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 课件(共22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 课件(共22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4 21:19:12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春夜洛城闻笛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新知导入
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呢?
——对,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他的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
板书文题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2、学习并记住古代诗歌意象——柳的意蕴
3、背诵、默写诗歌。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夜深人静之时,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知讲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初读感受诗歌音韵美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读准字音;
2.划出节奏。
再读理解画面美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
用自己的话描述
诗歌的大意。
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故园:指故乡,家乡。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
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呢?
前两句(叙事):
客居洛城,春夜闻笛。
后两句(抒情):
夜闻《折柳》,触景思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阑珊,诗人难于成寐,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
一个“暗”字,绘出了笛声应是隐隐约约的,断断续续的,不欢快的。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是个敏感的人,他听到了遥远的地方传来的笛音,就认定这笛韵一定能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他巧妙地加入了“散入春风”这一想象,说是笛声借助了风力,使人无处不闻。这显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李白的诗主观色彩非常强烈,这一句艺术的夸张是符合他一贯的写作特色的。这一句中
“满”字用得真好,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三读品味意境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第四句时,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简单理解就是带着情感的景物)
诗歌创作者们对“柳”却情有独钟。
比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代人善用谐音表达情感,“柳”与“留”、“丝”与“思”相谐,长期以往就产生了以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亲人或友朋离别,折柳以表达对离别者的不舍之情。
古诗词中的“柳”意象?
以柳赠别表达了对客人的挽留之意,垂柳的“依依”神态又与人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一致,所以,将杨柳与离别联系在一起,
“以柳赠别”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美好的祝愿。
柳丝之“丝”与相思之“思”、柳絮之“絮”与思绪之“绪”谐音,依依的柳丝、漫漫的柳絮,都寄托了世人的离愁别绪、苦苦相思。可见,折柳赠别或寄远,除相思外又有盼归之意。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山前山后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它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思念和对家的依恋。
柳絮飘忽不定,与游子飘零、分离时的离情别绪飞扬合拍,故“柳”常作示愁的凭借。
柳树大多在春天发芽,每当柳树抽出新芽就代表春天的到来,因此柳树是春天的象征。韩愈的《早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课堂总结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此诗意境绵延深厚。诗人用隽永含蓄的笔调抒写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在那个春天的夜晚,诗人静静伫立,那悠扬的笛声满城飘扬,激荡起诗人无限的离愁。
课堂练习
?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
?
?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
?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拓展提高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
????????????????????????????????????????????????????????????????????????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行赏析。
????????????????????????????????????????????????????????????????????????
?
?3、这首诗中的“柳”是否有“赠别”“寄远”的情感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作业布置
周末作业:
1、摘抄带“柳”的诗歌至少3首。
2、将本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前两句(叙事):
客居洛城,春夜闻笛。
后两句(抒情):
夜闻《折柳》,触景思乡。
板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春夜洛城闻笛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2、学习并记住古代诗歌意象——柳的意蕴3、背诵、默写诗歌。
重点
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背诵、默写诗歌。
难点
学习并记住古代诗歌意象——柳的意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呢?——对,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他的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板书文题
听,说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2、学习并记住古代诗歌意象——柳的意蕴3、背诵、默写诗歌。范读: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夜深人静之时,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初读感受诗歌音韵美,1.读准字音;2.划出节奏。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再读理解画面美——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大意。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故园:指故乡,家乡。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
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呢?
前两句(叙事):客居洛城,春夜闻笛。
后两句(抒情):夜闻《折柳》,触景思乡。
三读品味意境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阑珊,诗人难于成寐,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
一个“暗”字,绘出了笛声应是隐隐约约的,断断续续的,不欢快的。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是个敏感的人,他听到了遥远的地方传来的笛音,就认定这笛韵一定能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他巧妙地加入了“散入春风”这一想象,说是笛声借助了风力,使人无处不闻。这显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李白的诗主观色彩非常强烈,这一句艺术的夸张是符合他一贯的写作特色的。这一句中
“满”字用得真好,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第四句时,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古诗词中的“柳”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简单理解就是带着情感的景物)诗歌创作者们对“柳”却情有独钟。比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代人善用谐音表达情感,“柳”与“留”、“丝”与“思”相谐,长期以往就产生了以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亲人或友朋离别,折柳以表达对离别者的不舍之情。以柳赠别表达了对客人的挽留之意,垂柳的“依依”神态又与人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一致,所以,将杨柳与离别联系在一起,“以柳赠别”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美好的祝愿。柳丝之“丝”与相思之“思”、柳絮之“絮”与思绪之“绪”谐音,依依的柳丝、漫漫的柳絮,都寄托了世人的离愁别绪、苦苦相思。可见,折柳赠别或寄远,除相思外又有盼归之意。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山前山后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它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思念和对家的依恋。柳絮飘忽不定,与游子飘零、分离时的离情别绪飞扬合拍,故“柳”常作示愁的凭借。柳树大多在春天发芽,每当柳树抽出新芽就代表春天的到来,因此柳树是春天的象征。韩愈的《早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读读。补充笔记读诗歌画停顿说读,背,写
明确目标完成目标了解文常完成目标3目标1目标2目标3
课堂练习: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拓展练习: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行赏析。??3、这首诗中的“柳”是否有“赠别”“寄远”的情感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此诗意境绵延深厚。诗人用隽永含蓄的笔调抒写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在那个春天的夜晚,诗人静静伫立,那悠扬的笛声满城飘扬,激荡起诗人无限的离愁。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春夜洛城闻笛》练习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
?
?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
?
拓展练习:阅读《咏柳》做题: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行赏析。
3、这首诗中的“柳”是否有“赠别”“寄远”的情感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世仁教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春夜洛城闻笛》练习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
?
?
【答案】“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
?
【答案】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拓展练习:阅读《咏柳》做题: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
【答案】
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剪刀,表达了作者的惊喜、赞美、热爱之情。
3、这首诗中的“柳”是否有“赠别”“寄远”的情感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没有这种情感。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的。所以,这首诗是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