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由物质的分类知识可知,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同一类的是( )
A.铝合金、钢 B.加碘食盐、纯碱
C.冰水、冰镇汽水 D.氧气、空气
【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A.铝合金是铝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混合物,钢是铁的合金是由铁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含有多种物质故钢属混合物,属混合物,故A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故属纯净物,加碘食盐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物质,故属混合物,这两种物质不属同一类,故B错误;
C.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是同种物质,故冰水属混合物,冰镇汽水含有多种物质属混合物,两种物质不属同类,故C错误;
D.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单质,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物质不属同类物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即可.
2.(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右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H2+Cl2 2HCl B.2C+O2 2CO
C.2H2+O2 2H2O D.2CO+O2 2CO2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解析】【解答】解:A、H2+Cl2 2HCl,不符合“一种双原子单质的一个分子与另外一种单质的二个双原子分子反应”,故A错误;
B、2C+O2 2CO,不符合“一种双原子单质的一个分子与另外一种单质的二个双原子分子反应”,故B错误;
C、2H2+O2 2H2O,符合“一种双原子单质的一个分子与另外一种单质的二个双原子分子反应生成化合物的二个分子”,故C正确;
D、2CO+O2 2CO2.反应一氧化碳为化合物,不是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上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特点为:一种单质的一个双原子分子与另外一种单质的二个双原子分子反应生成化合物的二个分子.故可知正确的答案.
3.(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正确的实验操作对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操作错误,故A错误;
B.不能用手移走灼热的蒸发皿,因为会烫伤手,应用坩埚钳移走蒸发皿,故B错误;
C.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一些气体有毒或有刺激性;
B.不能用手移走灼热的蒸发皿,因为会烫伤手;
C.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4.(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和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维生素C中含有的碳、氧原子个数相等
B.葡萄糖和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都是l:1
C.﹣个葡萄糖分子比﹣个维生素C分子多4个氢原子
D.﹣个维生素C分子中的中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
【答案】C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人体必需维生素的来源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一个葡萄糖分子和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的碳、氧原子个数相等;而葡萄糖和维生素C的质量不一定,含有的碳、氧原子个数也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葡萄糖和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而1:1为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故B错误;
C.由他们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比一个维生素C分子多4个氢原子,故C正确;
D.氢原子无中子,碳原子有6个中子和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中子和8个电子,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的中子数和电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和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可知: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个元素的质量比等信息.
5.(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 M和a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 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答案】C
【知识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t2℃时,M的溶解度大于ag,M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N的溶解度为ag,得到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都大于ag,则为不饱和溶液,由于溶质的质量相等,溶液的质量相等,则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都大于ag,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图象可知,温度大于t1℃时,M的溶解度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M的溶解度逐渐增大,N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温度小于t1℃时,N的溶解度较大,以此解答该题.
6.(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理化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00体积的水和100体积的酒精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200体积
B.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处处相等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等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原子种类和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种类和总数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溶液的组成及性质
【解析】【解答】解:A.100体积的水和100体积的酒精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体积小于200体积,故A错误;
B.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处处相等,故B正确;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产物中无沉淀和气体生成,所以所得溶液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等,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可知化学反应物的原子种类和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种类和总数,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A.分子之间有间隙;
B.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征解答;
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的生成物来判断.
二、非选择题:
7.(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如图所示的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中可以看到水浮在硫酸上面且水立即沸腾,硫酸液滴飞溅,同时U形管中甲端下降,乙端上升.这个实验说明了 、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 .
【答案】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浓硫酸溶于水的时候放出热量;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知识点】浓硫酸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在锥形瓶中盛浓硫酸,在分液漏斗中装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
浓硫酸遇水溶解放出大量的热,密度比水大,使浮在浓硫酸上面的水立即沸腾,造成液滴飞溅,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U形管中甲端下降,乙端上升;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
故答案为: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浓硫酸溶于水的时候放出热量;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分析】根据“浓硫酸遇水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的性质,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
8.(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轻松、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里炒菜时油锅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
(2)随着化石燃料使用量的迅猛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 ;(一条建议即可)
(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救援人员发放净水片解决饮水问题.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主要通过如下反应制取: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x+5H2O,试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
【答案】(1)盖严锅盖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NaCl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1)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立即放入切好的菜能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盖严锅盖;(2)要缓解温室效应,需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方面可通过减少排放,另外还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故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等,故答案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每个X中含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NaCl.
【分析】(1)灭火的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2)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引起的;(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题.
9.(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某地甲、乙两个工厂排出的废液中都含有污染环境的物质,甲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盐,使废液呈现蓝色;乙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一种污染水源的碱.为了防止污染,变废为宝,两厂将排出的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变成无色.经测定,这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1)根据以上叙述判断:甲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的盐是 ;乙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的碱是 ;
(2)两厂排出的废液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生成物除氯化钠外还有 ;
(3)写出两厂废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答案】(1)CuCl2;NaOH
(2)Cu(OH)2
(3)CuCl2+2NaOH=Cu(OH)2↓+2NaCl;复分解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解析】【解答】解:(1)甲厂废液为蓝色,说明含有铜离子;乙厂废液含有碱,说明一定有氢氧根离子;两厂将排出的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变成无色,这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说明甲乙两厂含有氯离子和钠离子,则甲厂含有CuCl2,乙厂含有NaOH;
故答案为:CuCl2;NaOH;(2)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两厂排出的废液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生成物除NaCl外还有Cu(OH)2;
故答案为:Cu(OH)2;(3)两厂废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CuCl2+2NaOH═2NaCl+Cu(OH)2↓,该反应为盐和碱反应生成盐和另一种不溶性碱,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CuCl2+2NaOH═2NaCl+Cu(OH)2↓;复分解.
【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甲厂废液为蓝色,说明含有铜离子;乙厂废液含有碱,说明一定有氢氧根离子;两厂将排出的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变成无色,这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说明甲乙两厂含有氯离子和钠离子,则甲厂含有氯化铜,乙厂含有氢氧化钠;(2)根据(1)的推断进行解答;(3)根据(1)推断可知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反应判断反应类型.
10.(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其水溶液显碱性.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填空:
(1)C的化学式 .
(2)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B用作食品干燥剂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CaCO3
(2)氢氧化钠;Ca(OH)2+Na2CO3=2NaOH+CaCO3↓
(3)CaO+H2O=Ca(OH)2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C为CaCO3,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其水溶液显碱性,CaCO3高温分解得B,B与A在水中反应生成C,则B为CaO,A为Na2CO3,无色溶液D为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符合各物质转化关系,(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C的化学式为CaCO3,
故答案为:CaCO3;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Ca(OH)2+Na2CO3=2NaOH+CaCO3↓,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 Ca(OH)2+Na2CO3=2NaOH+CaCO3↓;(3)B为CaO,B能吸收水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CaO+H2O=Ca(OH)2.
【分析】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C为CaCO3,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其水溶液显碱性,CaCO3高温分解得B,B与A在水中反应生成C,则B为CaO,A为Na2CO3,无色溶液D为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符合各物质转化关系,据此答题.
11.(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图1)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2)和所用的药品.药品中甲剂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作制氧剂;乙剂是黑色固体,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甲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阅资料】过碳酸钠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
【设计与实验】小雨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与黄老师共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后,小雨接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甲剂和乙剂制取并验证氧气.
(1)根据图2得出: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图3所示的仪器: (填字母),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
(2)装置连接完毕,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
(3)小雨认为氧气是由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的,其化学方程式为 ;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实验二]检验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检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步骤二 将步骤一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小雨得出甲剂是过碳酸钠.
【反思与评价】小方认为小雨的结论不够严密,你认为严密的结论应该是 .
【答案】(1)ABCFG 或ACEG;氢气、二氧化碳
(2)气密性
(3)2H2O2 2H2O+O2↑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5)甲剂一定含有钠、碳和氧三种元素(或甲剂可能是过碳酸钠)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解:[实验一](1)由图示可知甲剂是液体,乙剂是固体,生成物是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固液不加热型,因此应选择ABCFG或ACEG.氢气为固体锌与稀盐酸不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碳酸钙固体与稀盐酸不加热生成,所以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等,
故答案为:ABCFG 或ACEG;氢气、二氧化碳;(2)装置连接完毕,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气密性;(3)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氧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故答案为:2H2O2 2H2O+O2↑.(4)验证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实验二]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上述反应说明反应后的溶液跟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说明甲剂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或甲剂可能是过碳酸钠,因此小雨得出的结论不够严密.
故答案为:
检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步骤二 将步骤一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剂一定含有钠、碳和氧三种元素(或甲剂可能是过碳酸钠).
【分析】[实验一](1)由图示可知甲剂是液体,乙剂是固体,生成物是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固液不加热型选择出该反应的装置;根据该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确定可用于制取的气体;(2)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氧气和水,据此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4)验证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实验二]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上述反应说明反应后的溶液跟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说明甲剂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或甲剂可能是过碳酸钠,据此分析.
三、计算应用题
12.(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含锌保健食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试回答:
(1)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现有一支20mL某品牌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则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 mg(计算结果精确到0.1mg).
【答案】(1)14.3%
(2)455
(3)45.5
【知识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3%,故答案为:14.3%;(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故答案为:455;(3)设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为x,
6.5mg=x×14.3%,
x=45.5mg,
故答案为:45.5.
【分析】由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C12H22O14Zn可知,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则可计算锌的质量分数,某品牌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结合质量分数可计算葡萄糖酸锌的质量,以此解答该题.
1 / 1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由物质的分类知识可知,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同一类的是( )
A.铝合金、钢 B.加碘食盐、纯碱
C.冰水、冰镇汽水 D.氧气、空气
2.(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右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H2+Cl2 2HCl B.2C+O2 2CO
C.2H2+O2 2H2O D.2CO+O2 2CO2
3.(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正确的实验操作对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4.(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和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维生素C中含有的碳、氧原子个数相等
B.葡萄糖和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都是l:1
C.﹣个葡萄糖分子比﹣个维生素C分子多4个氢原子
D.﹣个维生素C分子中的中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
5.(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 M和a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 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6.(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理化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00体积的水和100体积的酒精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200体积
B.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处处相等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等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原子种类和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种类和总数
二、非选择题:
7.(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如图所示的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中可以看到水浮在硫酸上面且水立即沸腾,硫酸液滴飞溅,同时U形管中甲端下降,乙端上升.这个实验说明了 、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 .
8.(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轻松、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里炒菜时油锅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
(2)随着化石燃料使用量的迅猛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 ;(一条建议即可)
(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救援人员发放净水片解决饮水问题.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主要通过如下反应制取: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x+5H2O,试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
9.(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某地甲、乙两个工厂排出的废液中都含有污染环境的物质,甲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盐,使废液呈现蓝色;乙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一种污染水源的碱.为了防止污染,变废为宝,两厂将排出的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变成无色.经测定,这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1)根据以上叙述判断:甲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的盐是 ;乙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的碱是 ;
(2)两厂排出的废液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生成物除氯化钠外还有 ;
(3)写出两厂废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10.(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其水溶液显碱性.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填空:
(1)C的化学式 .
(2)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B用作食品干燥剂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1.(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图1)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2)和所用的药品.药品中甲剂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作制氧剂;乙剂是黑色固体,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甲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阅资料】过碳酸钠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
【设计与实验】小雨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与黄老师共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后,小雨接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甲剂和乙剂制取并验证氧气.
(1)根据图2得出: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图3所示的仪器: (填字母),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
(2)装置连接完毕,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
(3)小雨认为氧气是由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的,其化学方程式为 ;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实验二]检验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检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步骤二 将步骤一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小雨得出甲剂是过碳酸钠.
【反思与评价】小方认为小雨的结论不够严密,你认为严密的结论应该是 .
三、计算应用题
12.(2015高一上·定州开学考)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含锌保健食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试回答:
(1)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现有一支20mL某品牌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则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 mg(计算结果精确到0.1m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解:A.铝合金是铝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混合物,钢是铁的合金是由铁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含有多种物质故钢属混合物,属混合物,故A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故属纯净物,加碘食盐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物质,故属混合物,这两种物质不属同一类,故B错误;
C.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是同种物质,故冰水属混合物,冰镇汽水含有多种物质属混合物,两种物质不属同类,故C错误;
D.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单质,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物质不属同类物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解析】【解答】解:A、H2+Cl2 2HCl,不符合“一种双原子单质的一个分子与另外一种单质的二个双原子分子反应”,故A错误;
B、2C+O2 2CO,不符合“一种双原子单质的一个分子与另外一种单质的二个双原子分子反应”,故B错误;
C、2H2+O2 2H2O,符合“一种双原子单质的一个分子与另外一种单质的二个双原子分子反应生成化合物的二个分子”,故C正确;
D、2CO+O2 2CO2.反应一氧化碳为化合物,不是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上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特点为:一种单质的一个双原子分子与另外一种单质的二个双原子分子反应生成化合物的二个分子.故可知正确的答案.
3.【答案】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操作错误,故A错误;
B.不能用手移走灼热的蒸发皿,因为会烫伤手,应用坩埚钳移走蒸发皿,故B错误;
C.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一些气体有毒或有刺激性;
B.不能用手移走灼热的蒸发皿,因为会烫伤手;
C.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4.【答案】C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人体必需维生素的来源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一个葡萄糖分子和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的碳、氧原子个数相等;而葡萄糖和维生素C的质量不一定,含有的碳、氧原子个数也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葡萄糖和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而1:1为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故B错误;
C.由他们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比一个维生素C分子多4个氢原子,故C正确;
D.氢原子无中子,碳原子有6个中子和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中子和8个电子,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的中子数和电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和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可知: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个元素的质量比等信息.
5.【答案】C
【知识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t2℃时,M的溶解度大于ag,M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N的溶解度为ag,得到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都大于ag,则为不饱和溶液,由于溶质的质量相等,溶液的质量相等,则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都大于ag,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图象可知,温度大于t1℃时,M的溶解度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M的溶解度逐渐增大,N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温度小于t1℃时,N的溶解度较大,以此解答该题.
6.【答案】A
【知识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溶液的组成及性质
【解析】【解答】解:A.100体积的水和100体积的酒精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体积小于200体积,故A错误;
B.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处处相等,故B正确;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产物中无沉淀和气体生成,所以所得溶液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等,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可知化学反应物的原子种类和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种类和总数,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A.分子之间有间隙;
B.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征解答;
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的生成物来判断.
7.【答案】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浓硫酸溶于水的时候放出热量;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知识点】浓硫酸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在锥形瓶中盛浓硫酸,在分液漏斗中装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
浓硫酸遇水溶解放出大量的热,密度比水大,使浮在浓硫酸上面的水立即沸腾,造成液滴飞溅,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U形管中甲端下降,乙端上升;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
故答案为: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浓硫酸溶于水的时候放出热量;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分析】根据“浓硫酸遇水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的性质,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
8.【答案】(1)盖严锅盖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NaCl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1)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立即放入切好的菜能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盖严锅盖;(2)要缓解温室效应,需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方面可通过减少排放,另外还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故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等,故答案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每个X中含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NaCl.
【分析】(1)灭火的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2)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引起的;(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题.
9.【答案】(1)CuCl2;NaOH
(2)Cu(OH)2
(3)CuCl2+2NaOH=Cu(OH)2↓+2NaCl;复分解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解析】【解答】解:(1)甲厂废液为蓝色,说明含有铜离子;乙厂废液含有碱,说明一定有氢氧根离子;两厂将排出的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变成无色,这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说明甲乙两厂含有氯离子和钠离子,则甲厂含有CuCl2,乙厂含有NaOH;
故答案为:CuCl2;NaOH;(2)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两厂排出的废液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生成物除NaCl外还有Cu(OH)2;
故答案为:Cu(OH)2;(3)两厂废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CuCl2+2NaOH═2NaCl+Cu(OH)2↓,该反应为盐和碱反应生成盐和另一种不溶性碱,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CuCl2+2NaOH═2NaCl+Cu(OH)2↓;复分解.
【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甲厂废液为蓝色,说明含有铜离子;乙厂废液含有碱,说明一定有氢氧根离子;两厂将排出的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变成无色,这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说明甲乙两厂含有氯离子和钠离子,则甲厂含有氯化铜,乙厂含有氢氧化钠;(2)根据(1)的推断进行解答;(3)根据(1)推断可知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反应判断反应类型.
10.【答案】(1)CaCO3
(2)氢氧化钠;Ca(OH)2+Na2CO3=2NaOH+CaCO3↓
(3)CaO+H2O=Ca(OH)2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C为CaCO3,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其水溶液显碱性,CaCO3高温分解得B,B与A在水中反应生成C,则B为CaO,A为Na2CO3,无色溶液D为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符合各物质转化关系,(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C的化学式为CaCO3,
故答案为:CaCO3;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Ca(OH)2+Na2CO3=2NaOH+CaCO3↓,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 Ca(OH)2+Na2CO3=2NaOH+CaCO3↓;(3)B为CaO,B能吸收水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CaO+H2O=Ca(OH)2.
【分析】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C为CaCO3,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其水溶液显碱性,CaCO3高温分解得B,B与A在水中反应生成C,则B为CaO,A为Na2CO3,无色溶液D为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符合各物质转化关系,据此答题.
11.【答案】(1)ABCFG 或ACEG;氢气、二氧化碳
(2)气密性
(3)2H2O2 2H2O+O2↑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5)甲剂一定含有钠、碳和氧三种元素(或甲剂可能是过碳酸钠)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解:[实验一](1)由图示可知甲剂是液体,乙剂是固体,生成物是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固液不加热型,因此应选择ABCFG或ACEG.氢气为固体锌与稀盐酸不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碳酸钙固体与稀盐酸不加热生成,所以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等,
故答案为:ABCFG 或ACEG;氢气、二氧化碳;(2)装置连接完毕,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气密性;(3)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氧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故答案为:2H2O2 2H2O+O2↑.(4)验证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实验二]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上述反应说明反应后的溶液跟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说明甲剂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或甲剂可能是过碳酸钠,因此小雨得出的结论不够严密.
故答案为:
检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步骤二 将步骤一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剂一定含有钠、碳和氧三种元素(或甲剂可能是过碳酸钠).
【分析】[实验一](1)由图示可知甲剂是液体,乙剂是固体,生成物是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固液不加热型选择出该反应的装置;根据该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确定可用于制取的气体;(2)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氧气和水,据此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4)验证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实验二]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上述反应说明反应后的溶液跟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说明甲剂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或甲剂可能是过碳酸钠,据此分析.
12.【答案】(1)14.3%
(2)455
(3)45.5
【知识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3%,故答案为:14.3%;(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故答案为:455;(3)设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为x,
6.5mg=x×14.3%,
x=45.5mg,
故答案为:45.5.
【分析】由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C12H22O14Zn可知,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则可计算锌的质量分数,某品牌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结合质量分数可计算葡萄糖酸锌的质量,以此解答该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