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8单元 探索乐园-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8单元 探索乐园-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05 06: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单元 探索乐园
第1课时 装饰方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例1及第90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气球装饰方案,经历观察、发现规律、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
2.能发现气球的排列规律,能利用规律和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积极参加设计方案的数学活动,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有规律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能利用事物的规律和数学计算解答有规律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商几表示有几组,余数表示下一组的第几个。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40÷7=    55÷6=     49÷8=
28÷6=    80÷9=     67÷8=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每年的元旦,班里都要开联欢会,最热闹的就是布置教室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红红和亮亮是怎么布置教室的。(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方案一)(板书:装饰方案)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装饰方案一。
1.观察气球挂图,让学生说一说红气球和黄气球的排列规律。
师:照上面的顺序挂下去,第17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
2.画图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结果)
(2)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的表示方法)
(3)汇报展示。
①用●表示红气球,用○表示黄气球,按这样的顺序画下去,发现第17个气球是●。如图:
●●○○●●○○●●○○●●○○●
②用○表示红气球,用△表示黄气球,按这样的顺序画下去,发现第17个气球是○。如图:
○○△△○○△△○○△△○○△△○
3.计算解决问题。(重点讲解推算方法)
师:还可以用数学计算来解决这类问题。
(1)老师写出算式:17÷4=4……1(板书)
(2)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个数的实际意义。
17表示17个气球,4表示一组有4个气球,商4余1表示17个气球中一共有四组,余一个表示第五组中第一个。
(3)老师强调:气球挂的规律是一组4个,2个红色和2个黄色,计算出17个气球有4组还余1个,这个余数1是第五组中的第一个,是红色的。
(二)装饰方案二。
师:我们再来看丫丫和聪聪的方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方案二)
1.观察挂图,让学生说一说发现的规律。(说说一组有几个气球,黄色和蓝色是怎么排列的)
师:照上面的顺序挂下去,第28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第40个呢?用计算的方法推算一下。
2.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让学生自己推算)
(2)组内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怎么判断)
(3)展示汇报。
①28÷5=5(组)……3(个)
商是5,余数是3,说明第28个气球是第5+1=6组中的第三个气球,每组中第三个气球是蓝色的,所以第28个气球是蓝色的。
②40÷5=8(组)
商是8,没有余数,说明第40个气球是第8组的最后一个,每组中的最后一个是蓝色的,所以第40个气球是蓝色的。
(三)自主设计方案。
师:请你设计一个气球装饰方案,提出问题并解答。(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试一试)
1.独立探究。(鼓励学生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装饰方案,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2.班级交流。(说一说自己设计的方案问题和答案)
3.汇报展示。
4.总结方法。
物体按颜色或形状的不同循环排列,先找出以几个物体为一组循环排列,再用物体数量除以每个小组中的物体个数,根据余数和商来确定物体的颜色或形状。其中余数是几,它就与每个小组中的第几个物体相同。没有余数,那么它就与每个小组中的最后一个相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1,2题。
六、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具备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经验,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方案一,从画图表示规律过渡到列算式解答有规律的问题,体验推算结果的过程。
[不足之处] 在老师讲解部分,老师直接灌输知识,没有引导学生来发现新知识。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交流活动,对用数学解决有规律的问题产生兴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第2课时 衣服搭配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例2及第92页练一练第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例,经历探索搭配问题的过程。
2.能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解决搭配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表示问题的答案。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事物的搭配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想今天穿哪条裤子哪件上衣,生活中的你是怎么穿衣,怎么搭配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搭配衣服吧!(适当交流,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板书:衣服搭配)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观察图,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二)思考搭配问题的过程。
1.重点解决“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探究搭配方法。
(1)独立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搭配结果)
(2)组内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是什么)
(3)集体汇报。
方法一:先确定1件上衣,把这件上衣分别与2条不同的裤子搭配,有两种搭配方法;再把第二件上衣和第三件上衣分别与2条不同的裤子搭配,都有2种搭配方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方法二:先确定1条裤子,把这条裤子分别与3件不同的上衣进行搭配,有3种搭配方法;再把第二条裤子分别与3件上衣搭配,也有3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数学方法表示搭配问题的结果。
1.根据学生探索交流的结果,进一步讲解数学方法。
师:要配成一套衣服,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么我们怎么用数学方法表示搭配的结果呢?(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中红红的思考方法)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1)独立探究。(鼓励学生列式算一算)
(2)组内交流。 (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3)汇报展示。
每一件上衣都与2条不同的裤子进行搭配,有2种搭配,3件上衣便有3个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2+2+2=6(种),也可以列式为3×2=6(种)。
3.根据红红思考方法的表示,表示出聪聪的思考方法。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中聪聪的思考方法)
让学生说,老师用课件演示。
4.总结出算式。
3×2=6(种)或2×3=6(种)(老师板书)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2页练一练第1,2题。
五、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选择的内容学生都比较熟悉,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再交流探究用数学方法表示答案。
[不足之处] 没有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搭配衣服的含义,理解数学算式表达的意思。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写出所有的搭配方法,然后老师利用课件直观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