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热身课堂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案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热身课堂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案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4 13:1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通过整体感知,梳理讲话的思路,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2.诵读文中感彩强烈的语句,体会课文通俗准确、富有情感的语言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勉强( ) 侮辱( ) 松懈( ) 妥协( ) 阴谋(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不可磨灭: 。
不屈不挠: 。
永垂不朽: 。
2.作家简介
毛泽东,字______(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______者,无产阶级______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3.写作背景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____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当天,从早晨六七点开始,参加庆典的队伍就从四面八方有序进入天安门广场。广场上汇集了工厂职工、学校师生、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城防部队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们共约30万人。人们翘首期待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及委员宣布就职。会后,各位委员分别乘车前往天安门城楼参加典礼。
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后,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群情激昂。接着,毛泽东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肃立,所有人向国旗行注目礼。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28年历程。
升旗结束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举行阅兵式。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乘敞篷车检阅各兵种部队。检阅毕,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指出:“现在我们的战斗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实现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目的。”随后,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由东向西行进,分列通过天安门前。刚刚组建的人民空军的14架战斗机、轰炸机和教练机,在天安门广场凌空掠过。在阅兵式进行过程中,全场掌声经久不息,高潮不断。
阅兵式持续近3个小时,结束时天色已晚,长安街上华灯齐放,群众游行开始了。一队队游行群众高举红旗,纵情欢呼,经主席台附近走出会场,“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毛泽东探身栏杆外,向广场上的群众队伍挥手致意,在扩音机前大声地高呼:“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广场上万众欢腾,热情洋溢。游行的群众穿过全城,节日的首都沉浸在人们的狂欢里直到深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1.这篇开幕词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从文中内容来看,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当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召开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具备了哪些条件?
3.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展现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本文是如何展现这些优秀品质的?请简要回答。
课文 优秀品质
(1)意志坚定 (2)不畏艰险 (3)无私奉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思维导图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现实谈谈你有怎样的认识?
1.文化常识
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按用途、性质来划分,演讲稿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幕词。指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开始时所用的讲话稿。
(2)闭幕词。指较为大型的会议结束时,领导同志所做的要求行的讲话。
(3)会议报告。是指召开大中型会议时,有关领导代表一定的机关进行中心发言时所使用的文稿。
(4)动员讲话。是指在部署重要工作或活动的会议上,有关领导所使用的用于鼓励人们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或参加此项活动的文稿。
(5)总结性讲话。是指某一事项,或某一活动结束后、有关领导对其进行回顾、概括时所使用的文稿。
(6)指示性讲话。是指有关领导对特定的机关和人员布置的工作、任务、指出希望和要求并规定某些指导原则时使用的文稿。
(7)纪念性讲话。是指有关领导在追忆某一特殊的日子、事件或人物时,所使用的文稿。
演讲稿的特点有:(1)有强烈的针对性。(2)有较大的鼓动性。(3)有一定的通俗性和条理性。(4)有特定的对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剥削(bō) 挣扎(zhēng) 不屈不挠(náo)
B.复辟(pì) 或者(huò) 辛亥革命(hài)
C.勉强(qiáng) 企图 (qǐ) 英勇事迹(yīng)
D.警惕(cì) 侮辱(wǔ) 艰苦奋斗(j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渴望 撕杀 图钉 不可磨灭
B.妥协 阴暗 抉择 繁荣昌盛
C.松懈 撕毁 屠杀 毫无疑意
D.姿态 决议 阴谋 永锤不朽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 的印象。
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 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
③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 自己的警惕性。
A.不可或缺 觉醒 松懈
B.不可磨灭 觉悟 松懈
C.不可磨灭 觉醒 懈怠
D.不可或缺 觉悟 懈怠
4.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且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告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自己颁布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禀告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填入下列括号中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人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4.75亿的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 )。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A.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将把一切困难都战胜
B.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
C.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将战胜一切困难
D.一切困难都将使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这一特殊时刻,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我建议:
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我们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第三,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全面冲击,我们要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第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我们要切实践行承诺,抓好目标落实,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主席先生!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明年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主席先生!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遭受破坏,全球出现生态危机,是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B.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相关条约相继出台。
C.如果无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才可以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D.我国加快立法步伐,采取有力政策,规范公众行为,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了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进程,成效位居世界第一。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生态保护这一共同事业,中国和美国需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是不一样的。
B.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中可知。
C.从我国近10年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成果中可看出,中国为全球生态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
D.为了守护地球,中国不仅切实履行相应义务,也愿意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
8.文中是如何阐述“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这一建议的?
9.作为一篇讲话稿,本文针对性强,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请从发言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1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最大、起始最早。③经过中国人民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④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首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史诗。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⑥我们铭记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世界人民永享太平。
知识回顾
1.
【答案】(1)勉强(miǎn) 侮辱(wǔ) 松懈(xiè)
妥协(tuǒ) 阴谋(móu)
(2)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2.
【答案】润之 政治家 革命家
3.
【答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知识解读
1.
【答案】(1)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2)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3)我们即将在以济、文化、国防建设等方面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2.
【答案】
(1)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主要战场以摧枯拉朽之势,破坏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部队,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达到了各地的边远地区,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
(2)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共有600多人齐聚北京,有很多代表从香港、从敌占区辗转而来,参加会议的人员已经达到了大会要求。
(3)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百废待兴,有很多关系到国家建设发展的大计方针需大会解决。
3.
【答案】
(1)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以不屈不挠的斗争来反对内外压迫者。
(2)在人民解放战争和要人民革命中有许多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
(3)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无私奉献,援助人民解放军,战胜了敌人。
4.
【答案】①总结经验教训 ②明确建设目标
批判思维
【答案】
“站起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了民族的独立自主,正如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殖民地开始,中国人民不懈地英勇的战斗所迎来的独立自主的尊严。“富起来”指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走向了富强的道路;“强起来”指的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增强综合国力。
先学后练
一、
1.
【答案】A
【解析】B项“辟”应读bì;C项应读qiǎng;D项应读tì。
2.
【答案】B
【解析】A项,撕—厮;C项,意—义;D项,锤—垂。
3.
【答案】B
【解析】B“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根据语境应选“不可磨灭”,排除AD。“松懈”不紧张;松弛,不集中;“懈怠”松散怠慢;根据与经营选“松懈”,排除C。
4.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宣布”没有照应的宾语中心词;B项,语序不当,“自己”应在“执行”前,且“颁布”与“职权”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禀告”缺少照应的宾语中心词。
5.
【答案】B
【解析】B结合“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来看,该处填写的句子主语应是“一切困难”,A项与C项的主语是“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D项“使……战胜”搭配不当,故选B。
二、
6.
【答案】C
【解析】A.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这并不能说明“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遭受破坏,全球出现生态危机”是“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另外,根据原文“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可知,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是可以协调发展的。B.“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D.“成效位居世界第一”理解错误。原文“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是列举我国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成果,并没有指出“成效位居世界第”。
7.
【答案】B
【解析】“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令直追求的目标”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没有表明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
8.
【参考答案】首先指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再指出现实的生态危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点,强调这一建议的必要性,最后明确指出如何做。
【解析】根据原文“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可知,答案应从本段总结,“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指出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先指出现实的生态危机,然后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点,强调了这一建议的必要性;“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则明确指出如何做。
9.
【参考答案】作为国际峰会上的发言,本文开篇即指出大会具有现实意义,说明本次大会的目的;接着提到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说明这次发言的缘由,具有针对性;接着概述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各个国家提出四点建议,具有号召力;接着以负责任的态度通过具体数据同世界分享了中国经验,增强了说服力和号召力;最后表达了对在昆明举办的大会的期待,向世界发出号召。
【解析】本篇讲话稿以后两次称呼语“主席先生"为界,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即开宗明义,指出本次大会具有现实意义,说明本次大会的目的;第二段“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提到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交代了这次发言的缘由,具有针对性;第3至7段,“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先概述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建议”“第……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各个国家提出四点建议,具有号召力。第二部分主要是分享我国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讲话中列举了一系列具体的数据,展现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也体现了我国负责任的态度增强了说服力和号召力。第三部分,“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表达了对昆明大会的期待“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则是号召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美丽世界。
三、
10.
【参考答案】②将“起始最早”放到“持续时间最长”前;③将“中国人民”放到“经过”前;④将“奏响”改为“谱写”;⑥删除“仅仅”。
【解析】②“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最大起始最早”语序不当,按照一般逻辑,“起始最早”应放在“最”前面;③“经过中国人民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缺少主语,应把“中国人民”放到“经过”前;④“奏响了一首……壮丽史诗”搭配不当,应将“奏响”改为“谱写”;⑥“不仅仅是……而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不是……而是……”。