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上地理 3.1中国的地势和地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上地理 3.1中国的地势和地形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03 16: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一节是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它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地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他章节的基础。
教材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主要包括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两方面。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两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本课学习,指导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也为西部大开发积蓄力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形、地势的概念;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名称;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能力,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能说出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解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治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感受爱国情怀;通过分析讨论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大胆创新。
(三)教学思路
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在这节课,我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有一定知识准备的前提下,自觉主动的感知和理解知识。
1.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挂图和多媒体展示的地表景观图片让学生在缤纷的色彩和多姿多彩的图片中,走进我国的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区。通过读图、分析、合作讨论,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并通过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结合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感知知识的循序渐进和相互联系。并通过实践,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阅读材料,初步认识地形与人类的关系,感知地理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能简单解释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一些现象,并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4.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尤其是在适时、适度的评价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能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学习。
5.教师通过课前搜集景观图、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书上没有的背景资料,发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并在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同时渗透环境保护和人地关系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搜集景观图等资料自制PowerPoint教学课件、中国地形挂图、彩色粉笔、学生自主探究报告等。
学生准备:教材及地图册、收集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教师点击课件播放《歌唱祖国》MTV,提出问题,导入本课。
师:歌曲中描述了祖国的美丽山河,这些山河是怎样分布的呢?
指导观看MTV,对祖国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地势和地形。
教师板书本节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告知目标 明确概念
电脑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教师告知学生本课教学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有针对性的学习。
师: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地势”、“地形”。你们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生:地势——地表的高低起伏。地形——地表的基本形态。
师:(出示“中国地形图”)首先请同学们看图,从图上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地理信息?
生:可以读出各种地形区,知道它们的海拔高度。
师: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争先恐后回答,课堂气氛随之活跃。
生:看颜色,不同颜色对照地图左下方的图例,我们就可大致读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培养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师:那么,从颜色上看我国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
生:三部分。
师:这三部分的地势有何变化?同学们能否总结出我国地势的整体特点?
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接下来给大家3分钟时间,读图完成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3.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电脑课件展示自学提纲,教师提供学习指导。
自学提纲:
我国地势分为几级阶梯?
它们之间以什么分界?说出主要的分界线。
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和海拔高度?
学生打开地图册P11,读图思考自学提纲上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
海 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山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冈底斯山、
巴颜喀拉山、喜马拉雅山等
界线:( 昆仑 )山——( 祁连 )山——( 横断 )山
第二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界线:( 大兴安岭 )岭——( 太行 )山——( 巫 )山——( 雪峰 )山
第三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了合作意识。
4.呈现兴趣材料,诱发行为
电脑展示我国的三个阶梯,各大阶梯的分界线。引导、启发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操作课件展示各个地形区的景观图,适当讲述各个地形区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记忆深刻。
教师板书、板图总结,突出重点。
点击课件,出现“我国沿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让学生阅读并注意观察,总结出我国地势的分布特点。
西 4000米以上 东
高原、山地 1000—2000米
500米以下
高原、盆地
平原、丘陵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师:判断一个地区的地势高低除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之外,还可以用地形剖面图。它可以更直观更详细的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势高低及海拔高度。
另辟学习途径,拓宽学习空间。
师生总结: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结合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感知知识的循序渐进和相互联系,并通过实践,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自主探究,提供反馈
师: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着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课件展示自主探究题目。教师下发“学生自主探究报告”,提出探究要求。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自己完成自主探究报告。
学生自主探究报告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内地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 我国许多大会流向自西向东,地势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
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答:在地势阶梯的分界处往往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利于修建水利工程。
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
答:有利影响:滚滚东流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向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不利影响: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交通的障碍。
学生自评:(在活动中的表现、探究成果的科学性等)
小组评价:(要求同上)
教师巡视,指导,答疑。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的分布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6.评定行为,增强记忆
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报告加以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及时反馈,教师板书总结。)
电脑显示五种地形的景观图
师:通过分析三级阶梯内的地形区,请同学们回忆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是不是都有呢?
生:都有。
学生举例回答。
师:这说明我国地形具有什么特点?
生:地形复杂多样。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师:那么每一种地形在我国所占的比例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将地图册翻到P13,看最上面的图。
点击课件,出示地形比例饼状图
生:山地33%,高原26%,丘陵10%,平原12%,盆地19%。
师:其中所占面积最大的是哪种地形?
生:山地。
师:我们经常在报纸、杂志、新闻联播中会看到或听到“山区”这个词,“山区”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快速计算“山区”在我国所占的比例,可以得出我国地形的另外一个特点。
生:山区占69%,大约占我国总面积的2/3,所以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师:我国的这种地形特点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其它地理要素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谈论、教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和阅读材料。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总结下表。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初步认识地形与人类的关系,感知地理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谈话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联系,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7.小结本课 联系实际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联系实际,小结本课。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本节课我们主要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地形地特征及这种特征对我国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应当学会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去发展生产。相信只要我们尊重了自然规律,就会得到大自然相应的回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入手, 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
电脑显示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另辟学习途径,拓宽学习空间。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