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缺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缺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22 14:4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某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班级、姓名、学号等填写淸楚。
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 本试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默写及文学文化常识(8分)
(一)默写及文学文化常识(8分)(每题1分)
1、(1)《阿房宫赋》中描绘宫人生活起居的句子: , ; , ; , ; , ;
,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借书满架, , , 。此句出自归有光的《 》。
(3)辛弃疾,字 ,号 。《 · 》中用典丰富。“ , , ? , ,
。 ,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是 。其颔联是 , 。尾联是 , 。
(5)王之涣的《凉州词》 , 。 , 。
(6)孔子认为教导学生时要:“ , , ,则不复也。”
(7)莫泊桑, 国作家。本学期我们学了他的作品《 》。主人公 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黄州快哉亭记》选自《 》,作者 表达的观点是:士生于世, ,
? , , ?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7题。(18分)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 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   
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慰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2、找出本文的4个通假字,并写出所通的字。(2分)
(1) ,通 (2) ,通
(3) ,通 (4) ,通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 不副所闻 ( ) (2) 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 ( )
(3) 移书敕属县 ( ) (4) 秋冬课收敛 ( )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君欲何以息其盗贼 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
B.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C.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D.持兵者乃为盗贼 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慰安牧养焉。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龚遂采取的体恤人民疾苦的措施的一组是( )(2分)
①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②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
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慰安牧养焉
④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⑤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⑥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宣帝即位几年之后,渤海附近郡县饥民纷纷造反,当时的太守无力平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B.龚遂主张对待饥民造反行为,要采取安抚政策,他指出饥民骚乱是由于饥寒交迫,官吏不知体恤的结果。龚遂之言,得到皇帝的赞许和赏赐。
C.龚遂上任后,反对武装镇压饥民,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所辖地区集结的饥民和不少结伙抢劫的人很快解散。
D.龚遂提倡农副业,亲自带头劳动厉行节约,鼓励百姓务农种桑。由于措施得利,又加劝勉巡视,官民都殷实丰厚,连诉讼案件都没有了。
(三)阅读下文,完成8——11题。(7分)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隩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盖去县三十里 去:距离、相距
B.不独一时之所适 适:适意、舒适
C.而中无留滞 中:中间、里面
D.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僭:谦词,超越本分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②振之以清风
B.①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 ②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C.①盖去县三十里 ②今已亭亭如盖
D.①又于屋后构小园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 )(2分)
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②所至官,多著声绩。
③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④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里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三、诗歌阅读(7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12——13题。(7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登崖州城作
柳宗元 李德裕
海畔尖山似剑芒, 独上高楼望帝京,
秋来处处割愁肠。 鸟飞犹是半年程。
若为化作身千亿, 青山似欲留人住,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2、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_____ ,既表现了 _ ,又表达了 __。(3分)
1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山”?请指出两首诗中“山”所寄托的不同情感。(4分)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4——20题(20分)
《丰子恺漫画选》序
①推算起来大概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那时候子恺在立达学园教西洋绘画,住在江湾。那一天振铎和愈之拉我到他家里去看他新画的画。
②画都没有装裱,用图钉别在墙壁上,一幅挨一幅的,布满了客堂的三面墙壁。这是个相当简陋而又非常丰富的个人画展。
③有许多幅,画题是一句诗或者一句词,像《卧看牵牛织女星》,《翠拂行人首》,《无言独上西楼》等等。有两幅,我至今还如在眼前。一幅是《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画面上有梧桐,有站在树下的人,耐人寻味的是斜拖在地上的长长的影子,把没有画在画面上的西沉的落日画了出来。另一幅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画的是廊下栏杆旁的一张桌子,桌子上凌乱地放着茶壶茶杯。帘子卷着,天上只有一弯残月。夜深了,夜气凉了,乘凉聊天的人散了——画面表现的正是这些画不出来的情景。此外的许多幅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画孩子的特别多。记得有一幅《阿宝赤膊》,两条胳膊交叉护在胸前,只这么几笔,就把小女孩的不必要的娇羞表现出来了。还有一幅《花生米不满足》,后来佩弦说起过,说看了那孩子争多嫌少的神气,使他想起了“惫懒的儿时”。其实描写出内心的“不满足”的,也只是眼睛眉毛寥寥的几笔。
④此外还有些什么,我记不清了;当时看画的还有谁,也记不清了。大家看着墙壁上的画说各自的看法,有时也发生一些争辩。子恺谢世后我写过一首怀念他的诗,有一句“漫画初探招共酌”,记的就是那一天的事。“共酌”是共同斟酌研讨,并不是说在子恺家里喝了酒。总之,大家都赞赏子恺的画,并且怂恿他选出一部分来印一册画集,那就是一九二五年年底出版的《子恺漫画》。
⑤那一天的欢愉是永远值得怀念的。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给了我一种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鉴赏,而达到相与会心的感受。就拿以诗句词句为题材的画来说吧,以前读这首诗这阕词的时候,心中也曾泛起过一个朦胧的意境,正是子恺的画笔所抓住的。而在他,不是什么朦胧的了,他已经用极其简练的笔墨,把那个意境表现在他的画幅上了。
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那些画,同样引起我的共鸣。有些事物我也曾注意过,可是转眼就忘了;有些想法我也曾产生过,可是一会儿就丢开,不再去揣摩了。子恺却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的感受抓住,经过提炼深化,把它永远保留在画幅上,使我看了不得不引起深思。
⑦隔了一年多,子恺的第二本画集出版了,书名直截了当,就叫《子恺画集》。记得这第二本全都从现实生活取材,不再有诗句词句的题材了。当时我想过,这样也好,诗词是古代人写的,画得再好,终究是古代人的思想感情。“旧瓶”固然可以“装新酒”,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弄得不好就会落入旧的窠臼。现实生活中可画的题材多得很,尤其是子恺,他非常善于抓住瞬间的感受,正该从这方面舒展他的才能。
⑧佩弦的意见跟我差不多,他在《子恺画集》的跋文中说:“本集索性专载生活的速写,却觉精彩更多。”他称赞的《瞻瞻的车》和《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这几幅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还有佩弦提到的《东洋和西洋》和《教育》,我也认为非常有意思。《东洋和西洋》画一个大出丧的行列,开路的扛着“肃静”“回避”的行牌,来到十字路口,让指挥交通的印度巡捕给拦住了,横路上正好有汽车开过——东方的和西方的,封建的和殖民地的,在十字路口碰头了,真是耐人深思的一瞬间啊!《教育》画的是一个工匠在做泥人,他板着脸,把一团一团泥使劲往模子里按,按出来的是一式一样的泥人。是不是有人在认真地做这个工匠那样的工作呢?直到现在,还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⑨第二本画集里还有好些幅工整的钢笔画。其中的《挑荠莱》《断线鹞》《卖花女》,曾经引起当时在北京的佩弦对江南的怀念。我想,要是我再看这些幅画,一定会像佩弦一样怀念起江南怀念起儿时来。扉页上还有一幅钢笔画,画一个蜘蛛网,粘着许多花瓣儿,中央却坐着一个人。扉页背面印上了两句古人的词:“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这样看来,蜘蛛网中央的人就是子恺自己了。他大概要说明,他画这些画,无非为了留住一些刹那间的感受。我连带想到,近来受了各方面的督促,常常要写些回忆老朋友的诗文,这就有点像子恺画的蜘蛛网中央的那个人了。
一九八一年七月二日
附图:
14、从本文来看,丰子恺漫画的取材主要来自 和 两个方面。(2分)
15、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两幅,至今还在眼前”,事隔几十年,作者对这两幅画有如此深刻印象的原因是 。(2分)
16、作者认为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为哪些?请写出其中的二点。(2分)
① 。
② 。
17、本文最主要从 和 两个方面对丰子恺漫画作了介绍和评价。(2分)
18、文末作者为何说自己“像子恺画的蜘蛛网中央的那个人了”,其原因是
。(3分)
19、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是( )(4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错一项扣1分)
《花生米不满足》这幅漫画体现了小孩子争多嫌少的不良习性。
丰子恺的漫画将一些朦胧的意境清晰化,并表现在画幅上,使看的人一眼就能了解画中的意思。
作者认为丰子恺从现实取材的漫画视角独特,画出了为人们忽略的生活中的琐碎。
佩弦认为丰子恺以生活为题材的漫画比以诗词句为题材的画更有艺术性,更有意义。
丰子恺的许多漫画,如《阿宝赤膊》、《东洋与西洋》和《教育》等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引人反思。
作者认为丰子恺的第二本画集不再有以诗词句为题材的画倒是更好一些,因为那样的画落入了旧的窠臼。
《东洋与西洋》描绘的是封建与殖民的碰撞,巧妙地讽刺了中国旧社会的尴尬的境地。
子恺的画超越了形似与神似的境界,他用简练的几笔,带给人无穷的遐想。
丰子恺的以儿童为题材的漫画往往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记忆,尽管寥寥数笔,但意趣无穷。
丰子恺善于抓住瞬间的感受,而这又是作画的最根本的要素。
丰子恺的以诗词句为题材的画打破了诗词原有的朦胧,很好地表现了古人的思想感情。
《教育》在讽刺“刻板的教育模式”的同时,也赞扬了工匠认真工作的精神品质。
文章特意介绍了两本画集,旨在进行比较,以此突出丰子恺画艺的精进。
丰子恺的画往往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并且对之悉心揣摩,深入思考,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者将自己比作“蜘蛛网中央的人”,是因为自己的确很忙碌。
本文名为写序,实则告诉人们要细心观察周围的生活,豁达看待人生。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表现了人去楼空的无奈和“天凉好个秋”的感伤。
作者多次称赞丰子恺把握瞬间感受的能力,表达他对子恺后期风格的支持。
20、结合《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画面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描写型文字。(5分)
三、作文(40分)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
你感受、体会过自己或他人的寂寞吗?你怎么看待寂寞?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不要透露个人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