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本章包括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四部分内容.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分析、合成等领域应用很广,由此形成的工业也很多,如电解、电镀、电冶金、电池制造等.因此,学习本章知识有利
于了解电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知道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同时,本章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链接新课标]
1.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其电极反应和电
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知道它们在
生产、生活和国防中的实际应用.
[链接新课标]
3.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道电解、氯碱工业、电镀、
电冶金方面的应用.
4.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
危害,知道防护金属腐蚀的方法,并能从实验探究中
获得体会.
[关注重难点]
(一)重点
1.书写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
应用.
3.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电化学保护.
[关注重难点]
(二)难点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
3.电解原理的应用.
4.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1.概念
把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化学
电
2.实验探究
实验
现象 两个
烧杯中 Zn棒逐渐变 ,Cu棒逐渐变
外线路中 电流表指针
两个半
反应 左烧杯
右烧杯
细
粗
偏转
Zn-2e-===Zn2+
Cu2++2e-===Cu
盐桥的作用 使两烧杯中的溶液连成一个导电通路
结论 该装置构成 (锌-铜原电池)
电池反应 Zn+Cu2+===Zn2++Cu
原电池
3.工作原理
(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电子流向 电子由 片沿导线流向 片
锌片
铜片
Zn-2e-===Zn2+
Cu2++2e-===Cu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Zn
Cu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两个 的电极;
(2) ;
(3)两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共同构成 ;
(4)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活泼性不同
电解质溶液
闭合回路
作为原电池负极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吗?
提示:不一定.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电极本身可以参加电极反应,也可以不参加电极反应,故负极不一定是活泼金属.
1.构成原电池电极的材料必须是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
属 ( )
提示:错误.只要能导电,非金属如石墨也可以作原电池的正极材料,也有一些金属氧化物能够用于作原电池的正极.
2.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必须失电子被氧化 ( )
提示:错误.有些燃料电池是利用燃烧的反应设计而成的,如氢氧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等,都是被燃烧物在负极处发生氧化反应,而负极材料并不消耗.
3.在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向反应液
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结果发现反应加快,这是利用了原电池原理 ( )
提示:正确.因为锌与Cu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少量的铜单质,附在锌的表面构成了铜锌原电池.
4.在必修2教材学过的Cu-Zn原电池装置简单,选
修4教材中加了盐桥,后者工作效率更高 ( )
提示:正确.因为必修2教材中学的那种简易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Zn片上会有少量Cu析出,在Zn片上也出现了许多微小原电池,电子直接转移至锌片上的铜,因此导线上通的电子数会减少,故效率降低.
5.原电池的“盐桥”中装的必须是电解质,原电池工
作时导线上有电子通过,盐桥中也一定有电子通过 ( )
提示:错误.因为金属导体是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导电,电解质溶液只能是靠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导电,故盐桥上定向移动的只能是离子而不是电子.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1.原电池工作原理图示
2.原电池装置的判断方法
(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
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是“四看”: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存在活泼性差异(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为惰性电极);看溶液——两极插入溶液中;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看本质——有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2)多池相连,但无外接电源时,两极活泼性差异最大的
一池为原电池.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电极材料判断.对原电池而言,活
泼的金属是负极,活泼性较弱或能导电的非金属是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原电池中,电流
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
池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两极发生的反应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
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反应现象判断.电极溶解的一极是负极.有固体
析出或有气体放出的一极是正极.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分清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一般是本身被氧化,正极发
生还原反应,一般是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2)看清电解质,电极反应中生成的离子能否存在.
(3)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特别关注]
原电池的电极类型不仅跟电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关.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若以氢氧化钠为电解质溶液,则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不同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对于酸性电解质,一般是作负极的金属为较活泼金属,
作正极的是相对较不活泼的金属
2.原电池的反应速率较快
构成原电池反应,往往能加快反应速率.
如实验室制H2时,粗锌比纯锌反应快,或向溶液中滴入几滴CuSO4溶液,反应加快.
3.设计原电池
从原理上讲,氧化还原反应均能设计原电池.从使用的角度,反应稳定、持久、电流功率大,环保是发展方向.
[特别关注]
分析原电池装置,可分成三部分:
(1)两电极(电极名称和反应类型).
(2)内电路(电解质:离子的定向移动).
(3)外电路(理顺得失电子与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流向的关系).
考查点一 原电池原理
[例1] (2010·陵水高二检测)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
是 (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
[答案] C
[解析] 还原剂应在负极上被氧化,材料为单质铁;氧化剂为Fe3+,在正极上得到电子,电解质溶液应该为含有Fe3+的溶液.C选项不能实现2Fe3++Fe===3Fe2+.
[关键一点]
在判断电流方向时,易与电子流向混淆.在外电路,
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而电子流向则与电流方向相反.
1.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解析:依据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必要条件分析:A中两电极相同;C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D中酒精是非电解质.唯有B符合条件.
答案: B
考查点二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例2] X、Y、Z、W四块金属板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X、Y相连时,X为负极;Z、W相连时,电流方向是W→Z;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量气泡;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X>Z>W>Y B.Z>X>Y>W
C.X>Y>Z>W D.Y>W>Z>X
[解析] 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阳离子或氧气等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X、Y相连时,X为负极,则活动性X>Y;Z、W相连时,电流方向是W→Z,则活动性Z>W;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活动性X>Z;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活动性W>Y.综上,可以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Z>W>Y.
[答案] A
[关键一点]
因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流方向模糊而出错.正、负极各发生还原、氧化反应;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2.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
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答案: B
解析: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B不易腐蚀,只能是A被氧化被腐蚀,即A作负极,B作正极,活动性A>B.A、D与等浓度盐酸反应,D比A反应剧烈,即D的活动性强于A.铜不能从B的盐溶液中置换B,说明活动性B>铜.铜能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说明活动性铜>C.则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D>A>B>C.
点击此图片进入训练全程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