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杜甫
作者介绍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杜甫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世人尊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合称“李杜”
创作背景
《望岳》是流传于世的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是诗人二十四五岁时在齐、赵一带漫游时的作品。它境界高远,表现了泰山的峻美,洋溢着青年诗人的满腔壮志和不凡才气。
壹
读诗
读 诗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听读范读,注意朗诵、语速、语气、语调轻重,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读 诗
贰
诗联品析
诗联品析
诗联品析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一步:解说注释
第二步:描述诗联
第三步:品析字句
小组自由讨论,品析诗句。
诗联品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语气词
泰山的威仪怎么样呢?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遥望之笔。问句表达对泰山的惊叹,答句点出其巍峨的气势;“青未了”写泰山青峰连绵,一望无际。
诗联品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神奇秀美,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好像被分割为黄昏与清晓。
远望之笔。“钟字将大自然描写得如此有情;“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诗联品析
看山中云层叠起,不禁心胸摇荡,极目远眺,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近望之笔。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写泰山高险;凝望鸟儿渐入山谷,写泰山幽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联品析
我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群山是那样的渺小。
述志之笔。点明题旨,气势不凡,意境辽远,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泰山极顶
人生顶峰
诗联品析
再读
读出赞美之情
读出期盼之情
叁
诗外事
诗人情
诗外事 诗人情
登岳阳楼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2)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3)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4)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5)凭轩:靠着窗户。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思考:1、杜甫登上岳阳楼后所见之景。
2、杜甫登楼后还有赏美景之心吗?为什么?
诗外事 诗人情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登岳阳楼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组自由讨论,谈谈这两首诗”情”的同与不同。
情感不同
情怀相同
杜甫
母亲崔氏(魏晋以来的望族)
外婆李氏(唐太宗李世民的重孙女)
外公的母亲李氏(唐高宗李渊的孙女)
13世祖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
祖父杜审言(唐代著名诗人、武则天时期高管)
诗外事 诗人情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坚持的家国传统:民生的忧叹、君王的忠言、
国家的兴亡、盛世的理想。
治国平天下、奉儒守官、立功立言
对亲戚朋友的眷念,年老孤独的悲伤,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无以报国的自悼
安史之乱
诗外事 诗人情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