅一样的中国和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比较大小。
为后面的小组讨论奠定比例尺大小和实际大小关系的基础。
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掌握读图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小组互助合作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口头表达和信息整理的能力。
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探究,通过小组互助合作,教师指导,让他们总结出比例尺量算和大小比较方法,“以学生为 主体”的教学理念。并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环节五 知识总结
(2分钟)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与老师一起回顾本节知识要点 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承转:本节知识我吗以及学习的结束,如果要你妹运用实际中和做题中你们会吗?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环节六5分钟 体验探究(反馈练习)

2.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上海至贵阳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为15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
A. 1:300 B. 1:300 000
C. 1:3 000 000 D. 1:30 000 000
3. 3.图幅相同时,在这四个比例尺的地图中,那幅图的比例尺最大( ),
哪幅图的实际范围最小( ),那幅图内容最详细( )
A. 1:300 B. 1:300 000 C. 1:3 000 000 D. 1:30 000 000
学生可以讨论回答,回答时要讲清楚为什么。 1、学生在实际时,遇到困难,相互探讨,合作探究,实现“做中学”。
2、在探究遇到阻碍时,老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实现“做中教”。
3、使稍弱的同学得到了及时的指导,较强的学生也强化了知识,增添了成就感。
作业布置(1分钟) 画学校地图、练习册相关习题。 用一张纸,按1:2000和1:5000的比例尺画我们学校的平面图。 过实践成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存在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 数学式
表示方法 线段式
文字式
1.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下小 大小判读 2.图幅一样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
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
图幅大小一样时:
比例尺大小 实际范围大小 内容详或略
大 小 详
小 大 略
附图1:小组讨论需要观察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