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宗教改革
(16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1517
回顾:中世纪西欧的特征
Ⅰ僧侣
Ⅱ骑士
Ⅲ农民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
庄园和农奴制度
思想:
天主教会统治
走出中世纪,需要披荆斩棘,挣脱一系列束缚......
一群想要走出中世纪的人......
但丁 米开朗琪罗 莎士比亚
马丁·路德
牛顿
卢梭 孟德斯鸠 伏尔泰
人文主义者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概念: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原意为“再生”,新的时代将越过中世纪,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
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
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意大利,……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且发展起来……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根本原因)
1、文艺复兴背景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基础)
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新兴贵族、资产阶级的扶持(政治基础)
无论是谁,只要不是傻子就都不能否认 ……哪个地方的商业能如佛罗伦萨这般兴旺发达呢?又有哪个地方的才士俊杰比佛罗伦萨更多呢?
——《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上的主要问题》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人才优势)
中世纪教会以上帝的代理自居,要求每个人无条件服从,教会说的一切就等于上帝说的一切,服从上帝就体现为服从教会。……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基督教教义含有明显反商意识,也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质追求。
教会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社会心理)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根本原因)
2、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基础)
3、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人才优势)
4、教会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社会心理)
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和迷信
主张安于现状
2、文艺复兴内容
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崇尚冒险和进取
自由平等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14世纪
文学三杰
15世纪
美术三杰
16世纪
文学、艺术、科学
3、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与作品
薄伽丘
但丁
比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拉伯雷等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巨人传》等
但丁(1265——1321年)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神曲》插图
《神曲》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地狱、炼狱和天堂)的过程。他在梦幻游历中遇到各类古今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对话和评价,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
彼特拉克(1304—1374)
意大利诗人,十四行诗首创者,出生于佛罗伦萨,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诗集《歌集》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诗人把劳拉写成美的化身,显示了爱情的崇高和圣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束缚,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
薄伽丘(1313—1375 )出生于佛罗伦萨富商家庭,其代表作是《十日谈》,小说描写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轮流讲了100个故事,故书名《十日谈》。
号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拉斐尔自画像
达·芬奇自画像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达?芬奇《蒙娜丽莎》
拉斐尔《母与子》
米开朗琪罗《大卫》既不是趾高气扬的胜利者,也不是耀武扬威、冷酷好斗的黩武主义者。而是不得不为生存而战的普通人。
——《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英雄主义》
目光坚毅 人的意志
青筋暴起 人的力量
武器精巧 人的智慧
坚毅、自信、勇敢、刚健有力、写实、科学、理性……
雕塑:《安东尼·奥索》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
神情呆滞,一脸愁容,一幅受苦、受难的样子。
色彩丰富、形象生动, 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他从事创作20多年,写出37个剧本和150多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等多种题材,有“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如图),四大悲剧的诞生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的剧作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理念,不仅在欧洲文坛上享有最高声誉,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影响
Influence of Renaissance
思想层面
文艺复兴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更加关注人的本身与现世世界。
经济上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
文艺领域
多国
宗教领域
人文主义思想跨越过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影响到德意志。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宗教改革为何16世纪最早开始于德国?
材料一: 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之中,成为被天主教会压榨最为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教会霸占了欧洲各国1/3的土地,教徒也必须把全部收入的1/10交给教会。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是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1、宗教改革背景
材料二: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做外国人,他无权干涉国家事务和在本国疆域内征税。……大众对教会收税和遍布西欧的教会的巨大地产十分不满。……中产阶层和国家君主的利益,导致他们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和豪华家具等巨额的可移动财富。同样让人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的税收、出售教会财产获得的资金、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材料三:买卖圣职的现象在教会中始终存在,16世纪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据统计,1521年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枢机主教当选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现代史编》
天主教会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
材料四: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各国封建君主、新兴资产阶级、下层民众与天主教会之间矛盾日益尖锐,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而教会日益腐朽堕落也引起了一些传教士的不满,改革基督教的呼声越发激烈。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的阻碍。
材料五:1517年,罗马教廷公开向信众兜售赎罪券,教会宣扬:“你所有的罪恶、犯罪和放纵,不管这些罪孽有多大……因此,当你死的时候,惩罚的大门将被关闭,快乐的天堂之门将被打开。”
材料六:“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灵魂会“嗖”地一声从炼狱的火焰中升到了天堂”。
导火线:1517年,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 。
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
2、宗教改革内容
德意志:路德派 瑞士: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因信称义
教随国定
1、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世俗权力高于教权,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人人平等
“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因信称义
人人平等
教随国定
矛头:天主教会的权威
教皇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它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我的信仰你做主
我的信仰我做主
信仰直达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否定神学思想
找到现世中的自我
——文化运动
上流社会
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
否定教权
找到灵魂得救的自由
基层社会
大众群体
——社会运动
教皇权威
新教
伊斯兰教(622)
穆罕默德
基督教(1世纪)
耶稣
佛教(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世界三大宗教
小知识:基督教4世纪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1054年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东部教会与罗马为首的西部教会。东部教会自称东正教;西部教会自称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会)。16世纪宗教改革中诞生新教。 注释:世界基督教徒约有13亿(其中天主教徒7亿,新教徒5亿,东正教徒1亿)。
材料二:你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有关职业的数据统计……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那些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工和接受过高级技术和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否定教皇权威,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人文主义;
3、宗教改革影响
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路德教导他们,每个人只需听从自己的良心,而不必听从任何人;一个人必须作为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
—恩斯特?贡布里希《世界小史》
材料四: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加强了君主专制,推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背景:
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②资本主义的发展;(物质基础)③欧洲科学家的个人天赋和探索及献身精神;④观测技术的进步。
2、成就: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天文学)
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物理学)
③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吉尔伯特:开创了电学和磁学的近代研究。
伽利略: “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
开普勒:发现了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三大定律,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 。
培根: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 哲学之父"," 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
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和心脏的功能,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 。
胡克:设计制造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发现了“细胞”。
玻义耳:近代化学之父,发现玻义耳定律。
其他科学发现
哥白尼
伽利略
牛 顿
达尔文
爱迪生
(16-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瓦特
法拉第
天文学革命
物理学革命
生物学革命
科
学
理
论
科
学
技
术
影响
Survey of Reformation
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总结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促进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为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学与神学
材料一:他(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 一书。
—摘编自《宋应星评传》
材料二:在长期实验观测、计算和深入思考下以数学公式表达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摘编自《牛顿传》
据材料,概括中国传统科技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不同。
依据材料,得出信息
不同:传统科技重实用和经验积累; 近代自然科学重实验和逻辑推理。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亚当·斯密
大卫·休谟
四、启蒙运动(17世纪—18世纪
“宗教改革”后,旧教和新教的斗争厮杀甚至战争,在各个国家都有,特别在法国尤其严重。十七八世纪的欧洲,神学还占据着相当的地位。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教会特权依然强大
1、启蒙思想的背景
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17、18世纪资本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可以说,“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逻辑延伸,或说是它们不可缺少、也不可避免的“续篇”。“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慢慢苏醒;“宗教革命”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进一步突破;在引起笛卡尔以来真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了自觉地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的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神学羁绊、积累的必然结果。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一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宇宙,也支配了最小的物质。这样一来,自然界俨然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器装置,这一架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认识。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2.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英国出现早
期启蒙思想
17世纪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
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休谟(英)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霍布斯
洛克(英)
3.思想家及其观点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确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法)伏尔泰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担心,同一个人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同时加以执行。……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成为压迫者。 ——摘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②“开明”专制,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3.思想家及其观点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法)卢梭
卢梭:①自由,平等,法治
②主权在民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德)康德
康德:思想自由,运用理性
4.内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人物
主张
君主立宪制
分权与制衡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制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亚当·斯密
康德
都反对君主专制
劳动价值论,自由竞争(现代经济学之父)
理性,民主,自由,平等(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美国《1787年宪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有关民主国家构建的基本原则和立法规范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比如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制定,也影响了世界民主化进程,比如中国。
5.影响
5.影响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断头台前恍然大悟:“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
甲午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维新运动: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
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②政治革命: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民族独立: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16世纪)
(17、18世纪)
(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文艺复兴
因信称义,信仰自由,打击天主教会权威,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理性主义,反对专制王权和教会,革命思想武器,民主原则,立法规范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近 代 科 学
人文主义,解放人性,冲击封建秩序。
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16-17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堂小结
人文主义的复兴
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的成熟
──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文精神的湮没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神学)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反封建)
人文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反神权)
——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在人文主义者们的带领下,西欧民众逐渐走出了中世纪。
新时代创造者的使命,等待着他们!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美国
英国殖民统治
(根本原因)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英、法
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
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化历程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对比
从批判对象看
文艺复兴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从批判形式看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直接批判宗教教会和封建制度本身,提倡理性,尊重科学。
从涉及领域看
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科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拓展探究】启蒙运动与中国文化
材料一:“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过基督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
——伏尔泰《哲学辞典》、《礼俗论》
(1)材料一中“孔子法规”指的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孔子法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统治者要以德治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原因: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17-18世纪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私欲横流,而孔子的思想能够成为西方人学习的榜样
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拓展探究】启蒙运动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卢梭对中国的看法就跟伏尔泰颇不一致。他认为中国是君主专制国家,对待帝王若有些小过失,都可以用大不敬罪处死乃至灭族,造成许多冤狱。
——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
(2)根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对待中国儒家文化看法不一致的原因。
卢梭: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共和制度,主张以革命手段彻底革除君主文化,故而竭力贬斥中国文化。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只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成为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拓展探究】启蒙运动与中国文化
明末清初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经济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代表新经济形态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时代的“缺陷”导致黄宗羲、顾炎武等早期启蒙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而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欧洲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旗帜,提倡自由、平等与民主,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理想蓝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不同点
文艺复习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17~18世纪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
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沉重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地域范围
意大利 欧洲各国
德意志 欧洲各国
英国 法国 欧美 世界
内容
【指导…】
【反对…】
【追求…】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反对——天主教神学
追求——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以理性主义为指导
反对 封建专制主义,宗教神学体系
追求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提出:新制度构想
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斗争矛头
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教会特权,天主教会(教皇)权威
封建专制制度、宗教神学体系
侧重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宗教领域
政治领域
斗争形式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形式;披着宗教的外衣
披着宗教的外衣
摆脱了宗教束缚直接公开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未来构想
追求现世生活追求今生享受
廉价平民教会、民族国家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影响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