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吨的认识
第1课时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4页例1及第84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计算、感受并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3.体会“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在括号里填千克或克。(PPT课件出示练习题)
120( ) 2( ) 2( ) 38( )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自己的重量,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体重,下面我们就来算算育红小学三(1)班学生的体重。(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吨”和1吨。
1.观察体重统计表,了解数学信息。
让学生观察30名学生的体重统计表,说一说表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解决“他们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1)独立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2)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集体汇报。
方法一:用连加计算:38+32+35+…+29=1014(千克)
方法二:先数出体重相同的人数,再列式计算。
38×2=76(千克) 32×5=160(千克) 35×3=105(千克) 36×4=144(千克)
31×2=62(千克) 33×3=99(千克) 30×3=90(千克) 40×1=40(千克)
29×2=58(千克) 34×3=102(千克) 37×1=37(千克) 41×1=41(千克)
76+160+105+…+41=1014(千克)
3.重点讲解“1014千克大约是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师:1014千克可以说大约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结果,老师重点讲解1000千克也叫做1吨,吨用字母“t”表示,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二)感受1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吗?
1.让学生借助30名同学的体重体会1吨有多重。
让学生用吨描述30名同学的体重。
2.推算100桶矿泉水重1吨。(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矿泉水图)
(1)让学生从图中了解1桶矿泉水重10千克。
(2)鼓励学生推算100桶矿泉水重多少千克,进而推算出100桶矿泉水重1吨。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0桶矿泉水在地上有多大一片。(可以用手比,再次感受1吨)
3.学生借助一个大动物的体重感受1吨。(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犀牛图)
观察犀牛图,让学生说说它的样子。告诉学生一头成年犀牛的体重大约是1吨。
4.理解“限重1吨”。(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说一说)
(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数学信息。
(2)指导学生理解“限重1吨”。
(3)解决“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的问题。
让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三)了解“吨”的应用。
师: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四幅图)
1.让学生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说说集装箱能装多少吨物品和鲸的体重。
2.让学生举例用吨作质量单位的物品。
3.让学生观察桥头标志牌和汽车上的文字,说一说它们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1,2题。
六、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从认识吨,推算1吨,感受1吨,到了解吨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步让学生熟悉吨这个质量单位。
[不足之处] 缺乏灵活性,在出示1桶矿泉水的重量时,可以让学生提一提一桶矿泉水,实际感受一桶矿泉水的重量。在了解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时,除教材选择的实例外,还可以举例其他用吨作质量单位的事物。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可以提前安排统计本班学生的体重,更加贴近现实,来算一算本班学生的体重和与1吨比较一下。
第2课时 质量单位的应用和整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2及第85页练一练第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以及对质量单位进行回顾与整理的过程。
2.能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计量常见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的换算。
3.感受质量单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丰富、提升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填一填。(PPT课件出示复习题)
2000克=( )千克 1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8千克=( )克
二、创设情景,引入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一下,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适当交流,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情景图)(板书:质量单位的应用和整理)
三、自主学习,巩固复习
(一)选择质量单位。
1.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中都有什么。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应该选用什么质量单位。
3.实践活动。
(1)独立调查。(让学生课前查资料或者调查)
(2)组内交流。(交流调查结果)
(3)汇报展示。
以“吨”为单位的物品: 一头长颈鹿、钢材、水、沙子、一辆轿车的重量。
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爸爸的体重、一辆自行车的重量 。
以“克”为单位的物品:一个图钉、一瓶药水、一瓶墨水。
(二)回顾整理。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说一说)
1.组内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
2.班级交流。(让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汇报展示。(学生来说,老师板书)
常见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2题。
六、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通过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中物品常选用的质量单位,交流、讨论、整理总结出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不足之处] 缺乏整理教学的厚度。知识点很少,不能让学生有深度地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可以先安排实践调查活动,然后再引入教材情景图,这样让学生在感受质量单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后,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情景图的问题。
运输方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7~8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运输的实例,经历小组合作制订方案、交流、评论的过程。
2.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货物都是从全国各地运输过来的,货物运输少不了货车的租赁。今天我们就来为30吨钢材的运输制订一下租车方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情景图)(老师板书:运输方案)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制订租车方案。
(一)观察情景图,了解数学信息。
1.观察图,让学生说说租车的相关信息。
2.明确统计表中“车型”和“租车费”的含义。(让学生说,老师纠正)
(二)小组合作,制订运输方案。
1.组内探究。(鼓励各组做出不同方案)
2.班内交流。(介绍制订方案的思考过程)
3.集体汇报。
方案一:租用载重5吨的车。30÷5=6(辆) 租车费用:650×6=3900(元)
方案二:租用载重6吨的车。30÷6=5(辆) 租车费用:800×5=4000(元)
方案三:租用载重8吨的车。30÷8=3(辆)……6(吨) 余下的6吨还要用一辆车才能运走。租车费用:1000×4=4000(元)(老师板书)
(三)确定最佳方案。
师:如果请你去租车,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1.独立探究。(让学生比较不同方案,说出自己的意见)
2.组内交流。(解释自己意见的合理性)
3.展示汇报。
对比三种方案,在没有其他费用的情况下,从租车费用上看,方案一费用少,但还得另交高速公路费。从车辆的装货程度上看,方案三租了4辆车,只装满了3辆。其他两种方案所租车辆都装满了。为避免空间浪费,选择方案二。
活动二:制订运输方案。
师:每年的春节前夕,人们都在筹备年货,蔬菜更不可缺。春节前,春光蔬菜基地要把4吨黄瓜运到某省会城市。(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情景图)(老师板书:制订运输方案)
(一)观察情景图,了解数学信息。
1.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给出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算一算4吨黄瓜,每10千克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
4000÷10=400(箱)(老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制订运输方案。
1.师:运输黄瓜要解决哪些问题?
(1)组内交流。(运输黄瓜要考虑的问题)
(2)汇报展示。(达成共识)
运输黄瓜不仅要考虑车的载重,更要考虑装箱的数量。
2.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说一说,补充方案)
(1)组内探究。(让学生小组合作理解图中信息,制订方案)
(2)班级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算出用几辆汽车的)
(3)展示汇报。
方案一:租能装60箱黄瓜的车。
60×6+40=400(箱) 需要7辆,第一天租3辆装60箱的车,第二天租4辆装60箱的车。
方案二:租能装80箱黄瓜的车。
80×5=400(箱) 需要5辆,第一天租2辆能装80箱的车,第二天租3辆能装80箱的车。(老师板书)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通过制订两个租车运货方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租车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货物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学生出示不同方案,不拘泥于课本的方案,只要合理,能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肯定。
[不足之处] 没有尽可能多地展示学生制订的方案。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给学生充分合作研究、制订方案的时间,同时加强对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