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4 13: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品味词中的美景。
2、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深入把握词境词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的忧患意识,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赏读诗词之美,体味词人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
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登上金陵的高处,面对大好河山,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桂枝香 金陵怀古》,这位词人就是——王安石。《古今词话》有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更有意思的是连一向自负的苏东坡看完这首词,久久无言,最后化为一声叹息:“此老乃野狐精也。”
初读感知
一读:通过预习,大家是否已做到熟读本词?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诵读本词?(点评:节奏停顿、语速稍慢,语调悠扬)
再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诵读本词。
师范读,请同学们齐读本词。
二问:如果由同学们来讲析这首词:围绕本词,你会设计什么问题?(可以从意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角度提出2-3个问题。)
预设1:本词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2:本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3:本词运用的表达技巧有哪些?有什么好处?
赏读探究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大致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一) 整体鉴赏(1、上片写了哪些景,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景与情的关系?)
(二) 局部鉴赏(1、 “千里澄江.......”等词句的赏析 2 、“商女” 的用意何在?)
【重难突破】
预设1:整体(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写景如画,善用清丽、优美的形象语言。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寄寓了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预设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水的清澈,山的青翠、峭拔,壮阔之景犹在眼前。先写远景,用的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千里长江好像一条洁白的绸带,山峦耸翠,似在亲密地簇拥着。词人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预设3:“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一句情景是怎样结合的?(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此处“残阳”“西风”有无萧瑟之感?)
预设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预设5: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繁华竞逐:往昔统治者因为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误国误民,以致演出了一幕一幕“门外楼头”那样的悲剧,然而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停止上演,也许就在明天,又将上演了。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诗人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
预设6: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借景抒情,以自然难变反衬人事匆促,抒发悲叹之情,感叹六朝繁华已逝,如今但见烟笼寒水,芳草凝绿。)
预设7: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悲时伤世,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在他们悲慨的咏叹里,山河破败了,只徒然留下一些深深浅浅的墨痕,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
预设8: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空空的感叹,而是要从政治上加以改革,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预设9:词的下片怀古、抒情,用典无痕,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写难写之情余味无穷。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拓展提升
有人说王安石一曲《桂枝香 金陵怀古》的价值超过了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着从写作目的,人生经历上对比,谈谈你的感悟。
预设1(苏词中词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周瑜更是激起词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成的伤已之情。苏词主要悲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更多的是对自我人生价值的关照)
王词中词人二次被罢相后,退居金陵。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他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表现的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结束语:上完这一节课,不仅跟随先贤欣赏了金陵盛景,更多的是感悟到词人身上那种志当存高远的精神。即便是处在人生的低谷,王安石的心里忧虑的依旧是国家的发展,都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一方天地,看到对于自己生活最贴切最实际的问题。但若是眼光长远的人,或许看得更广阔更长远,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我借助这首词,借助词人的情怀,衷心希望大家:学习先贤居安思危,劝勉少年志存高远!
《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在必修二又学过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在必修四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了怀古词的基本特点和常用手法。作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准确地把握诗歌之美、诗人之情,是我主要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决定摒弃教师设计问题,主导学生思维走向及课堂走向的传统教学方式,淡化了对诗歌诗句的逐步串讲,采用深入诵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感悟能力。
最后,这首词能够在众多怀古词中脱颖而出,主要在于在立意和识见上,高瞻远瞩,寄意深远。所以,我想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现对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大视野、大境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生预习还算充分,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诵读时,仍有个别字音读错,学生断句较好。课堂气氛整体有些沉闷,可能还是对诗词鉴赏技巧掌握不到位,课堂提问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过于单一,甚至问不到关键点。
本节课学习目标达成度较高,赏析上片的景做到了自读自悟,品味词作语句,感受到了词人写景之美。下片也能从吃作中抓住了关键句,体会到王安石通过此词所抒发的感情,理解了词人的忧患意识。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材分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鲁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中第三单元中的诗词。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宋词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此单元讲读部分共选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位、赏析宋词的表现的不同意境与情思。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退居金陵时所作。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一开头,用“登临送目”四字领起,表明以下所写为登高所见。映入眼帘的是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不断翠绿的山峰。船帆飘动,酒旗迎风,云掩彩舟,白鹭腾空。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色使诗人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换头之后写怀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争奇斗胜地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诗人在这里表现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伟的气概。不仅批判了六朝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叹兴亡。六朝的往事都随水逝去,空余寒烟芳草。可悲的是,有些人如商女一般,不顾国家兴亡,还沉溺于享乐,吟唱着《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曲。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对“谩嗟”六朝兴废,在北宋这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政治上进行改革,免致奢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这一课有助于学生掌握宋词尤其是怀古词鉴赏起着重要的作用。
《桂枝香 金陵怀古》评测练习
学习目标:
1 熟读文本,背诵整首词。
2 赏析意象和典故,体会蕴含在词中的深沉感情
学习重点 :
鉴赏词中美景,品味作者感情
【认识金陵 走近作者】
1 认识金陵:
金陵是南京的古称,也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六朝时期,金陵已达二十八万户,人口超过百万,是世界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也是六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金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衣冠南渡使汉民族在金陵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被历代所传诵。金陵是中国古典文化和风雅文化的代表城市,代表着古典中华文明,有“天下文枢”之称,六朝时的金陵和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
2 走进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他被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3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隐藏着种种的危机。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夯实基础 积累知识】
1 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初肃(  ) 澄江(  )  如簇(  )
去棹(  ) 斜矗(  ) 鹭起(  )
漫嗟(  ) 衰草(  ) 凝绿(  )
2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
(1)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征帆去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彩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气初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的句子是( ),( )。
《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感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的句子是( ),( )。
《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 ),( ),( ),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课前思考】
1如果由同学们来讲析这首词:围绕本词,你会设计什么问题?(结合所掌握的诗词鉴赏方法,提出2-3个问题。)
2 王安石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是怀古之作,都是借怀古以抒发自身的感情,但是从人文精神及人生体验上二人又有何不同?(试着对比鉴赏)
【美文共读】
来如疾风逝如虹
——走近王安石
志向: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笔动如飞。凭借自身才华,在庆历二年也就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前两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从此开始他35年的政治生涯,此时的王安石只有22岁。与人们的料想不同,少年得志的王安石并没有得意忘形,也没有飞黄腾达,更没有结交权贵。而是在地方任上关注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他给宋仁宗上过万言书,恳请变法以图富国强兵。可是,已到暮年的宋仁宗哪里听得进去呢?王安石意识到变法的时机还没来到,因此他坚决地放弃进京做官的机会,继续留在地方遍访民情,以待时机,等待一个支持他的皇帝,这一等待竟然是整整25年!但是他的变法主张,却为他赢得名望,于是这个来自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的进士被人称为“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而他的志向正如自己在《元日》中所写的那样:“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定要让大宋王朝摆脱萎靡的境地,打造一个新的太平盛世!
变法: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在《浪淘沙令》写道:“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他确实在期望遇到自己的“汤武”,建一番伟业。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生命中的“汤武”终于向他招手。公元1068年,北宋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宋神宗赵顼(音须)登基改元熙宁元年,所以后世也有人称“王安石变法”为“熙宁变法”。此时的宋神宗早已不满他的祖辈们对辽、西夏用金钱换和平的“购和”政策,也担心王朝日暮途穷。为了富国,为了强兵,这个只有20岁的青年天子决定变法,这场变法的工程师他选择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王安石。可是变法,谈何容易呢?政坛领袖司马光说,“安石无他,但
执拗耳”,三朝元老韩琦说,“安石为辅弼则器量不足”,大才子苏轼说,“安石有宰相之才,而无宰相之度”。面对他人的怀疑,王安石咬紧牙关,大声高呼:“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他就像一阵疾风横扫北宋政坛!然而这个“拗相公”犯起了拗脾气——“同者存,异者去”。支持变法的留在朝廷,不管他道德才能如何,反对变法的离开朝廷,也不管他道德才能如何。党同伐异在此注定失败的命运。一道道新的政令颁布,一项项新的政策实施,可是结果呢?变法成了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借口,加之天灾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在变法的第8个年头,一个叫郑侠的守城门的小官每日看流民扶携塞道,买儿鬻女,于心不忍,绘制《流民图》呈皇帝御览。宋神宗打开画卷,只见风沙沉沉,啼饿号寒,草根嚼尽,奄毙沟壑,悍吏在旁,威逼恫吓,怒目
追索……27岁的宋神宗哭泣了:“难道是朕败坏了天下吗?!”太皇太后曹氏哽咽说:“王安石是要变乱天下啊!”皇帝动摇了,变法阵营内部又开始分裂争权!王安石的好友曾巩的弟弟曾布被排挤而去,才子苏轼被牵扯进“文字狱”,曾经被他提拔的吕惠卿居然诬陷他……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爱子王雱(音滂)病死。公元1076年的金秋十月本该是收获的季节,可是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退隐江宁。八年的变法换来的不是国泰民安而是千里饿殍,八年的变法换来的不是清平社稷而是争权夺利……1085年3月宋神宗一病不起,弥留时说:“惟生知死,惟圣人能达其情”,表现了历代帝王面对死亡少有的从容,终年仅仅38岁,在位18年……1086年4月,“免役法”被废,王安石失语道:“此法是我与先帝研究两年才颁布的,实在不该废除啊!”说完,他那个倔强的灵魂脱离了他那副衰弱的躯体……41年后,北宋灭亡。
文学:后来谁与子争先
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如同一道彩虹灿烂在整个宋代!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做出了贡献。尽管他的文学主张过于强调“实用”,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但是,王安石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当之无愧名列“唐宋八大家”,谥曰“文”,不是浪得虚名!正如北宋文坛泰斗欧阳修评价的那样:“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后反思
上完这堂课,感触颇多,自感还有较多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设计问题这一环节浪费了一定时间,导致在赏析上片的写景之美时,时间稍有仓促,有点意犹未尽之感。
2“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一句,备课时虽然详尽备课,但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环节中未涉及,老师未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切入,这是一大遗憾。
3 课堂上面对较为沉闷的学生,尽管想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但还是没达到理想状态,下一步需要提高自身水平。
4 板书字体不够漂亮、美观,需要在今后努力改进。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就“阅读与鉴赏”提出: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依据新课标及高考的学习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品味词中的美景。
2、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深入把握词境词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的忧患意识,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赏读诗词之美,体味词人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