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观潮》
重点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太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向我们移来”“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这两个自然段从声音和形态两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浪潮比作水墙、千万匹齐头并进的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变化。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从“人声鼎沸”“沸腾”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选文描写了观潮人的反应,其作用是间接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感况。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奇特、壮观景象,展现了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奇观的赞美之情。
2《走月亮》
是指人们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游玩、散步、嬉戏。
重点句:
1.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排比)
2.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拟人)
3.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拟人、比喻)
4.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1)“走月亮”的意思是:在月夜里散步,选文中写的是“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2)选文中描写的月光下的景物有:溪水、鹅卵石、小水塘。
(3)“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从句中的两个“流着”可以感受
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在秋风的吹拂下飘到了溪水上空,随着溪水飘啊飘;月光酒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
(4)“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抱”不能换成“映”,因为“抱”字给人亲切、可爱的感觉,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5.“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过四次,这样呈现的好处是:在表达情感上,抒
发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的心情;在文章结构上,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
关联词语: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3《现代诗二首》
1.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鸟儿、斜阳、江、芦苇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夕阳西下,染
红芦苇,晚归的鸟儿低飞于江面之上的美丽画面,表现了秋日黄昏的静谧、绚丽、和谐,体现
了诗人无比欣悦的心情。
如果给这首诗的每一小节拟个小标题分别是:《归鸟图》
《日落图》
《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代表作有《再别康桥》。这首小诗分别为我们展示了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四幅富有情趣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悠闲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繁星》
作者:巴金
代表作:《家》《春》《秋》(激流三部)《雾》《雨》《电》(爱情三部曲)
重点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比喻、拟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排比)
2.课文围绕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来写。
3.《繁星>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作者从前在家乡庭院、三年前在南京住所的菜园、如今在海上舱面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享受,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关联词语:
星光在我们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词句段运用
形容声音大或环境喧闹的四字词语: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形容声音小或环境安静的四字词语: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重点词语
牵挂
逐渐
犹如
葡萄
地震
满意
招待
水稻
柔和
淘气
浪潮
拍打
宽阔
大堤
庄稼
鹅卵石
余波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闪闪烁烁
坑坑洼洼
密密麻麻
无处不在
摇摇欲坠
半明半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