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乘与除
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掌握得怎么样了呢?现在来考考大家。我说上句你们答下句:
四八( ) 七八( )
六九( ) 五七( )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学生汇报:每捆20棵小树苗,共有3捆,一共有60棵。
师:这60棵是怎么算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
师:有要提问的吗?
生:这里的3,20,60各表示什么?(3表示3捆,20表示每捆20棵,60表示一共有60棵。3×20不好算,我先算3×2。因为3×2=6,所以3×20=60)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师: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1:因为每捆有20棵,有3捆,所以就是20+20+20=60(棵)。
生2:这样太麻烦,我也是用3×20来算的,20就是2个十,这样就是3乘2个十等于6个十,也就是60。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个过程可以写成下面的一组算式:
2×3=6
20×3=60
师:现在我们有了三种不同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如果要你来解答,你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别人看起来最清楚?
2.师:看来各种方法都有,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试一试。(把题目中的3捆改成4捆,求4捆小树有多少棵)
学生汇报:
生1:20+20+20+20=80
生2:4×20=80
生3:4×2×10=80
生4:3×20+20=80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乘法)
3.师:3×5= 3×50= 3×500=
问: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8×4= 6×7=
80×4= 6×70=
800×4= 6×700=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直接写得数。
80×5= 500×6= 10×7= 30×3=
9×400= 60×2= 4×30= 7×70=
五、拓展提高
请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8×30○250 540○60×9
2100○30×7 400×5○4×50
20×6○6×20 500×2○9×50
六、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中,老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不足之处]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注重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也没有创设这方面的练习题, 准备不够充分。
[再教设计] 准备在下次教学中对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予以加强,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第2课时 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附近的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忙算一算,你们愿意吗?(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情境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泳圈每个12元,皮球每个18元,泳镜每个16元)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引出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
(4)探究“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在小组内交流。
(5)学生汇报,老师板书,交流中老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学生。
生1:12×3=36或3×12=36(12+12+12=36)
生2:
10×3=302×3=630+6=36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以关注。
2.(PPT课件出示)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一个小皮艇多少元?”
(2)学生探索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生1:18×4=72或4×18=72(18+18+18+18=72)
生2:
10×4=408×4=3240+32=72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乘一位数,再用一位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巩固练习
1.想一想,算一算。
12×3= 22×4= 25×4=
32×4= 21×4= 36×2=
2.①百合每枝14元 ②玫瑰每枝5元
③菊花每枝6元 ④康乃馨每枝4元
(1)6枝百合一共多少元?
(2)李阿姨买了一枝百合和一些玫瑰,共花了54元,她买了几枝玫瑰?
(3)笑笑的奶奶过生日,妈妈选了1枝百合和13枝康乃馨送给奶奶,这些花一共需要多少钱?
五、拓展提高
星期天,小刚和爸爸、妈妈想去游乐园玩,到游乐园的往返车票每人20元,门票每人30元,玩各种项目平均每人72元,小刚家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钱?
六、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注重把探索的机会还给学生。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不足之处] 让学生充分进行操作后,再充分地交流反馈,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巩固练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做好时间安排上的把控,是老师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再教设计] 应在小组活动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然后交流反馈,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课程的效率,再做练习时,大部分同学就能够真正地掌握了。
第3课时 丰收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能运用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一些口算题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师: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农作物也丰收了。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兔兄弟到田地里,看看在那里我们能学到什么数学知识呢?(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
二、探索新知
1.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独立读题,思考求“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可以怎样列式,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1)6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3捆。60÷2=30,所以60的一半是30。
(2)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所以60÷2=30。
(3)因为2×30=60,所以60÷2=30。
4.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交流,指导探索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是师生沟通的好机会。
5.全班交流算法,老师板书。
(1)利用乘法想除法。
(2)利用乘法口诀。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6.解决问题:刚才我们帮小兔解决了问题,现在山羊伯伯也遇到了一个问题。(PPT课件出示情境图及问题“山羊伯伯要把这些白菜运回家,需要运多少次?”)
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列式,看看谁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指名回答,反馈算法)
160÷8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再组织学生交流。
汇报:16个十除以8等于2个十,即160÷8=20。
7.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42÷7= 35÷5=
420÷7= 350÷5=
4200÷7= 3500÷5=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己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说说口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四、巩固练习
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210÷3=
五、拓展提高
有一条公路长1000米,要在公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白杨树,一共可以栽白杨树多少棵?
六、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有了乘法口算方法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时显得更为轻松,练习中,发现学生对口诀中带有零的题计算得不好,如:100÷5,后面的零不确定要写几个,所以需要学生对算理真正地理解才行,通过简单的练习,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1.情境导入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
2.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是一部分学生在交流,一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思考,交流效果不是很理想,结论得出的有些牵强。
3.有的学生只会计算,对于算法的讲解有些吃力。在以后的课堂上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再教设计] 本节课导入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应该对导入过程进行修改,还有部分学生会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但是讲不清楚原因,需要在下次教学中多加培养。
第4课时 植 树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算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PPT课件出示)
口算时,你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利用乘法口诀)
接着出示下面的算式:
30÷3,600÷2,560÷7,360÷9。
口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好,不错,现在淘气班的同学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位新的算式朋友,就藏在这幅图中,我们大家共同来找到他好吗?(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二、探索新知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3.怎么列式解决?36÷3(这就是我们的新算式朋友)
4.探索算法。
(1)36÷3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算法。
①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0÷3=10,6÷3=2,10+2=12。
②利用乘法想除法,因为12×3=36,所以36÷3=12。
③直接口算,用十位上的数字除以3得1,写在十位上,用个位上的数字除以3得2,写在个位上,是12,即36÷3=12。
师: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让他们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5.试一试。
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
6.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0÷3= 33÷3= 36÷3= 39÷3=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口算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口算经验,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四、巩固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60÷3= 40÷2= 80÷4=
66÷3= 46÷2= 84÷4=
69÷3= 48÷2= 88÷4=
五、拓展提高
40个同学分组做游戏,每组必须4人或4人以上,应该怎样分组?
六、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现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求新知的乐趣。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转化成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一位数除以一位数。
[不足之处] 1.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
2.学生展示很多、很好,但占用时间较多,练习时间较少。
3.小组合作中,一部分学生照顾得不够,感觉掌握得不好。
[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小组讨论,只有每个学生都有想法了,再进行讨论,才能效率最大化。
第5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乘、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掌握乘除法的口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掌握乘除法的口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第4单元“乘与除”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你都学会了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
·我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时,我们可以看作是几个十、几个百与一位数相乘,最后别忘记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零就可以了。
·我知道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先计算几个十除以一位数,再计算个位数字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个商相加就是结果。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可是我们要通过检查才能知道你们真正掌握得怎么样,能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第10题情境图)
生1:从图中知道了有4种树,分别是松树、柏树、杨树和柳树。
生2:每捆柏树有3棵,共36元。
……
师:由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每棵柏树多少钱?
师:请大家试一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尝试解答,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算式是36÷3=12(元),计算的时候可以先算30÷3=10,再算6÷3=2,最后算10+2=12。
·每棵松树多少元?一棵松树与柳树比,哪个贵?贵多少元?
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解答。
学生汇报:算式是40÷4=10(元),10-8=2(元)。
三年一班用捐的100元买了6棵柏树,还剩多少钱?
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解答,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12×6=72(元),100-72=28(元)。
师继续追问:如果剩下的钱正好买了4棵杨树,那么每棵杨树多少钱呢?
生:28÷4=7(元)。
三、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四、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和同学说一说。
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三”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三”第3题。
3.算一算,照样子分别再写出一组算式。
3×7= 63÷9=
30×7= 630÷9=
300×7= 6300÷9=
五、拓展提高
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三”第7,8题。
六、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在复习时,能够主动梳理知识点,通过练习,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也有所提高,计算速度也快了许多。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还是存在着不愿意读题的习惯,拿来就做,不会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尤其在遇到一题多问的题时就更不想思考,觉得太麻烦,还要加强学生勤思考习惯的培养。
[再教设计] 解决问题时应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的习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