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过关测试
一、判断题
1、地球上海洋少,陆地多。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2、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3、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较大的河流。(√)
4、组成地壳的岩石按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5、地震后有时候会产生堰塞湖。(√)
二、选择题
1、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A)。
A.不同的地形地貌
B.不同的国家或省份
C.不同的生物分布
2、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了一会儿,试管壁上出现了水珠,这说明土壤中有(C)。
A.空气
B.生物
C.水分
3、花岗岩属于(A)。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4、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一般在大河的(C)流域形成。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5、下列自然条件中,土地最容易被侵蚀的是(C)。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
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三、简答题
1、请你说一说岩石是如何变成土壤的。
答:岩石长年经受风吹日晒和雨水的冲刷,再加上季节变化和昼夜温差,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岩石就会出现裂缝。长时间风化之后岩石会慢慢破碎,碎石会继续风化,会变成泥沙,最终变成土壤。
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地貌?为什么?
答: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水流速度减慢,发生了沉积现象。
四、实验题
某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无植物的土壤
有植物的土壤
1、在这个实验中,洒水模拟的是(降雨)。
2、这个实验是研究(有无植物对土地被侵蚀的影响)。
3、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物)。
4、通过实验,我发现(无植物的土地受到的侵蚀程度比较严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3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整理与复习
教科版
五年级上
整理与复习
一、地球的表面特征及内部结构
(第1~2课)
1、地球表面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地球表面的变化
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变化
(第3~4课)
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
(第5~6课)
四、回顾与总结
(第7课)
(1)地震。
2、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1、地球内部运动的常见表现形式:
(2)火山。
2、地球内部力量引起的地表变化。
1、风的作用。
2、水的作用。
(1)雨水的作用。
(2)河流的作用。
1、回顾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
2、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整理与复习
易混易错分析
易混点
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
地震和火山的不同点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释放,是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
地震和火山发生的过程都是迅猛激烈的。
地震和火山都可以重塑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如峡谷、火山湖、火山锥等。
形成的深度不同:地震常发生在地壳层,而火山喷发与地壳及更深的地幔层岩浆的活动有关。
整理与复习
易混易错分析
易混点
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例:(
)常会造成地面隆起、升降、陷落,或出现裂缝,还会发生河流位移等。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海啸
解析:地震订发生在地壳层。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它们互相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故选B。
答案:B
整理与复习
易错点一
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特点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又称地貌。地形包括高原、平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戈壁、沙漠、沼泽、洞穴、丘陵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地形地貌
特点
山地
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丘陵
坡度较缓,海拨不高
平原
宽广平坦
高原
海拨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盆地
周围有高山、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整理与复习
易错点一
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特点
例: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描写过这样的景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中描写了我国(
)的景色。
A.峡谷
B.平原
C.沙漠
解析:这首诗是李白乘舟经三峡顺流东下时写的,描写的是峡谷的地貌。峡谷是两坡陡峭的“V”字形谷地。
答案:A
整理与复习
易错点二
河流对地表的影响
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还有沉积作用。河流上游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较快,两岸的泥土被冲走,容易发生侵蚀现象;河流末端平坦的地方水流缓慢,原来没有土的地方就有一些泥土会沉积下来,在河流的下游容易发生沉积现象。
例:由于河流对土地有(
)作用,所以地表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侵蚀
B.分解
C.沉积
解析:河流对地表有侵蚀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会使河岸变宽,地表留下许多溪流和沟壑。沉积作用会把河流下游的洼地填平,有堆积的泥沙,甚至形成一片冲积平原。
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判断题
1、地球上海洋少,陆地多。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2、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3、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较大的河流。(√)
4、组成地壳的岩石按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5、地震后有时候会产生堰塞湖。(√)
单元测试
二、选择题
1、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A)。
A.不同的地形地貌
B.不同的国家或省份
C.不同的生物分布
2、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了一会儿,试管壁上出现了水珠,这说明土壤中有(C)。
A.空气
B.生物
C.水分
3、花岗岩属于(A)。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单元测试
二、选择题
4、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一般在大河的(C)流域形成。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5、下列自然条件中,土地最容易被侵蚀的是(C)。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
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单元测试
三、简答题
1、请你说一说岩石是如何变成土壤的。
答:岩石长年经受风吹日晒和雨水的冲刷,再加上季节变化和昼夜温差,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岩石就会出现裂缝。长时间风化之后岩石会慢慢破碎,碎石会继续风化,会变成泥沙,最终变成土壤。
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地貌?为什么?
答: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水流速度减慢,发生了沉积现象。
单元测试
四、实验题
某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洒水模拟的是(降雨)。
2、这个实验是研究(有无植物对土地被侵蚀的影响)。
3、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物)。
4、通过实验,我发现(无植物的土地受到的侵蚀程度比较严重)。
无植物的土壤
有植物的土壤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整理与复习
易混易错分析
易混点
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
地震和火山的不同点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释放,是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地震和火山发生的过程都是迅猛激烈的。地震和火山都可以重塑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如峡谷、火山湖、火山锥等。
形成的深度不同:地震常发生在地壳层,而火山喷发与地壳及更深的地幔层岩浆的活动有关。
例:(
)常会造成地面隆起、升降、陷落,或出现裂缝,还会发生河流位移等。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海啸
解析:地震订发生在地壳层。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它们互相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故选B。
答案:B
易错点一
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特点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又称地貌。地形包括高原、平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戈壁、沙漠、沼泽、洞穴、丘陵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地形地貌
特点
山地
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丘陵
坡度较缓,海拨不高
平原
宽广平坦
高原
海拨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盆地
周围有高山、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例: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描写过这样的景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中描写了我国(
)的景色。
A.峡谷
B.平原
C.沙漠
解析:这首诗是李白乘舟经三峡顺流东下时写的,描写的是峡谷的地貌。峡谷是两坡陡峭的“V”字形谷地。
答案:A
易错点二
河流对地表的影响
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还有沉积作用。河流上游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较快,两岸的泥土被冲走,容易发生侵蚀现象;河流末端平坦的地方水流缓慢,原来没有土的地方就有一些泥土会沉积下来,在河流的下游容易发生沉积现象。
例:由于河流对土地有(
)作用,所以地表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侵蚀
B.分解
C.沉积
解析:河流对地表有侵蚀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会使河岸变宽,地表留下许多溪流和沟壑。沉积作用会把河流下游的洼地填平,有堆积的泥沙,甚至形成一片冲积平原。
答案:A
单元过关测试
一、判断题
1、地球上海洋少,陆地多。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
2、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
3、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较大的河流。(
)
4、组成地壳的岩石按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5、地震后有时候会产生堰塞湖。(
)
二、选择题
1、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
)。
A.不同的地形地貌
B.不同的国家或省份
C.不同的生物分布
2、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了一会儿,试管壁上出现了水珠,这说明土壤中有(
)。
A.空气
B.生物
C.水分
3、花岗岩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4、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一般在大河的(
)流域形成。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5、下列自然条件中,土地最容易被侵蚀的是(
)。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
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三、简答题
1、请你说一说岩石是如何变成土壤的。
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地貌?为什么?
四、实验题
某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无植物的土壤
有植物的土壤
1、在这个实验中,洒水模拟的是(
)。
2、这个实验是研究(
)。
3、这是一个(
)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
4、通过实验,我发现(
)。
1、地球表面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一、地球的表面特征及内部结构
(第1~2课)
1、地球内部运动的常见表现形式:
(1)地震。
2、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1、风的作用。
四、回顾与总结
(第7课)
2、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2、地球内部力量引起的地表变化。
(2)火山。
地球表面的变化
1、回顾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
(2)河流的作用。
(1)雨水的作用。
2、水的作用。
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
(第5~6课)
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变化
(第3~4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