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下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 全章课件(10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下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 全章课件(10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4-22 13:06:40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12.3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2)
你知道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在什么范围内吗
你知道整体分布情况如何吗
你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明抽样测量了南外七年级50名同学的
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 (数据详见书P146)
在这组数据中163厘米的频数是多少?
频率呢?
小明抽样测量了南外七年级50名同学的
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数据详见书P146)
如何制作频数分布表?
小明抽样测量了南外七年级50名同学的
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数据详见书P146)
具体操作: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确定统计范围;
(2)决定组数与组距;
具体操作: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统计范围;
(2)决定组数与组距;
1.数据越多,分组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2.在实际分组中,往往要有一个尝试的过程,最后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组数.
3.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实践中通常要求各组的组距相等;
4.为了保持组距相等,往往把最小值减小一点作为最左端的分点,把最大值加大一点作为最右端的分点;
(3)确定分点;
确定分点的方法有多种,通常为了使得每个数据都落在相应的组内,可取比数据多一位小数来分组;
(4)列频数分布表;把数据划记到相应的组中;列表可采用唱票的方法进行频数累计.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注意:各个“条形”之间就应该是连续的,不应该有间隔,当各组的组距相等时,所画的各个条形的宽度也应该是相同的;
2
3
5
1
2
7
13
9
8
思考:(1)通过上面统计图,可知该年级学生身高的整体分布情况如何 (2)在这个问题中,频数分布直方图与其他统计图相比,优势是什么 (3)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2
3
5
1
2
7
13
9
8
总结:绘制连续型统计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1.求差;2.决定组数和组距;3.确定分点;4.列表;5.画图;)
2
3
5
1
2
7
13
9
8
(6)为了更好的刻画数据的总体规律,我们还可以在得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条形”上部的正中取点、连线,得到频数折线图;
2
3
5
1
2
7
13
9
8
练一练 1,2
小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求差;2.决定组数和组距;
3.确定分点;4.列表;5.画图;
布置作业:习题12.3 2 ,3
学习评价 第2课时及第1课时第3题
想一想:
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从不同的角度清楚、有效的描述数据,请总结各自的特点。(共14张PPT)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苏科版)
12.2-1统计图的选用
1. ________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做出正确的_____和合理的________.
数据
判断
决策
2.收集数据的方法分为_______和______调查.
普查
抽样
对于普查或抽样调查后得到的数据 , 应该如何进行表示才能更好的反映数据的特征
以我国第2次到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每十万人受教育的相关数据为例:
第2次人口普查
1964年全国人口总数723 070 269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416人;具有
第3次人口普查
1982年全国人口总数l 03l 882 511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61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6 7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7 89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5 237人.
高中文化程度的1 31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4 68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28 330人。
第4次人口普查
1990年全国人口总数1 160 017 381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l 42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8 03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3 34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7057人.
第5次人口普查
2000年全国人口总教129 533万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约3 61 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1 14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3 96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5 70l人.
(1)根据上面结果,你对我国这五年每10万人受教育程度的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了吗 (数
数据详见书本P135-136)
(2)你认为这种数据表达方式好不好 在读数据的过程中,你对整理数据的第一建议是什么
  小小的统计表使长长的文字信息变得一目了然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统计表是整理数据的方法之一.
你认为这样表示数据是否好一些
如何进一步整理这些数据
原则:更好的反映数据的特征.
小丽将这一列的数据分别制成了下面的两种统计图.(1)请复习统计图的制作; (2)你从中解读出了哪些信息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1.复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2.你解读出哪些信息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1.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2.你解读出哪些信息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小丽又选取了这一行的数据.
作了扇形统计图。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从图中能知道初中或小学受教育的具体人数吗
2.图中所表示的”初中18%”是指什么 如何计算的
4.这些百分比的和是多少 表示什么
5.图中每一个扇形面积的大小与百分比的关系是什么
7.这几个扇形面积的不同大小与这个圆的半径有关还是与圆心角有关
6.这个统计图着重表示的是数据的什么特点
这个统计图,是以整个圆代表统计项目的总体,每个统计项目分别用圆中不同的扇形表示,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代表该统计项目占总体的百分之几,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扇形统计图。
扇形圆心角度数=该部分的百分比×360°
1.在左图中各百分比与相应的扇形的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2.你能算出各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吗?计算公式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观、形象地显示各个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
受教育程度 人数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各项目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
大学 1422
高中 8039
初中 23344
小学 37057
其他 30138
合计 100000
P137 书上完成做一做
(1) 填表
(计算各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并计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P137 书上完成做一做
(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用量角器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图
数据来源:________________
29°
83°
133°
111°
大学1%
高中8%
初中23%
小学37%
其他31%
清楚标注各项目的名称及百分比;
列出扇形统计图的标题及数据来源.
1990年我国每十万人受教育人数扇形统计图
第4 次全国人口普查
请小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及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步骤.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填写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用量角器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
(3)在各个扇形上,标明相应名称和百分比;
(4)写出扇形统计图简洁的标题,并注明数据的来源。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步骤.
计算各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并计算扇形圆 心角的度数;
1.对于调查得到的数据用统计表可以清楚的加以整理, 还可以通过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进行整理,以方便反映数据的特征.
2.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形象的显示数据中各个量占总体的百分比.
3.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填表; 画扇形; 标份额;写标题和数据来源.
4.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
根据百分比计算扇形圆 心角的度数;
扇形圆心角度数=该部分的百分比×360°
作业: P138 练一练; P142习题: 第1 , 2 , 3 题.(共27张PPT)
数学七年级下:12.1《普查和抽样调查》ppt课件
你用什么方法来
了解这个鱼缸里
有多少条鱼?
相邻的同学讨论一下说出自己设计的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全部捞上来数的方法进行。如果要了解一个池塘里鱼的数目,要在不伤害鱼的情况下,那你将采用什么方法呢?
刚才有的同学说把水放完将鱼全部捞上来逐条清点,那还没等鱼数完有的鱼可能就死了,所以这种方法明显不好。
那要用怎样的办法知道一个鱼塘里有多少鱼呢?
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麻烦,你想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吗?这就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统计里的两种调查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
首先来看几个我们身边的问题:
我们班里每个同学的家里各有多少人?
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
请你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下面的同学以唱票的形式按学号报出家庭人数。直到报完为止,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学号
1
2
3
4
5
6

人口
总数
平均数
家庭
人口数
刚才我们在统计全班每个家庭人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你有什么方法能更快地估计出平均数呢?
利用刚才的调查结果计算出前十个家庭每个家庭的平均人数。
比较这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数有什么联系?
(很麻烦、费时又费力)
(抽取部分家庭进行统计)
(比较接近)
由此可见,要了解全班每个家庭的平均人数,可以通过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家庭的平均人数来估计全班每个家庭的平均人数。
像上面对全班每个家庭逐一进行统计的方法就叫做普查。
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通过调查前10个家庭来估计全班每个家庭的平均人数的调查方法叫做抽样调查。
像这种对部分考察对象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思考: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各有什么优缺点?
准确
难度大
优点
缺点
调查方式
普查
抽样调查
易进行
近似值
随堂练习
1: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作抽样调查?
(1)我国的所有动物园里还有多少只 老虎?
(2)北京市的一个中学生一年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
(3) 要了解一箱葡萄的味道如何?
2.下列调查中哪些是用普查方式,哪些是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1)为了了解一锅汤的味道,小明盛了一小碗汤来品尝味道。
(2)为了了解这学期光明中学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在光明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
随堂练习
在统计里,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引入了几个概念:
(1)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3)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如:为了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选取100发进行实弹射击实验。
在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所有这批炮弹的杀伤力
个体是每一发炮弹的杀伤力;
样本是抽取实弹射击实验的100发炮弹
的杀伤力。
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
(1)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为了了解一批电池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
(3)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
你能否用这几个概念来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呢?
普查是通过 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抽样调查是通过的 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调查总体的
调查样本
1、 下列调查中哪些是用普查方式,哪些是用抽样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1)为了了解我们班级的每个学生穿几号鞋,向全班同学作调查;
(2)为了了解我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穿几号鞋,向我们所在班的全体同学作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3)为了了解我们班的同学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在每个小组中各选取2名学生作调查;
(4)为了了解我们班的同学们每天的睡眠时间,选取班级中学号为双数的所有学生作调查。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
2、 每日公布非典疫情,其中有关数据收集所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
普查
C
A 400名学生 B 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 400名学生的体重 D 被抽取的50 名学生的体重
4、楚州区去年体育测试中,从某校初三(1)班中抽取男、女生各15名人进行三项体育成绩复查测试,在这个问题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 该校所有初三学生是总体
B 所抽取的30名学生是样本
C 所抽取的15名学生是样本
D 所抽取的30名学生的体育成绩是样本
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
(2)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
(3)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例]调查你们班学生的身体情况:身高、体重,视力等可采用普查.若要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的身体情况,一方面因为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不方便,所以,此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例工厂检验产品的合格率等均可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因为此时检验具有破坏性.
所以当(1)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
(2)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
(3)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
总之,确定调查目的,分清总体、个体与样本,采取合理调查方式.
阅读课本:P165 例题
练习:P166 练一练
你对调查方式的了解、定义概念的理解有什么体会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了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方式:
普查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学习了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
探究学习:
印刷厂有一叠1米高的印刷纸张,小强很快地估计出这叠纸的张数。你说小强用的是什么方法估计出来的?并说明其中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
作业 课本P166
习题 1、2(共25张PPT)
七年级下数学:12.1《普查与抽样调查》ppt课件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人口普查
灯泡的寿命
收视调查
测量身高、体重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人口普查
为了全面了解人口情况,如人口总数、人口分布、家庭人口、人口增长、年龄构成、文化程度等等,世界各国一般要定期进行国家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属于全面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全国人口.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灯泡的寿命
检查灯泡的寿命时,对灯泡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不能逐一检查.可从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
收视调查
通常,收视调查不可能对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进行调查,常常抽取一部分人进行调查.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测量身高、体重
测量身高、体重采用何种方式,关键是看调查的范围以及调查能否切实可行.
例如,调查全国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工作量大,难度大.不宜全面调查.
调查某城市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既可全面调查,也可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
  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简称抽查).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人口普查
灯泡的寿命
收视调查
测量身高、体重
普查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
普查或抽样调查
为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从中抽取了30只灯泡进行检查.
所有考察对象:
部分考察对象:
一个考察对象:
一批灯泡的使用时间.
30个灯泡的使用时间.
每个灯泡的使用时间.
注意:考察对象指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
总体
样本
样本容量
个体
总体
样本
样本容量
个体
总体、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的概念:
所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注意:只有抽样调查里,才有样本和样本容量.
1.为了了解我市七年级学生的体重,对全市七年级全体学生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____,而对部分学生(例如1000名)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____.全市七年级学生体重的全体是___,每个七年级学生的体重是___,从中抽测的10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___,
普查
抽样调查
总体
个体
样本
练习:
样本的容量是___ .
1000
样本容量无单位.
2.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1)调查全班每位同学的穿鞋尺码.
解:该调查是普查.
2.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2)从一批洗衣机中抽取5台,调查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解:该调查是抽样调查.
总体: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的全体.
个体:这批洗衣机中每台洗衣机使用寿命.
样本:从中抽取的5台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样本容量:5 .
2.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3)某厂要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从中抽取10发炮弹进行测试,由这10发炮弹的杀伤半径来估计这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解:该调查是抽样调查.
总体:这批炮弹的杀伤半径的全体.
个体:这批炮弹中每发炮弹的杀伤半径.
样本:从中抽取的10发炮弹的杀伤半径.
样本容量:10.
用样本估计总体
例 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做抽样调查?
(1)我国的所有动物园里有多少只老虎.
(2)南京市一个中学生一年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
(3)我校七年级学生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是多少.
普查
数据准确而且可操作!
抽样调查
普查没必要,且工作量大
普查或抽样调查
例 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做抽样调查?
(4)调查一天内离开南京的人口流量.
(5)了解一批烟花炮竹的质量.
抽样调查
普查难度较大.
抽样调查
普查具有破坏性.
有些调查不适合进行普查,此时,抽样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你能举例说明哪些调查适合做普查,哪些调查适合做抽样调查吗?
你能举例说明哪些调查适合做普查,哪些调查适合做抽样调查吗?
(1)用普查的方式了解全班同学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
(2)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西游记》在全国小学生中受喜爱的程度.
(3)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夏季冷饮市场上冰淇淋的质量情况.

你认为普查与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议一议:
抽样调查
优 点
缺 点
普查
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
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
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
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用样本估计总体
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的准确程度,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所选样本的代表性。
例 请指出下列调查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1)在医院调查1000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以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2)选取各班学号为偶数的学生,调查学生对校服式样的意见.
缺乏代表性.
具有代表性.
例 请指出下列调查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3)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喜欢上网的人数比例.
(2)为了调查盐城市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缺乏代表性.
缺乏代表性.
练习:
1.你认为下列调查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较合适?并简单说明理由.
(1)检验某厂生产的乒乓球的合格率;
(2)试验某种绿豆的发芽率;
(3)了解青少年对《新闻联播》的收视率;
(4)检查某批飞机零件的合格率;
(5)审查自己某篇作文的错别字;
(6)了解江苏省居民年收入情况.
抽查
抽查
抽查
普查
普查
抽查
练习:
2.在抽样调查时,抽取的样本要有代表性,下列调查时抽取的样本是否合适? 如不合适,你打算如何抽取样本?
(1)为了解全校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的数量,随机调查了10个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的数量;
该样本所选时间段没有代表性,可选每个整点后10分钟的车流量作为样本.
(2)调查每天在某一路口的汽车流量时;用7﹕ 00 — 8﹕00 的车流量作为样本.
小 结
收集数据
普查
抽样调查
样本估计总体
代表性
概念
总体
样本
个体
样本容量(共23张PPT)
欣赏图片,预备知识:
圆心角
如图摩天轮每相邻两根支杆形成的角的顶点都在圆心上,这样的角叫圆心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53年到2000年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根据第二--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每10万人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情况如下:
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全国人口总数723 070 269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41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 31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4 68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28 330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2年全国人口总数为 1 031 882 511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61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6 7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7 89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5 237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全国人口总数 1 160 017 381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 42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8 03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3 34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7 057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全国人口总数129 533万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3 61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1 14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3 96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5 701人.
人数 受教育
普查 程度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其他
第二次(1964) 416 1319 4680 28330 65255
第三次(1982) 615 6779 17892 35237 39477
第四次(1990) 1422 8039 23344 37057 30138
第五次(2000) 3611 11146 33961 35701 15581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第五次人口普查
以整个圆代表统计项目的总体,每一统计项目的部分分别用圆中的不同扇形表示,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就代表该统计项目占总体的百分之几,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扇形统计图.
第二次人口普查
第三次人口普查
第四次人口普查
第五次人口普查
对一万路人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对现行药价满意的占1.4%,一般(无所谓)占14.6%,不满意的占多少
根据这组数据及扇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决策
某城市在去年对垃圾的处理情况如图:
焚烧
回收利用
填埋
根据图中的数据制作了扇形统计图
观察这张扇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哪种方法处理的垃圾最多
(2)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 所有百分比之
和是多少
(3)你能从统计图中知道这个城市一年处理的垃
圾总量是多少
(4)你认为这个城市对垃圾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
请说明理由.
(5)你认为垃圾应该怎么处理
1、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
2、最受欢迎的两种球类运动是什么,它们
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右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它们的
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观
看一场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去观看
比赛,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请爱护我们的眼睛吧!!
视力状况通常分为5种情况:
正常,近视, 及其他.
近视人群 可分为:
轻度近视(300度以下),
中度近视(300度~600度),
严重近视(600度~ )
请我们大家一起来调查我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
题目不多,
测测你学的怎么样
某医院十月份新生儿30名,其中男婴18名,女婴12名.
(1)男婴,女婴分别占总数
的百分比
(2)请认真思考,说明了哪
些问题
(3)针对这一状况,你们有
何想法
1.如图是某市四个季度用电量的扇形统计图,那么第四季度用电量占全年用电量的百分比为:
A 20% B 25% C 35% D 40%
2.甲,乙两校男,女生的比例分别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校男生数一样多
B 乙校男生数高于甲校男生数
D.以上都不对
C 甲校男生数高于乙校男生数
3.某电台”市民热线”对上周内接到的热线电话
进行了分类统计,得到的统计信息如图,其中有
关房产城建的电话有30 个,请你根据统计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上周”市民热线”接到有
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有
多少个
(2)据此估计,除环境保护
方面的电话外,”市民热线”
今年(记作52周)接到的热
线电话约有多少个 (共13张PPT)
第十二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
你知道吗?
1、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3、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优缺点;
4、频数、频率的概念;
5、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以及反应数据的什么信息,画图的基本步骤。
一、填空题
1、为了解全校800名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抽查了七年级某班50名学生测量身高,在这个问题中,_____________是总体,_________是个体,________是样本,__是样本容量。
2、已知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一、二、三、四、五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8、15、20、5,则第四组的频数是___,频率是____;这五组数据的频率之比为______。
800名七年级学生
的身高的全体
每名学生的身高
50个学生的身高
50
20
0.4
2:8
3、将一批数据分成4组,并列出频率分布表,其中第一组的频率是0.27,第二组与第四组的频率之和是0.54,那么第三组的频率是___
4、经调查某村共有银行储户若干户,其中存款2~3万元之间的储户的频率是0.2。而存款额为其余情况的储户的频数之和为40,则该村存款额在2~3万元之间的银行储户有_____户。
0.19
10
二、选择题
5、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8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8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④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200名学生是样本的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80,若取组距为9,则分成的组数应是(  )
A、7  B、8   C、9  D、10
B
C
二、选择题
7、某校七年级共有学生400人,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20名学生的视力,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在得到的频数分布表中,若数据在0.95~1.15这一组频率是0.3,则可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视力在0.95~1.15范围内的人数约为(  )
A、6人  B、30人  C、60人  D、120人
D
三、解答题
8、如图,这是某畜牧场2011年饲养的马、牛、羊头数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这个畜牧场共养马、牛、羊1200头,请你根据扇形统计图计算马、牛、羊的头数,并填入下表:
种类 合计 马 牛 羊
数量/头
1200
288
28%
336
576
三、解答题
9、我国土地沙漠化问题很严重。据测算,我国每天因土地沙漠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5亿元。如果我国一个劳动力一年的收入以5000元计算,那么一年因土地沙漠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多少个劳动力的年收入?
解答:150000000÷5000=30000(个)
10、地球平均每年发生16000000次雷电,平均每次能持续0.03s,每年发生雷电的时间相当于多少天?
解答:16000000×0.03=480000(S)
480000÷60÷60÷24≈5.55(d)
答:(略)
11、某市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城市,2010年人口普查时总人口数为370万,该年有40000名学生参加中考,如图是该年该市各民族人口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2010年该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数是多少?
(2) 2010年该市总人口中苗族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3)求2010年该市参加中考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
解(1)370×15%=55.5(万人)
(2)555000×40%
÷3700000=6%
(3)40000×15%=6000(人)
12、地球上的水以江、河、湖、海等形式存在,其总体积为14亿km3,其中海水为13.7亿km3,占总数的97.2%;江、河、湖、沼泽及冰川占2.1%,其余的存在于岩石和土壤空隙及大气中。
(1)计算出江、河、湖、沼泽及冰川中约含水多少?(精确到0.1亿km3)
(2)画出扇形统计图,并标出各部分圆心角的度数。(精确到0.10)
解: (1)14×2.1%≈0.3(亿km3)
(2)97.2%×3600≈349.90
2.1%×3600≈7.60
0.7%×3600≈2.50
13、在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某班进行了小制作评比,作品上交时间为4月1日至4月30日。评委会把同学们上交作品的件数按5天一组分组统计,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从左至右各长方形的高的比为2:3:4:6:4:1,第三组的频数为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活动共有多少件作品参加评比?
(2)哪组上交的作品数量最多?有多少件?
(3)经过评比,第四组和第六组分别有10件、2件作品获奖,问这两组哪组获奖率较高?
14、为了检查某工厂所生产的8万台电扇质量,抽查了其中40台的无故障连续使用时限如下(单位:h)
248,256,232,243,188,278,286,292,308,312,274,296,288,302,
295,208,314,290,281,298,228,287,217,329,283,327,72,264,
307,257,268,278,266,289,312,198,204,254,244,278.
(1)以组距20h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并绘制频数公布直方图;
(2)估计8万台电扇中有多少台无故障连续使用时限会超过280h;
(3)样本的平均无故障连续使用时限是多少?
(4)如果电扇的无故障正常(非连续)使用时限是无故障连续使用时限的8倍,那么这些电扇的正常使用寿命为多少?(共27张PPT)
身高/cm
身高/cm
身高/cm
身高/cm
请同学们议一议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 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 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 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 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 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 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 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总数129 533万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3 61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1 14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3 96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5 701人.
统计图的选用
  小小的统计表使长长的文字信息变得一目了然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统计图的选用
讲一讲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问题(1):请你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处理被选中的数据,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统计图的选用
讲一讲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统计图的选用
讲一讲
统计图的选用
讲一讲
统计图的选用
讲一讲
  2000年每10万人中初中人数是多少?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统计图的选用
讲一讲
  2000年每10万人中初中人数约占多少?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得到?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问题(2):请你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处理被选中的数据,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讲一讲
统计图的选用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统计图的选用
讲一讲
统计图的选用
讲一讲
统计图的选用
讲一讲
  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明显看出大学人数的变化趋势?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问题(3):如果想了解受小学教育的人数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组数据?画什么统计图?
讲一讲
统计图的选用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统计图的选用
讲一讲
  让我好好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吧!
哈哈……哈…
  各小组把课前通过社会调查收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据整理,并选用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一名同学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并说明选用统计图的理由,作出合理的预测与分析,同伴可以补充。
统计图的选用
做一做
讨论:
  下表分别是28届奥运会金牌榜和中国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得数。你准备采用哪种统计图来反映表中所反映的数据?为什么?
国家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澳大利亚 日本 其他
金牌数 39 32 27 17 16 170
奥运会届数 25届 26届 27届 28届
中国获得金牌数 16 16 28 32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
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
我对自己的表现评价如何_____________
我从同学身上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
统计图的选用(共29张PPT)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苏科版)
12数据在我们周围
小结与思考
1.统计的基本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
小结与思考
2. 知识框架结构:
数据在我们周围
普查
抽样调查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统计图 的选用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折线图
样本估计总体
3.本章所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2) 频数与频率.
数据
样本的大小
3.本章所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2) 频数与频率.
数据
样本的大小
1.为了考查某市5万名初中学生数学调研考试的成绩情况,从中抽取600人的数学成绩进行检查,
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
样本是 .
个体是 .
5万名初中学生的数学调研考试成绩
600人的数学成绩
每名初中学生的数学调研考试成绩
一、练习:
2.我校七年级共有700人,为了了解同学们的身高情况,抽查了50名同学的身高数,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后,在得到的频数分布表中,若数据在1.635~1.685(单位:m)这一小组的频率是0.35,则可估计我校七年级同学身高在这一范围内的人数__________.
约为245.
用样本估计总体
样本的频率约为总体的频率.
700×0.35 = 245
一、练习:
3.赤峰地区为估计该地区黄羊的指数,先捕捉20只黄羊给他们分别做上标记,然后放还,带有标记的黄羊完全混合于黄羊群后,第二次捕捉40只黄羊,发现其中两只有标记。从而估计这个地区有黄羊_______只.
约为400
解:设有x 只羊.

用样本的频率估计总体的频率.
一、练习:
问题1.
看下面两个问题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它们的有什么不同
50名同学身高频数分布直方图
同学们喜爱的牛奶品牌频数分布直方图
在牛奶品牌问题上,考察对象的类别较少,数据是离散型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比较简单.
二、辨一辨:
在对身高进行整理的问题上,由于身高考察对象的类别较多,且收集的数据是连续取值,故采用了连续型统计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175
170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20
15
10
5
0
身高/cm
学生人数
既然是反映连续型统计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那么各个”条形”之间就应该是连续的,而不应该有间隔,当各组的组距相等时,所画的各个”条形”的宽度也相同.
问题2.
50名同学身高频数分布直方图
同学们喜爱的牛奶品牌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辨一辨:
据测定,每100 g鹌鹑蛋和鸡蛋的可食部分中维生素B族的含量分别为:维生素B1约0.18mg和0.15 mg;维生素B2约0.79 mg和0.32 mg;维生素B6约0.02 mg和0.12 mg.试用适当的统计图来比较鹌鹑蛋和鸡蛋所含维生素B族的含量.
用两幅条形图比较鹌鹑蛋和鸡蛋的维生素B族的含量:
问题3.对于同一问题画出的两个统计图我们该反思些什么
P150阅读“读图时代”
一、获取信息
二、质疑
二、辨一辨:
某市市场上有两种品牌和牛奶, 市场调查表明: 甲品牌牛奶的销售量为8000吨, 乙品牌牛奶的销售量为4000吨,甲公司在销售广告上印制了下面的统计图,这个图给你的最初感觉如何 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统计图可能给人形成错觉,造成误导!
永昌公司1998-2002利润情况统计图
永昌公司1998-2002利润情况统计图
(1)在这两个图中,哪个更令人觉得永昌公司的效益蒸蒸日上?
(2)仔细比较这两个图,它们所表示的数据相同吗?
(3)为什么两个图给人不同的感觉?
答:左图与右图纵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同,造成图象的倾斜程度不同,所以给人不同的感觉。相比较,左图纵坐标(利润)被“放大”了。
三、有关统计图造成的误导
永昌公司1998-2002利润情况统计图
永昌公司1998-2002利润情况统计图
(3)小英的与小亮的相比,哪个更令人觉得永昌公司的效益蒸蒸日上?它们所表示的数据相同吗?为什么两个图给人不同的感觉?
答:小英的更令人觉得永昌公司的效益蒸蒸日上;它们表示的数据相同;两图的横轴上表示一年的长度不同,因而小英的图更“窄”,其相应的折线更“陡”。
三、有关统计图造成的误导
折线统计图
想一想:如下图,给出了两种品牌的酒近年的价格变化情况,哪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这与图象给你的感受一致吗?为什么图象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答:乙酒。不一致。
答:左图与右图相比较,横坐标(年份)被“压缩”了,纵坐标(价格)被“放大”了。
议一议:
为了较为直观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总结统计图表可能产生的误导:
1)折线统计图可能产生的误导是不能直观地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因此在用折线统计图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时,两个图象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
扇形统计图
下图反映了我国1998年和1999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之间的比例状况。根据该图,小明认为我国1998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比1999年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2)扇形统计图可能产生的误导是根据统计图中某两个统计量所占的百分比,错误地判断这两个统计量的大小,因此在根据扇形统计图判断两个统计量的大小时,除了知道这两个统计量分别所占的百分比外,还要知道这两个统计图中总量的大小。
总结统计图表可能产生的误导:
1999年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统计图 (单位: 亿印张)
我国1999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
403
104
642
条形统计图
下图反映了我国1999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
(1)直观地看这个条形图,1999年哪种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多 哪种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少 最多的是最少的几倍?
(2)实际上,最多的是最少的几倍?图中所表现出来的直观情况与此相符吗?
(3)这个图为什么会给人造成这样的感觉?
(4)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实际情况,应当作怎样的改动?
3.答:人们习惯于从条形“柱”的高度看相应的印张数,而本图中“柱”的高度与相应的印张数并不成正比,因而易产生错觉。
4.答:为了更为直观、清楚的反映实际情况,应将0作为纵轴上印张数的起始值.
3)条形统计图可能产生的误导是由于纵轴上的数据不是从0开始,所以错误地根据条形的柱高比值来判断各个统计量的倍数关系,因此为了使所绘的条形统计图更为直观、清晰,纵轴上的数据应从0开始,最好标明具体数据,以及写完整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图表名称等。
总结统计图表可能产生的误导:
  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纵坐标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应注意横(纵)坐标的一致性;扇形统计图只能显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两个扇形统计图中的相同研究对象无法直接比较大小.
如何避免统计图表中的“错觉”?
身高/米
5名同学身高统计图
1.46
1.3
1.6
1.4
1.5
身高/米
5名同学身高统计图
1.(1)哪个同学最高 哪个最低 相差多少
(2)舟舟的身高是小丽的几倍
(3)这个图容易使人产生错误的感觉吗 为什么
(4)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这5名同学的身高状况,这个图该做怎样的改动?
答:小亮最高,小丽最低,相差0.3米。
答:14/13倍。
答:容易产生错觉。会误认为舟舟的身高是小丽的2倍
答:纵轴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
练习:
乙同学用一幅条形统计图比较鹌鹑蛋和鸡蛋
的维生素B族的含量:
2.据测定,每100 g鹌鹑蛋和鸡蛋的可食部分中维生素B族的含量分别为:维生素B1约0.18mg和0.15 mg;维生素B2约0.79 mg和0.32 mg;维生素B6约0.02 mg和0.12 mg.试用适当的统计图来比较鹌鹑蛋和鸡蛋所含维生素B族的含量.
鹌鹑蛋和鸡蛋的维生素B族的含量条形统计图
(1)哪个图的效果好?
(2)鸡蛋维生素B族的含量比鹌鹑蛋高吗?
课堂教学小结
  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纵坐标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应注意横(纵)坐标的一致性;扇形统计图只能显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两个扇形统计图中的相同研究对象无法直接比较大小。(共22张PPT)
探索知识
享受快乐
12.3
(2)
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
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
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先将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学生出现的频数,填入下表
制作频数分布表
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79.5分到89.5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数最多
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90分以上的同学较少
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不及格的学生数最少!!!
绘制频数折线图
将直方图中每个小长方形上面一条边的中点顺次连结起来,即可得到频数折线图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极差: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极差/组距=_______
注意:一般情况
(1)可以由组距来求组数;
(2)当数据个数小于40时,组数为6-8组;当数据个数40—100个时,组数为7-10组;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极差: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极差/组距=________
数据分成_____组.
(4)列频数分布表.
数出每一组频数
(5)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横轴表示各组数据,纵轴表示频数, 该组内的频数为高,画出一个个矩形。
(3) 决定分点.
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
31,27,30,32,21,28,26,27,29,
28,24,26,27,28,30。
列出频数分布表,
并绘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32-23=9
(2)决定组距为2,
因为9/2=4.5,所以组数为5
(3)决定分点:
22.5~24.5,24.5~26.5,
26.5~28.5,28.5~30.5,30.5~32.5.
例题:
解: (4)列频数分布表:
分组 22.5~24.5 24.5~26.5 26.5~28.5 28.5~30.5 30.5~32.5 合计
频数记录
频数
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
31,27,30,32,21,28,26,27,29,
28,24,26,27,28,30。
列出频数分布表,
并绘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2
3
8
4
3
20
例题:
解: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
31,27,30,32,21,28,26,27,29,
28,24,26,27,28,30。
列出频数分布表,
并绘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例题:
1、一个样本含有20个数据:35,31,33,35,37,39,35,38,40,39,36,34,35,37,36,32,34,35,36,34.
在列频数分布表时,如果组距为2,
那么应分成___组,32.5~34.5这组的频数为_____.
2、对某班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单位:厘米),频数分布表中165.5~170.5这一组学生人数是12,频率是0.25,则该班共有____名学生.
3、 2004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名学生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120分)进行统计,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理得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抽样调查
的样本容量是_____
2004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名学生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120分)进行统计,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理得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004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名学生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120分)进行统计,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理得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若成绩在72分以上
(含72分)为及格,
请你评估该市考生数学
成绩的及格率与数学考
试及格人数。
点击进入
心脏的跳动是人类存活的标志.成年人的心跳速度(心率)约为60~100次/分;运动员的心率一般较慢,只有50~60次/分;新生儿的心率则很快,可以达到140~160次/分;婴儿则为110~140次/分;14岁以后,儿童的心率逐渐接近成年人.
(1)请测量一下自己的心率,你平均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把全班同学的数据汇总起来,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注意:将数据分组时,组数不要过多或过少,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距)应该相等);
(3)从图上看,处于哪个心率段的同学最多?这一个频数分布图有什么特点?
点击进入
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了频数分布的意义及获得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的一般步骤:
(1)计算极差;
(2) 决定组距和组数;
(3) 决定分点;
(4) 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共16张PPT)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苏科版)
12.2 统计图的选用(2)
  小小的统计表使长长的文字信息变得一目了然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讲一讲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统计表是整理数据的方法之一.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讲一讲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统计表是整理数据的方法之一.
为了突显数据的特征,我们还有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讲一讲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要制作P139-P140 的这三幅统计图,应分别选取哪几组数据
P140



你认为三种统计图在突显数据的特征方面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折线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事物(随时间等)
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现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反过来说,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应分别选择哪种图
扇形统计图:
反过来说,要了解下列方面的信息应如何选择统计图
了解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条形或折线
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折线或条形
表示各个项目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扇形统计图
*例1:下表给出的是中国历年来正式参加奥运会时获得的奖牌的数据.
请先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数据,再选择合适反映数据特征的统计图.
历届中国奥运奖牌表
届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23 15 8 9 32
24 5 11 12 28
25 16 22 16 54
26 16 22 12 50
27 28 16 15 59
28 32 17 14 63
29 51 21 28 100
历届中国奥运奖牌表
届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23 15 8 9 32
24 5 11 12 28
25 16 22 16 54
26 16 22 12 50
27 28 16 15 59
28 32 17 14 63
29 51 21 28 100
历届中国奥运奖牌表
届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23 15 8 9 32
24 5 11 12 28
25 16 22 16 54
26 16 22 12 50
27 28 16 15 59
28 32 17 14 63
29 51 21 28 100
历届中国奥运奖牌表
届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23 15 8 9 32
24 5 11 12 28
25 16 22 16 54
26 16 22 12 50
27 28 16 15 59
28 32 17 14 63
29 51 21 28 100
历届中国奥运奖牌表
届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23 15 8 9 32
24 5 11 12 28
25 16 22 16 54
26 16 22 12 50
27 28 16 15 59
28 32 17 14 63
29 51 21 28 100
*例2.某报社为了了解读者对一报纸四个版面的喜欢程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要求读者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版面,并将结果绘成了如下统计图,请说出你从条形图中读出的信息,并补全扇形统计图.(要求第二版与第三版相邻)
10%
第二版
30%
第一版
P140 练一练.
课堂教学小结
三种统计图在突显数据的特征方面各自的优势是:
能清楚地表现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条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事物(随时间等)
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作业:
P143习题:
1.(仿P137~138“做一做”步骤)4
4.其中(1)要写出求圆心角的过程.
(2)(3)可直接画图,写完整标题.
评价: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