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材料诉说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者。这位统治者是( )
A.商纣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
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统治,他主要采纳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观点?(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3.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4.图是汉代耧车的模型,耧车是当时先进的( )
A.灌溉工具
B.播种工具
C.冶铁工具
D.交通工具
5.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二者的类似之处有:( )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加强思想控制
③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
④统一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昭君出塞
B.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C.魏孝文帝改革
D.修筑长城
7.西域正式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01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
8.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开辟丝绸之路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9.184年,东汉末年爆发了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 )
A.陈胜
B.项羽
C.刘秀
D.张角
10.建立汉朝的汉高祖是( )
A.项羽
B.刘彻
C.嬴政
D.刘邦
11.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这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
①减轻赋税
②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
③重视以德化民
④废除严刑苛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图1和图2的主人都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荣。他们的“赫赫战功”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镇压农民起义
C.率军击败匈奴
D.打压地方豪强
13.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14.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包括( )
①战乱频繁
②繁重的赋税
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④刑罚严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王国问题
B.恢复发展生产
C.人口问题
D.王权问题
二.辨析题
16.秦朝修建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鸭绿江。
【
】改为
1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夏朝。
(判断对错)
改正:
。
18.小历在查阅作业帮“评说秦始皇”时遇到两种参考答案:A.秦始皇强化思想控制,倡导儒家学说,有力促进思想统一;
B.秦始皇灭六国,立郡县,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你认为哪种答案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19.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错误:
改正:
。
20.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错误:
更正:
。
三.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什么人?
(2)秦皇的最伟大功绩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反映的是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你知道是什么措施吗?秦朝为巩固统一又采取哪些措施?
(4)秦皇采取的哪项措施产生了消极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材料二: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到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什么主张?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的“致命打击”的件事指的是什么?“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3)材料三的主张是谁提出来的?
四.解答题
23.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阅读下列材料: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下半阙: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除称自己为皇帝外,还在中央政府主要设置了哪三大官职?
(3)材料中的“汉武”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措施?
(4)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4.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说出秦汉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2)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各有什么表现?
(3)为维护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思想和军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可知是秦朝的统一。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它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故选:B。
2.结合所学可知,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被秦始皇所采纳,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3.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进入强盛时期。
故选:C。
4.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出现了播种耧车,提高了播种效率。所以汉代的耧车是当时先进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
故选:B。
5.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都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都加强了思想控制;汉武帝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收回铸币权,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故①②④属于秦始皇与汉武帝统治的共同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秦始皇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但没有修长城,故③是他们的不同点,故含有③的ABD不合题意。
故选:C。
6.汉元帝时期,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是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题目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即描述了昭君出塞的意义。
故选:A。
7.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故西域正式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公元前60年。
故选:C。
8.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ABC不是秦始皇的贡献。
故选:D。
9.“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东汉黄巾起义的口号。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故选:D。
10.秦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故选:D。
11.结合所学知识: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废除严刑苛法;文帝、景帝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他们还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故选:D。
12.汉武帝时对匈奴进行反击。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率领骑兵二十四万,步兵十万,分两路出击。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北越大漠,大败匈奴单于,匈奴再不敢南下。
故选:C。
13.秦始皇是开国皇帝,西汉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汉武帝不是开国皇帝;A不符合题意;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C不符合题意;科举制度形成隋朝,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都没有实行,D不符合题意。秦始皇、汉武帝在位时期,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封建王朝;B符合题意。
故选:B。
14.“天下苦秦久矣”意思是天下的老百姓苦于忍受秦朝的暴政太久了,暗示是该结束的时候了。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表现为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和刑罚残酷。
故选:C。
15.依据所学,西汉建立初年,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故选:B。
二.辨析题
16.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为了抵御匈奴的南下,修建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故答案为:
【×】改为:鸭绿江改为辽东。
17.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故答案为:
×;改正:夏朝改为秦朝。
18.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B说法是正确的;秦始皇为加强思想的控制采取的是焚书坑儒的政策,倡导儒家学说的是汉武帝,所以A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判断:A答案是错误的。
理由: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可能倡导儒家学说。倡导儒家学说,促进思想大一统的是汉武帝,与秦始皇无关。
19.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答案为:
错误:黄巾起义;订正:陈胜、吴广起义.
20.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管辖。
故答案为:
错误:“西藏”;更正:“新疆”。
三.材料题
21.(1)材料一中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秦始皇。
(2)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3)材料二中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规范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又推广笔划更为简单的隶书。秦朝为巩固统一又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部边境,维护国家统一,他派蒙恬在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还开发南疆,开凿灵渠。
(4)秦皇采取的焚书坑儒产生了消极影响,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故答案为:
(1)秦始皇。
(2)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统一,建立秦朝。
(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开凿灵渠。
(4)焚书坑儒。
22.(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主张是“爱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2)材料二中的“致命打击”指的是焚书坑儒,“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百家争鸣”。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束缚了思想。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诸侯争霸,社会发生剧变。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百家争鸣”。
(3)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把各地学者召集到长安,询问治国方法,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位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采纳了这个主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故答案为:
(1)“爱人”;儒家;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百家争鸣。
(3)董仲舒。
四.解答题
23.(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3)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解决了王国问题。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可知,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故答案为: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秦朝。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3)主父偃;推恩令。
(4)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合理即可给分)
24.(1)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朝时期,通过汉武帝的大一统,封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初步发展,因此说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我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2)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别是政治上,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半两”钱);同时统一了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还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3)汉武帝维护大一统在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统一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立太学,地方上设立官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军事上加强边疆地方的巩固和管理;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
故答案为:
(1)我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2)政治上,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半两”钱);同时统一了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3)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统一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立太学,地方上设立官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军事上加强边疆地方的巩固和管理;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