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七上第二章 探索生命 章末测试(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七上第二章 探索生命 章末测试(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04 17:51: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2021-2022七上第二章
探索生命
章末测试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中,第一步是(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
D.表达与交流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故答案为:A。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  )
A.修改实验数据
B.认真分析原因
C.重新进行实验
D.继续查找资料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
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故答案为:A。
3.下列关于调查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B.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C.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D.调查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记录
【解析】A、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A正确;
B、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正确;
C、调查时,有时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C正确;
D、调查时,必须实事求是,不能随意观察,更不能根据自已的喜好进行观察,D错误。
故答案为:D。
4.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载玻片擦拭干净,随后滴加(  )
A.清水
B.碘液
C.酒精
D.生理盐水
【解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应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A正确。
故答案为:A。
6.某显微镜的目镜上标着“5×”,物镜上标着“40×”,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45倍
B.200倍
C.5倍
D.40倍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某显微镜的目镜上标着“5×”,物镜上标着“40×”,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40=200(倍)
故答案为:B。
7.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以下四种镜头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5×,物镜4×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5×,物镜10×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10=1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4═2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40×10═4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10═50(倍)。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放大倍数最大的是C400倍。
故答案为:C。
8.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永久装片时,先后看到的两个视野如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换用高倍镜前,细胞较小,视野较亮
B.从视野甲到视野乙,调节的是细准焦螺旋
C.图中结构1是细胞膜,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D.图中结构2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越亮,即换用高倍镜前,细胞较小,视野较亮,A正确;
B、从视野甲到视野乙,调节的是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B正确;
C、图中结构1是细胞壁,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C错误;
D、图中结构2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正确。
故答案为:C。
9.探索微观世界离不开显微镜。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对光时使用低倍物镜
B.光线较暗时要用大光圈
C.下降镜筒时侧视物镜
D.调节反光镜改变物像大小
【解析】A、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正确;
B、光线较暗时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B正确;
C、下降镜筒时侧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C正确;
D、调节反光镜可改变视野的明暗程度,不能改变物像的大小,D错误。
故答案为:D.
10.显微镜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如图)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①③⑧⑨
B.对光后,入眼的光线需经过的结构依次是⑨⑥③⑦
C.观察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④⑦①⑧
D.观察后整理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④⑧⑨
【解析】A、在使用显微镜时,对光的操作是:⑩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⑧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⑨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所以对光需调节显微镜的⑩③⑧⑨,A错误;
B、对光后,入眼的光线需经过的结构依次是⑨反光镜、⑦遮光器、⑥通光孔、④物镜、②镜筒、①目镜到达眼睛,B错误;
C、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转动⑩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C错误;
D、实验结東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鏡筒,取下装片;转动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镜。将显微鏡放回鏡箱中,送回原处,观察后整理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④物镜、⑧压片夹、⑨反光镜,D正确。
故答案为:D。
11.如图为使用显微镜的几个主要步骤,其中属于对光操作的是(  )
A.
B.
C.
D.
【解析】显微镜对光时,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打开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图中A是取镜、B是对光、C是观察的第一步,镜筒下降,D是观察的第二步,镜筒上升,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12.在观察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时,视野较暗,为了便于观察,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反光镜、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
D.转换器
【解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作用是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在观察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时,视野较暗,为了便于观察,应调节反光镜、遮光器。
故答案为:B。
13.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以下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选项是(  )
A.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光线较暗时要使用凹面反光镜
D.反光镜对向光源
【解析】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朝向光源的方向,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因而在光线较弱时,要使用凹面镜来对光,才能使视野变亮,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14.图1是显微镜构造示意图,图2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3是观察该装片时看到的甲、乙两个视野。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在转动⑤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③
B.图2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cdba
C.图3中甲变成乙应转动图1中的③
D.出现图3中甲⑦的现象,是由于图2中的a操作不规范
【解析】A、图1中在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③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影响观察,A正确;
B、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c滴、d撕、b展、a盖、染,故图2中正确操作顺序是cdba。B正确;
C、图3中乙图的细胞体积变大,说明显微镜换用了高倍镜,换用高倍物镜,应转动图1中的②转换器,C错误;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出现图3中的⑦气泡现象是由于图2中的步骤a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造成的,D正确。
故答案为:C。
15.下面是丁丁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C.物像偏上方﹣﹣向下方移动玻片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解析】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正确;
B、视野较暗,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B正确;
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物像偏上方,向上方移动玻片,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即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正确。
故答案为:C。
16.要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P”从如图甲所示状态转变成如图乙所示状态,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先将④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①,把②换成③
B.先将④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①,把③换成②
C.先将④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①,把③换成②
D.先将④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①,把②换成③
【解析】图甲中“P”不在视野中央,若先放大,它就不能在视野中出现,因此应该先将它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的实际位置在右上方,故可以先将④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动①转换器,把③低倍物镜换成②高倍物镜。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解析】由于细胞核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在用洋葱鳞片叶“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一个个具有细胞核的长方形格子。图中视野A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为血细胞、C为神经元、D为口腔上皮细胞。
故答案为:A。
18.下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中,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是(  )
A.
B.
C.
D.
【解析】A、图示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组成,可判断其为观察到人血涂片物像,A不符合题意;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该物像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B符合题意;
C、图示中细胞无细胞壁,由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构成,属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中的生物形状象个倒转的草鞋底,有两个细胞核,是草履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将如图中视野甲转换为视野乙,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首先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C.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D.移动玻片标本
【解析】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是如何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呢,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此题图乙观察的物像位于甲图中的正中央,因此无需移动玻片标本。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将视野甲转换为视野乙,操作合理的是选项C,首先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故答案为:C。
20.观察如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流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再缓缓盖上
B.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在对侧引流
D.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鳞片叶的外表皮
【解析】A、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A正确;
B、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形,有利于观察,B正确;
C、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C正确;
D、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鳞片叶的内表皮,D错误。
故答案为:D。
21.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⑤→③→②→④
C.⑤→①→②→④
D.⑤→④→②→③
【解析】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右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象从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④→②→③。
故答案为:D。
22.下列显微镜镜头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量最多的组合是(  )
A.目镜12.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12.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2.5×10=125(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2.5×40=5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B.100倍,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目镜10×、物镜10×。
故答案为:B。
23.小潮在现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装片,污点均未移动。那么污点应该在(  )
A.目镜上
B.反光镜上
C.装片上
D.物镜上
【解析】“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因此污点在物镜。
故答案为:D。
24.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  )
①玻片向上移动
②玻片向下移动
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④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调节细准焦螺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解析】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甲是低倍物镜下的物像,乙是高倍物镜下的物镜,从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②甲位于视野的下方,玻片向下移动,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25.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内的染色体
B.在低倍镜下要看清物像需先调节②再调节①④
C.使用③和⑤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160倍
D.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④和⑥
【解析】A、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细胞内的染色体,A错误;
B、低倍镜下寻找到目标后,先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使用③和⑤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10×16=160倍,C正确;
D、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遮光器(大光圈)和⑥反光镜(凹面镜),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26.(4分)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后,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________。如果显微镜视野的左下方有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目镜,污点位置都没有变化,那么污点应位于显微镜的________上。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到了如图材料用具中的________。(用选项字母回答)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④⑤⑥
(3)在“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针对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设计对照实验,应以________为变量。
【解析】(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也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说明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2)观察并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洋葱鳞片叶,清水,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解剖针,还应该有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故选B。
(3)在“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针对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设计对照实验,应以光照为变量。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物镜(2)B(5)光照
27.(6分)实验操作:
(1)在“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某同学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几个视野,为把B中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该把装片向________边移动;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________;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和D相比,C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________了。
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必须保持蚯蚓体表湿润,主要是为了使蚯蚓能够正常________,从外形上区分蚯蚓前后端的方法是蚯蚓的前端有________。
【解析】(1)在显微镜下首先看到的是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干中B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即物像D.此时图中细胞结构不清楚,要放大物像,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即出现A所示物像,细胞体积放大了,但是物像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即图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和D相比,C放大了物像的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要少。
(2)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因此在观察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壁,使体壁保持湿润。
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
故答案为:(1)左;BDA;细准焦螺旋;少;(2)呼吸;环带;
28.(4分)如图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图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________。
(2)图2中,对细胞进行染色,所用的染液是________(填“碘液”或“酒精”)。
(3)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应先用________倍镜观察。
(4)图3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转动________(填“粗”或“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析】(1)图1示盖盖玻片的步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清水从一侧均匀地赶向另一侧,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图2示染色步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因此所用的染液是碘液。
(3)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由于低倍镜视野较宽,比较容易找到物像,因此应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物像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4)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地升降镜筒,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1)气泡;(2)碘液;(3)低;(4)细。
三、综合题(共5题,每空1分,共36分)
29.(8分)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图一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二为部分操作步骤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上升;最后眼睛注视目镜内,转动[________]________,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2)步骤乙操作时要注意使盖玻片的一侧________然后缓缓放平。
(3)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往上方游动,为防止其游出视野,应将装片往________移动。若选用5×目镜和l0×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草履虫(图二丙)体长为10毫米,那么这个草履虫的实际体长为________毫米。
(4)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二丁所示,若观察到的血细胞里没有发现白细胞,可以采取________(选填“重新对光”“转动细准焦螺旋”或“移动涂片”)措施找到。
【解析】(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1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最后眼睛注视目镜内,转动5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2)步骤乙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3)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往上方游动,为防止其游出视野,应将装片往上移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若选用5×目镜和l0×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草履虫(图二丙)体长为10毫米,那么这个草履虫的实际体长为10÷(5×10)=0.2(毫米);
(4)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二丁所示,若观察到的血细胞里没有发现白细胞,可以采取移动涂片措施找到。
故答案为:
(1)1粗准焦螺旋;5反光镜;(2)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3)上;0.2(4)移动涂片。
30.(6分)某实验小组同学想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于是制作了临时玻片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图甲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步骤A中,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________。步骤B染色时所用的染液是________。
(2)图乙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________的物镜。
(3)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目镜上的标识为“10×”,物镜上的标识为“40×”,则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
(4)图丙中,在视野的上方发现了要观察的细胞,欲将它移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移动。
【解析】(1)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刮。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内侧刮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涂: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盖:盖上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染:用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引,所以正确的顺序是:DCAB;盖盖玻片时,盖玻片一侧先接触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对标本进行染色时,应滴加的是碘液,便于观察。
(2)(3)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目镜和物镜。对光时,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图乙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10×的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上的标识为“10×”,物镜上的标识为“40×”,则放大倍数为400倍。
(4)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观察装片时,把图中左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需要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故答案为:(1)DCAB;气泡;碘液;(2)10;(3)400;(4)左上。
31.(4分)显微镜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仪器。请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视野从甲变为乙,应将装片往________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再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2)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为提高视野亮度,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________面镜,或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要使视野从丙(图象模糊)变为丁(图象清晰),应调节________准焦螺旋。
(4)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________。
【解析】(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要使视野从甲(位于视野左下方)变为乙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往左下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再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为提高视野亮度,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或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要使视野从丙(图象模糊)变为丁(图象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4)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故答案为:(1)左下;(2)凹;(3)细;(4)叶绿体。
32.(8分)如图是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写序号
(1)植物细胞中,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切西瓜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种红色的物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内.
(2)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往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以保持细胞正常形态;要想清晰观察到细胞,需要用________染色.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往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染色时,将染液滴加在________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得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解析】(1)植物细胞中,①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另外细胞液里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切西瓜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种红色的物质主要分布在⑤液泡内.
(2)(3)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胀破,可以用清水;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压吸水胀破,用和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要想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结构,特别是细胞核,需要用碘液进行染色.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故答案为:(1)[①]细胞壁;[⑤]液泡;(2)生理盐水;(稀)碘液;(3)清水;盖玻片。
33.(10分)显微镜与细胞
某校生物学老师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显微镜与细胞”的自选实验活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如下生物材料和实验器具:葫芦藓,洋葱鳞片叶,活的小鱼,人血永久涂片,清水,生理盐水,稀碘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请你回答以下问题([]内填图中序号):
(1)图一是显微镜构造示意图,其中对所观察的物体有放大成像作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能调节镜筒的升降以使我们看清物像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第一、二空可换位,第三、四空可换位)
(2)小刚想看看自己的细胞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开始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使细胞保持正常形态,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了一滴________。经过一系列操作后,他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如图二________(选填:甲;乙)中所示细胞,其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和细胞核。
(3)小丽想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应选择的生物材料是________。她观察时发现视野里很暗,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③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⑦细准焦螺旋和⑧粗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升降,起到调焦作用,使我们能看清物像。
(2)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压吸水胀破,用和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因此小刚同学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了一滴生理盐水。图二中甲图示洋葱内表皮细胞,乙图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结构,可判断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它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植物细胞绿色见光部位的细胞内才有叶绿体,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含有叶绿体,葫芦藓的叶绿色,很薄只有一层细胞,因此可选用葫芦藓来观察叶绿体。小丽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很暗,可能的原因有:室内光线过暗;物镜转换不到位(或物镜未对准通光孔);有同学遮挡了射向反光镜的光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未进入通光孔;所选遮光器上的光圈太小。
故答案为:(1)①;③;⑧;⑦;(2)生理盐水;乙;细胞膜;细胞质;(3)葫芦藓;室内光线过暗;物镜转换不到位(或物镜未对准通光孔);有同学遮挡了射向反光镜的光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未进入通光孔;所选遮光器上的光圈太小。(答对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七上2021-2022第二章
探索生命
章末测试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中,第一步是(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
D.表达与交流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  )
A.修改实验数据
B.认真分析原因
C.重新进行实验
D.继续查找资料
3.下列关于调查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B.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C.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D.调查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记录
4.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5.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载玻片擦拭干净,随后滴加(  )
A.清水
B.碘液
C.酒精
D.生理盐水
6.某显微镜的目镜上标着“5×”,物镜上标着“40×”,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45倍
B.200倍
C.5倍
D.40倍
7.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以下四种镜头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5×,物镜4×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5×,物镜10×
8.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永久装片时,先后看到的两个视野如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换用高倍镜前,细胞较小,视野较亮
B.从视野甲到视野乙,调节的是细准焦螺旋
C.图中结构1是细胞膜,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D.图中结构2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9.探索微观世界离不开显微镜。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对光时使用低倍物镜
B.光线较暗时要用大光圈
C.下降镜筒时侧视物镜
D.调节反光镜改变物像大小
10.显微镜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如图)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①③⑧⑨
B.对光后,入眼的光线需经过的结构依次是⑨⑥③⑦
C.观察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④⑦①⑧
D.观察后整理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④⑧⑨
11.如图为使用显微镜的几个主要步骤,其中属于对光操作的是(  )
A.
B.
C.
D.
12.在观察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时,视野较暗,为了便于观察,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反光镜、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
D.转换器
13.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以下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选项是(  )
A.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光线较暗时要使用凹面反光镜
D.反光镜对向光源
14.图1是显微镜构造示意图,图2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3是观察该装片时看到的甲、乙两个视野。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在转动⑤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③
B.图2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cdba
C.图3中甲变成乙应转动图1中的③
D.出现图3中甲⑦的现象,是由于图2中的a操作不规范
15.下面是丁丁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C.物像偏上方﹣﹣向下方移动玻片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16.要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P”从如图甲所示状态转变成如图乙所示状态,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先将④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①,把②换成③
B.先将④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①,把③换成②
C.先将④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①,把③换成②
D.先将④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①,把②换成③
17.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18.下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中,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是(  )
A.
B.
C.
D.
19.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将如图中视野甲转换为视野乙,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首先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C.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D.移动玻片标本
20.观察如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流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再缓缓盖上
B.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在对侧引流
D.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鳞片叶的外表皮
21.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⑤→③→②→④
C.⑤→①→②→④
D.⑤→④→②→③
22.下列显微镜镜头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量最多的组合是(  )
A.目镜12.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12.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23.小潮在现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装片,污点均未移动。那么污点应该在(  )
A.目镜上
B.反光镜上
C.装片上
D.物镜上
24.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  )
①玻片向上移动
②玻片向下移动
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④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调节细准焦螺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25.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内的染色体
B.在低倍镜下要看清物像需先调节②再调节①④
C.使用③和⑤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160倍
D.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④和⑥
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26.(4分)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后,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________。如果显微镜视野的左下方有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目镜,污点位置都没有变化,那么污点应位于显微镜的________上。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到了如图材料用具中的________。(用选项字母回答)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④⑤⑥
(3)在“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针对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设计对照实验,应以________为变量。
27.(6分)实验操作:
(1)在“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某同学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几个视野,为把B中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该把装片向________边移动;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________;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和D相比,C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________了。
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必须保持蚯蚓体表湿润,主要是为了使蚯蚓能够正常________,从外形上区分蚯蚓前后端的方法是蚯蚓的前端有________。
28.(4分)如图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图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________。
(2)图2中,对细胞进行染色,所用的染液是________(填“碘液”或“酒精”)。
(3)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应先用________倍镜观察。
(4)图3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转动________(填“粗”或“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三、综合题(共5题,每空1分,共36分)
29.(8分)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图一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二为部分操作步骤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上升;最后眼睛注视目镜内,转动[________]________,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2)步骤乙操作时要注意使盖玻片的一侧________然后缓缓放平。
(3)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往上方游动,为防止其游出视野,应将装片往________移动。若选用5×目镜和l0×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草履虫(图二丙)体长为10毫米,那么这个草履虫的实际体长为________毫米。
(4)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二丁所示,若观察到的血细胞里没有发现白细胞,可以采取________(选填“重新对光”“转动细准焦螺旋”或“移动涂片”)措施找到。
30.(6分)某实验小组同学想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于是制作了临时玻片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图甲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步骤A中,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________。步骤B染色时所用的染液是________。
(2)图乙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________的物镜。
(3)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目镜上的标识为“10×”,物镜上的标识为“40×”,则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
(4)图丙中,在视野的上方发现了要观察的细胞,欲将它移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移动。
31.(4分)显微镜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仪器。请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视野从甲变为乙,应将装片往________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再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2)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为提高视野亮度,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________面镜,或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要使视野从丙(图象模糊)变为丁(图象清晰),应调节________准焦螺旋。
(4)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________。
32.(8分)如图是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写序号
(1)植物细胞中,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切西瓜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种红色的物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内.
(2)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往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以保持细胞正常形态;要想清晰观察到细胞,需要用________染色.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往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染色时,将染液滴加在________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得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33.(10分)显微镜与细胞
某校生物学老师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显微镜与细胞”的自选实验活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如下生物材料和实验器具:葫芦藓,洋葱鳞片叶,活的小鱼,人血永久涂片,清水,生理盐水,稀碘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请你回答以下问题([]内填图中序号):
(1)图一是显微镜构造示意图,其中对所观察的物体有放大成像作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能调节镜筒的升降以使我们看清物像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第一、二空可换位,第三、四空可换位)
(2)小刚想看看自己的细胞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开始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使细胞保持正常形态,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了一滴________。经过一系列操作后,他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如图二________(选填:甲;乙)中所示细胞,其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和细胞核。
(3)小丽想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应选择的生物材料是________。她观察时发现视野里很暗,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