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章水平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地理现象中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变更 D.四季更替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3.在“观察当地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的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直接测量的量为( )
A.标杆的高度 B.太阳高度
C.杆影的长度 D.杆影的方向
4.读右图,此时杭州的太阳高度的大小( )
A.是一年中的最大值
B.是一年中的最小值
C.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
D.太阳高度与日期关系不大
5.同上题图,此时杭州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昼长于夜;②昼为一年中最长;③昼短于夜;④昼夜平分;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6.有关地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轴北端在一定时期内始终指向北极星;②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③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分别称为北极点和南极点;④地轴空间位置随地球运动有明显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下列纬度带上有可能出现极昼的是( )
A. 0° B.23°26′N
C. 63.5°S D.67.5°N
8.使地球表面上物体的日影随季节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C.地球的公转 D.太阳的活动
9.全球昼夜平分的日期是( )
A.春分日和秋分日 B.冬至日和夏至日
C.春分日和冬至日 D.夏至日和春分日
10.软流层位于下列地球内部结构的哪个部位( )
A.地壳中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幔顶部
11.地球上有的地方成为高山,有的地方成为谷地,主要是由于( )
A.外力作用的结果 B.地壳运动的结果
C.地震的结果 D.火山喷发的结果
12.下列活动中释放地热最剧烈的一种形式是( )
A.火山 B.地震
C.地热流 D.温泉
13.6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方位于( )
A.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
B.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C.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14.发生地震时,采取下列哪种措施是不妥当的( )
A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地方
B.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
C.躲到桌子底下
D.跑进高楼大厦中躲起来
15.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的溶蚀 B.流水的沉积作用
C.风的吹蚀作用 D.冰川的移动作用
16.电影《2012》和《阿凡达》都深刻地说明了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的重要性。以下有关地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
C.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D.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内力作用因素
17.在一次野外考察中,一位同学在一峭壁前发现峭壁上的岩石层次分布很明显(如右图),这是由于该地方的岩石在什么作用下形成的( )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
18.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边界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B.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高大的山系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往往形成裂谷和断层
D.日本国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
19.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落基山脉
20.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风力流水运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跌宕起伏
D.外力对地形的影响缓慢而持久,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1.地球内部由内到外可分为 、 和 三层。
22.典型火山一般由 、 和岩浆通道组成。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 。
23.五带反映了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减少的规律,根据五带的划分,南纬72°属于 ,每年有较长时间的 现象。
24.桐庐的瑶琳仙境、金华的双龙洞是由 (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形成的;黑龙江有火山湖,名叫五大连池,是由 (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形成的。
25.1915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解释地壳变动的地球构造理论——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科学家们在魏格纳的全球构造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 。 因此把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我国所在的板块为 板块,几乎都在海洋里的是 板块。
三、读图、简答题(共30分)
26.(5分)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2)太阳直射位于C点时,北极点与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 。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北极圈上昼长时间比南极圈上少 小时。
(4)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北半球是 节气。
27.(8分)(2011安溪)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的周期: ,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 千米。
(3)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填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福建泉州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这一天正午时分,泉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
A B C D
(4)如图所示,出现极昼的地区B所对应的温度带是 ( )。
A.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28.(8分)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A、B、C的地形名称。
A ;B ;C 。
(2)山坡EF比山坡GF (填“陡”或“缓”)。
(3)通常,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C地气温为10℃,则E地气温为 ℃。
29.(9分)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解答:
(1)图中①代表 板块,②代表 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③与
板块(板块名称)相撞形成的。
(2)图中字母A处与B处相比,地壳稳定的是 处,原因是 。
(3)图中字母C处与D处相比,岩石年龄较轻的是处,原因是 。
第4章水平测试
1.B 2.B 3.B 4.B 5.C 6.C 7.D 8.C 9.A 10.C 11.B 12.A 13.D 14.D 15.A
16.C 17.A 18.D 19.B 20.D
21.地核 地幔 地壳
22.火山口 火山锥 软流层
23.太阳辐射能量 南寒带 极昼和极夜
24.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25.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亚欧太平洋
26. (1) 66°34'N至90°N (2)南极点 (3)24 (4)春分日
27.(1)一天(或约24小时) B (2)4万 (3)北回归线昼长夜短 B (4)D
28.(1)鞍部峭壁山谷 (2)陡 (3)8.2
29.(1)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 (2)A处 在板块内部 (3)C 这里是海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