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1)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
一、概述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第一课时“眼与视觉”。
人体是由八大系统组成的。教材在介绍了人体五大系统的基础上安排了神经调节的内容,这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提高和延伸,而且使本章在全书中起到了一个纽带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材在这里安排了眼与视觉、耳与听觉的内容是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说出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识和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眼睛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四、教学难点
1.视觉的形成过程;
2.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8)班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对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知识点兴趣大。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在设计眼球结构的教学时,关于眼球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饮食到习惯的形成有所进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
2、通过提问、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的放矢,认知新知识;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新知识。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个猜物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眼是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
眼球结构模型,直观形象的展示让学生掌握眼球结构
《视觉形成》的视频,形象的展示视觉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直观显示学习内容
六、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闹钟。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耳听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出示课题: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眼与视觉
出示学习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4、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保护视力
(一)眼睛的结构
(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结构特点
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演示]:出示眼球结构模型,将模型分开逐一讲解各部分结构及功能。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
并配以板书说明。
(3)反馈点拨 :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师:眼睛最重要的结构是眼球,眼球由两大部分组成,眼球壁和内容物,其中眼球壁分三层,分别叫做外膜、中膜、内膜。下面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三大组,分别负责“外膜”、“中膜”、“内膜”和“眼球内容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阅读课本和观察模型来完成黑板上表格的剩余的部分。
(给学生三分钟阅读,每个小组的代表上来填空,检查并且边讲解边修改。)
师:外膜的角膜是光线最先到达的地方,透明的:巩膜是坚固的保护眼球的外膜。中膜的睫状体是两条可以伸缩的肌肉,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虹膜就是眼球里褐色的环形,中间有一个孔叫做瞳孔。
师归纳:光亮环境下瞳孔能减少进入眼睛的量,虹膜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内膜主要的结构是视网膜,视网膜是视觉的成像部位
小组活动“动手贴一贴眼球的结构”
作品展示
[过渡]:眼睛的结构这么复杂,我们是怎么看到物体的呢?接下来学习视觉的形成。
(二)视觉的形成
[课件]:用视频演示视觉的形成过程。物体的光线首先进入眼睛的角膜,依次分别是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内膜上还有视觉细胞,视觉细胞接收刺激,将这刺激经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视觉。所有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形成的。
[提问]: 1、人眼的折光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2、凸透镜相当于人眼中的什么结构?
师:1、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晶状体是重要的折光结构
2、晶状体
[板书]: 进入眼睛的光线——经过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上成像——沿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过渡]正常情况下我们能看清物体,那还有近视远视等等,接下来我们学习新的内容:近视远视的成因。
(三)、近、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1、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课件演示]:近视眼和正常眼的结构、成像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
[提问]: 1、近视眼和正常眼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2、近视眼和正常眼在对光线的折射程度、成像地方上有何不同?
[归纳]: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
[提问]: 患了近视眼以后,往往要配戴眼镜,请同学猜想近视眼镜可能属于什么透镜?。
[归纳]:近视眼采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课件演示]: 演示配戴近视眼镜的矫正光路图,
2、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课件演示]:远视眼和正常眼的结构、成像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
[提问]: 1、远视眼和正常眼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2、远视眼和正常眼在对光线的折射程度、成像地方上有何不同?
[归纳]: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者晶状体的弹性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后方,因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做远视眼。这时候应该配戴什么镜呢?
[生]:凸透镜
(四)小组汇报课外活动调查同学患近视眼的情况
内容:
2、近视的人数、原因(先天性的或是后天用眼习惯)
3、应该怎么预防近视保护眼睛?
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总结近视眼的预防措施 “三要四不看”
(五)练习反馈和小结
[课堂练习]:课前准备好的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六)教师寄语
“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生命, 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眼睛。”
(七)板书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眼球结构
外膜:角膜、巩膜
眼球壁 中膜:虹膜、脉络膜、睫状体
眼球 内膜:视网膜
眼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睑、睫毛、泪器
二、视觉形成
物体反射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成像) 视神经 大脑皮层
形成视觉
三、近视、远视的原因与矫正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1) 教学结构示意图
一.创景导入,明确目标
课程标准:7–9年级学段:
知识第二条
二.师生共同探究
课程标准:7–9年级学段:
知识第二条
三.释疑点拨,归纳总结
活动二贴眼球结构名称
课程标准:
知识第二条
小组汇报调查近视情况和原因
课程标准:
能力第二条
四.练习反馈
五. 延伸课堂,回归生活
课程标准:
能力第四条
六.回味课堂,提炼总结
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五条
七.情感升华
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条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教学反思
1、教法学法的多样化。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老师点拨的方法,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2、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我课前准备的图片,一边看图一边在我的引导下自学眼球的结构,让学生踊跃发言,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对比,学生牢记本节课的知识点。
3、本节课的过渡自然。虽然谈不上大师级的引人入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设下悬念,学生不容易开小差。
4、紧密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猜测并总结归纳知识点,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更好地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