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预防传染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的传染病
2、了解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3、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二、能力目标: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2、通过对数据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对人类传染病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过了“健康及其条件”,对健康的含义有一定的认识,而传染病不仅损害自己的健康,还会造成大面积集中爆发,甚至导致人死亡。因此,从一些大家熟悉的传染病入手(例如“禽流感”),加深传染病对人类危害的认识,自然引入到本节内容。七年级学生对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重,但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还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我选择探究分析资料,讨论总结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方法手段
引言 展示“禽流感肆虐”的图片,以热点话题引入本节课题,激发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兴趣。 观看图片
导入
新课 (一)组织学生比较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疾病,让学生找出哪些病传染,哪些病不传染,如甲型流感、近视眼、结膜炎、贫血、心脏病、蛔虫病等。
(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传染病的特点,明确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一)学生回忆、叙述自己从小到大得过得的疾病,症状及是否会传染给他人。
(二)学生明确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小组讨论
传染病
概述 (一)设问:在致病因素上,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有没有区别?传染病有没有共同点?
(二)展示几种常见病原体的相关图片。设问: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哪些类型?
(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总结传染病的概念。
(二)观看图片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明确“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寄生虫、真菌、细菌和病毒’四类”。从而归纳出传染病的类型,同时增强学生对病原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病原体的理解。 老师讲解多媒体投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讨论,老师适当点评
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 (一)虽然传染病有很多类型,但是传染病的流行却是有一定规律的。以面粉实验为例学习传染病流行的规律。
设问:1.面粉代表了什么?
2.你知道它的传播由哪三个环节组成的吗?
(二)设问:针对“流行性感冒的传播”流行的三个环节,请你提出防控“禽流感”的有效措施。 活动:探究传染病流行的原应
(一)学生通过实验有关内容,收集解决问题的材料,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结论: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注意理解传染源的概念,明确区分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概念。
(二)再次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实际,讨论总结归纳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阅读、讨论、归纳、总结
认识几种传染病 (一)阅读课本,认识几张常见的传染病
(二)教师简单点评。 (一)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并讨论自学有关内容,最后归纳总结。
(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介绍某种传染病的针对性防控措施,各小组汇报结果。 启发、观察、对比、综合运用
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整理本节的主要内容:1、传染病概述;2、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3、认识几种传染病。
练习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2节预防传染病
一、传染病概述
二、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三、几种常见的传染病
1、蛔虫病 2、流行性感冒 3、肺结核4、病毒性肝炎
本节概念图
教学反思 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由于时间所限,可以用一些病原体的图片代替观察蛔虫卵的活动,即扩大了课的容量,又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