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高中生物学案 第1章 走近细胞 分子与细胞
第一单元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单元教学分析
涵盖范围 考情分析 复习指导
本单元包括必修1第一、二章内容,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显微镜的使用,原、真核细胞的比较及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各种化合物。 ⑴考查力度:所占分值2~6分。⑵考查内容①显微镜的使用。(重难点)②原核、真核细胞的比较。(重点)③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热点)④蛋白质的有关计算及与核酸的关系。(难点)⑶考查题型:选择题和实验题。 ⑴复习线索①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线索,借助于生命系统从微观到宏观的层次性,将不同层次系统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②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线索,将显微镜的使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细胞学说等内容有机联系。③以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为线索,引申出各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④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为线索,系统复习教材中常规实验的原理、过程,并升华为实验方法和实验原则等问题。⑵复习方法①比较法:原、真核细胞比较;蛋白质与核酸;糖类与脂质。②概念图法:以细胞为中心,将细胞结构、功能、分类构建概念图。
第1课时 走近细胞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用图表示生命系统(a)、生态系统(b)和无机环境(c)的关系。
2.最大的生命层次是生物圈;最基本的生命层次是细胞。
3.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细菌等无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4.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提示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但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故是生物。
[判一判]
1.(2010·上海卷,1改编)如图是噬菌体的模式图,组成结构a的物质最有可能是蛋白质,组成b的物质最有可能是DNA
( √ )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 √ )
3.一个大肠杆菌既属细胞层次又属个体层次 ( √ )
4.培养皿中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群落层次( × )
5.培养基被污染后,大肠杆菌和滋生的别的细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 × )
6.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常见真、原核生物举例(连一连)
(3)常见的两种原核细胞
(4)(2010·上海卷,23改编)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和水绵的细胞个数哪个多?为什么?
提示 颤藻中多,因为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小,故相同长度中颤藻数目多。
2.细胞学说
(1)建立:19世纪30年代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
(3)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1.教材3页实例2——受精场所:输卵管;
胚胎发育的场所:输卵管和子宫;亲子代之间充当遗传物质“桥梁”的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2.教材7页[实验]“材料用具”中的常用观察材料;教材8页中换高倍镜①→④步骤图解。
3.教材9页中图1-3、1-4、1-5,熟记常见蓝藻的种类。
4.教材10~11页“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科学家(近几年生物学史方面的题目有所增多)。
5.教材14页中判断题和画概念图。
突破考点·提炼方法
考点1 列表比较法——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1.(2011·山东理综,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解析 很多原核生物(如一些需氧型细菌)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不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必要条件,A项错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生物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既不属于有丝分裂也不属于无丝分裂,B项错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项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有利于细胞代谢的有序进行,D项正确。
答案 D
排雷 (1)明确线粒体和有氧呼吸、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在真核生物中是必需的,在原核生物中是非必需的。
(2)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只进行二分裂,真核生物三种分裂方式都存在。
(3)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皆为DNA,只有少数病毒遗传物质为RNA。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模式图解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DNA分子,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警示 单细胞生物(a)与原核生物(b)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中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但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但不是原核生物。如图。
1.图a、b、c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a、b、c分别表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拟核中的DNA和蛋白质不结合,没有染色体;细菌细胞也含有细胞壁;细菌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的统一整体。
考点2 热点突破——病毒与人体健康
2.(改编题)研究表明: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SARS病毒体内仅有A、T、C、G四种碱基
B.SARS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SARS病毒能在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解析 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没有碱基T,故A不对;病毒无细胞结构,B不对;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的寄主细胞中才能生长增殖,C不对。
答案 D
排雷 病毒营寄生生活,故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
1.病毒的结构
2.病毒的知识构建图
误区警示 (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构成。
(2)病毒破坏细胞类型举例:①SARS病毒破坏人的肺部等处的细胞;②乙肝病毒破坏肝细胞;③脊髓灰质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小儿麻痹;④HIV破坏人的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力。
(3)常见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类病毒:噬菌体、天花病毒、乙肝病毒
RNA类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SARS、禽流感病毒
2.(原创题)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类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
D.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衍后代
答案 B
解析 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可在寄主细胞内繁殖,所以属于生物,所以A错;病毒必须利用寄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物质合成场所,才能进行增殖等活动。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B正确;病毒专门营寄生生活,只有利用活细胞才可培养,所以C错;病毒通过增殖来繁衍后代,而不是细胞分裂,所以D错。
考点3 实验技能提升——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问题分析
3.(2011·江苏卷,10)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解析 菠菜叶片的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含有多个绿色扁平的叶绿体,不需染色就可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A项正确;花生的子叶细胞需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多个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项错误;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是无色的,需用活细胞染色剂健那绿染液染色后才能观察到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C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清晰可见的是紫色的大液泡,观察不到细胞核,D项错误。
答案 A
排雷 (1)审题——“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即对材料不做染色等特殊处理。
(2)透明材料或结构染色后方能观察;亚显微结构如细胞膜、核糖体等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1.显微镜的使用
2.识图析图
提醒 换高倍物镜时要转动转换器,不能直接转镜头。
3.目镜与物镜的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
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载玻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载玻片距离越远,如H2。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
①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
②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5.污物位置的快速确认方法
6.注意事项
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 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特别提醒 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花生切片厚薄不均造成的。
3.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答案 D
解析
(1)依据①与②,③与④,⑤与⑥放大倍数的关系
(2)明确丙与乙的关系
方法体验:真核和原核细胞的识别技巧
1.正确识别带有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2.带藻字的生物中,蓝藻(如色球藻、念珠 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
3.判断真核、原核细胞
(1)有核膜(或有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则为真核细胞。
(2)无核膜(或无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则为原核细胞。
典例 关于硝化细菌和酵母菌、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硝化细菌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酵母菌既可在DNA水平也可在染色体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
C.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D.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
解析
硝化细菌、蓝藻――→原核生物, 酵母菌、水绵――→真核生物
原核:无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等(但蓝藻含蓝藻素、叶绿, 素,故呈蓝绿色)
真核:有线粒体、染色体;水绵含叶绿体
答案 A
体会 无线粒体的情况下,真核生物(或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但原核生物不符合这一规律,所有原核生物都无线粒体,但硝化细菌、蓝藻等都进行有氧呼吸。
易错警示: 对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计算模糊
典例1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E.
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F.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视野变暗,细胞变大,数目增多
错因分析 对显微镜的使用原则及高倍镜的使用方法不清楚。如A选项涉及到使用原则:任何时候都先低倍镜后高倍镜;E涉及到装片移动方向。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材料,必须用低倍镜先找到合适的部位,将其移到视野中 央后,再换上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得到适宜的亮度,可调节光圈及反光镜;E应向相同的方向移动;F中视野范围变小,细胞数目减少。
答案 D
纠错笔记 高倍镜的使用“四字决”
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至清晰。
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光圈,使物像清晰。
典例2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错因分析 ①计算原理不明白:进行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时,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则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应考虑面积的变化。
②审题不到位:未看到关键词——“一行”细胞还是“充满”视野。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在放大100倍时,设视野直径为d,则面积S=π()2,此时视野中有64个细胞;当放大到400倍时,其直径相当于原来的1/4,则圆面积S=π()2,即为原来的1/16,故看到的细胞数目为64/16=4个。
答案 B
纠错笔记 ①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小,细胞数目减少,反之则增多。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非物体的面积。
③若视野中细胞排成一行,则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若视野中充满了多个细胞,计算时应考虑面积的变化。
检测落实·体验成功
题组一 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细胞学说的理解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B.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 同 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 D
解析 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等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依靠其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细胞,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从生物圈到细 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但又有各自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经科学家探究、 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答案 C
解析 A错误:细胞的发现者是英国科学家虎克;B错误:细胞学说是针对动物和植物而言的,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D错误: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题组二 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比较
3.(热点材料题)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亚型,有的亚型感染人,引起流感;有的亚型感染鸡、鸭、鸽子等禽类,引起禽流感。2009年的H1N1高致病流感在全球人群中传播,引起世界恐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流感病毒的甲、乙、丙三种类型是基因重组产生的
B.甲型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不一定含有P元素
C.只能通过高温才能杀灭甲型流感病毒
D.甲型流感病毒与鸡、鸭、鸽子等动物的关系属于寄生关系
答案 D
解析 病毒不进行有性生殖,无基因重组;病毒因含核酸,故其元素组成至少应为C、H、O、N、P五种;消灭病毒的方法很多,如高温、强酸、强碱、紫外线、化学试剂等。
4.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器,但有细胞壁
B.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染色体
C.能进行转录、翻译过程
D.进行有丝分裂,遵循遗传定律
答案 C
解析 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无复杂的细胞器,但有裸露的DNA和核糖体,可进行转录、翻译过程。由于原核细胞中无复杂的细胞器、无染色体,所以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所以不遵循遗传定律。
题组三 显微镜的使用
5.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的,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__方移动。
(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
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___个。
````````````````````````````````````````````````````````````````````````````````````````````````````````````````````````````````````````````````````````````````(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
(5)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________。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答案 (1)C (2)左下 (3)64 (4)甲和丁 (5)D
解析 (1)转动转换器是为了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A正确;调节细准焦螺旋,可调节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故B正确;调节反光镜和光圈都可调整视野的明暗,故C错误、D正确。(2)③在视野的左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3)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将物镜从40×调整到10×,其细胞直径变为原来的1/4倍,在视野内每列可容纳的完整细胞的数目变为原来的4倍,即每列细胞数目为8个,整个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将变为82个,即64个。(4)由所给条件可知:甲和乙均为物镜,甲的放大倍数较大;丙和丁均为目镜,丁的放大倍数较大,因此,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为甲和丁。(5)视野左侧较暗、右侧明亮与目镜、物镜和光圈无关,在四个选项中只能调整反光镜。
课时规范训练
【组题说明】
考 点 题 号 错题统计 错因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细胞学说 1、4、8、11、13
病毒、原核和真核生物的比较 2、3、5、7、9、10、12、14、16
显微镜的使用 6、15
特别推荐 识图辨析题——9、16;经典易错题——2、5、7;分析推断题——1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种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9个层次
B.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所有细胞都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D.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最低层次
答案 C
解析 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9个结构层次中,一种生物不会有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层次,单细胞生物只有细胞、个体和种群层次,植物没有系统层次,故A错误;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故B错误;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低的是细胞,故D错误;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而来的,故C正确。
2.下列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生殖
答案 C
解析 A中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B中硝化细菌可利用土壤中的氨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即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C中衣藻和金鱼藻属于植物,有细胞壁;酵母菌为真菌,硝化细菌属细菌,都具有细胞壁;D中硝化细菌属自养生物,进行分裂生殖;而酵母菌在外界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外界条件不好时进行有性生殖。
3.下列关于蓝藻与酵母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蓝藻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蓝藻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则不能
D.蓝藻与酵母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答案 C
解析 蓝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错因分析 思维定势——认为只要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定含叶绿体,原核生物不符合这一规律。
4.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建立意义的是 ( )
A.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B.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C.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D.证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答案 D
解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基础。
5.现有两种细胞的特征如下表:
特征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壁 有 有
核糖体 有 有
核膜 无 有
光合作用 有 无
细胞呼吸 有 有
从表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Ⅰ是原核细胞,可能是硝化细菌
B.细胞Ⅱ是真核细胞,但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C.细胞Ⅱ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细胞Ⅰ要晚
D.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
答案 C
解析 由核膜的有无可确定细胞Ⅰ是原核细胞,但细胞Ⅰ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可能是硝化细菌,故A错误;细胞Ⅱ有核膜是真核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能是植物细胞,如根细胞,故B错误;就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最早出现的生物化石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故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故D错误。
6.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
答案 A
解析 视野的明暗与通过光线的强度呈正相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放大倍数越大,通光越少,视野越暗。
7.(2011·上海卷,1)下列藻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
A.伞藻 B.衣藻 C.硅藻 D.颤藻
答案 D
解析 颤藻是蓝藻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伞藻、衣藻、硅藻属于真核生物。
8.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④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⑤编码某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一定相同
⑥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功能基础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答案 B
解析 具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的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④错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编码某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能有多种,⑤错误。
规律总结 细胞共性中物质方面:ATP、氨基酸、核苷酸、密码子;结构方面:细胞膜、核糖体。
9.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各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
B.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③
C.生物②③④一定是异养生物
D.③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 C
解析 生物②是草履虫、③是变形虫,这两种生物是异养的。④是细菌,有的细菌是异养的,如根瘤菌;有的细菌是自养的,如硝化细菌。
10.假如你发现了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要鉴定该生物的类型,则以下哪些特征与你的鉴定有关 ( )
①核膜的有无 ②核糖体的有无 ③细胞壁的有无 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核糖体和磷脂是所有细胞都有的,不可以作为鉴定细胞型生物的依据。核膜的有无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细胞壁的有无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及原核细胞的区别之一。
11.2010年8月13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医院传出一起感染NDM-1细菌死亡的病例。另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已出现至少50例NDM-1细菌感染的病例。在经历了SARS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全球肆虐之后,“超级细菌”的扩散立刻触动了民众敏感的神经。下列有关“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
答案 D
解析 “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和DNA,体现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NDM-1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其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不论是病毒还是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NDM-1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1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
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不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 C
解析 病毒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故A错误;B中遗传信息应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D中方法能杀灭H1N1病毒。
技巧点拨 从病毒特殊的生活方式进行分析推断,利用题干信息和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13.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 →细胞→病毒。下列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这一观点的事实是
( )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结构最简单的生物
答案 A
14.“核糖”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 ( )
A.HIV B.T2噬菌体
C.核糖体 D.ATP
答案 B
解析 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由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内无核糖;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RNA内有核糖;ATP是三磷酸腺苷,其中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
15.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________个细胞。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 (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 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 ________。
答案 (1)长度或宽度 (2)2 (3)D
(4)①“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②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5)左上方 “q”
解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2)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行,换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长度)为原来的4倍,看到的细胞数应为原来的1/4。(3)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视野要有一定的亮度,但物像相对无色透明时,应尽量减少光线的进入,使视野相对暗一些,所以要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4)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是错误的,显微镜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载玻片上放入切片后没盖盖玻片,标本制作切片后一定要盖盖 玻片。(5)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 是倒像。
16.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B、E两类生物的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__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型。
答案 (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E
(2)B、C 核糖体
(3)细胞 B、E
(4)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5)光合色素
原核细胞:拟核(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众
多的细胞器
原核细
(1) 胞和真
核细胞
差
异
性
分
析
比
较
统一性:都有细胞膜、核
糖体和DNA分子
eq \b\lc\{\rc\ (\a\vs4\al\co1(名称:[①]为拟核,[⑤]为核糖体,生活方式:因其细胞内含有叶绿素、, 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为, 自养生物))
eq \b\lc\{\rc\ (\a\vs4\al\co1(名称:[③]为鞭毛,[⑤]是细胞壁,, [⑥]是细胞膜,[④]是细胞质,生活方式:绝大多数营寄生、腐生, 生活,为异养生物))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并由细胞和细 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 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内容
移动装片
动——在目镜上
不动——在物镜上
动——在装片上
不动——转动目镜
不可能在反光镜上
属于
属于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